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老年健康生活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12081400000041

第41章 中医中药保健知识(3)

辅助疗法:左右转膝,即上肢前屈,两手扶膝,两腿弯曲,做顺时针方向绕环10周,再逆时针绕环10周,反复练2~4回,一日2次。

11.手指麻木

①10个手指自然伸直合拢,两手合掌,置于胸前,然后用力上下摩擦3分钟。每日2次。

②用食指按压双侧手三里穴,20~30次,每日2次。

③经常以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揉擦另一手的食指指尖,双手相互揉擦。

12.腰眼按摩

腰眼穴位于背部第三腰椎棘突左右旁开3~4寸的凹陷处。中医认为,腰眼居“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之中,为肾脏所在部位。经常按摩腰眼部位,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促进肾脏养生。此外,中年人经常搓腰眼,到老年时可腰下弯,还能防治因风寒引起的腰痛症;有助于防治遗精、早泄、痛经和月经失调等病;对慢性腰劳损、急性腰扭伤可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对于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病等也有一定疗效。

【具体方法】

①患者坐位或俯卧。先用双手在腰部寻找到最明显的压痛点(或索状硬块或结节),然后握拳反手在背后,用食指关节在明显压痛点处按压,接着再用拇指按压、弹拨、揉动,一次约10分钟,每日2次。

②体位不限。双手搓至发热后,即以两手掌擦摩腰部,每次5分钟左右。速度中等,每日2次以上。风湿性则摩擦次数越多越好。

③平日在坐位休息或工作时,或卧硬板床休息时,用小木棍或圆珠笔杆支撑在腿弯的委中穴。

④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等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部(长强穴),然后再搓。每次做50~100遍,早晚各1次。

⑤两手轻握拳,用拳眼或拳背旋转按摩,每次做5分钟左右。

⑥双手握拳,轻叩腰眼处,或用手抓捏腰部,每次做3~5分钟。

以上6种方法,可采用其中任何一种。但还要配合积极练功,以恢复和提高腰腹肌力,以巩固疗效。

13.大、小腿肌肉酸痛

用大拇指和食指轮流按压小腿的悬钟穴、承山穴和阳陵泉穴,每穴约2分钟。然后再用手掌在酸痛处作向心性推按,即从下肢往上腿部反复推按,约10分钟。

14.小腿抽筋(腓肠肌痉挛)

①抽筋时用力(强刺激)指压委中穴和承山穴。

②双手搓至掌心发热,随即用掌心自上而下地推擦小腿腓肠肌(小腿肚)反复推擦,每日3~4次,睡前作1次,每次3~5分钟。

15.脚后跟痛用拇指或食指,用力点按后脚弯部的太溪穴,2~3分钟,然后行走片刻,每日点按1~2次。

16.胸闷

①推按:仰卧,两手全掌着力,自颈部天突穴开始,向下推至胸部的膻中穴,反复推按多次。

②按压:以两手大拇指指肚着力,自胸骨上缘开始,向下按压至膻中穴,然后再以两手大拇指,顺其两侧肋间逐条地,由上而下地、自内向外按压,使郁闭之气下移,反复作多次。

以上两种方法,可任选一种。

17.呃逆(打嗝或称膈肌痉挛)

①双手拇指或食指按压耳垂后的翳风穴,半分钟左右。

②双拇指或食指同时用力、逐渐加重按压眉头的攒竹穴稍下处,即眉棱骨下、眼窝之上约半分钟。按压时有明显的疼痛感,并伴有一股特殊感觉传至胸内。

以上两种方法,可任选一种。

18.心悸(心跳过快)

用右手拇指指压左手神门穴工分钟,再用左手拇指指压右手神门穴1分钟。

19.胃疼

①先在肚脐周围揉按约5分钟,再以两手拇指或食指相互轮换捏按合谷穴、足三里穴各1~2分钟。伴呕吐者可加按中脘穴10分钟。

②胃疼症状控制后,再坚持作以下两种推拿,以防复发。患者坐在凳上,双膝分开,两手穿过大腿间握住板凳的边缘,然后吸气并用力抬凳。用手指轻轻按压双膝上缘的梁丘穴、膝下的三里穴各3分钟,早晚各一次。或配合艾灸双侧的三里穴。

20.痔疮

①摄肛。用力收缩肛门括约肌。

②松肛。全身放松,使肛门括约肌完全松弛为适度。

这一摄一松的连续按摩锻炼,每日2回,每回50次以上。

21.便秘

①用手掌在腹部先按逆时针转动方向在肚脐周围推拿60圈,然后再顺时针方向推拿60圈,每日3次。手法要轻快,按摩腹部结束后,接着用双手的拇指或食指点压双足大趾的大敦穴,约半分钟,以增强疗效。

②大便时,用左手食指或中指重力按压左侧脐旁7厘米的天枢穴,待有明显的酸胀感时,即按住不动,持续几十秒钟就会感到有便意了。此时配合屏气以加大腹压,即能排便。若一次无效可反复数次。

拔罐疗法治疗多种疾病

又叫吸筒疗法,古称角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的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因为做法简单,方便易行,因此在民间广泛施用。

罐的种类,有竹罐、陶罐和玻璃罐几种。

1.拔罐方法

①火罐

燃纸法:将一块薄的草纸搓软,折叠一两层之后,以五分硬币包在纸的中心,将纸四角捏起缠紧硬币,然后将硬币上面被捏起的纸蘸上一点油(上面的纸刚湿即可),将包有硬币的平面放于施拔的部位,点燃蘸油部分的纸,待烧到一定程度或即把准备好的罐子盖上,罐子就会紧紧吸住皮肤。

②闪火法: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酒精棉球一个,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使火在罐内绕1~3圈(注意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

③贴棉法:用大小适宜的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的下1/3处,用火将酒精棉点燃后,迅速扣在应拔的部位。

④水煮法:先将5~10个完好无损的竹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用镊子将罐口朝下夹出,迅速用凉毛巾紧扪罐口,立即将罐扣在应拔部位,即能吸附在皮肤上。若放入适量的祛风活血药同煮,称为药罐。多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等证。

2.起罐的时间和方法

一般火罐吸紧皮肤后10~20分钟,拔耀部位的皮肤出现充血或瘀血现象时,即可起罐。但是如果遇到病人感觉紧缩难忍时,也可提前起罐。若病人感觉很舒服,罐子的吸力也比较适度,而且局部的肌肉也比较丰满,那么拔的时间就可以长些。

起罐的方法是一只手拿着罐子轻微向一方倾斜,另一只手则在火罐倾斜的对方罐口附近的皮肤上用手指轻轻按压,使罐子和皮肤间形成一个空隙,使空气进入罐内,吸力消失,火罐就会自然落下。切不可用力猛拔,以免擦伤皮肤。

3.拔罐疗法的适应病证及其治法

拔罐疗法能温散寒邪,活血行气,使人体气血流畅,“通则不痛”,所以它有止痛、消肿等作用。拔火罐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变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增强机体抵抗力,因此是治疗疾病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①头痛、眩晕和一般因感冒风寒而引起的周身不适,可在头部、胸部、背部、臀部或大腿,选择肌肉较厚的地方施拔。

②咳嗽、气喘,可在胸脯或背部施拔。

③腹痛、肠鸣或腹泻,若因寒引起,可在中脘穴附近施拔。

④腰背酸痛,可在肾俞穴、腰俞穴和背部施拔。

⑤肾炎,可在肾俞穴附近拔罐。

⑥关节四肢疼痛、颈肌痉挛疼痛、肌肉风湿痛及扭伤作痛等,可在疼痛部位选择肌肉较厚的地方施拔。

4.注意事项

①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部位不易固定、骨骼凹凸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用。

②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来选择大小适宜的罐子。操作时动作一定要迅速。

③拔上罐之后,要注意病人的感觉。如果病人感到发热、发紧、温暖、舒适、有凉气外出,是正常现象。若出现紧而灼痛难忍,则应立即起罐,或更换部位,或改用小罐,再拔。

④若皮肤烫伤起泡,小的勿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则须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紫药水,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⑤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的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不宜拔罐。

⑥老年人最好用小罐施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