一个人才能的大小,首先取决于自身知识的多少、深浅和完善程度,口才也毫不例外的以知识为基础。
人的才能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由知识转化而来的。才能是知识的产物,是知识的结晶。知识是才能的元素和细胞。一个人才能的大小,首先取决于自身知识的多少、深浅和完善程度。口才也毫不例外的以知识为基础,而古今中外的口才家无一不是知识渊博的学者。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也是一个杰出的演说家。他年轻时就聪颖过人,学识渊博,康有为推荐他到两江总督张之洞那里去任职。为了试一试梁启超的才学,张之洞和他的幕僚们想出了一幅上联求对:“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梁启超看后,深知此联之妙,江、河、淮、汉乃中华四大名川,确实要数长江第一;春、夏、秋、冬四季,夏季的确居第二;武昌旧称江夏,张之洞当时镇守武昌,以“南帅”自居,欲与“北帅”袁世凯比高低。他口出大言,把“江夏”二字嵌在上联中,故极为难对。梁启超细看了两遍,略一沉吟。立即挥毫写出下联:“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张之洞一看暗暗称奇,深深敬佩梁启超的过人才华。因为中华自古把儒、佛、道教统称为“三教”,儒居“三教”之首;把天才、地才、人才称为“三才”,“人才”又居“三才”之后。“儒人”指一般书生,刚好嵌在此联里。可谓滴水不漏,巧极!妙极!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口才的魅力深深扎根在知识的土壤中。作为口才家,丰富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这样,运用时才能信手拈来,即兴发挥,使谈吐更高雅,论辩更精彩,出口成章,字字珠玑。
德、识、才、学四者之间,学是基础。“语言取决于学问和知识。”学可以丰才,可以增识,可以益德。
口才是一个人德、识、才、学的试金石。如果你想步入口才家的行列,就得不断拓展眼界,吸收知识;不断调整思路,活跃思想,不断用智慧和知识的雨露来滋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