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绚丽无比的艺术(奇妙的大千世界)
12068200000085

第85章 以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戏剧是叙事性艺术。所谓“叙事”,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讲故事。但戏剧中的故事不是用口头的或者书面的语言讲述出来的,而是在舞台上由演员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在类似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场合——“真实”的环境中,把故事演给观众看。为了让人们相信故事的可信,演起来就得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又是怎么结束的,其中的每个人物得到什么结果,一一通过演员的表情、行为、手势、语言、态度交代清楚。这种用演员扮人物、演故事的方法,叫做“动作”。所以,戏剧是“动作的艺术”。正是这一特殊的艺术表现方式,戏剧能让故事当着观众的眼面前发生。这也就决定了戏剧的本质特征。戏剧——动作的艺术,这是个相当古老的看法。在古希腊,戏剧两个字就是“动作”的意思。著名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说:“有人说,这些作品所以称为戏剧,就因为是借人物的动作来摹仿。”戏剧艺术的历史基本上是动作发展的历史。凡是脱离动作,用对话去叙述景物,描写性格,表达思想,这样的戏剧实际上已蜕变为不能搬上舞台的文学作品。中国元代兴盛一时的杂剧在明代的消亡,原因之一就是脱离了舞台,削弱了动作性,变成案头读物。相反,那些以动作为主,插科打诨并不十分注意文学语言,始终受到人民生活的滋养的民间戏剧,却在不断丰富、充实、更新着戏剧艺术形式。因此有人认为,无论对话如何富有装饰性,只要它们不足以推进动作,便毫无价值;也有人主张,即便语言差劲一点,性格不突出,但只要有强烈的动作,仍不失为一出好戏。当然这种说法过于偏激,不过它强调指出的是戏剧性即动作性。

要指明的一点是:我们所说的戏剧本质特征的动作,不是指演员在台上走路、说话、举手投足、行动坐卧的那种动作,而是指剧中的人物为了各自的利害,各自的目的,做出什么决定,采取什么办法,取得什么结果,和自己的对手冲突的那些过程。正是由这些动作构成的戏剧过程,才使得观众认识人物的面貌和性格。比如《茶馆》剧中有个开茶馆的王利发,这个王掌柜逆来顺受,变着法儿想过太平日子,可老受人欺侮,从清朝熬到临解放,实在过不下去,上吊自杀了。王掌柜在戏里的所作所为就是他的“戏剧动作”。我们就是从这些动作中明白了他的脾气禀性。假如一部戏剧中,人物光在台上蹓跶,要不然不住地说话,看不见他们之间是用什么样的性格和感情展开冲突的,这就是没有动作,这不叫戏。所以,我们在欣赏一部话剧的演出时,判断这个剧的艺术质量高下,首先就要看是否展示了人物性格。人物性格的呈现,往往是依靠人物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去克服横亘在面前的障碍的动作来达到的;障碍越大冲突越尖锐,戏剧动作越强烈,戏就比较吸引人,反之,戏剧性就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