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环保与人类生活(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
12069700000009

第9章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对于人类而言,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主要在于它为人类提供物品和各种生态服务。生物多样性不仅提供了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生物资源,也构成了人类生存的生物圈环境。人类的食物主要来源于生物,包括自然生存的和人工种植的。人类穿的、用的,大多也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生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吃的蔬菜瓜果、五谷杂粮、鱼鸭蛋肉、山珍海味,穿的棉衣布衫、绫罗绸缎,居所中的桌椅板凳、花鸟鱼虫,用来治病的中草药等,无不与生物多样性有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需求多样性的满足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的多样性。不仅人类基本生存条件的改善依赖于生物多样性,而且人类的精神生活、娱乐活动同样与生物多样性息息相关。从长远来看,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最大价值可能就在于它为人类提供了更广阔的适应区域和全球环境变化的各种机会。

一般认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可以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

经济价值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这部分价值属于直接使用价值。长期以来,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活物质。人类从生物多样性中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品、各种药物、工业原料及能源。在美国,生物多样性提供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每年约有3000亿美元。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食物

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所有的食物。据估计,世界上具有潜在可食性的植物有80000种,而人类仅利用了150种,其中15种植物提供了世界上90%的食物。因为我们赖以生存的植物种类范围太窄,所以我们生产和保存农作物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往后的30年里,随着人口的增长,保持生物多样性是食品安全必不可少的内容。因为仅靠有限的几种动植物作为我们的食物会造成营养的单一化,对机体免疫力不利。另外,通过作物和野生种群的杂交,我们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当这些野生种群灭绝后,基因库储存的信息就丢失了。

2.提供药物资源

大自然还给人类提供药物。很多野生动植物是重要的药物资源,世界上很多药品都含有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中提取的或者利用天然化合物合成的有效成分。据估计,世界上有25%~50%的药物来源于天然动植物。在美国,大约1/5的处方药来源于植物。我国的中医数千年来一直以天然植物和动物作为药物的主要来源,已经有记载的药用植物有5000多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将不断从许多原来不知名的物种中找到能治病的药物成分。目前,很多国家都从野生植物中筛选抗癌药物。然而,具有药用价值的野生植物还有大部分没有被利用,如果物种继续以现在的速度丧失,人类将失去不计其数的药用生物。

3.提供工业生产原料和能源

植物和动物是主要的工业原料,现存和早期灭绝的物种支持着工业的进程。纺织、造纸、化工等工业生产都依赖于生物多样性所提供的大量的、多样化的原材料和能源。

生态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价值是巨大的,它属于间接使用价值,主要与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关。通常它并不表现在国家核算体制上,但如果计算出来,它的价值大大超过其消费和生产性的直接使用价值。根据资料,在全球水平上,生物多样性提供的生命支持系统包括:

1.能量转换,能量从太阳光到植物,再通过食物网进行再分配;

2.有机物的贮存、释放和再分配;

3.养分循环,如氮、磷在“空气—水体—土壤—生物”体系进行循环;

4.水循环,净化和分配水资源;

5.氧分循环,通过植物和动物进行二氧化碳及氧气交换。

这些功能构建的气候环境给人类创造了一个适宜的生存条件。而这些功能的发挥,需要系统内许多物种的联合行动和相互作用。在生态系统内部,各个物种在提高人类的生存及生活质量中都有特殊作用。例如,蜜蜂等传粉者是生态魔术师,它们使大多数植物的繁殖成为可能;蜻蜓等是害虫的天敌,因而也可以利用生物多样性进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降低生态系统服务的频率和容量。区域内物种的减少将极大地阻碍生态系统的循环,整个系统将变得不稳定。这种不稳定性将减弱系统对极端环境和灾害事件(如洪灾、旱灾)的抵抗能力,并降低区域生产力。如果没有自然界提供的这些服务,人类将不可能生存,更别说繁荣发展了。

社会价值

除了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外,生物多样性还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如艺术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旅游价值等。这部分价值属于间接使用价值。千姿百态的生物给人以美的享受,是艺术创造和科学发明的源泉,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很大程度上起源于生物及其环境的多样性。人类利用动植物种的历史表明,即使看似最“无用”的物种,也会偶然地、意想不到地变为有用的物种。例如,人们发现犰狳是唯一与麻风病有关的动物,它是研究治疗麻风病的宝贵材料;北极熊的毛是高效能吸热器,这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设计并制造防寒衣服及太阳能采热器的线索;响尾蛇以热定位确定捕捉物的位置,为导弹的红外线自动引导系统提供依据;昆虫的平衡棒能够保持航向不偏离,为制造和控制高速飞行的飞机和导弹航向及稳定的振动陀螺提供依据;对一些孑遗植物的研究可以了解生物进化规律及其对环境变迁的适应。

归纳起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概括起来包括以下方面:

1.对空气和水的净化;

2.减轻洪水和干旱灾害;

3.废弃物的分解和去毒;

4.土壤及其肥力的产生和更新;

5.对作物和自然植物的传粉;

6.控制农作物的病虫害;

7.种子的扩散和营养物的搬运;

8.保护人类免受紫外线的危害;

9.对气候有部分的稳定作用;

10.缓和风、浪和极端的温度变化。

生物多样性下降及其原因

生物多样性下降

(1)生态系统受损严重

地球上许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正遭受破坏,表现在量的减少和质的退化两个方面。被称为“自然之肾”的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被人类开发得最剧烈的生态系统之一。新西兰有90%的湿地自欧洲殖民时代以来已经丧失,森林面积减少和被破坏的情况也十分严重。

中国的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及森林火灾与病虫害的破坏,原始森林每年减少0.5×104千米2;草原由于超载过牧、毁草开荒及鼠害等影响,已有50%退化,25%严重退化;土地受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面积已达367×104千米2。生态系统的大面积破坏和退化,不仅表现在总面积的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其结构和功能的降低或丧失,例如水体污染达80%以上,淡水生态系统濒于瓦解。

(2)物种及遗传多样性丧失加剧

生物物种的灭绝是自然过程,但灭绝的速度则因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而大大增加,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在减少。自1600年以来的生物灭绝,被称为地质史上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其灭绝量大约是以往地质年代“自然”灭绝的100~1000倍。据科学家估计,自1600年以来,人类活动已经导致75%的物种灭绝。鸟类和兽类在1600~1700年的100年间,灭绝率分别为2.1%和1.3%,即大约每10年灭绝一种,而在1850~1950年期间,灭绝率上升到大约每两年灭绝一种。1992~2002年的10年间,全球有800多个物种灭绝,1.1万多个物种濒危。中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国家,拥有极为丰富的基因资源。然而,目前资源正在不可逆转地退化,极大地影响了资源利用状况。尽管中国政府、科学家、政府官员和人民在自然保护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采取了大量措施,但是中国的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根据动植物的稀有程度和发展趋势,对物种划分优先等级,一般按个体数量、分布面积来决定。将它们划分为以下几类:

①灭绝的种类:历史上存在,目前已经完全消失。如恐龙、美洲旅鸽。

②濒危的种类:指自然群落数量很少,它们在脆弱的环境中受到生存的威胁,有走向灭绝的危险。它们有可能是生殖能力很弱,或是由于所要求的特殊生境被破坏。如大熊猫、白鳍豚、朱鹮和水杉、水松等。

③渐危的种类: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在其分布区范围内已走向衰落,如不立即采取措施,会逐步走向濒危的种类。如广西枧木及伴生种金丝李。

④稀有的种类:指分布区比较狭窄、生态环境比较独特或者分布范围虽广但比较零星的种类。只要分布区域产生对它生长和繁殖不利的因素,它就很可能成为渐危或濒危种类。高山、深海、海岛、湖沼上许多植物多属于这一类,动物中的黑麂、獐等也属此类。

⑤不定种:处于受威胁状态,数量有明显下降,但其真实数量尚无法正确估计,其他情况也不太清楚的种类。如毛冠鹿等。

地球的生物多样性

地球上究竟存在多少物种?科学家们估计,在地球上大约1000万~3000万的物种中,只有140万已经被命名或被简单地描述过,其中包括75万种昆虫、4万多种脊椎动物和25万种高等植物,这些物种大多数存在于热带雨林地区。对多数研究较深的生物类群来说,物种的丰富程度从极地到赤道呈递增趋势,密闭的热带森林几乎包含了世界物种的1/2以上,充满着各种生命:林木、灌木、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寄生植物;地衣、苔藓、水藻、真菌、蕨类等。在秘鲁的森林,就发现了283种树、17种藤本植物,在一棵树上就有43种蚂蚁,同整个英国的蚂蚁种类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