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慢性肾炎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12068900000022

第22章 肾病的药膳治疗(1)

药膳疗法的特色

药膳疗法的特征

药膳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既不同于一般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饮食,其主要特征如下。

(1)药食结合,适应证广:药膳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而不伤正,食助药威而效力更大,其适应证比单纯的食疗更广泛,疗效也更好。如干姜羊肉汤能温胃健脾就是其明证。本药膳中所用的干姜为干燥老姜,味辛性热,可温脾胃而祛里寒,为脾胃虚寒所致胃病惯用的药食佳品。近代科学研究发现,干姜对应激性刺激所致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抑制作用。羊肉性温,可益气补虚,温胃健脾,常吃羊肉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热量,御寒增温,开胃健身。唐代名医张仲景创制了药膳名方“当归生姜羊肉汤”,用以治疗产后血虚、腹痛、干血痨、寒疝等。笔者将生姜改为干姜,与羊肉炖汤,对脾胃虚寒之消化性溃疡患者更为适合。

(2)工艺讲究,色香味美:食疗一般重在取效,制作方法相对比较简单。而药膳是中医药知识与传统烹调经验的完美结合,由于其取材于某些药物,为消除其不快气味,往往借助于复杂的烹饪技术,不仅要求药膳食品能保存药效,而且要成为色、香、味、形俱佳的美味食品。

(3)亦食亦药,种类繁多:如果说食疗是将食物看作具有某种疗效的药物性能的话,那么药膳则充分考虑到药物性能与食用性能的双重特征,既重药性,又重食性。如陈皮山药红枣羹,就具有这种明显的特征,陈皮、山药、红枣既是传统的对脾胃有重要药效的中药材品种,又是可供食用的养益脾胃、益气补虚之品。具体剖析可知,陈皮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排除胃肠积气。山药甘平质润,可滋补脾胃,现代研究也证实,山药有良好的滋补和助消化作用,红枣味甘性温,能温养脾胃,益气补血,为传统的食补佳品,陈皮、山药、红枣三味伍用,煨煮成稀羹,再佐以少量白糖,不仅温养之中兼有理气作用,而且很受中老年胃病患者欢迎,尤其对老年性慢性胃炎脾胃虚弱者补而不腻,用之颇为合拍。

药膳的配伍

在药膳的实际配伍中,是选用某些具有一定保健和治疗作用的食物,或在食物中配以适当的中草药,通过烹调制作成各种佳肴,具有药物和食物的双重作用,即取药物之性、食物之味,使其食借药力、药助食威,两者相辅相成,共奏保健和医疗功效,是我国自然疗法中独具特色的食疗方法。

药膳传统特色的形成

从原始社会的神农氏尝百草,开创了“药食同源”的时代起,经殷商时期伊尹发明汤液,到唐代药膳专著《食疗本草》问世,以及历代医家对食疗药膳的高度重视和身体力行,使药膳疗法成为医家临证重要施治手段。我国明清时期(即公元1368~1911年间)是中国食疗、药膳进入更加全面发展和进一步完善的阶段,几乎所有有关本草的著作都注意到了本草与食疗学的密切关系。明代李时珍所著的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就是杰出的代表,他广收前人及民间食疗方法,博引众多名医、诗人及和尚的食疗经验,对食治食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认为养生长寿的真谛即在于调理饮食,提出:“饮食者,人之命脉也。”及至清代的医学著作中普遍应用食疗之法,其主治范围也更为广泛。

值得一提的是,清末民初的中西汇通派

医家张锡纯,十分推崇药膳食疗,在其《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还创制了许多药膳食疗方,应用食物性药物三十余种,且善用粥、饼、膏、汤、饮等治疗疾病,如治疗脾胃寒湿的益脾饼等即以猪胰子、鸡内金为原料配制而成,取其以脏补脏之功。明清时代,药膳食疗已非为医家研用,而是各业俱加重视,上至宫廷,下至平民,普遍受到食疗以及药膳养生思想的影响。直至近代众多的食疗药膳专著的出现,目前已形成具有传统特色的较为完整的药膳学科,各类药膳已从餐饮业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并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欧美等国家医药学界有远见卓识的学者、专家,有不少已将我国药膳食疗引入他们的课题研究范畴。

药膳的辨证配制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药膳的配制应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根据不同的病证,辨证选用,同时还应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选用不同的食物、药物及药食兼用之品。只有这样,才能制作成具有较高治疗效果的美味佳肴及可口食品。这是药膳不同于一般菜肴和食疗的又一特色。

配制治疗肾病药膳的常用药物

鱼腥草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草本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草。鱼腥草性寒,味辛,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祛痰排脓等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痰稠、热毒疮疡、肺痈咯吐脓血、热淋小便涩痛、水肿、痔疮等。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鱼腥草确有利尿作用,用鱼腥草灌流蟾蜍肾或蛙蹼,能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和尿液分泌,从而具有利尿作用。其利尿作用可能由有机物所致,钾仅起增强利尿的附加作用;另外,还可能由于槲皮苷的血管扩张作用。研究报告还证实,鱼腥草还有镇痛、止血、抑制浆液分泌,促进组织再生长等作用。虽然鱼腥草有臭菜的俗称,只要处理得当,制作有方,吃起来却清香可口。据报道,在贵州,鱼腥草是颇受人们喜食的野菜,当地人们习惯挖掘泥土中的嫩茎及其出土嫩芽作菜,其产量和食用量均为全国之冠。外地人迁居贵州,也都人乡随俗,常食不厌。辨证服食鱼腥草,将大大有益于急慢性肾炎的康复。

茯苓

白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菌核内层白色部分,其外层淡红色者称赤茯苓,现在赤茯苓、白茯苓已不分用,处方统称茯苓。茯苓性平,味甘、淡。有利水、渗湿、健脾等功效。用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脾虚湿停等。中医认为,茯苓其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凡内而脏腑,外而肌肤,出现水湿痰饮为患,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随症配用,但尤多适用于偏寒偏虚者,适宜于急性肾炎患者尿少、浮肿者食疗中应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茯苓醇浸液给家兔腹腔注射有显著利尿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茯苓含三萜类成分茯苓酸、乙酰茯苓酸、去氢齿孔酸、松龄酸,含多糖类成分β-茯苓聚糖(约占干燥品的93%)、β-茯苓聚糖分解酶、脂肪酶、蛋白酶、胆碱、蛋白质、脂肪、麦角甾醇、卵磷脂、葡萄糖、腺嘌呤、组氨酸、树胶、甲壳质以及钾、钠、镁、磷、钙、硫、铁、锰、氯等元素。因此,认为茯苓不仅有较好的利尿消肿作用,而且有轻度的宁心降压作用,同时,还可显著地提高肾炎患者的免疫功能。

玉米须

玉米须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玉米的花柱。玉米须性平,味甘,具有利尿、泄热等功效,可广泛运用于肾炎水肿。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玉米须含苦味苷、皂苷、生物碱、树脂、挥发油(内含香荆芥酚等)等活性成分,还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K以及含泛酸、肌醇、苹果酸、柠檬酸等,均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动物药理实验结果证明,玉米须煎剂给麻醉犬静脉注射,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玉米须对人或家兔均有利尿作用,可增加氯化物排出量,即可促进机体钠的排出量,但作用较弱。

对于急性肾炎患者伴血压升高的患者来说,应用玉米须利尿降压是安全的、温和的、有效的,经常饮用其茶剂,效果稳定,值得推广。

车前

车前,即车前草,为车前科草本植物车前及平车前的全株。车前草性寒,味甘,具有清热利尿、明目、祛痰、通淋消肿等功效,适用于肾性水肿、小便不利、淋证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车前全草含桃叶珊瑚苷、车前苷、熊果酸、6-谷甾醇、棕榈酸、β-谷甾醇酯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C等活性成分。现代药理实验及临床观察资料表明,车前可使体内氯化钠、尿素、尿酸排出增多而利尿作用显著。对于肾炎患者来说,车前草干品用量10克,鲜品加倍。

荷叶

荷叶,为睡莲科水生草本植物莲的干燥叶或新鲜叶。荷叶性平,味苦涩,有消暑利湿、升发清阳等功效,可治水肿等病症。有资料报道,荷叶适用于急性肾炎患者,煎水代茶饮,有消水肿、利小便作用。

泽泻

泽泻为泽泻科沼泽植物泽泻的块茎。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泽泻含泽泻醇及其乙酸脂等三萜类,另含挥发油、生物碱、树脂、天门冬素等。泽泻煎剂和浸膏对人和多种动物均有利尿作用,使尿量、尿中钠、氯、钾和尿素的排泄量增加。泽泻的幼茎、嫩叶可食用,在民间有“如意菜”的美称。有报道,每100克鲜泽泻块茎,含钾量可达147.5毫克,为本品的利尿作用提供了科学佐证。植物生态学提示,冬季采集正品其利尿效果最佳,春季者次之。对于慢性肾炎(或伴急性发作)者来说,当其兼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病症时,运用泽泻或泽泻的幼茎、嫩叶食疗防治是适宜的。

白茅根

白茅根,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白茅的根茎。白茅根性寒,味甘,能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治于热淋、小便不利、水肿等。中医认为,白茅根可用于急性肾炎,起到利水消肿的作用。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表明,白茅根水浸剂对正常动物有利尿作用,其有效成分可能主要为钾盐。在临证运用中,可单用或配伍其他具清热利尿作用的食药兼用之品。

益母草

益母草,为唇形科草本植物益母草的全草。益母草性微寒,味辛、苦,具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益母草碱、水苏碱、芸香苷和多量氯化钾等成分。研究报告表明,益母草碱能扩张温血动物血管;并可增加动物冠脉流量,降低冠脉阻力,对实验性心肌梗死有某些保护作用。现代临床运用益母草治疗急性肾炎,获得较好疗效。治疗中,用益母草干品90~120克,或鲜草180~240克,加水7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2~3次服用,同时结合常规处理,观察80例,均治愈,最快5日,最长36日。

熟地黄

熟地黄,即熟地,为玄参科草本植物地黄的根茎,经加工蒸晒而成。

熟地黄性微温,味甘,具有滋补肾阴、益精养血、填髓补脑等功效,适用于肾阴亏虚、精血不足、阳痿、早泄、遗精、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贫血、慢性肾炎、慢性肝炎、肾病综合征、白细胞减少等。现代医药学研究表明,熟地黄主含β-谷固醇与甘露醇及少量豆固醇,还含微量菜油固醇;熟地黄含梓醇、地黄素、生物碱、多种糖类(如葡萄糖、蔗糖、果糖、半乳糖、水苏糖、甘露三糖、毛蕊花糖、棉子糖等)、多种氨基酸;熟地黄还含有胡萝卜苷以及含有包括铁、锌、锰、铬微量元素在内的20多种元素,并含有磷酸等成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熟地可促进血虚动物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恢复,加快CFU-S、CFU-E的增殖、分化,具有显著的“生血”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地黄水煎浸膏剂可明显增加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且口服熟地煎剂后,可以使大鼠降压并改善肾功能。

药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熟地黄可促进肾脏对体内代谢产物尿素进行排泄。在慢性肾炎(或其伴急性发作)者的熟地食疗运用中,要注意地黄属滋腻之品,久服易于腻膈,平时消化不良、腹泻及胸闷腹胀者更不宜服用。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植物冬虫草菌的子座及其寄生主蝙蝠蛾科昆虫绿蝙蝠蛾幼虫的尸体。现代研究表明,冬虫夏草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近期疗效良好,远期发现可延缓进展,使恶化缓慢。治疗后必需氨基酸较治疗前明显升高,非必需氨基酸明显下降。且天然虫草与人工虫草均可改善肾功能,纠正贫血,提高细胞免疫水平。

黄芪

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黄芪或内蒙黄芪等的干燥根。黄芪性微温,味甘。生用,有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等功效;炙用,可补中益气。我国历代医家十分重视黄芪的补虚益气、利尿消肿作用。黄芪含蔗糖、葡萄糖醛酸、黏液质、数种氨基酸、苦味素、胆碱、叶酸等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有利尿作用,健康人口服黄芪煎剂亦有利尿及钠排出增加。

值得重视的是,黄芪对实验性肾炎有明显防治作用,有报道资料,大鼠于注射“兔抗鼠肾血清”以产生血清性肾炎前3日开始每日服黄芪粉4~5克,注射血清3日后尿蛋白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病理切片亦证明肾脏病变减轻。而每日服黄芪粉0.8克或2克则无效。对注射氯化高汞引起的大鼠蛋白尿症,口服黄芪粉能加快其恢复到原水平。但服药组动物体重较对照组显著减轻。大鼠口服黄芪粉均可降低生理性尿蛋白排泄,用黄芪煎煮的浓缩汁则无效。服药期间尿量并无明显增加。由此可见,药食兼用之品的黄芪适用于急、慢性肾炎者。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黄芪有明显扩外周血管、脑血管和肠血管、肾血管作用,并能改善微循环,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对急、慢性肾炎患者来说,黄芪是标本兼治的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