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好习惯成就好身体
12090100000020

第20章 中小学生的饮食陋习要改变

食育,应该与德、智、体、美等并列,成为我国中小学生的基本教育内容。不要等到孩子迷上高脂肪食品再去训斥他们。日本、韩国等已在未成年人中推行“食育”,所谓“食育”,就是从幼儿期起,给予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象力和人生观培养上。在实践中,这种颇为有趣的“食育”,很易被儿童所接受,故在家庭和幼儿教育机构中得以迅速推广。而在我国,这一领域长久以来属于空白。不懂“吃什么”“怎么吃”,不仅使肥胖、糖尿病等“文明病”患儿日益增多,而且导致食品安全风险增加。不少中小学门口,每到下午放学,街头流动摊贩就不约而同地聚集起来。卖羊肉串、鱿鱼串的,卖烤红薯、煮玉米的,还有骑着小三轮车卖芝麻糖、米花糖的……四溢的香气,吸引了不少放学的孩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我国城市中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许多家长、孩子,并不知道怎样吃才是健康、安全、合理的。调查显示,我国儿童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儿童肥胖的检出率已经超过10%,糖尿病、缺铁性贫血等“文明病”也日趋低龄化。

由于缺乏“食育”,孩子包括家长也“不懂吃”,存在着许多饮食行为误区、营养误区。譬如,用饮料代替白开水,经常食用膨化食品、油炸食品,喜爱色彩鲜亮、形体硕大的瓜果蔬菜,在街头的无证摊贩处购买食品。

就拿流动摊贩的烤羊肉串来说,一些孩子放学之后以此充饥。有的家长只是觉得不卫生,不让孩子吃,而有的家长则认为“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事实上,串羊肉用的钢丝、铅丝都含有铅,而铅极易损伤儿童的大脑,欧美国家已把铅视作儿童智能发育的“第一杀手”。调查显示,在4000多名受调查的学生中,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传播途径、食物中毒症状等知识的知晓率仅为50%。少年儿童不宜食用哪些食品等知识的知晓率仅为10%。半数以上学生的调查得分低于60分。

“食育”的基本目标是通过食物、饮食及相关教育,让孩子懂得各种食品有什么营养,有哪些危害,从而能够自觉地科学饮食,逐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2002年,针对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日本学者提议在育儿学中增加“食育”。相关政府部门花大力气,招募了10万名志愿人员,分别派往全国2.5万所小学普及和推广食品知识,进行饮食行为教育。我国有专家呼吁,对青少年除了要进行德、智、体等教育之外,还应在其成长阶段注重“食育”。接受饮食行为教育,一定要从青少年阶段开始,这就好比一个人一旦养成了嗜烟习惯,即使明知吸烟存在危害,也很难戒掉。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除了法律法规、标准滞后,以及监管体制、检测水平等因素,消费者的不良饮食习惯也成为部分经营者违规造假的“诱因”,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