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绚丽无比的艺术(奇妙的大千世界)
12068200000031

第31章 水晶宫

水晶宫是第一座完全采用积木式组件的大型建筑,对新(钢铁)技术在建筑中运用的自信与乐观,使它尽力回避同时期发展成熟的混凝土技术。

19世纪的英国,工业化的钢铁生产使得钢铁预制件应用到建筑业成为可能。当然,工业化、成批量地生产预铸件的优点以及基地系统化的装配,对维多利亚时期的工程师和设计师来说还是一项崭新的施工技术。3300根生铁柱和与之相连的2300根熟铁大梁,规格全部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建造两根柱和三条梁的开间时,用一台小起重机把柱子在预制混凝土基础孔上竖立起来即可,这一过程只需16分钟。采用预制构件,使得整个建筑轻巧通透,满足了其革命性的外形创举即“非固定”的特点——它完全可以建造得更大或更小、更长或更宽。依靠工业化的铁路运输和现场熟练的装配,每层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宽135米、长564米、共有3层的水晶宫竟然在9个月内就顺利完工,并且同时解决了随后可以拆卸下来再重新组装的难题。

之所以取名为“水晶宫”,是源自于整个建筑所采用的外墙材质。天才的设计师在这里把创造人性化空间的意愿变为现实,他大胆地使用玻璃做建筑物外墙,由于整个结构由钢架完成,旧式的墙体支撑已经消失,作为覆盖和装饰的玻璃更能够创造出通透炫目的奇幻美。从建筑美学来讲,在保证内部拥有充足光线的同时,强化了空间的宁静与辽阔感,从而增加人与自然的交流,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通体透明的水晶宫

有意思的是,当时有很多人并不认为水晶宫是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并讥之为“特大的花房”。不可否认,与同时代盛行的哥特式风格的庄严的石制大穹隆相比,水晶宫确实是一个异类,没有纷繁复杂的装饰,外表全为铁件和玻璃。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成就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人工大空间,开阔、明亮、生机盎然,外观晶莹轻灵,使人耳目一新。

处于上升时期的维多利亚时代毕竟是充满活力的,人们很快就接受并深深地喜爱上了水晶宫。为了保留它为永久性建筑,英国公众甚至为其自发捐款。水晶宫的设计者——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也因此工程被封为爵士,受到人们的尊敬。

水晶宫作为一个展览性建筑而诞生,在建筑美学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摈弃了古典主义的装饰风格,向人们预示了一种新的建筑美学质量,其特点就是轻、光、透、薄,从而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有人描写在“水晶宫”里的感觉就如同“仲夏夜之梦”,旅居于英国伦敦的晚清落拓名士王韬也曾用浪漫的中国笔调记录了水晶宫当时的辉煌:“……地势高峻,望之巍然若冈阜。广厦崇旃,建于其上,逶迤联翩,雾阁云窗,缥缈天外。南北各峙一塔,高矗霄汉。北塔凡14级,高40丈。砖瓦榱桷,窗牖栏槛,悉玻璃也;目光注射,一片精莹。其中台观亭榭,园囿池沼,花卉草木,鸟兽禽虫,无不毕备……”令人“目眩神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