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比尔·盖茨的故事
12071500000017

第17章 所见即所得

我不是教育家,可我是学习者。而我的工作最让我乐此不疲的一点就是,我的四周环绕着其他热爱学习的人。

——比尔·盖茨

(一)

西蒙伊与比尔·盖茨的相识非常有趣。在一次软件行业大会上,他们不期而遇,相谈甚欢。谈话不到5分钟,西蒙伊就决定放弃施乐公司的优厚待遇加入到微软工作。因为对一个软件开发者来说,最大的鼓励就是将他研制的成果转换为市场产品,让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而施乐公司涣散的销售队伍和滞后的产品生产模式让西蒙伊的许多心血都腹死胎中;相反,微软的活力正是他所欣赏和向往的。因此,西蒙伊与比尔·盖茨双方一拍即合。

比尔·盖茨也十分欣赏西蒙伊的能力。在西蒙伊来上班的第一天,他亲自迎接,并陪同西蒙伊仔细参观了整个微软公司,把公司的情况毫无保留地向西蒙伊作了介绍。

加入微软后不久,西蒙伊就发现自己的选择是多么正确,他也很喜欢比尔·盖茨这个老板。比尔·盖茨从来没有架子,对于自己掌握的知识总是乐此不疲地告诉别人,而且对工作充满激情。即使几天几夜不睡,他仍然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公司里也没有等级之分,大家亲如一家,与施乐公司那种死气沉沉的工作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西蒙伊还记得自己去施乐公司提出辞职的时候,施乐公司的同事那种惊讶的表情,他们甚至以为他在开玩笑。当他说自己是十分认真时,公司的同事又极力劝阻他不要走错路。微软那么一个小公司算什么?为什么放弃在“世界上最好的研究实验室”工作的机会,而愿意去同“那些孩子们”一起干呢?

西蒙伊没有解释太多,他觉得自己解释他们也不会理解的。他要去开创一番事业,而不是乐享拥有一个人人羡慕的稳定工作而不求进取。

在决定让西蒙伊开发微软公司的应用软件之后,比尔·盖茨迅速对他委以重任:任命他为应用软件开发部主任。

在任命当晚的庆祝酒会上,比尔·盖茨还表达了这样的希望:今后,要使应用软件对微软公司的贡献超过操作系统。西蒙伊自然知道这份任务的艰巨,他用力地点点头,并喝下了这杯代表责任的酒。这标志着以西蒙伊为首的开发小组正式成立。没过多久,西蒙伊就交出了一个良好的成绩单。

他们首先完成了一种名叫“多计划”的软件设计。这是一种超出以往的全新的尝试,这种使用方式一直影响至今:这就是著名的“菜单”方式。在“菜单”发明之前,计算机的使用者为了开启软件的某一功能,必须输入一些指令。

这是一项十分麻烦的事,而且常常出错。因为一旦打错一个字母,就需要重新输入。尤其对于非专业的计算机人员是十分困难和不便的。因为你无法直观地看到所有你所需要的指令,你必须记住那些指令。而且一旦指令出错,你也不知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这些指令在执行的过程中是否正常,也难以直观地显现出来。

这些都是“界面不友好”的表现。而西蒙伊的“菜单”模式完全改变了这一点,让界面变得更加人性化。简而言之,就是更加便于操作,因此也更加友好。

(二)

当西蒙伊刚刚提出“菜单”这个新名词时,同事们都捧腹不已,他们笑着说:

“这不像是一个软件设计,倒像是餐馆的某种服务。”

“对极了,要的就是这种服务。”西蒙伊接着大家的话茬继续说下去,“我喜欢举餐厅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菜单。假如我到一家法国餐厅吃饭,但我不会说法语,对四周的环境也十分陌生,心里忐忑不安,害怕出洋相,非常紧张。这时来了一位女招待,用法语向我打招呼,我会突然感到两手冰凉。我想各位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吧?

“于是我设想,如果一名会计坐到计算机面前的时候,他是不是也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呢?怎么办?如果面对这样的尴尬呢?这时,假如有人给我一份菜单,那就好了。我可以指着菜单点菜。这不会有错,即使我点的不是我想要的东西,也许我最后一道菜点的是蜗牛,也不至于使我尴尬。

“但是,设想一下,假如你进了一家法国餐厅,那里却没有菜单供你点菜,你得用法语告诉女招待你想要什么,那就麻烦了。在计算机的程序方面,情形也是一样的。你必须要有一份菜单。菜单是友好的,因为使用者知道他要选择什么,只要用鼠标在那个位置上点一下,就能选出他所需要的东西……他不必乱发命令。如果乱发命令,就可能出错。”

不过,西蒙伊的这个出奇的设计在当时并没有立即迎来市场的有效反馈,甚至有些报社记者还嘲笑西蒙伊的异想天开。正如任何新事物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一样,比尔?盖茨并不着急,他有条不紊地按照自己的打算开展下一步的计划。他相信,更多的事实很快就会证明了“菜单”的强大功能。

1982年春,比尔·盖茨打算将这套软件交给IBM公司。但是,IBM对此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它仍然继续大力推广MS-DOS版的Visicalc。

8月,比尔·盖茨按照约定又将这套适合苹果公司运行的多计划软件的第一版推出,过了不久,又发行了CP/M版。比尔·盖茨又对外宣布,任何人只要会使用计算机,就能够使用这套多计划软件。敏锐者已经从中嗅出了其他的味道:他是在宣布现行的Visicalc和Supercalc即将被逐出市场。

1982年10月,随着苹果公司对该系统的良好反馈,IBM公司也注意到了这个新动向。他们立即与比尔·盖茨接洽,也相继推出了装有多计划软件的计算机。计算机一问世,IBM的强大影响力立刻就显现出来了。

报界再一次迅速做出了反应。《软件评论》杂志把它评为同类产品中的最佳选择,说它易学易用、功能强大。该杂志还说:

“多计划软件似乎是专为取代Visicalc软件的位置,为独领市场风骚而设计的。”

另外,他们还说它“拥有全部必需的性能”。

几乎与此同时,《世界信息》周刊也将这个软件列为“年度最佳软件”。这一切都让比尔·盖茨感觉十分得意。

(三)

幸运总是接踵而至的。早在一年前,美国新闻界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了解人们是否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拥有一台家用计算机,结果是80%的人有这个愿望。

当时有人作了一个大胆的预言,说到20世纪末,全世界个人计算机的拥有量将达到8000万台。这个预测而今看来过于保守,但也可见当时计算机的浪潮已经席卷了几乎每一个美国人。

具有50多年历史的美国新闻周刊《时代》每年都要评选出一位新闻人物,作为前一年的总结。而这一总结也反映着世界上变化万千的时代风云动向。上过《时代》封面的伟人不胜枚举:罗斯福、丘吉尔、里根、邓小平……这些伟人不是政要,就是卓有建树的科学巨匠。而1982年年末的《时代》周刊评出的“新闻人物”却有些出人意料。他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台机器,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

杂志的主编奥托·弗雷德里奇先生对这位“封面人物”作了别出心裁而又热情洋溢的介绍:

在整整一年的新闻中间……最有意义和最吸引人的话题并非一个单独事件,而是代表了一个发展进程,一个不断发展并且被广泛接受的、备受欢迎的进程。同时,这个进程还影响到其他各个领域。它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所以,《时代》在当今风云激荡的世界中选择了这样一位新闻人物。当然,它并不是一位什么人物,而是一台机器,一台个人计算机。

奥托在文章中也提到了电脑发展过程中困扰着比尔·盖茨的一些事实。

计算机用户数量的疯涨,对软件的需求自然大为迫切。用户需要更多更好的软件,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和要求。没有软件,计算机只是一个摆设;软件不丰富,计算机也无法发挥它的威力。由于软件开发的滞后,计算机的使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人们购买计算机的热情自然也就被局限了。计算机,只有当它具有更多的功能、具有更强大的用途时,才能拥有更多的消费者。

在此前的一次采访但各种,比尔·盖茨也提到了同样的担心:

“我们没有对软件的标准和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我曾买到过根本不能用的软件……尽管现在有许多软件出现,但大多令人悲哀。”

作为最有作为的软件公司的老板,比尔·盖茨也坦言了自己的打算:

“两年之后,我们要推出在各方面都能真正满足消费者需要的软件。现在的软件太糟糕,太难使用,而且缺少更多的性能。不过,这一切正在得到改善。”

1982年,27岁的比尔·盖茨登上了《金钱》杂志的封面。虽然他看起来略显青涩,但他的眼光却敏锐而执着。他再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青年,而今的比尔·盖茨更加成熟、老练,他已经可以面对记者侃侃而谈,他的商业理想也正在向他一步步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