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地球的花衣:自然奇观(地理知识知道点)
12080300000018

第18章 壮丽深邃的峡谷(3)

科罗拉多大峡谷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其地质学意义:保存完好并充分暴露的岩层,从谷底向上整齐地排列着北美大陆从元古代到新生代不同地质时期的岩石,并含有丰富的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化石,俨然是一部“地质史教科书”,记录了北美大陆的沧桑巨变和生物演化进程。

根据地质学家的研究,造就出大峡谷景观如此惊心动魄的主要原因基本上是沉积、抬升和侵蚀三种地质过程,经过亿万年的交替作用而成的。从古生代早期的寒武纪至36亿年前的泥盆纪时期,这一地区处于长期的稳定状态。当时此地位于大陆板块边缘的凹陷部分,上面覆着一层浅海,从陆地流下的冲积物在此沉淀。此后,或大或小规模的抬升和沉积作用交替进行,直至6500万年前,急遽加速的造山运动开始,并持续了数百万年之久。这里整个地区从此被抬升至海平面上,形成了今天的科罗拉多高原。到了新生代中期,约2000多万年前,地壳板块运动又再度活跃,高原被抬升得更高,河流侵蚀力量相对加剧,切割高原并塑造了各式各样的地形景观,渐渐形成了今日大峡谷的雏形。

科罗拉多大峡谷最窄处不过120余米大峡谷的岩石包括砂岩、页岩、石灰岩、板岩和火山岩。自谷底向上,从几十亿年前的古老花岗岩、片麻岩到近期各个地质时代的岩层(最年轻的火山喷出岩形成时间仅1000年),都清晰地以水平层次出露在外。这些岩石质地不一,各岩层不仅硬度不同,且色彩各异,颜色随着一年中不同季节里植被、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甚至在同一天里,大峡谷的岩石也会因时间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景色:黎明初升的太阳使远方的岩壁闪耀着金银色光彩,而日落时晚霞把裸露的岩层映衬得像火焰一般。傍晚从大峡谷南岸望去,夕阳把大峡谷染成了橘红色,岩石在阳光照耀下变幻莫测;在月光下,两侧岩壁呈白色,衬着靛蓝色的阴影,十分醒目。所有这些,确实构成了一幅雄奇壮观的自然画卷。由于科罗拉多高原气候干燥,化学作用极为微弱,故岩石的原始色泽得以保持完好。

知识点寒武纪

寒武纪在地质时间上约为5亿7千万年前至5亿5百万年前古生代初期的一段地质时间。“寒武”一词源自英国威尔士的古拉丁文“Cambria”。日文音译,我国沿用。因为是首先在那里研究的,故就地取名。

寒武纪分为早寒武世、中寒武世和芙蓉世。动物群以具有坚硬外壳的、门类众多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为其特点,是生物史上的一次大发展。其中三叶虫最为常见,是划分寒武系的重要依据。

黄龙沟

黄龙位于我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整个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340平方千米,其中黄龙风景区面积为700平方千米。这里平均海拔3100米,年平均气温5℃。在浅黄色的地表钙华堆积体上,八大彩池群层层叠叠,如巨龙的鳞甲闪耀着五色缤纷的波光;黄龙飞瀑的轰鸣与岩溶流泉的轻唱遥相呼应,构成了一首永不停息的交响乐。

距今200万年以前,地球的造山运动使岷山山脉伴随着青藏高原一同快速隆起,黄龙沟也在这一期间形成了典型的冰川U形谷地。

黄龙地区属古生界和三叠纪以碳酸盐成分为主的地层,地质结构复杂。黄龙古寺南侧的望乡台断裂带是重要的地下水通道,富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通过深部循环在此出露,成为黄龙钙华堆积的源泉。这些水流经黄龙沟凸凹不平的河床,分布流速变化不均,加上树根、落叶的局部阻塞,在温度、压力、水动力等因素变化的影响下,水中的碳酸钙沉积下来,形成钙华塌陷、钙华滩流、钙华瀑布等独特的露天钙华堆积地貌。

黄龙沟

这一地貌的形成和水生植物也有密切关系,科学家们称之为“生物喀斯特作用”。其原理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一是“光合作用”,水生植物在白天吸入水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使钙华沉积;二是“呼吸作用”,水生植物在夜晚吸入水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使钙华溶解。是否出现钙华沉积,则要看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与总呼吸作用之差)的大小。据实验,只有在一定低温(低于20℃)范围内,净光合作用才会达到最大值。由于黄龙地处高寒山区,在具备充足的钙华沉积物源的基础上,低温的环境和良好的植被便成为促进地表大量钙华堆积的主因。在黄龙沟的彩池、滩流和瀑布中,常常可以看到围绕和依附植物茎干和枝叶形成的钙华,这是生物喀斯特作用促进钙华沉积的典型例证。这种高山、高寒环境下形成的大规模钙华堆积地貌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景观,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在相对高差达400余米的黄龙沟中,古冰川塑造的地貌经过长期的钙华沉积,形成了一系列似鱼鳞叠置的彩池群。巨大的水流沿沟谷漫溢,注入池子,层层跌落,穿林、越堤、滚滩,最后汇入涪江源流,形成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八群彩池,规模不同,形态各异。“洗花池群”为进沟第一池群,洗花池群掩映在一片葱郁的密林之中。20多个彩池参差错落、排列有序,池水如明镜一般镶嵌在似金如银的钙华体上,彩光闪烁。位置最高的“浴玉池群”由693个彩池组成,面积21056平方米,是黄龙最大的一个彩池群。池埂低矮,池岸洁白,水平如镜,个个彩池宛如片片碧色玉盘。湖中的古木、老藤被钙华塑成一件件艺术珍品,有的似雄鹰展翅,有的似猛虎下山,有的似珊瑚林立,栩栩如生。冬天,在一片冰雪世界中,唯有这里,彩池仍如碧玉、翡翠一般,分外夺目。“争艳池群”的658个彩池中,池水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五光十色,争奇斗艳,是彩池中的佼佼者。

钙华滩流长2500米,宽100米,浅浅的流水在滩面滚流,一泻千米,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晶莹透亮。涉足滩上,似有“千层之水脚下踏,万两黄金滚滚来”之感,使人惊叹大自然造景之神奇。黄龙瀑布规模虽不大,但它飞泻于黄色钙华坡上,流泻于彩池之间,更显得秀美多姿,别生情趣。黄龙洞内,酷似尊尊佛像的石钟乳似幻似真。位于巨型钙华瀑壁的“洗身洞”小巧玲珑,洞内石笋、石钟乳千姿百态,掩映在如纱似绢的瀑布之中。黄龙似一座巨大的象牙雕刻的碧海琼宫,其构景之精美、奇巧胜过能工巧匠。

知识点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反应的总和,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碳氧循环的重要媒介。

动物和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物质、能量和氧气都来自光合作用。除此之外,研究光合作用,对农业生产,环保等领域起着基础指导的作用,如建造温室,加快空气流通,以使农作物增产等。

海螺沟

海螺沟位于我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境内,是发源于贡嘎山主峰东坡的一条冰融河谷,以低海拔现代冰川、大冰瀑和温泉著称。海螺沟冰川长15千米左右海螺沟冰川,尾端伸入海拔2850米的原始森林区,是地球上同纬度海拔最低的一条现代冰川。海螺沟6000米以上的落差,形成了自然界独特的7个植被带、7个土壤带,荟萃了我国大多数的植物种类。海螺沟呈垂直分布的植被与冰川、温泉、原始森林共生,世所罕见,蔚为壮观。

海螺沟冰川生成于大约1600年前,地质学称其为现代冰川。独特的地质构造形成了壮观的地理布局和特别的植物分布。这里冰面河、冰面湖、冰下河、冰川城门洞、冰裂隙、冰阶梯、冰石蘑菇、巨大的冰川漂砾、冰川弧拱遍布峡谷,两侧高逾数百米的留有冰川擦痕的绝壁,还有黛绿色的原始森林等,形成唯冰川所有的独特景观。海螺沟冰川共有3条,其中1号冰川长147千米,为3条冰川中最长的,伸进森林线内6千米。这条冰川是亚洲同纬度冰川中海拔最低、面积最大的。2、3号冰川长度分别为48千米和42千米。在这冰天雪地的冰川世界里,有温泉点数十处。水温介于40℃~80℃,其中更有一股水温高达90℃的沸泉。海螺沟冷热集于一地,甚为神奇。

大冰瀑布位于海螺沟冰川的上部,是一个巨大的陡壁。大冰瀑布高1080米,宽500~1100米,是我国最高最大的冰瀑布。这个巨大无比的固体冰瀑,仿佛从蓝天直泻而下的一道银河,像顶天立地的巨大银屏,屹立在冰川上。冰崩时,冰体间剧烈的撞击和摩擦会产生放电现象,一时间雪雾漫天,蓝光闪烁,声声如雷,震天撼地,动人心魄,勘称自然界一大奇观。

海螺沟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沟内高差达6000米左右,基于此,在沟内形成了明显的多层次的气候带、植被带和土壤带,将2500种从亚热带至寒带的野生植物集中在一个风景区内。从山谷的棕榈树、清翠的竹林到原始森林的参天古木、万花烂漫的大片野生杜鹃,直至高海拔的色彩缤纷的草本野花和地衣类植被都可在海螺沟内看到。

海螺沟大冰瀑布知识点

现代冰川

冰川年代是通过放射性物质来定年的,主要是以冰川所带动的冰碛物为依据。由冰碛物中所定的放射性物质相比较,来定出冰川活动的历史。古代冰川主要是指第四纪冰川以及之前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冰川。现代冰川则是在第四纪以后形成的冰川。

现代冰川有很多独特的景观,如冰蘑菇、冰塔林、冰桥、冰针、冰芽,还有许多迷人的冰川湖泊、阴森可怕的冰隧道以及绚丽壮观的冰水喷泉和幽静迷人的冰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