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聪明人从小就爱玩的500个侦探推理游戏
1207500000013

第13章 案件越混乱越需要“肃清” (1)

——排除思维让案件侦破核心显露

有些案件给出的条件特别混乱,常常让人感觉一头雾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对案件进行“肃清”,分析每个可疑的人的行踪和话语,从中发现线索,进行排除。排除思维会让案件侦破的核心显露,把最可疑的人推到最前面。如果一个人能掌握排除的技能,那么他无疑是一个逻辑思维很强的人,也是一个侦破案件的高手。

151.被杀的女乐手

女乐手苏珊穿着紧身的裙子躺在一辆红色的小轿车里,身中两弹:第一颗子弹从她的右大腿穿过,第二颗子弹是致命伤,射穿了她的胸部。车内还有一把大提琴。

据洛克探长推断,她遇害的时候离她演出时间仅差半个小时。警方分别取得了3个人的证词。

房东太太说:“苏珊打算出席但不参加演奏,因为她与邦德——乐队里的一个同事闹翻了。”

邦德坚持说他与苏珊已和好,而且她答应参加演出。

乐队指挥杰森说,苏珊能在不排练的情况下出色地演奏。

听完三份证词后,洛克探长立即判断出谁在撒谎。你猜到了吗?

“破案”思维提示>>>>>>>>>>>>>>>>>>>>>>>>>>

一个大提琴手不可能穿紧身的裙子演出。

152.是谁偷吃了苹果

琳达买了一些苹果准备去看望一个朋友,谁知,这些苹果被她的儿子们偷吃了,但她不知道是哪个儿子偷吃了苹果,于是便去问4个儿子。老大说道:“是老二吃的。”老二说道:“是老四偷吃的。”老三说道:“反正我没有偷吃。”老四说道:“老二在说谎。”

琳达知道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其他的3个都在撒谎。

请问,到底是谁偷吃了这些苹果?

“破案”思维提示>>>>>>>>>>>>>>>>>>>>>>>>>>

用假设法分别假设老大、老二、老三、老四都说了实话,看是否与题意矛盾,就可以得出答案。

153.扑克找出真凶

一个小有名气的扑克占卜师,今早被发现死在自己的单身公寓里,后背插着一把匕首,扑克牌散落了一地,可是,他手里却握着方块Q。那到底方块Q暗示着什么呢?

“扑克牌的方块一般被认为是宝石的意思。”警员小张说道。

“我觉得Q代表12,与占卜师有关系的搞数字的人一定与凶杀案有关。”小王猜测道。

不久,侦查结果出来了,浮现出以下3个嫌疑犯:职业棒球手、宠物医院院长、歌舞演员。其中,宠物医院院长为女性。

警长一看就认定了凶手是谁。你知道凶手是谁吗?

“破案”思维提示>>>>>>>>>>>>>>>>>>>>>>>>>>

扑克牌里的方块Q是女王,也就是女人。

154.非法偷渡

一天,从上海飞往香港的港龙飞机即将出境。检查员接过一位女乘客的证件时,发现她的相貌与照片有两处特征严重不符,于是便询问她叫什么名字,出生年月日和香港的住址。这位女乘客回答说:“我叫金美丽,1963年6月,不,1963年10月生。”她等了一下,继续说:“我住在九龙的凡尔赛大街,具体记不清了。”

这时,机场的公安人员来到了她的身边,以非法偷渡罪将她拘捕。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破案”思维提示>>>>>>>>>>>>>>>>>>>>>>>>>>

女乘客其实根本没去过香港。

155.演讲材料被盗

一艘豪华游轮上,一位日本造船专家跟乘警说:“我有一份关于航母的演讲稿不见了,请你们立刻调查。”

乘警调查后得知:当时专家和5名乘客围坐在一张圆桌上共进午餐。

午餐期间,一位菲律宾籍女服务员不小心把一盘热汤洒到了一位夫人的裙子上,之后夫人就和她的丈夫回去换衣服了,服务员也因此事被老板叫到了办公室,还有一个日本年轻人回去打游戏了,另外一对夫妇在顶层的酒吧喝酒,专家是最后一个离开的。

专家吃完午餐,就回到了自己的卧舱,这时发现放在桌子上的演讲材料被人偷走了。

请问,谁是小偷?

“破案”思维提示>>>>>>>>>>>>>>>>>>>>>>>>>>

船上的乘警分析认为,那5位围着专家谈话的人虽然有嫌疑,但都不是罪犯。因为当时他们都在跟专家聊天,没人有时间作案。可以换一个思路解答。

156.谁把零钱偷走了

艾伦上街买菜回来后,发现随手放在抽屉里的零钱不见了,于是,她就把3个妹妹叫来,问她们是不是拿了抽屉里的钱。

甲说:“我拿了,中午去买零食了。”

乙说:“我看到甲拿了。”

丙说:“总之,我与乙都没有拿。”

假如,这3个人中有一个人在说谎。请问,到底谁把零钱拿走了?

“破案”思维提示>>>>>>>>>>>>>>>>>>>>>>>>>>

假设甲说谎的话,那么乙也说谎,与题意不符合;假设乙说谎,那么甲也说谎,与题意不符合。那么,说谎的肯定是丙了。

157.4件凶器

一个寒冷的清晨,警方接到目击者报案,有人被发现死在郊外的一棵大树底下。警方在死者身旁发现了4件凶器:一块坚实的石头、一把匕首、一根粗麻绳、一瓶毒药。

经过检验,死者前额只有一个被撞击过的伤口,死因是失血过多。

很奇怪,死者头上的伤口没有泥土,也没有被匕首割伤的痕迹。脖子上也没有被麻绳勒过,并且也没有中毒的迹象。

那么,死者究竟死于以上4件凶器中的哪一件呢?

“破案”思维提示>>>>>>>>>>>>>>>>>>>>>>>>>>

这4个选择中只有一件是真正置人于死地的凶器,可以用“排他法”解决。

158.金佛在哪里

一天,警局接到报警,说一尊金佛被盗了。盗贼藏在山顶小楼里,小楼有3个小屋,其他两间屋子藏着一个和盗贼串通好的市民,还有一个是警察卧底。3个小屋分别为1号、2号、3号。

从这3个小屋里分别走出来一个女子,1号屋的女子说:“金佛不在此屋里。”

2号屋的女子说:“金佛在1号屋内。”

3号屋的女子说:“金佛不在此屋里。”

这3个女子当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请问,谁说了真话?金佛到底在哪个屋里面?

“破案”思维提示>>>>>>>>>>>>>>>>>>>>>>>>>>

假设金佛在1号屋子里,那么2号屋和3号屋的女子说的都是真话;假设金佛在2号屋子里,那么1号屋子和3号屋子的女子说的都是真话;假设金佛在3号屋子里,那么只有1号屋子的女子说的是真话,因此,金佛在3号屋子里。

159.如何审问这3个疑犯

罗宾探长搜到了一些犯罪嫌疑人的资料:小王、小张、小赵3个人是好朋友,他们中间一个人下海经商,一个人考上了重点大学,一个人参军了。

此外他还知道了以下条件:小赵的年龄比士兵的大;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小王的年龄和大学生的年龄不一样。

请问,以上3个人中谁是商人?谁是大学生?谁是士兵?

“破案”思维提示>>>>>>>>>>>>>>>>>>>>>>>>>>

假设小赵是士兵,那么就与题目中“小赵的年龄比士兵的大”这一条件矛盾了,因此,小赵不是士兵;假设小张是大学生,那就与题目中“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矛盾了,因此,小张不是大学生;假设小王是大学生,那么就与题目中“小王的年龄和大学生的年龄不一样”这一条件矛盾了,因此,小王也不是大学生。所以,小赵是大学生。由条件知道小赵的年龄比士兵的大,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可以得出小王是士兵,小张是商人。

160.匪徒逃离

一座商业大厦的12楼,遭两名匪徒抢劫,他们抢去了一笔巨款和一些金银珠宝。警察接到报警,1分钟后就赶至现场。

警察到了那里,发现大厦已经停电,四处漆黑一片。管理人员说,是因为保险丝烧坏了。

警察守在大厦的出入口,上12楼搜寻。此时匪徒已逃得无影无踪。然而,这大厦是属于密闭式的,没有其他出口可让匪徒逃走。

警方经过实验,证明普通人从12楼走到下面,最少要用两分半钟。那么匪徒怎么能在1分钟内逃去呢?

“破案”思维提示>>>>>>>>>>>>>>>>>>>>>>>>>>

匪徒可不是一个人逃走的,他还有个同党呢。

161.A、B、C的身份

一家银行发生了重大盗窃案件。当警察赶来的时候,盗窃犯已经驾驶着汽车逃走了。经过仔细研究,最终确定了3个嫌疑犯:A、B、C。经过询问得知这3个人的特点如下:

第一,A不会驾车;第二,如果没有C的帮助,B就不可能去博物馆作案;第三,已经确定只有这3人有作案的嫌疑,没有其他人是值得怀疑的。

请问,B是否为作案者?

“破案”思维提示>>>>>>>>>>>>>>>>>>>>>>>>>>

要想知道B有没有可能作案,需要我们运用类比思维来推理。第一,如果A是清白的话,那么根据事实的第三条件,B或者C是有作案可能的;如果A有作案可能,因为他不会驾车,所以他必须有个帮凶,所以在此证实了B或者C有作案可能。综合前面的分析,第一种可能是B、C都有作案;第二种可能是B是清白的,那么C有作案;第三种可能是B有作案,可是根据第二个条件,C还是有作案。所以综合上述分析推出,C有作案。

162.谁最有可能是凶手

一天,探长接到报警电话,说某网络公司老板的千金死在了公园里,死后左手紧紧地握着一枚戒指。死者生前继承了父亲的大笔财产,刚刚结婚不到1个月。

再进一步调查,发现最后有作案时间和动机的是:一个嫉妒死者的好友;死者的司机,因为没有人证明司机案发的时候不在场;花花公子型的丈夫。请问,谁最有可能是凶手呢?

“破案”思维提示>>>>>>>>>>>>>>>>>>>>>>>>>>

死者紧紧握住一枚戒指,是让警探注意她手上的结婚戒指,这意味着什么呢?

163.谁安放的录音机

A公司高层在开机密会议时,有人发现桌子底下安放了录音机。放了一会儿后,发现里面没有脚步声。他们立刻报了警。嫌疑人有两位,公司女秘书和清洁工。摩恩探长对他们进行了审问。

首先进来的是穿着高跟鞋的女秘书,她说:“我进过会议室,把文件放在桌子上,就马上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