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中华国学经典)
12081200000007

第7章 滦阳消夏录(一)(6)

佃户张天锡,曾经在野外的田地里看见一个骷髅,于是开玩笑把尿撒在骷髅的口中。骷髅突然跳起来,发出声音:“人和鬼有不同的道路,你为什么欺负我?而且我是一个妇人,你是一个男人,却这么没有礼貌侮辱我,更加不可以。”骷髅跳得越来越高,一直触到佃户的脸上。天锡吓得急忙跑回家,鬼于是跟着他到了他家。一到夜里就在他们家的墙头屋檐上,大声地不停地责骂。天锡于是发起了高烧,晕晕倒倒糊里糊涂的连人都不认识了。全家都来祭拜祈祷,鬼的怒气似乎稍微缓解了一点。有人请教她生前的姓氏和居住的地方,鬼都一一详细地说了。大家都磕头说:“那么算起来你应该是他的高祖母了,何必把灾祸降临到子孙身上。鬼听了,好像有些悲凄,说:“这里原来是我的家吗?你们什么时候迁到这里来的,你们是我的什么人?”众人于是把他们的父祖名姓和迁移的缘由都清清楚楚地都告诉了她。鬼大为感叹道:“我本来没有准备要来这里,众鬼打算借口这件事来求得食物,怂恿我来这里。他们有几个在病人的房间,有几个在门口。你们可以准备一勺汤,让我好好地让他们离开。一般来说鬼总是因为饥饿而痛苦,如果无缘无故地制造灾祸,又怕会被神灵责怪。所以碰见事情总是故意挑起矛盾,来求食。你们以后看到这样的人,最好谨慎地躲避他们,不要中了圈套。”大家就遵照了她的吩咐。鬼说:“他们已经走了。我口中污秽的东西实在不能忍受,你们可以到事发的地方找到我的骨头把它洗干净然后埋起来。”于是鬼哭了几声就不见了。

【原文】

百工技艺,各祠一神为祖。倡族祀管仲①,以女闾三百也。伶人祀唐玄宗②,以梨园子弟也。此皆最典。胥吏祀萧何③、曹参④,木工祀鲁班⑤,此犹有义。至靴工祀孙膑⑥,铁工祀老君⑦之类,则荒诞不可诘矣。长随所祀曰钟三朗,闭门夜奠,讳之甚深,竟不知为何神。曲阜颜介子曰:“必中山狼⑧之转音也。”先姚安公曰:“是不必然,亦不必不然。郢书燕说⑨,固未为无益。”

【注释】

①管仲: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名夷吾,子仲。他后来被齐桓公任命为卿,曾经将齐国的国都分为十五个士乡和六个工商乡。“女闾三百”出自《管子》:“齐管仲设三百女闾,以便行商。”

②唐玄宗:即唐朝皇帝李隆基,于712年至756年在位,是唐睿宗的第三个儿子。其在位前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中外交流密切,史称“开元盛世”但后期逐渐沉迷于生活享乐,任用不当,政治渐趋腐败,以致于爆发“安史之乱”。天宝十五载(756年),唐肃宗即位,尊玄宗为太上皇。死于至德二载(757年),葬于泰陵(在今天的陕西蒲城东北),谥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唐玄宗爱好音乐,曾经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称为皇帝弟子,也称梨园弟子。

③萧何:西汉泗水沛(今江苏沛县)人。跟随刘邦起兵。刘邦称帝以后,封酂候。西汉初负责制定律令制度,封相国,著有《九章律》。

④曹参:西汉泗水沛(今江苏沛县)人,曾经做过沛县的狱吏。跟随刘帮起兵,后来接替萧何担任汉惠帝相国。

⑤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本姓公输,名班。传说是鲁班发明了攻城的云梯和刨、钻等土木工具,是古代杰出的建筑家。

⑥孙膑:春秋时期齐国人,著名军事家。熟于兵法,为庞涓妒忌,被骗到魏国,处以膑刑,所以称为孙膑。后来他逃到齐国,担任齐威王的将军,大败魏军于马陵,抓住了庞涓。

⑦老君:即老子。中国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一说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曾为周“守藏室之史”(管藏书的史官),后隐退著《老子》一书。他把宇宙万物的本体看做“道”,认为它是超越时空静止不动的实体,是产生整个物质世界的总根源。他在观察社会和自然变化时,又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正反两方面的对立之中,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转化。政治上他主张“无为”,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回到“小国寡民”的幻境之中。老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⑧中山狼:见于明代马中锡所作《东田集·中山狼传》。东郭先生在中山地方遇见一只中箭而逃的狼,把狼藏在书囊中,骗过了猎人。狼活命后却要吃救命恩人东郭先生。比喻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

⑨郢书燕说: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比喻曲解原意,以讹传讹。

【译文】

各种行业的手艺人,都会祭祀一种神灵作为行业的祖宗。妓女这一行以管仲为祖先,因为管仲在宫中设立了便于女子行商的闾。唱戏的人祭祀唐玄宗,因为唐玄宗设立了梨园。这都是典型的。官府中处理文书的官吏祭祀萧何和曹参,木匠祭祀鲁班,这都有因可寻,至于做长筒靴的祭祀孙膑,打铁的祭祀老子,就简直是莫名其妙不知道缘由了。随从官吏处理文书等事务的仆役祭祀的是钟三郎,一般都是关上门晚上祭祀,隐藏的很深,以至于谁都不知道钟三郎是何方神圣。曲阜的颜介子说:“这一定是中山狼音讹而成。”死去的姚安公说:“这不一定是,也不一定不是。穿凿附会,也不是一点用处没有。”

滦阳消夏录(五)

【原文】

聂松岩言:即墨于生,骑一驴赴京师。中路憩息高岗上,系驴于树,而倚石假寐。忽见驴昂首四顾,浩然叹曰:“不至此地数十年,青山如故,村落已非旧径矣。”于故好奇,闻之跃然起曰:“此宋处宗长鸣鸡①也,日日乘之共谈,不患长途寂寞矣。”揖而与言,驴啮草不应。反覆开导,约与为忘形交,驴亦若勿闻。怒而痛鞭之,驴跳掷狂吼,终不能言,竟棰折一足。鬻于屠肆,徒步以归。此事绝可笑,殆睡梦中误听耶?抑此驴夙生冤谴,有物凭之,以激于之怒杀耶?

【注释】

①宋处宗长鸣鸡:此典出于《异苑》,晋兖州刺史宋处宗,买了一只长鸣鸡,非常爱护。这只鸡常常会说人话,和宋处宗谈论一整天都不停歇,宋处宗由此玄言大进。

【译文】

聂松岩说:即墨的于生,骑着一只驴到京城去。中途在高岗上休息,把驴系在旁边的树上,自己靠着石头小睡一会儿。忽然看见那头驴抬头往四周看,很有气势地感叹道:“我已经几十年没有到这个地方了,这里还是青山依旧,只是村落已经不是和以前相同了。”于生向来就很好奇,听到这话以后立刻跳起来,说:“这不就和宋处宗的长鸣鸡一样吗,我每天骑着它和它交谈,就不用担心旅途太长一个人寂寞了。”他向驴行了一个礼,就和它说话。驴却只顾自己吃草不理他。于生反反复复在旁边劝说了很久,还和驴约定做一个不同类的朋友,驴也像没有听见一样。于生于是很生气,用鞭子狠狠地打驴,驴又跳又跑又叫,始终说不了话。后来于生把驴的一只腿打折了,将它卖到肉铺,然后走着回家。这件事实在是太可笑了,大概是他睡觉的时候听错了吧?或者这只驴原来有什么罪过受到惩罚,有东西附在它的上面,特意激怒人把它给杀了。

【原文】

膳夫杨羲,粗知文字。随姚安公在滇时,忽梦二鬼持朱票来拘,标名曰杨义。羲争曰:“我名杨羲,不名杨义,尔定误拘。”二鬼皆曰:“□字上尚有一点,是省笔羲字。”羲又争曰:“从未见羲字如此写,当仍是疂”字误滴一墨点。”二鬼不能强而去。同寝者闻其呓语①,殊甚了了。俄姚安公终养归,羲随至平彝,又梦二鬼持票来,乃明明楷书杨羲字。羲仍不服曰:“我已北归,当属直隶城隍,尔云南城隍,何得拘我?”喧诟良久。同寝者呼之乃醒,自云二鬼甚愤,似必不相舍。次日,行至滇南胜境坊下,果与蹶②堕地卒。

【注释】

①呓语:就是梦话,睡觉时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