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环保与人类生活(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
12069700000047

第47章 绿色行动面面观(1)

罗马俱乐部——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1968年4月,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瑞士等10多个国家的30多位科学家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的林赛科学院召开研究人类当前和未来的困境——生存问题的首次国际性讨论会。会后成立了一个非政府之间的国际组织——“罗马俱乐部”。这家俱乐部陆续发表了一些对世界舆论产生广泛影响的研究报告。目前,参加“罗马俱乐部”的已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100多名代表。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全球范围内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运动日益高涨。

《人类环境宣言》——《只有一个地球》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它成为全球环境保护运动的里程碑。斯德哥尔摩会议的主要功绩在于唤醒了世人的环境意识,使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后代而共同努力。

同年,第二十七届联合国大会接受并通过了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开幕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的提议。

作为会议的背景材料,受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委托,在58个国家152位成员组成的顾问委员会的协助下,巴巴拉·沃德和雷内·杜博斯编写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只有一个地球》。

《东京宣言》——《我们共同的未来》

1987年2月,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会议在日本召开,会上通过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并发表了《东京宣言》。这份报告是受联合国第三十八届大会委托,在委员会主席、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领导下,集中世界最优秀的环境、发展等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到世界各地实地考察后完成的。报告系统地研究了人类面临的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目标和行动建议。

里约热内卢宣言——环境与发展

1992年6月3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180多个国家出席了会议。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和签署了5个文件:《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

从斯德哥尔摩宣言到里约热内卢宣言,经过了20年的实践和探索,人们逐渐扩展了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范围和深度,把环境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问题联系了起来,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北京宣言》——挑战与行动

1991年6月18日,在北京举行了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会议深入探讨了国际社会在确立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合作准则方面所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并通过了《北京宣言》。《北京宣言》指出,当代“严重而且普遍的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气候变化、臭氧层耗损、淡水资源枯竭,河流、湖泊及海洋和海岸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荒漠化、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酸沉降、有毒物品扩散和管理不当、有毒有害物品和废弃物非法贩运、城区不断扩展、城乡地区生活和工作条件恶化,特别是卫生条件不良造成的疾病蔓延,以及其他类似问题”。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绿色革命

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之后,具有卓识远见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将反过来影响经济,并预感到21世纪的工业生产必将产生一场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核心的革命。这就是目前已经破土出苗的“绿色革命”。

在一些先行国家的企业中已经开始实施“绿色设计”、“清洁生产”、“绿色科技”、“绿色产品”。有一些国家的政府和消费者团体已经向人民群众大力宣传和号召购买绿色产品。

环境管理系列还实施环境标志制度。早在1978年,德国(原西德)就首先使用了环境标志,之后,加拿大、日本、美国于1988年,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于1989年,法国、欧洲联盟于1991年也都实施了环境标志。中国于1993年8月正式颁布了环境标志。目前,世界上共有20多个国家和地方已实施或正在积极准备实施环境标志。可以说,环境标志在世界上兴起了一场保护环境的绿色浪潮。

港台一瞥——我国香港和台湾的民间环境保护运动

在环境问题的解决上,公民个人的能力和学识都很有限,若把公众组织起来,成立民间环境保护社会团体,开展环境保护宣传、环境科学学术交流、环境保护科技成果推广、环境科学知识咨询等活动,将会有效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并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在这方面,我国香港和台湾的民间环境保护运动就是明显的例证。

香港,作为国际性的大都市,有着繁荣的金融贸易和发达的加工业、交通业及城市能源供应。随之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十分突出,除政府的环境管理工作外,香港的民间环境保护活动也很活跃。在香港,民间环保团体分为3类:1.全港性组织,如长春社、地球之友和绿色力量;2.区域性组织,如世界野生生物香港基金会和工人健康中心;3.许多附属社区服务中心的组织和学校的保护环境学会。

保护环境志愿者成立于1968年的长春社旨在“关心生态、保护环境”,使地球生物能享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它出版的季刊《绿色警觉》尝试从科学、文化、社会各个角度透视环境问题。世界野生生物香港基金会(简称WWF)是目前香港规模最大的民间环境保护团体,提倡保护大自然和一切自然资源。WWF在香港仅存的大片湿地——后海湾成立了自然保护区和野生生物教育中心,为环境研究和教育不遗余力地工作。

地球之友于1983年在香港注册成为慈善团体,其宗旨为照顾地球及其居民,它的环境保护运动主要着眼于臭氧和热带雨林,出版的季刊《一个地球》发行量4000份。

我国台湾的民间环境保护活动也十分蓬勃,他们的民间环境保护团体有3类:1.有官方支持的组织,如著名社会活动家张丰绪任会长的自然生态保育协会和台湾环境保护联盟等。2.财团法人性质的基金会,如绿色消费者基金会、美化环境基金会、新环境基金会等。3.专门性的学术团体,如野鸟学会、环境工程学会、环境卫生学会、环境绿化协会、海洋保护学会等,这些团体包括了学术性、教育性及政策游说性的机构。有的还在台湾各地设有分支机构,而且其他性质的民间组织如女青年会也开始关注起环境问题并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活动。

女性参与环境保护

1992年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纲领性文件《里约宣言》指出:“女性在环境管理和发展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因此,她们的充分参加对实现持久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