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世界文明史简编
12075700000019

第19章 古代印度文化

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而又独特的文化。约公元前1000年代初,古印度出现了婆罗谜文、法卢文和梵文,其中流传最广的文字是梵文。梵文由47个字母组成。最早的梵文文献是吠陀经典。印度古代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是枟摩诃婆罗多枠和枟罗摩衍那枠两部史诗,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枟摩诃婆罗多枠有10万颂(颂是古印度的一种诗体,每颂两行,每行16个音)。枟罗摩衍那枠有24000颂。枟摩诃婆罗多枠意为“伟大的婆罗多族”。史诗的中心内容是婆罗多后裔——居楼王族堂兄弟之间的斗争。史诗描绘了古代战争的生动画面和当时社会生活的现实。枟罗摩衍那枠意为“罗摩的漫游”。主要叙述英雄王子罗摩与其妻子悉达的生平事迹,重点讲述了罗摩远征楞伽(即斯里兰卡)的故事。这两部史诗也被列为婆罗门教与中古时期的印度教的重要经典。

枟佛本生经枠则是一本佛教经典,也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宗教文学作品。全书共有550个故事,它通过讲述佛陀一生所行善业功德,阐述、宣扬佛教基本教义。古印度的建筑和造型艺术具有较高成就。随着佛教的广为流传,供佛用的建筑物窣(sū)堵波(即“塔”,或称“浮屠”,是奉祀佛骨的地方)在各地盛极一时。阿育王时代建于桑奇的大窣堵波是古代印度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阿育王时建造带铭文敕令的圆形石柱,是古代印度雕刻艺术的瑰宝。石柱通常由整块岩石雕刻而成,高达9米。这种石柱有30多个,其中鹿野苑佛寺的独石柱最为著名。石柱上部有四个精美的半狮身柱头,中部圆盘上刻有四个法轮和马、牛、象、狮等四兽浮雕。位于印度孟买东北300多公里处的阿旃陀石窟,是举世闻名佛教艺术宝库。寺内各种建筑、雕刻与壁画,其精美居印度佛教石窟之冠。印度西北部犍陀罗地区,是佛像艺术发源地之一,佛陀和诸菩萨雕像大都出自该地。公元1世纪后,犍陀罗佛像制作趋于成熟,它融汇了希腊艺术特点,形成独具一格的犍陀罗风格。古印度人民在数学方面取得的最大成就是发明了自1到0的10个数字符号,后来这10个数字经由阿拉伯人修改后传至世界,通常被称为“阿拉伯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