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令人惊叹的奇迹(奇妙的大千世界)
12068100000020

第20章 红场希腊之宝——希腊雅典卫城

希腊的首都雅典是一座充满古迹的城市,市区遍布古希腊时期、罗马时期和中世纪的建筑和遗迹,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雅典卫城。

雅典卫城远景“雅典”这个词源于胜利女神雅典娜,相传古时候女神雅典娜和海神波赛冬都想做这个城市的保护神,于是两人争吵不休,到最后他们由市民来决定谁来做这个城市的保护神,市民选择了聪明而美丽的雅典娜。古代的雅典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知识的土地,出过很多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例如苏格拉底、柏拉图,这些人都对西方文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

雅典卫城是现在整个雅典市的中心,四周是城墙包围,卫城东西长320米,南北宽156米。它坐落在老城中心的一座高156米的小山丘上,因此也称为“高城”。雅典卫城的建设最早是在麦基尼时代,是当时一位国王的城堡,在公元前480年的时候被波斯人烧毁。后来得到重建后,建筑本身的功能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一下子国王的城堡变成了宗教建筑,这一变化主要表现在雅典卫城内相继建造了万神庙、山门、胜利女神庙以及黑德克神庙等。今天雅典卫城又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关于宗教的建筑,而是作为一个古代文物博物馆向游人开放。

卫城由阿提卡的平原延伸至陡峭的悬崖上,三面被悬崖包围。人们只可由西面步行上去,在该处有一较低的山脊连接至阿雷奥帕古斯山。其由蓝灰色的石灰石建成,因此其十分坚硬但却可被水分渗透。其表面由片岩、砂岩与石灰泥组成,较石灰石软但可防水渗透。此种建法已为喷水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且在山脚有遮蔽的洞穴,这样便有了水源,所以人们通常环绕着其居住。

雅典卫城南面的小山上有多个由多根希腊柱构筑而成的建筑物,这就是山门。古希腊人要上山朝拜雅典娜,就要经过这里。山门的建设在公元前437~前432年之间,当时的模样已经不见,现在的山门就只剩几十根大理石石柱,但它仍散发着纯洁、肃穆和庄严的气息,使游人在它面前肃然起敬。建造于公元前432~前421年的雅典娜胜利女神庙就处在山门的左侧。这是座小巧的神殿,为供奉胜利女神而建,近些年一直在维修。

山门内的高台上是著名的古希腊文明象征帕特侬神庙,其前身是公元前6世纪前半期的百柱殿,在公元前529~前520年被称为古神殿,在公元前490年以后则称为巴特农第一神殿,经过不断的修建和变迁最终发展成现在的雅典娜帕特侬神庙。在实际需要中,人们为了研究研究雅典娜帕特侬神庙的建筑方式以及它确切的建造年代,把它整个庙宇的建筑都进行了分解,但是目前已经进行了还原重建。

帕特侬神庙西面著名的黑德克神庙在雅典娜神庙的右侧,它建造于公元前421~前406年期间,并且建造在雅典娜神庙的旧址上。它算得上是雅典卫城最年轻的建筑,但是也有的人说它是这些建筑中最美的。这个神庙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西侧是黑德克王的墓室;北侧是由六根爱奥尼式柱支撑的一个大厅,柱子细长秀美,是希腊风时期的代表作;神庙南侧是一个小厅,支撑它的柱子不是一般的柱式,而是六个美丽的“少女”,她们各个端庄秀丽,虽顶着重重的屋顶,但表情动态依然轻松自如。现在室外的为复制品,原作存于卫城博物馆内。

酒神剧场古希腊时期有两个著名的大剧场,它们就是酒神剧场和露天大剧院。它们就处于雅典南面的围墙脚下。大约公元前6世纪,一尊酒神的塑像被带到了雅典,于是古希腊人开始供奉这位狂饮与欢乐之神。他们在约公元前330年建成了造酒神庙及酒神剧场,剧场内最初容纳17000人,是雅典城中最大的剧场。剧场分为后台、舞台和观众席三部分,整个平面呈半圆形。今天人们仍可看到半圆形的舞台和上面由大理石拼成的几何图案及石椅和看台。

古希腊时期剧场是重要的社会交际场所,每逢有话剧上演,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可前来观看,而上演的剧目大都是悲剧。有人说这是因为希腊人崇尚哲学,而当时人们认为悲剧中蕴含更多的人生哲理。于是酒神剧场就和希腊悲剧结下了不解之缘。高尚地标——巴黎埃菲尔铁塔举世闻名的埃菲尔铁塔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高塔,它以昂扬挺拔的气势、空前的高度和全然不同于欧洲传统石头建筑的新颖形象横空出世,代表着建筑新美学的兴起,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创举。100多年来,它已经成为法国的骄傲。

1884年,法国政府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庆典和迎接世界博览会在巴黎的举行,决定在巴黎市中心修建一座建筑物作为永久性纪念。经过反复评选,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工程师艾菲尔的300米高的镂空铁塔方案胜出。这座铁塔耗资约780万法郎,折合100多万美元,历时18个月建成。

埃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的修建在当时曾引起了轩然大波,各种反对、指责之声甚嚣尘上,不绝于耳。有人说它过于高高在上,像是凌驾于整个巴黎的牧人;有人说它外形粗鄙尖锐,像是刺向蓝天的利剑;还有人干脆直呼它是空心蜡烛台。不少贵族名流包括莫泊桑、小仲马等联名发表请愿书,反对这个“怪物”,称它是“俗不可耐的可憎的阴影”。对此,艾菲尔据理力争地说:“难道因为我是一个工程师,就不关心美观了?我设计的四条符合计算数据的弧形支脚,一定会做到刚劲有力,美观大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政府也顶住了重重压力,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和说服工作,工程才得以进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年里,法国政府还曾考虑推倒铁塔,拆除铁架,把钢铁材料运到遭受战争破坏的地区兴建工厂。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决定没有付诸实践。

1个多世纪以来,埃菲尔铁塔经过种种风雨的考验,人们最终接受了它,喜欢上了它。1964年,埃菲尔铁塔被法国政府列为不得拆毁的历史遗迹。今天,它的独特风姿成为巴黎最动人的一道风景,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络绎不绝的游客。现在每年几百万的游客给法国带来了大笔收入,几乎成了一株铁的“摇钱树”。

其实,埃菲尔铁塔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是西方现代工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从18世纪起,欧洲的一些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就萌发着把新材料用于建筑的思潮。到了19世纪,用铁作为建筑材料已经相当普遍。特别是商业博览会的兴起,往往成为使用新建筑材料和打造新建筑形态的试验地,为建筑的创造性发展提供了良机,也促成了建筑审美观点的转变。埃菲尔铁塔的拔地而起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屹立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畔。它最初建成时的高度为300米,相当于100层楼高。它打破了保持几千年的埃及金字塔的世界最高建筑物纪录,直到1930年才被纽约的克莱斯勒大厦超过。1959年装上电视天线后达到了320多米。

埃菲尔铁塔近景埃菲尔铁塔占地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造型奇特,底部宽大,跨度达2790平方米,整体呈一个巨大的A型。拱形门高40多米,铁塔底部是4个用钢筋水泥灌注的塔墩,用来支撑整个塔身,这也是以后出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先驱。其余塔身全部是由钢铁构成,它们向上延伸,在距离地面276米处突然急剧收拢,直指苍穹。铁塔由18万个精密度达到1/10毫米的部件组成,用250万个铆钉连接起来,工艺复杂精细,堪称是建筑史上的一项杰作。

铁塔一共分为3层,各层之间有一道铁梯互通,每层都有一个平台,在上面可以远眺巴黎美景。第一层高57米,有用钢筋混凝土修建的4座大拱门,第二层高为115米,第三层则是174米。除了第三层平台没有缝隙外,其他部分全是透空的。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有电梯上下运送游人,十分方便。埃菲尔铁塔原来使用的是老式水力升降梯,一到冬天,水遇冷结冰,就不能使用了,现在安装的是新式双层电梯,每小时可以把1800人送上塔顶。当然顶层是观赏整个巴黎都会风情的最佳地点,这里设有多台望远镜,还配有幻灯片的说明介绍。每逢天气晴朗,这里可以看到方圆70千米之内的景色。站在高高的塔顶,巴黎美丽动人的景致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埃菲尔铁塔在建成以后,不但具有观赏性,而且因其高度,具有非常大的实用性。它是法国广播电台的中心,也是气象台和电视台的发射塔。它的内部设有饭店、酒吧间,还有杂货铺以及热闹的商业大楼。1953年以来它就被用于发射电视节目。塔内具有照明设备,静谧的晚上,埃菲尔铁塔灯火通明,塔前装有的喷水池经彩灯照射,喷出七彩斑斓的水柱,景色十分秀丽。

1980年,埃菲尔铁塔进行了一次自建成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造,更加有利于以后的使用和观赏。改造后的铁塔将第二层每平方米重量达到400千克的混凝土平台改建成为厚度仅仅为8毫米,每平方米重量为95千克的钢板,清除了1340吨的重量,大大减轻了铁塔原来9700吨的总负重。二层又开设了一个大众啤酒馆,将豪华饭店从二层迁移至三层。而且又特意建造了一个以铁塔的设计师命名的接待厅,这里可以组织学术会议和招待会,大大拓展了铁塔的功能。此外,为契合时代发展又开辟了一个现代化的视听博物馆,人们可以“有声有色”地观赏有关铁塔历史及建筑特色的影片与节目。

夜幕下的埃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的高空艺术造型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施工时遇到了一系列高空作业带来的困难险阻。但艾菲尔高明、精准、严密、周到的工程设计避免了许多问题。组装部件时,钻孔都能准确地合上,不用修配或另外钻新孔,减少了许多麻烦。在2年的工程施工中,从未发生任何伤亡事故,这在建筑史上也是很了不起的。

埃菲尔铁塔挺立在静静流淌的塞纳河旁,与壮观威武的凯旋门、宽阔的香榭丽舍大道遥遥相望,如同一具蓄势待发、马上就要冲上蓝天的火箭。它巨大的基座稳稳地植于大地,高昂挺拔的尖顶直指云霄,气势巍峨宏伟而又轻盈跃动,蕴涵着一种明快的节奏感,既深具古典的美感,又流动着现代的气息。远远望去,它是那样轻捷、矫健,又是那样辉煌、壮观,其建筑艺术令世人瞩目称颂。有人这样评价它:“埃菲尔铁塔不单是一座吸引入观光的纪念碑,也绝不止是一架把人送上高空的机器。它是铁器文明的象征,而铁器这种原料充分体现了人类对物质的控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