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浪漫要学法国人
12075900000021

第21章 在通往古代的小路上

愉快地行走现代人虽说是“现代”了不少,但骨子里竟还是很古典的,除了那些已经立志要当完完全全的外国人的青年,我们还是比较喜欢吃炸酱面和咸鸭蛋,还是比较愿意聆听中国文化大师的教诲,还是比较乐意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就是古典。

你可以将自己浪漫时髦的一面与沉静保守的一面在不同的时段分开来演绎,但是气质是需要经过提炼的,否则很容易走进轻浮的迷途或是冥顽的境地。理想中的你我最好像某些广告词中所说的,做到游刃有余,既要随性又要端庄,既要灵动又要稳重,既要率性又要温厚。而法兰西人之所以能够轻松的做到,就是因为他们既是古代的,又是现代的,既开心的在枫丹白露宫古朴的砖墙下拍摄新婚照片,又满世界的搜寻旅游度假的黄金海岸,古典和浪漫都做足了功夫。

你一定要知道,法国人比我们幸运得多的不是别的,而是分享,自由自在的分享。从1984年起,法国政府规定,被政府列入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名单、但平时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向公众开放的各类建筑,无论其所有者是公共服务部门、私营机构、私人住宅还是外国政府,所有在这些建筑物中办公的机构,都要在政府规定的周末、“文化遗产日”内免费向公众开放几天。而今这项活动已扩大到全欧洲。每年9月份“文化遗产日”的几天内,法国总统府、总理府、国民议会、参议院、巴黎市政府、部分外国驻法使领馆、国防部和经济财政部、工业部以及全国各地所有国有或私有的文化场所和历史遗迹,在政府的号召下,一律免费或收取低价门票向公众开放。每年响应政府号召公开向公众开放的此类场所就有近20000处。各个参观点门前都是人满为患,不管是旅游者还是本地市民,都兴高采烈地排队等着参观这些平时难得一进的建筑,每年的参观人数都在1000万人次左右。

由此一来,法国的文化古迹当真就充满灵气地恢复了勃勃生机。法国人为自己的东西做了主,也尽享了权利,真的很幸福。除此以外,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利用名胜古迹举行文化、娱乐和大型庆典活动。这也是近年来国际上的潮流。法国作为名胜古迹众多、文化思维标新立异的文化大国,在这方面当然有很多优势。法国政府规定,文化遗产分为民间、宗教、军事、工业、自然和风光五大类。充分利用城堡或古老庄园,把参观古迹和举行活动结合起来,是法国的特色。所以如果你走近中世纪的古堡,看见漂亮高大的马背上威风凛凛的坐着一位古装武士,千万不要惊疑,那只不过是类似的表演活动而已。就好比雍和宫里有时会有喇嘛的表演,故宫里也有皇帝、嫔妃的一些关于皇宫仪式的演出等等。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领主,为了彰显气派和守护自己的权势、财产,通常在交通要塞地段,如陡峭的山顶上、河流的交汇处等修建城堡。随着十五六世纪火器的普及,原来的防卫概念发生了彻底变化,城堡的军事筑城技术不再能够有效地防范火枪和大炮的攻击,利用城堡攻城掠地也不再现实,但城堡的修建之风却并未因此而停止。只是大兴土木以御外敌,让位于修城堡、建庄园用于居住和享乐。仅在位于法国中部的卢瓦尔河河谷附近,现存的16世纪以后修建的各种类型的法国城堡、宫殿或庄园,就有330多处。除多了一项防卫作用外,这个时期修建的法国城堡在使用功能上类似于中国的园林。开始时,是皇家为避暑、打猎、休闲而修建的行宫;后来,逐渐成为富豪或官宦们争相修建,用以显示财富、满足奢华生活需要的重要形式。

舍农索城堡横跨歇尔河,建于16世纪。城堡和一个后来建的石桥融为一体,石桥上则有一个两层游廊。这个游廊在一战期间,曾被改造为救助伤员的战地医院,二战期间则成为人们从被德国人占领的歇尔河一边逃到自由法国另一边的“生命绿色通道”。

事实上,多年以来,舍农索城堡每年都要举办一位世界著名画家作品的展览,每次为期数月。

而巴黎北郊一个修建于16世纪的著名城堡尚蒂伊,除了经常性地举办一些展览和节目外,自1987年以来还每隔1年在城堡前面的花园草坪上,举行“国际焰火比赛”。每年的比赛都有60000名以上的观众。随着夜幕降临,在古堡的背景下,在或优雅婉约、或激奋昂扬的音乐声中,五彩焰火冲天而起,变幻着图案。古堡前面的焰火比赛,完全不同于城市中为庆典而组织的焰火表演。在这里,焰火成了画家手中的画笔,在一个有古堡、草地和月亮的画板上,设计者的想像力和构思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另外,香堡、阿寨-勒里多城堡等,也都各有自己的“绝活”,如声、光、影表演。这些表演或结合古代神话,或讲述传奇故事,或激发你的想像力,在音乐和光影效果中,带领你体验一下中世纪的古堡生活。这些,都是让文化古迹“活”起来的例子。

用丰富多彩的方式,提高名胜古迹的利用率,既可以充分发挥其文化价值,用新的角度诠释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又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保护古迹的前提下,更好地使用、宣传古迹,如果由于利用失当而对古迹造成损害,那就完全走向了反面。所以,在使古迹“活”起来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严格遵守有关的文物保护规定。法国文物保护方面的规定全面、完整。例如,在一幢被列入保护名单的古建筑内,哪怕墙上钉一颗钉子也要有关部门许可才行;在一间被特别保护的17世纪建的房子内部,家具摆设的位置都不能随便变动。任何破坏规定的做法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轻者罚款,重者判刑。特别是由于文物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大家都自觉自愿地主动做文物保护的“监督人”,一个破坏文物、不尊重古人的家伙,在普通法国人眼里也被视同强盗、窃贼。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法国人是多么崇古的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