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前列腺病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12070800000016

第16章 前列腺炎(5)

许多学者认为,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CPSI)是否适用于欧美以外的人群和一般人群,是否可以在一般人群中推广使用,还需进一步探讨。许多学者也在探讨适合我国患者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标准。

(1)我国洪锴等(2002)在查阅了近10年的相关文献基础上,摸索建立适合中国人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问卷,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初步的问卷包括三个方面,18个问题。其中疼痛症状7项(后背部疼痛、下腹部疼痛、会阴疼痛、直肠区域疼痛、睾丸疼痛、阴茎疼痛、排尿疼痛)、排尿症状8项(尿急、尿频、尿不尽、尿等待、夜尿、尿线变细或排尿无力、排尿中断、尿末滴白),其他症状3项(腰背部不适、焦虑、性能力降低)。每一项症状包括4个水平,分别为:无(0)、轻度(1分)、中度(1分)和重度(3分)。另外设立了一个额外的项目,允许患者填写这18

(2)这个问卷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可以作为病情与疗效的评估指标,还可以用于科学研究,具有简便、有效、实用等特点,方便患者自我监测病情变化,更适合于中国人的实际情况。这一评分系统的建立,为今后确立适合于我国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系统提供了资料。当然,这个问卷的应用价值还有待实践验证。

前列腺病理检查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意义

慢性前列腺炎时,可经会阴部或直肠内穿刺活组织检查,前列腺病理检查对诊断有决定意义。但由于前列腺炎病变较深,前列腺炎症时常呈局灶性变化,前列腺外周区腺体炎症较多见,穿刺组织又较少,故不容易穿刺到病变部位,因而常出现假阴性:前列腺因各种原因损伤后也会引起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故穿刺活检可能会出现假阳性。所以一次穿刺难以反映整个前列腺的情况,多次穿刺又更易导致交叉感染或致感染扩散。故一般不采用病理检查作为诊断慢性前列腺炎的常规方法。一般在发现前列腺结节且需与前列腺癌、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等鉴别时方采用。

窥镜检查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有何意义

慢性前列腺炎时,经尿道镜可见尿道呈慢性炎性改变,精阜隆起,前列腺管溢液。膀胱镜下可见膀胱三角区明显充血等。然而,所有这些都缺乏诊断的特异性,加之内窥镜检查有带来交叉感染或致感染扩散的可能。因而,一般不将内窥镜检查作为诊断慢性前列腺炎的常规方法。一般只在鉴别诊断时采用。

如何鉴别前列腺炎、膀胱炎和尿道炎

一般而言,通过对症状、直肠前列腺指检和前列腺液检查,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即可确立,但对一些不典型的病例就需要采用尿液分段定位检查方法,即Meares定位方法来帮助诊断了。

(1)检查方法清洁尿道外口后开始排尿,以无菌试管收集最初尿液10ml(VB1),代表尿道标本:继续排尿至200ml时,再以无菌试管收集中段尿10ml(VB2),代表膀胱标本;然后行前列腺按摩,并以无菌试管收集前列腺液3~5滴(EPS);取前列腺液后再以无菌试管收集首先排出的尿液10ml(VB3),代表前列腺及后尿道标本。各标本分别同时作镜检、细菌培养及定量菌落计数。

(2)临床意义尿液分段(Meares)定位方法可以帮助发现感染的具体部位,从而为明确诊断提供可靠依据。若VB1、VB2无细菌或菌落少于3000个/毫升,而EPS、VBa菌落数大于5000个/毫升可诊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1周后再重复一次,结果相同或EPS、VB3阳性而VB1、VB2阴性可确诊,因为药物弥散入前列腺中较少。若VB2菌落超过1000个/毫升,为膀胱炎症,需抗炎治疗3~5天后,再重作此试验。若VB1菌落数大于VB2、VB3和EPS则尿道炎的可能性大。

(3)注意若不能获得EPS,可用VB3代替分析。因为按摩后约有01毫升前列腺液流于尿道内,它稀释于10ml尿液中,约稀释了100倍,则VB3的菌落数至少是VB1的2倍才有诊断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意义。此外为了试验的准确性,试验前最好不要应用抗菌药物。

尿流率对诊断慢性前列腺炎有何价值

随着对慢性前列腺炎和尿流率诊断价值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尿流率在慢性前列腺炎上的诊断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

①1983年,有学者报道,慢性前列腺炎可导致功能性尿道梗阻。国内研究发现,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尿流率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患者最大尿道压力明显增高,部分患者膀胱颈压力增高。最大尿道压力增高可能是由于慢性前列腺炎导致盆底及尿道外括约肌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尿道外括约肌及盆底肌痉挛所致。膀胱颈压力增高可能为尿道内括约肌α-受体兴奋性增高,导致尿道内括约肌痉挛。

②尿流率检测还表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膀胱稳定性、顺应性及收缩功能均有改变,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率也较高。

③上述研究证明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存在膀胱出口梗阻、尿道内外括约肌痉挛、逼尿肌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功能失调,有进而导致尿道梗阻的可能。这种尿道梗阻是功能性的,而非神经源性的。

综上所述,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尿流率确有一些改变,但这些改变对诊断慢性前列腺炎缺乏特异性,且临床检测和判断较为繁琐,因而在临床上并未将尿流率检测作为诊断慢性前列腺炎的手段,更多的是将之作为对慢性前列腺炎进行科学研究的指标。

细菌培养对诊断慢性前列腺炎的价值依据

当得知患上慢性前列腺炎后,患者常常会问,前列腺炎是由哪种细菌引起的?要回答这一问题,就必须借助细菌培养了。

慢性前列腺炎的类型很多,各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特征极为相似,每一型又有其特殊之处,因而需要鉴别诊断。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只能鉴别前列腺有无炎症,而细菌培养则可鉴别细菌性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并可进一步明确感染细菌的种类。

一般而言,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阳性就是细菌性前列腺炎,否则就归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但临床上由于标本采集等过程中的污染或泌尿系其他部位的感染,往往会造成假阳性结果。由于培养条件不足,一些细菌无法培养,这就造成了假阴性结果。同样,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中也不能凭借细菌培养除外其他感染,如衣原体、支原体、病毒等,因为这些感染用细菌培养方法不能检测。

为了避免泌尿系其他部位的感染所致的假阳性结果,提倡以尿液分段(Meares)定位方法代替普通的细菌培养。

B超对诊断慢性前列腺炎的价值依据

B超探测前列腺有四个途径,即经腹壁、经尿道、经直肠和经会阴。无论经哪一个途径,慢性前列腺炎的B超图形特征性改变都不明显。因而,前列腺B超检查一般不作为慢性前列腺炎的常规检查,仅作为鉴别手段。一般慢性前列腺炎B超图像表现为前列腺的大小、边界无明显异常,但一些严重病例可见包膜增厚或不整齐。内部有大小不等、部位各异的斑状回声,不伴声影;如合并前列腺结石,则伴声影;也可有低回声区。斑状回声有时需与癌灶的B超声像相鉴别。B超声探测前列腺还可发现前列腺结节、结石等,这些发现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

慢性前列腺炎需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临床上诊断慢性前列腺炎主要依据症状、直肠指检尤其是前列腺液常规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但对一些不典型的病例则应与以下一些疾病相鉴别。

(1)前列腺痛同慢性前列腺炎一样具有会阴、下腹、腰骶、腹股沟等部位疼痛的表现,久坐及骑车等因素可诱发加重。也常见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尿道不适等症状。但直肠指检时前列腺无异常,而两侧肛提肌部位压痛明显,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无异常,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阴性。

(2)前列腺结石常并发慢性前列腺炎,可有慢性前列腺炎的各类症状,但直肠指检时可触及前列腺有结石及结石摩擦感。骨盆X线片及前列腺B超可发现前列腺部位结石征。

(3)前列腺结核症状虽与慢性前列腺炎相似,但常有结核病史尤其是泌尿系结核病史和症状。附睾肿大变硬,输精管出现串珠状硬结。直肠指检前列腺呈不规则结节状。前列腺液检查可发现结核杆菌。

(4)前列腺癌好发于中老年人,而慢性前列腺炎则好发于青壮年。晚期方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与慢性前列腺炎类似的症状。此时直肠指检可触及极硬的硬结肿块。前列腺特异抗体(PSA)、B超、CT等检查有助诊断,病理检查可确诊。

(5)精囊炎两病常并发,精囊炎可见血精。

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的鉴别方法

慢性前列腺炎有细菌性和非细菌性之分,两种炎症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病理上也都呈现炎症样表现,但治疗方法不同,因而如何鉴别,这是患者和医师都很关心的问题。只有分清了慢性前列腺炎是细菌性的还是非细菌性的,在治疗上才能对症下药,才可能取得良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鉴别。

(1)病因和病史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为细菌感染,细菌通过血行、淋巴或直接蔓延至前列腺,故病史上有各种感染病史,尤其是急性前列腺炎病史或急慢性泌尿系感染病史。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由前列腺慢性充血和分泌物淤积所致,因而有引起前列腺慢性充血和分泌物淤积的病因、病史存在。

(2)慢性前列腺炎无论是细菌性还是非细菌性都具有慢性前列腺炎的一般症状。除此之外,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常见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而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则尿路刺激征不明显。

(3)直肠指检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可大小正常,或饱满(炎性肿大),或缩小但质地偏硬(纤维化),常有明显压痛。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常较正常稍肿大,质地软,无明显压痛,按摩后容易排出较稀薄的前列腺液,且排出量也偏多。

(4)前列腺液常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镜检可见白细胞明显增多,还可见到脓细胞,卵磷脂小体明显减少,pH值呈碱性。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接近正常或稍增多,卵磷脂小体稍减少,pH值接近正常或稍增高。

(5)细菌培养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可阳性,而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阴性。

(6)尿液分段(Meares)定位方法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尿液及前列腺液分段定位培养可阳性,而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尿液及前列腺液分段定位培养阴性。

(7)其他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中锌离子含量明显下降,IgA、IgE水平明显增高。而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锌离子含量和IgA、lgE水平无明显变化。

慢性前列腺炎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病原微生物感染、前列腺充血、免疫性因素、心理因素等。本病以症状复杂、病程迁延、并发症多、易反复发作为特点。又因为某些媒体不准确的宣传,对广大患者造成了误导,使他们觉得本病是“不治之症”或见不得人的“性传播疾病”。据临床研究统计,70%以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有焦虑、抑郁、恐惧、悲观等过度紧张的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显示,心理障碍程度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病程长短关系密切,病程越长,患者的心理障碍越重;而心理负担愈重,病程愈迁延。绝大多数患者都有程度不等的精神症状。这些精神症状也伴随着一些躯体症状,如尿频、尿急、腰背部和会阴部肌肉紧张疼痛。这些症状的存在,使患者始终认为自己所患的慢性前列腺炎没有治愈,但在复查前列腺液和B超时则无异常。因此较多患者有很重的心理负担。

慢性前列腺炎对生育的影响

慢性前列腺炎是否会影响生育,目前尚无明确的定论。一般而言,患慢性前列腺炎的男性青壮年,大多数能正常生育,但有少数患者会因此不育。从理论上讲,前列腺发生炎症导致不育,主要是因为慢性前列腺炎对精液的量、质、成分及患者的性功能造成了影响所致。

(1)对精液量的影响前列腺液占精浆的15%~30%。患慢性前列腺炎时,炎症刺激会使前列腺液分泌增多,从而使精液量增多,则精子密度下降。慢性前列腺炎的反复损害,前列腺组织发生纤维化,妨碍了前列腺液的分泌和排泄,精液量减少,同时由前列腺产生的酶的活性下降,精液黏度增加,液化时间延长,干扰了精子的生存和活动;一般而言,如果射精量每次少于2ml或多于8ml,就会引起不育。

(2)对精液质的影响慢性前列腺炎时,由于炎症的存在使精液的pH值出现异常,一些精子的营养物质或帮助精子活动的物质数量减少,如锌含量的下降。内环境的破坏和营养物质的缺乏,影响了精子的活力,甚至导致精子死亡。

(3)病原微生物对精子的影响慢性前列腺炎时,致病微生物会对精子产生影响。支原体感染明显降低精子的活力和受精能力,大肠杆菌也可使精子的活力明显减弱,草绿色链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有高度的杀精能力。总之,病原菌可使精细胞分解,精子寿命缩短及精子凝集,可消耗精浆中的营养成分,可使精子数目下降甚至完全无精子,使精子活力下降,导致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