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世忠怀念集
12074200000079

第79章 人如其文文如其人——朱世忠印象

他一生热爱文字

但文字却无法形容他的一生

牛愚

朱世忠同志离开我们一年了,然而,他留下的《朱世忠文存》依然常常和我们侃侃而谈,每逢翻阅,他的音容笑貌便浮现眼前。

我与世忠相识较晚,相交甚深。2005年,我在负责组织全区国防教育电视演讲大赛期间,经友人推荐介绍认识了担纲评委的朱世忠,他的工作态度、职业操守、负责精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融入宁夏杂文圈子后,我们的接触交往逐渐多了,这种交流不是在莺歌燕舞的娱乐场内,也不是在觥筹交错的酒席宴上,而是在关于人生、工作与作品的商榷研讨中。君子之交淡如水。正是在这种似乎不符合当今社会人际关系潜规则的平淡交流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世忠同志的了解。记得在杂文学会举办的“闵生裕作品研讨会”中,朱世忠实事求是地进行了点评,既充分地肯定了作品的成就,又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作品的缺陷,并没有因闵生裕是他的“铁哥们”而一味地大唱赞歌,丧失评论的责任和原则,入情入理,令人信服,真情实意,溢于言表,兄弟、文友之间那种纯洁无瑕的友谊情谊,弥足珍贵,使我刮目相看,感受颇深,尽管他比我年轻得多,但显得成熟稳重、诚实坦率,给人一种信赖、可靠、放心、敬重的感觉,值得交往。在他从政为官、文学创作、人际交往中,较好地坚持做到了三个统一。

一是做人与做文的统一。由于人性性格上的两重性、理论与实践的真实差距,使得人们在现实中很难把说与做、理论与实践完全重合紧贴起来。朱世忠却一直在努力缩小这种距离。人如其文,文如其人,是朱世忠做人与做文的信条和原则。他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的人,忧国忧民,忠于信仰,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不仅表现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而且也表现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浪漫的诗歌还是优美的散文,无论是深刻的随笔还是犀利的杂文,热情地讴歌真善美,奋力地鞭挞假恶丑,为了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百姓幸福大声鼓与呼,正如牛撇捺在《朱世忠文存》的序言中写道:“他写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写到了社会的骨子里,写尽了人间万象,写出了爱恨情仇,写透了世道人心。他为生命自由、人性美好、社会进步,呕心沥血,竭尽生命付出。”表现出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博大情怀、社会公民的良知道德和社会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的执政理念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守土有责,较好地实现了人格、官德与文风的完美结合。

二是思想性与欣赏性的统一。在思想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没有思想性的作品是低俗之作,没有欣赏性的作品是乏味之作。力求思想与欣赏两者的结合,是朱世忠文学创作思路和风格的一个显著特点。他兴趣广泛,涉猎领域众多,作品题材多样,整体基调鲜明,社会内涵丰富,写作情节生动,语言文风飞扬,文字洒脱不俗,行文跳跃诙谐,辟境造意,刻意求深、求新、求活,求精,显示出了比较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语言文字功力,其优秀作品成为宁夏文坛百花园中的奇葩,深受社会各层次读者的喜爱,也为追求成功之路的写作者提供了借鉴。

三是当先生与做学生的统一。世忠同志阅历丰富,曾长期从事教学研究和行政工作,事务繁杂,琐事缠身,但勤奋好学,刻苦诫勉,不断地充实武装自己,为得心应手的工作、写作铺垫积累了扎实的基础。由于他博学多才,经常受邀参加众多社会活动,不同的群体也经常向他请教指点。但他并没有以先生自居,而是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社会为课堂,不放过任何向社会、向实践、向群众学习的机会,以人为师,教学相长,相得益彰,不断地充实、修炼、完善自己。在人际交往中,他从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很少有些文人所固有的那种“酸虚傲”的人格缺陷,随和,谦让,大度,忠厚,兼备谦谦君子形象,使得大家愿意与他交流、倾吐、请教。“尽小者大,积微者著。”山自重,不失其威峻;海自重,不失其深博;人自重,不失其尊严。做人,不一定要顶天立地,但一定要堂堂正正;当官,不一定要轰轰烈烈,但一定要清清白白;干事,不一定要尽善尽美,但一定要踏踏实实;做文,不一定要振聋发聩,但一定要实实在在。那些老实做人保本色、踏实做事保本分、扎实学习长本领、真诚待人似朋友的人,总是会受到人们称赞敬重的,我想,朱世忠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朱世忠虽然只度过了48个春秋,但给亲人、朋友、同人们留下了绵绵不尽的思念。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人为什么活着、应该怎么活着这个严肃的人生话题,书写了新时期为人处世的教科书。我们纪念他,既是寄托对他的思念,更是宣扬一种革命精神,秉承一种优良传统,呼唤一种伦理道德,倡导一种社会风尚,也是彰显一种做人做事做文的标准。

(2011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