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老年健康生活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12081400000044

第44章 老年人常见病症家庭日常护理(3)

6.多选用低脂、低糖、富于营养、易于消化的食品,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等,每日3~4餐,勿过饱,并多吃水果、蔬菜,肥胖者要限制热量。保持大便通畅,切勿便时过度用劲,以免对恢复身体不利。

7.患者体位突然改变时,常因平衡力丧失,而感到眩暈,因而在早晨起床时必须缓慢,起立时避免过急,这样可以减轻症状及预防脑供血突然减少所引起的晕厥。

8.能活动自理的患者,切记遵守每日的生活规律,并根据自我感觉及病情,合理考虑饮食量、活动量,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常用卧位

【知识概述】

卧位是指患者卧床的姿势与位置。正确卧位,不但使病人感到舒适,而且能够减轻症状,方便检查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主要分类】

临床常用的卧位有:平卧、侧卧、俯卧、半坐卧、坐位、膝胸卧、头低脚高位、头高脚低位等。

1.平卧位(仰卧位)。即病人采取自然仰卧,这是常用的体位。病人平卧时,头下放一枕,两臂放于身体两侧。对于昏迷病人头应偏向一侧,使口腔分泌物易于流出,防止吸入呼吸道。长期卧床的病人,膝下垫一软枕,以保持生理自然弯曲,使病人感到舒适。对病人进行腹部检查时,两腿应屈起,以便松弛腹部肌肉,便于检查。

2.侧卧位。病人侧卧,两臂自然放置,下腿伸直,上腿屈曲,并在胸腹前和背后垫一软枕,增加病人的舒适感。侧卧位可减轻身体对骶骨的压迫,预防褥疮。侧卧位常用于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如灌肠或臀部肌肉注射)。

3.俯卧位。病人腹部着床,头偏向一侧,两臂弯曲放于头的两侧。腹部及膝下各垫一软垫,使病人舒适又不影响呼吸。俯卧位适用于不能或不适于仰卧或侧卧的病人。如背、腰、臀部有疮伤的患者。

4.半坐卧位。病人平卧,床头抬高30~60°,双手下各垫一软垫,膝下摇起支架并垫一软枕,使病人体位舒适不能下滑。没有特制两用三截床,可采用棉被靠背法:取棉被1~2条,折成长方形放于病人背后,膝下垫一软枕。此种卧位,可减轻长期卧床病人的疲劳与不适,减轻病人呼吸困难,帮助腹腔及盆腔引流。患有胸部疾病(肺部感染、损伤及心力衰竭等),采用此卧位可以减轻内脏对横膈和心脏的压力,有利于呼吸,减少下肢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头颈部手术后取半坐卧位,可减少头部压力和出血。腹部手术后,可使腹直肌松弛,减轻伤口缝合处的张力及疼痛,有利于愈合。

5.坐位。扶病人坐起,支起床头或用棉被支托病人的背部。为使病人舒适并节省体力,可在床上置一小饭桌,桌上放一软垫,病人两手臂放于桌上,让病人伏桌休息或稍坐。此种卧位适用于久病卧床体弱的病人或高度呼吸困难的病人。

6.膝胸卧位。病人俯卧,两腿屈起成直角,臀部抬高,两臂上伸抱头,胸部紧贴于床上。此种卧位常用于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矫正子宫后倾及胎位不正等。

7.头低脚高位。病人平卧,然后将脚下床头垫高,使床面与地面成15°角。常用于下肺叶支气管扩张时的痰液引流及骨牵引等。

8.头高脚低位。病人平卧,将床头抬高15°左右。此卧位可减少头部充血和血肿,降低颅内压力,适用于脑出血或脑外科手术后病人。

褥疮的预防和治疗

【知识概述】

褥疮(祖国医学称为席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初起可见局部皮肤红肿疼痛,严重时溃烂,甚至危及生命,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特别是一些老年病人,由于生理机能衰退,皮肤营养和弹性降低,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压。造成血液循环障碍,更容易发生褥疮。一旦发病,则不易治愈,缠绵日久,带来严重后果。

【科学预防】

1.要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或皮肤擦伤,对不能活动的病人,应每2~4小时帮助翻身一次。翻身时,应将病人的身体轻轻抬起再挪动位置,要避免在床上拖、拉、推等动作,以免擦伤皮肤。翻身以后,要把病人的体位用松软枕垫垫好,使病人感到舒适。对显著消瘦的病人,身体长期受压部位,耍设法使之悬空,如臀部垫气圈,跟骨及膝关节、肘关节等部位垫棉花圈、海绵垫等。

2.每次给病人翻身,都要注意检查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并根据病情进行局部按摩。每天2~4次。对骨骼隆起的部位,每次至少按摩3~5分钟,以促进血液循环。按摩时,可选用50%酒精和滑石粉,樟脑酒精、50%红花酒精、当归活络酒等,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水肿。尤其对局部出现红肿,瘀血的病人更有好处。如皮肤干燥,可涂5%硼酸软膏,以免干裂出血。

3.要保持病人衣服、床单,被褥的清洁、平整,干燥、无渣屑。大小便后及时冲洗会阴部并擦干。皮肤受浸渍的部位用温水洗净擦干后,局部用滑石粉或松花粉,油膏等涂抹,可吸潮和减少皮肤摩擦。

4.要加强病人的营养,增强全身的抵抗力。特别对体质消瘦和全身营养状况极差的病人,除采取上述预防措施外,还可根据需要补液、输血及静脉滴注高营养物质,要保证患者有足够的营养,以利褥疮和身体之康复。对食欲不振的病人,要劝其进食,要多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品。

【病症治疗】

通常是按褥疮的不同发展阶段,对症治疗。临床上一般分三期。

第一期:瘀血红润期。症状表现为局部受压皮肤红润、肿胀、麻木感或有触痛,并可出现青紫,局部组织稍变硬,解除压力后,上述症状迟迟不退,在治疗上①可采用红花酒精按摩,亦可用50%硫酸镁或70%酒精湿敷,以促进肿胀的消退。用中药如意金黄膏、黄莲膏外敷也可。②用艾卷薰灸。艾灸能温通气血,消肿化瘀。灸时,先将局部作常规消毒,然后将艾卷一端点燃,灸火与皮肤的距离为一寸左右(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为宜),用雀啄法(将艾卷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像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移动薰灸疮面),再用旋回法薰灸患处周围,两种灸法,每隔半分钟交替使用一次。灸毕敷药或用消毒纱布盖起,防止感染。每天灸二次,每次10~15分钟。③紫外线照射。紫外线能透入皮肤浅层,通常用中波紫外照射有消炎解痛、促进上皮生长和组织再生的作用。

第二期:炎性浸润期。红肿部位继续受压,血液循环仍得不到改善,病灶明显扩大变硬,表皮见紫红色,局部水肿,形成水疱或表皮脱落。出现这种情况时,一要调整病人卧位,勿使患部受压,二要在无菌条件下,用注射器抽出水疱内的渗液,留下表皮覆盖疮面,再涂上1%龙胆紫,防止感染。如表皮溃破,疮面较浅,可敷中药生肌玉红膏:如有少量脓液,疮面先洒“九一丹”,然后再敷生肌玉红膏。

第三期:蕴毒坏死期。褥疮破溃后没有及时有效治疗,疮面感染,露出部分真皮并有黄色渗液或脓液。出现组织坏死,坏死组织呈黑色,坏死区有韧带外露,局部溃疡,浅者达皮下脂肪,深者达骨骼或关节。有的病人伴有寒战、发热、口苦、口干、苔黄、脉滑数等全身症状。治疗方法;疮面用药,如疮面脓液多并伴有炎症时,可用1:10,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然后再外敷鱼肝油纱布条或涂蛋黄油或用藤黄软膏,每日一次。经过治疗,有新鲜肉芽生长时,可用白糖纱布外敷局部,每二日换药一次。还可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后用新鲜鸡蛋内膜外敷约5~6分钟,蛋膜开始与疮面依附,表皮愈合后,蛋膜自然脱落。

排尿异常

【知识概述】

在正常情况下尿在肾脏形成后,经过肾盂和输尿管流入膀胱,当膀胱内的尿液达到一定容量时,在神经支配下,尿液经尿道而排出。健康成人24小时尿量约1500毫升,与摄入的水量成正比,但气温、环境、饮食、活动、精神紧张、疼痛等均可影响尿量。排尿的异常主要有尿频、尿急、尿痛以及尿潴留、尿失禁、少尿、多尿等。

【分类及特点】

当排尿器官和有关神经发生病变或意识障碍时,均可发生排尿异常。老年人常有以下几种原因引起尿频,尿急、尿痛,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尿道炎等。

也可由尿路阻塞所致,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尿道狭窄、前列腺肥大等。肿瘤如膀胱癌也可引起上述症状。

尿失禁是由于膀胱括约肌麻痹,失去控制,而尿液自行排出,或因病情恶化出现意识障碍、休克、昏迷等也可出现尿失禁。

尿潴留是膀胱内充满尿液而又不能自行排出。正常时当膀胱内储尿达一定容量(约250~300毫升)时,即有排尿感并将尿液排出体外。

但当尿路阻塞时,如尿道结石、尿道狭窄、尿道外伤,前列腺肥大、急性前列腺炎、膀胱肿瘤等的阻塞,可使膀胱容积增至3000~4000毫升。意识清楚的患者可感到下腹部胀满不适或有胀痛,意识不清楚的患者可表现为躁动不安。

此时用手能触及到腹壁膨胀的膀胱,膀胱叩诊时在耻骨上方可叩到圆形浊音区。尿潴留的患者很痛苦,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如导尿),将尿液排出体外。

少尿、无尿是一种很危险的情况,少尿是指24小时内尿液排出约50~400毫升。无尿是指24小时内尿液无排出或在50毫升以内。在排除尿潴留后,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治疗,以保证肾脏的正常排泄功能。

以上介绍的几种排尿异常,皆应早发现、早治疗,不得延误。

预防急性腰扭伤

【知识概述】

在老年人中,由于脊柱退变,周围的肌力减弱,韧带的弹性和韧性降低,椎体间小关节增生,相互间吻合不紧密,脊柱的稳定性减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稍有不慎,如转身取物、伸手提重或咳嗽时的突然强烈震动,都可导致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表现为发病突然、疼痛剧烈、腰部“板直”,活动受限。有的病人,在受伤时可感到腰部有撕裂声,轻者行走困难,常要两手撑腰缓慢行动,严重者卧床不起甚至翻身郝极为困难。伤处腰肌痉挛、僵硬、压痛,但多无放射性腿痛。由于疼痛严重,给病人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注意事项】

为了减少或避免腰急性扭伤,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腰背肌的锻炼。常用的锻炼方法如俯卧位的“燕飞”,仰卧位的“拱桥”,都是锻炼腰背肌的可靠方法。

2.注意搬重体姿。在弯腰提取重物时,最好屈膝挺腰,使重心尽量靠近躯体中轴线以减短力臂,靠腰和下肢的力量将重物提起,避免在直腿弯腰下搬重。

3.注意保护腰部。劳动或运动时,用宽腰带束腰可减少急性腰扭伤。

4.最好睡硬板床,一般在硬板床上铺以8~9厘米厚的棉垫为最适宜,它能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与稳定。若为弹性较大的弹簧床,可使脊柱过度屈曲或扭转,不但翻身不便且易扭伤。

5.室内陈设要简单,布局要合理。如沙发不要太矮,凳子不能过低,常用物品的放置要高低适宜以利取拿,卫生间要铺橡皮布以免滑倒而扭伤腰部。

6.一旦腰部急性扭伤,要卧硬板床休息,或局部热敷以减轻肌肉痉挛和疼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急性疼痛过后,逐渐锻炼腰背部肌力并进行自我按摩,以促进局部血运,加速出血和滲出液的吸收,防止粘连和肌萎缩,使腰部功能尽早恢复。

骨质增生

【知识概述】

骨质增生俗称“骨刺”,是由于骨关节的长期磨损,关节软骨退化及韧带钙化,关节面的边缘增生出刺状新骨。

骨刺往往在外伤后就医及健康检查中经X射线摄片面发现,多数在发现前并无任何不适。

一旦知道之后,就可能自觉有酸麻胀痛感,并开始为骨刺担心,害怕关节强直甚至发展为瘫痪,思想包袱很重。

其实,骨刺为老年人普遍而自然的生理性退行变化。因为正常人的关节,从20岁就开始退变并出现骨刺,特别是负重关节如腰椎、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等。到40岁以后,几乎所有老年人都有长短不一、多少不等的骨刺形成。

骨刺生长缓慢,所以一般不会引起痛苦。不少人的骨刺虽然很长,却并不感到疼痛,但也有一些人虽然骨刺刚刚出现却已症状很多,说明有一定的精神因素在起作用。

骨刺引起症状,是由于它刺激关节囊和滑膜使其水肿、渗出,增生和变性所致。

主要表现为受累关节活动时疼痛,休息后减轻,晨起或久坐之后关节有僵硬感,活动后可以缓解。另外,关节活动时可有摩擦音。

晚期时,由于关节囊挛缩、关节软骨剥脱并进入关节腔,会产生机械性梗阻甚至关节不稳,发生半脱位,出现畸形,如膝关节的内翻(罗圈腿)或外翻(x腿)畸形等。由于关节面不能保持正常水平,常影响关节负重,但不会像类风湿关节炎那样发生关节强直,所以不必担心。

骨刺虽然不可怕,但也要看长在什么部位,若椎体后缘骨刺向椎管生长,达到一定程度则可压迫脊髓;或神经根的出口处长有骨刺则可刺激神经根。在这种情况下可出现双腿无力、走路不稳(如踩棉絮)、肢体麻木、感觉异常、大小便功能障碍等。发现这种情况当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注意事项】

对一般骨质增生应作到以下几点:

1.首先要解除思想顾虑。老年人长有骨刺纯属一种自然退行性变化,好像人老头发变白,所以不必担心。

2.注意病变关节的劳逸。特别是下肢负重关节,要在身体条件允许情况下适当活动,但应避免过劳,否则会加重劳损。步行时可用手杖或架拐加以保护和减轻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