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中华国学经典)
12081200000015

第15章 槐西杂志(一)(4)

有一个人强纳他的奴仆的女儿为妾,他的奴仆不愿意,但也没有办法。那个人原来是隶属于旗籍的,他也有主人。这个妾后来生了一个女儿,长到十四五岁的时候。他的主人听说这个女儿长得很漂亮,也要纳她为妾,他虽然心里不愿意,但是也没有办法。不禁感叹道:“如果不生这个女儿,这件事就不会发生。”他的妻子说:“如果不娶那个人的女儿,自然不会生这个女儿。”那人听了,忽然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又我的亲戚当中有一个女儿,每天在父母面前诬陷她的嫂子,说她嫂子的坏话,让她嫂子天天挨骂,过着痛苦的生活。等到她出嫁了以后,也被她的小姑诬陷,天天像她嫂子那样被挨骂。回娘家的时候,她对着嫂子边哭边说:“我现在知道做人家的媳妇不容易了。”上天公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难道还有人不相信吗?还有一个青年男子,喜欢偷窥妇女,千方百计地通过窗户的裂缝,帘子的缝隙偷看。有一天他喝醉了酒睡着了,有人和他开玩笑,用膏药把他的眼睛封住了。当他醒来以后,觉得两只眼睛肿起来了而且疼痛难忍,于是赶快把膏药揭开,结果用力过猛,把眉毛和眼睫毛都拔掉了。因为膏药上糊的就是他平常收集的媚药,这种药药性酷烈,他的眼睛受了这种药的熏炙,后来竟然渐渐瞎了。我还有一个朋友,喜欢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再好的朋友在他的撺掇下,也会成仇敌。一天晚上他喝酒以后感到口渴,就喝了一杯冷茶。茶里面开始掉进了一个蝎子,这时蝎子猛的一下刺了他的舌头。结果他的舌头后来发炎结了一个疮。虽然不至于致命,但后来他的舌头却短了一节,发音不清楚,说话也没有以前利落了。这也许是天意,不是偶然的。

槐西杂志(四)

【原文】

林教谕①清标言:曩馆崇安,传有士人居武夷山麓,闻采茶者言,某岩月夜有歌吹声,遥望皆天女也。士人故佻达,乃借宿山家,月出辄往,数夕无所遇。山家亦言有是事,但恒在月望,岁或一两闻,不常出也。士人托言习静,留待旬馀。一夕,隐隐似有声,乃潜踪急往,伏匿丛薄间。果见数女皆殊绝,一女方拈笛欲吹,瞥见人影,以笛指之。遽僵如束缚,然耳目犹能视听。俄清响透云,曼声动魄,不觉自赞曰:“虽遭禁制,然妙音媚态,已具赏矣。”语未竟,突一帕飞蒙其首,遂如梦魇,无闻无见,似睡似醒。迷惘约数刻,渐似苏息。诸女叱群婢曳出,谯呵曰:“痴儿无状,乃窥伺天上花耶?”趣折修篁,欲行棰楚。士人苦自申理,言性耽音律,冀窃听幔亭法曲②,如李謩之傍宫墙③,实不敢别有他肠,希彩鸾甲帐。一女微哂曰:“悯汝至诚,有小婢亦解横吹,姑以赐汝。”士人匍匐叩谢,举头已杳。回顾其婢,广颡巨目,短发髼鬙,腰腹彭亭,气咻咻如喘。惊骇懊恼,避欲却走。婢固引与狎,捉搦不释。愤击仆地,化一豕嗥叫去。岩下乐声,自此遂绝。观于是婢,殆是妖,非仙矣。或曰:“仙借豕化婢戏之也。”倘或然欤?

【注释】

①教谕:官名,元、明、清县学的教官,主管文庙祭祀,教诲生员。

②幔亭法曲:幔亭,张挂帐幕围成的亭子。

③李謩傍宫墙:李謩,唐朝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擅长吹奏笛子。唐代诗人元稹《连昌宫词》中有“李謩压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下面元稹自己作了解释说:唐玄宗曾经在上阳宫演奏了一首新的曲子,正月十五的晚上他偷偷地在长安逛花灯的时候,突然听见酒楼上有笛子在吹奏他前天晚上的新曲子,大吃一惊。第二天派人把吹笛子的人抓了起来讯问,那人说是在天津桥上赏月的时候,听见宫廷里的乐曲,于是就在桥柱上把乐谱记下来了,那人就是长安城里善于吹奏笛子的少年李謩。唐玄宗觉得他很不错于是把他放了。

【译文】

教谕林清标说:以前他在崇安教书,传言有一个读书人住在武夷山山脚下,听采茶的人说,有一块岩石旁,在月色朗朗的夜晚会有唱歌和吹奏的声音,远远望去都是些天上的仙女在那里。这个读书人向来比较轻薄放达,于是就借宿在山里的人家里,每当月色好的晚上就出去,碰了好几个晚上都没有结果。山里人说这样的事确实有,但是一般都在每月十五出现,而且一年才一两次,不常见到。读书人于是假说读书需要安静,在那里住了十来天。一天晚上,他隐隐约约似乎听见有声音,于是偷偷的赶去,躲在树丛里。果然看见几个绝色的女子,一个女子刚刚拿起笛子正要吹奏,眼角瞥见有人的影子,于是用笛子指了指他,一下子他的身体就变僵硬了,像是被什么绑住了似的。但是他的耳朵和眼睛仍然能够管用。一会儿,就听见清脆悦耳的笛声透过云霄,缓缓的笛声令人心旷神怡。读书入忍不住赞叹道:“我虽然动不了,但是这美妙的音乐,你们美好的姿态,我已经欣赏到了。”还没有说完,就有一片巾帕飞过来,蒙住他的头。于是就像是睡觉时遇到恶梦一样,既听不见也看不见,像是睡着了,又像意识还清醒。这样糊里糊涂过了一段时间,才像是慢慢醒过来。这几个女子叫奴婢把他拉出来,骂他:“你这蠢材,没有规矩,竟然敢偷偷看天上的仙女!”跑去折了几支竹子,就要打他。读书人苦苦哀求,说明原因,自己向来就很喜欢音乐,希望能够偷听到仙家的歌曲,就像李謩在宫墙外偷听唐玄宗的音乐一样,实在不敢有别的轻薄想法。一个女子微微的冷笑说:“可怜你的真心,我有一个侍女也很会吹奏,我把她赏赐给你吧!”读书人伏在地上表示感谢,等他抬起头来,仙女已经了无踪影了。他回头再看那个侍女,宽脑门,大眼睛,头发又短又蓬松,肚子特别大,呼吸的声音像是在喘气。感到又惊讶,又害怕,又后悔,打算躲开她逃走。那个侍女却一定要和他亲热,拉着他不肯放手。读书人气愤地把她打到地上,那个侍女竟然变成了一个肥猪嗷嗷地叫着。岩石下的音乐声,从此以后就听不到了。从这个侍女的情形来看,她们大概是妖怪,不是仙女。但是也有人说:“大概是仙女把猪变成侍女戏弄他吧?”说不定是这样呢?

【原文】

景州李西崖言:其家一佃户,最有胆。种瓜亩馀,地在丛冢侧。熟时恒自守护,独宿草屋中,或偶有形声,亦恬①不为惧。一夕,闻鬼语嘈杂,似相喧诟。出视,则二鬼冢上格斗,一女鬼靦立于旁。呼问其故。一人曰:“君来大佳,一事乞君断曲直:天下有对其本夫调其定婚之妻者耶?”其一人语亦同。佃户呼女鬼曰:“究竟汝与谁定婚?”女鬼豌腆良久,曰:“我本妓女。妓家之例,凡多钱者皆密订相嫁娶。今在冥途,仍操旧术,实不能一记姓名,不敢言谁有约,亦不敢言谁无约也。”佃户笑且唾曰:“何处得此二痴物!”举首则三鬼皆逝矣。又小时闻舅祖陈公(讳颖孙,岁久失记其字号。德音公之弟,庚子进士,仙居知县秋亭之祖也)说亲见一事曰:“亲串中有殁后妾改适者,魂附病婢灵语曰:‘我昔问尔,尔自言不嫁。今何负心?’妾殊不惧,从容对曰:‘天下有夫尚未亡,自言必改适者乎!公此问先愦愦②,何怪我如是答乎?”’二事可互相发明也。

【注释】

①恬:安静。

②愦愦:混乱不安;糊涂。

【译文】

景州的李西崖说:他家有一个佃户,特别有胆量。在一堆坟墓旁边种了几亩瓜田。瓜熟的时候常常自己在那里守护,独自住在草屋里,有时偶尔会听见东西在旁边活动,也很平静,一点也不觉得害怕。一天晚上,他听到旁边有许多鬼在说话,闹哄哄的,好像为了什么事情在争吵。于是出来看看,结果看到两个男鬼在一座坟上打架,一个女鬼呆呆地站在一边看。于是就叫那个女鬼,问她怎么回事?其中一个男鬼说:“你来了真是太好了,有一件事情要请你帮我们判断是非:你说说天下有没有对着丈夫调戏他已经订婚的妻子的?”另外一个鬼也说了同样的话。佃户于是问这个女鬼:“你究竟是和谁订了婚?”那个女鬼显出不好意思的样子,过了许久才说:“我原来是个妓女。我们妓女这行有个规矩,只要是有钱的人都和他们秘密订下婚约。现在我到了阴间,重操旧业,那么多人,实在是没有办法一一记住他们的名字,也不敢说和谁有约定,也不敢说和谁没有约定。”佃户大笑,吐了一口痰,说:“你在哪发现这两个傻瓜的!”等他抬起头来,三个鬼都不见了。我小时候听我的舅祖陈公公(名颖孙,年月日久我忘了他的字号了。他是德音公的弟弟,庚子年的进士,仙居的知县秋亭的祖父。)说他曾经亲眼见到一件事:“他的亲戚中有死了以后小妾改嫁的,于是那个亲戚的魂魄附在一个病了的侍女身上显灵说:‘我曾经问过你,你自己说你不会改嫁的,现在为什么背叛了你的话?’他的小妾一点也不害怕,从容地回答说:‘天下有那种丈夫还没有死,就自己说她一定会改嫁的?你自己糊里糊涂,还怪我这样回答你吗?’”这两件事可以互相印证。

【原文】

何子山先生言:雍正初,一道上善符箓。尝至西山极深处,爱其林泉,拟结庵习静。土人言是鬼魅之巢窟,伐木采薪,非结队不敢入,乃至狼虎不能居,先生宜审。弗听也。俄而鬼魅并作,或窃其屋材,或魇其工匠,或毁其器物,或污其饮食。如行荆棘中,步步挂碍。如野火四起,风叶乱飞,千手千目,应接不暇也。道士怒,结坛召雷将。神降则妖已先遁,大索空山无所得。神去,则数日复集。如是数回,神恶其渎,不复应,乃一手结印,一手持剑,独与战,竟为妖所踣,拔须败面,裸而倒悬。遇樵者得解,狼狈逃去。道士盖恃其术耳。夫势之所在,虽圣人不能逆;党之已成,虽帝王不能破。久则难变,众则不胜诛也。故唐去牛、李之倾轧①,难于河北之藩镇②。道士昧众寡之形,客主之局,不量力而樱其锋,取败也宜矣。

【注释】

①牛、李之倾轧:指唐朝后期的牛李党争。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朝廷大臣之间的派系斗争。牛党的首领是牛僧孺,李宗闵,李党的首领是李德裕,故史称牛李党争(一说牛李专指牛僧孺,李宗闵,而李德裕无党)。这次派系斗争从其酝酿到结束,约四十余年,历经唐宪、穆、敬、文宗四朝,以牛党获胜而告终。

②河北之藩镇:指唐朝中叶以后的藩镇割据。唐朝中叶以后,一部分地方军政长官据地自雄,不服从中央命令的政治局面。以河北三镇为代表,名义上属于唐朝,但实际上割据一方,不受朝命,不输贡赋。唐宪宗时曾多次征伐,但后又恢复。直到天祐四年(907年)名义上的中央朝廷也被藩镇之一朱温夺去,演变为五代十国,成为唐代藩镇割据的延续,直到北宋统一,才结束这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