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好习惯成就好身体
12090100000055

第55章 运动过度要改变

过度运动也可能是人对运动上瘾或“迷恋运动”的一个征兆,这种运动与“饮食失序”是异曲同工。运动过度的精确意思就是迫使身体过度劳累,其征兆包括:

①肌肉持续酸痛,疲劳,精力不济;②沮丧,紧张不安,难以入睡;③急性伤害,例如膝盖扭伤;④运动成效没有进展,甚至下滑;⑤食欲缺乏;⑥不顾生病或受伤,仍旧进行运动;⑦生活规律完全以运动为中心,忽略对家庭与朋友的承诺;⑧错过运动时间时,会出现非理性的愤怒与罪恶感;⑨持续出汗或大量出汗;⑩感冒这类小病不断,这是因为免疫系统衰弱而引发的。

如果肌肉与关节感到疲劳酸痛,它便无法好好发挥功能。持续性的过度运动,会使身体面临更大的受伤风险。时间一久,过度的运动还会削弱免疫系统,并造成女性停经。有研究表明,过度运动会导致体力透支,进而影响女性生育能力。挪威科技大学研究人员曾调查3000名女性,了解她们锻炼身体的频率、时间长短和锻炼强度等健身习惯,10年后,再统计她们的生育情况。综合考虑年龄、体重、婚姻状况和吸烟情况等多种因素后,发现过度健身的女性出现生育问题的可能性是适度健身女性的3倍。过度健身对年轻女性影响更大。在30岁以下健身最多的女性中,25%在尝试怀孕的第一年没有取得任何“成果”,而挪威全国平均只有7%的女性在尝试怀孕第一年失败。有两类女性最不容易怀孕,一类是几乎每天锻炼身体的女性,另一类是每次健身都累到体力透支的女性。其中,兼具两类特质的女性不育的风险最高。运动强度太大,或者一点都不动都会对生育能力造成负面影响,但保持一定量的锻炼好处多多。建议想要孩子的女性避免极端,减小运动强度,适度锻炼,塑形保健。

要避免过度运动,应该持续追踪自己的状况——例如每周跑了多少千米?花了多久的时间?或者可与合格的教练共同进行。

运动在改善人体健康状况方面起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有些人急于求成,参加了一段时间和一定量的运动后,便希望在自己身上能明显看到体质改善(或病情减轻)的效果。而当自感这方面的效果不能如愿时,便信心不足,继而对运动的功效抱“将信将疑”的态度,甚至动摇自己长期坚持、持之以恒的决心。也有些人在听到、看到各种宣传介绍后,似有“茅塞顿开”之感,觉得运动在人体健康、防止疾病、推迟衰老过程各方面有如此全面的效果和作用,那么它对各种身体不适的现象也一定适合,因此锻炼可以“多多益善”。对运动抱有过高的“希望值”。其实,这两种认识各有其片面性。

虽然运动能增强体质、防病健身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这终究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持续进行的动态过程。在这过程中,体内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改善经历着由量变到质变、潜移默化的转变。国外学者对50位40—59岁经历过运动锻炼的人进行肺活量测量,发现72%的人肺活量增加了300ml。坚持长跑锻炼的老年人,其肺活量完全可保持在中年人的水平上,甚至高于中年人的水平。运动医学专家采用现代医学的各种手段,对一大批55—70岁的男子进行试验,这些人虽然健康,但近20年来没有从事过运动锻炼或重体力劳动。当他们每周坚持进行耐力锻炼3~5次,每次1小时,坚持10~12年以后,再对他们进行检查,发现他们的循环、肺脏以及肌肉等方面的机能指标几乎相当于不锻炼的人平均年轻20年时的指标。

要想保持身体健康,延缓衰老的到来,必须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进行身体锻炼,坚持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仅仅想依靠短短几天、几周乃至几个月的运动就想收到有如“立竿见影”那样“理想”的效果是不切实际的。如果因此而动摇自己的信心,中断已经开始的身体锻炼,或者时练时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就更可惜了。因为,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改善是个持续的动态过程,如果一旦中断,就意味着前一段时间锻炼所打下的基础受到干扰,以后再要恢复到原来已达到的水平就需费更多的时间,中断锻炼的时间越长,需花费的时间越多。

运动是把双刃剑。运动适量,可改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增进健康,而运动强度过大则会对身体造成一系列的损害。运动适度的表现是:在锻炼中感到心胸舒畅、出汗较多、体温恒定,有轻度疲劳,但无心慌、气喘、头晕的现象;锻炼后食欲良好、睡眠质量提高,次日晨起精神饱满、脉搏较稳定、血压正常、体重稳定等。锻炼后有轻度的肌肉反应或轻度的肌肉酸痛等情况也属正常现象。当出现如下现象,如运动中觉得非常疲劳,出现反应速度减慢,面部潮红,大量出汗,心慌,气短,头晕,肌肉反应明显,或伴有其他器官的疼痛,活动时不协调,体温升高,极度口渴等,则表明运动过量、运动强度过大。运动后,恢复时间延长(运动结束后5~10分钟,脉搏恢复不到安静时水平),晚上睡眠质量下降,如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或嗜睡,次日晨起精神状态不佳,脉搏比平时增加,肌肉酸痛明显,都是运动量、运动强度过大的反应。运动强度过大,疲劳累积,则可造成机体多种器官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并导致各种运动性伤病的发生。

在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必须按照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自己的身体条件、体质情况出发,不同年龄、不同的体质基础、不同的训练基础,应采用什么方式、方法,多大的量和强度,都应因人而异,要“适度”,绝不能盲目地为追求训练、健身的“全面效果”而强求自己练得多、练得累。特别是当自己身体感到不适时,切忌仍然盲目地想通过锻炼来解决,必须及时求医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