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令人惊叹的奇迹(奇妙的大千世界)
12068100000034

第34章 神秘微笑——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列奥那多·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人们一提到他,自然就会想起他的杰作《蒙娜丽莎》。画者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是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是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全才。他不仅是天才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诗人、哲学家和音乐家,而且是位很有成就的解剖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工程师等等。

达芬奇木板雕像名画《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名贵的肖像画,高77厘米,宽53厘米,作于1503~1506年间。目前此画藏于巴黎卢浮宫。从1962年12月14日至1963年3月12日,先后到的华盛顿和纽约市展出,轰动了全美国,许多人专程从外地赶来一睹为快。由于参观的人太多,展览会规定每个观众只能在《蒙娜丽莎》画像面前停留3秒钟。

《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出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的内容及比例:高兴83/100,厌恶9/100,恐惧6/100,愤怒2/100。

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另外,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敏锐的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