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老年健康生活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12081400000006

第6章 日常生活宜忌(2)

据国内外许多资料分析,几乎所有的长寿者生活皆有规律,有良好的睡眠,长期失眠的寿星非常罕见。动物实验也证明,饥饿25天的动物仍可恢复健康,但5天不睡觉便可导致动物死亡。可见睡眠比吃饭还重要。

人的生存离不开能量。白天,人们劳动、学习、生活等要消耗能量。睡眠时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减弱,绝大多数器官处于代谢低、活动少的状态,多数肌肉松弛,心跳呼吸慢、胃肠道分泌减少,因而全身能量消耗减少,为第二天储备新的能量。

当长期睡眠不足,神经系统过度疲劳时,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工作效率降低,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出现头昏、脑胀、眼花、耳鸣以及全身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影响心脏、血管和消化器官的正常功能。所以,有规律的保质保量的睡眠习惯,有助于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

一人一天究竟睡多长时间为好?这要根据不同的年龄、体质,习惯以及季节变化、体力消耗等因素而定。

一般来说,年龄越小,睡眠次数、时间就越多。很多人认为老年人睡觉少,睡上6个小时就够了。经研究认为老年人同样需要足够的睡眠时间。这要因人而异,有的人一天睡4~5小时就够了,而有的人却要睡8~9小时。

所以,睡眠时间不要强求一致,只要能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第二天不觉得“缺觉”就行了。

老年人不宜久穿旅游鞋

旅游鞋受到老年人的青睐,是因为旅游鞋有弹性,穿着后有轻松感。但旅游鞋不透气,穿久了鞋内会很潮湿,会使脚部皮肤发红或脱皮,还会使霉菌繁殖,易加重脚癣。再说,旅游鞋是平底鞋,没有后跟,身体重量在脚部分布不均,长期穿着会影响走路姿势。老年人穿鞋要有四个条件:保温、透气、防滑和舒适。所以,平时还是穿布鞋为好,礼仪场合可以穿皮鞋。

老年人内衣忌久穿不换

有些老年人的衬衣、衬裤,穿了很长时间也不洗不换,认为人上年纪了活动量不像年轻人那么大,所以内衣不易脏。

而且内衣穿在里面,不是让人看的,脏点也没什么关系。有的半个月左右换洗一次内衣,还有的甚至更长时间才换洗一次,这样做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

皮肤专家发现,人体每平方厘米有1000多条汗腺,全身表皮分布有几百万个汗孔,它开口于表皮细胞的间隙中,从体内通过汗孔不断排汗到体表。

汗中含有尿素、尿酸、乳酸、盐分等废物,大约占汗水的20%,留在衣服上的“汗渍”,就是这些废物的痕迹。此外,人体的每个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每天都在分泌着油脂状物质。据研究发现,人体每天约分泌出20~40克皮脂,均匀地薄薄地分布在全身皮肤上,起着滋润、保温、护肤的作用,尤其是头皮、面部、膀肩为最多。

这些皮脂在表皮上一些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为脂肪酸类物质,使皮肤呈弱酸性,有抑菌作用。

皮脂与汗液混合为油腻、污物后,极易污染内衣并使其带有汗酸气味,时间一久,就会散发出一股股难闻的汗臭味,令人难受、恶心,还会引起别人的厌恶。再有,人体的表皮细胞处在不断的新陈代谢的过程中,衰败的细胞经常从表皮脱落下来。有人研究发现,成人每天脱落皮屑约0.5~1.0克,加之身上汗毛每隔50~150天交替脱落,两者与皮脂、汗液混合形成污垢,沾附于贴身的衣服上,也是衣服容易变脏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知道,不干净的内衣还容易引起皮肤疾病或尿道感染等症。因此,内衣不仅要大小合适,而且要勤洗勤换,保持清洁。一般来说,冬季应3天左右换洗一次,夏季则应每日换洗一次。

看电视时间不宜过长

据国外调查,老年人长时间坐着看电视易得一种“电视腿病”,表现为下肢麻木、疼痛、浮肿。连续长时间的看电视,对小孩也极为不利。一般地说,学龄前的儿童每次看电视不要超过15分钟,小学生为20分钟,中学生为1小时,成年人为2小时,每到一定时间应适当地休息一会儿,站起来稍作一些活动,以免疲劳过度。

室内莫养有毒花

好多老年人都喜欢养花弄草,在居室内养花,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陶冶人们的性情,解除疲劳,愉悦生活。但是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有些美丽的花对人体是有害的,不适宜在室内养植。例如:

玉丁香:花色纯白,气味芳香,是家庭常养的盆花之一。但是它的花香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长时间接触,可引起过敏性或刺激性气喘、咳嗽、烦闷不适等不良感觉。有的还可引起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病。因此这种花不宜放在卧室内。

含羞草:外观楚楚动人,逗人喜爱。但它的植株内含有一种叫作含羞碱的毒素,过多接触会使人毛发脱落。

郁金香:花美,婀娜多姿。但是有人做过实验,人们在大片花丛中玩上两个小时左右,就会发生头昏、头疼等症状,可以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有的出现类似感冒的现象。出现中毒的原因是花内含有一种毒碱。

另外,像兰花、百合等,观赏或接触过多,会使人产生恶心、眩晕或精神萎靡、乏力、气喘;洋绣球、五色梅等能使某些人产生过敏反应;松柏类植物在高温下发出的浓郁松香,会使人感到郁闷不适,并影响人的食欲;还有像一品红、花叶万年青等花卉,倘若不慎被人误食,可使人不死即残。

所以,人们在爱花、赏花之际,不能不对一些有毒副作用的花卉有所警惕,以免给自身的健康带来危害。

老年人不宜分室而居

不少老年夫妇由于上了年纪而喜欢清静,为减少夫妇间睡眠时相互影响,便长期分室而居。有的是夫妻不和,生活上不协调而分室独居。要知道,这对于老年人弊大于利。

一方面老年夫妇同样需要性爱,另一方面从防病治病这个角度来讲,老年夫妇同居一室可以相互照顾。现代医学证明:许多致命性危重急症,如脑溢血、心绞痛、心肌梗塞等,不仅仅发生在剧烈活动或情绪明显波动的时候,在夜间入睡安静状态下发病者也屡见不鲜。有些危急重症,如脑血栓形成,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律失常等,恰恰多是在夜间入睡安静状态下发病。据近几年统计资料表明,急性心肌梗塞不仅无痛者多、合并症多,而且大半数发生在静息状态下和睡眠时。再加上老年人反应能力较差,自己生病常觉察不出来,结果致使有些重要疾病前兆被忽视,待主观感觉症状明显时往往病情已很严重,以致耽误病情,失去抢救时机。在医学上有一种“睡眠猝死”的病例,就是在睡眠的过程中发生的。据日本报道,东京每年发生这种猝死约100余例;在我国,睡眠猝死也时有发生,尤其是患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应注意。即使平时没发现有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也不应忽视在夜间有突发病的可能性。可见,老年夫妇分室而居对夜间健康监护是不利的。

此外,老年人情绪上易出现波动。特别是离退休后,对于几十年来工作、生活在集体之中,与周围同志的关系及对家人的关系都已经形成了习惯,很难适应退休在家的生活,如果到了晚间夫妻又分室而居,就会逐渐产生孤独感,甚至还可能使老年人的性格变得抑郁、愁闷、狭隘,这些心理状态会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不必要的苦恼,影响身心健康。要知道,在生活中最能体察对方心理上发生微小变化的只能是夫妻,尤其是老年夫妻睡眠都较少,晚间同床共枕,互相倾诉衷肠,相互开导,这样白天生活不适的感觉和不愉快心情,就会在老夫老妻双方互相体贴中烟消云散。这种在心理上必不可少的补充会使夫妻双方产生一种温暖、协调的健康心理,从而有利于大脑皮质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的生理协调,促进体内分泌出对健康长寿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等物质。这样不仅对老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而且为老年夫妻间的生活增添了新的乐趣,从而感到晚年生活幸福,余热生辉。

老年人饭后忌马上睡觉

随着人的年龄增长,神经细胞功能也在逐步减退。老年人睡眠时间相对要比青年人少,容易醒,因而也容易疲劳。老年人白天常有打盹、思睡现象,特别是午饭后常常马上入睡。这种做法对老年人健康是不利的。

联邦德国医学专家最近指出,三种人饭后午睡有一定的危险性: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的肥胖者;血压很低的人或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的人,特别是那些由于脑血管变窄而经常出现头晕的人。老年人大多有动脉血管硬化,尤其是肥胖的人。高脂血症容易引起动脉血管硬化,脑动脉血管硬化,常可造成脑供血不足。进餐后,消化道的血循环旺盛,脑部血流相对减少,加上睡眠静止不动,就易加重脑局部供血不足。

我国有句养生格言,“饮食而卧,乃生百病。”因此,老年人进餐后,不宜马上睡觉,可做些轻微的活动,以利血液循环。

老年人忌久坐沙发

现代家庭中,大多都摆设有沙发。柔软大方的沙发,虽然给人们带来方便和舒适,但是久坐沙发也给人们带来不利的一面。研究资料表明,人们认为坐在柔软沙发上舒服,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柔软的沙发不符合人体生理健康的要求,久坐柔软的沙发,会导致“沙发综合征”。日本行为专家发表题为《放弃沙发论》的论文提出:由于沙发过于柔软,减轻了对人体的刺激程度;同时也减轻了对人脑的刺激,久而久之,就会使大脑的活动迟钝,思维敏捷度明显衰退,精神怠倦,浑身疲乏,腰酸腿疼,四肢无力。而且消化系统也容易出毛病,有厌食等症状出现。

另外,当室内温度过低时,久坐人造革类的皮面沙发,还会引起坐骨神经痛和痔疮等病症。

老年人由于器官萎缩,身体抵抗力降低,久坐沙发引起的副作用会更加明显。因此,老年人不宜久坐沙发。

老年人蹲厕所要当心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人上厕所容易发生意外,有些人甚至在解大便时猝然死去。这是由于老人肠蠕动能力差,容易发生便秘,解大便时往往需要腹壁和膈肌强烈收缩,使腹压增高。这样会使心脏排血阻力增大,动脉血压和心肌耗氧量也增加,致使血压骤然升高,可导致脑出血;心肌耗氧量增加,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及严重心律失常。两者都会造成猝死。因此平时老人应多食含纤维多的蔬菜与水果,定时排便、预防便秘。

老年人熬夜须知

日夜有黑白之分,人有休息和劳动,这都是很自然的事。

由于生物钟的作用,人类自古以来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但有时因工作需要或紧急事情,需加夜班,甚至通宵地熬夜,这就改变了生活规律。如果不加注意,可能会给身体健康带来不利,那么熬夜应注意什么呢?

1.时间不宜过长。每晚不宜超过午夜12点,因过于劳累,睡眠不足会引起疾病发作或加重,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易在夜间发作,要备急救药物,稍有不适,则应立即停止工作,及时服药。

2.保持情绪稳定。晚上从事写作、工作或学习时,常会遇到困难,百思不得其解,有时又会有新的发现和进展,这样,情绪容易激动。激动的情绪常易诱发疾病,这时应把工作停下来,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以便于控制情绪。

3.注意饮食。加夜班应适当加餐,但不能过饱,患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和糖尿病者,饮食更宜清淡,不可饱食。

4.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慢性肝炎或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患者,应尽量少熬夜,因外界的刺激,睡眠少等原因,常可以诱发慢性病的急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