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不可思议的奇人(奇妙的大千世界)
12067700000034

第34章 世界“口书”第一人

丽江无臂书法奇人和志刚,他的口书书法作品,早已入选中国国际书画博览会,并在日本举行的国际残疾人书画展获得金奖,全国各地及60多个国家书法爱好者争先珍藏他的书法作品。

立志自创“口书”书法

和志刚,1968年出身于丽江玉龙山下白沙乡一个纳西族普通农民家庭。11岁时。不幸被高压电击伤失去双臂。意志刚强的和志刚并没有被击倒,他在父母的爱心和鼓励下,无臂书法奇人和志刚开始常人难以想象的残疾人自尊、自强、自立的奋斗生涯。失去双臂后,他便以口代手学习书法,口咬毛笔,天天照着父亲给他买来的大楷字帖练字,并四处拜师求艺,立志自创“口书”书法。开始不少人对他直摇头,说:“我们有手的人都没有写好,何况没有手的人?”但他毫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每天坚持练字,并以脚代手,闯过了日常生活关,自己照顾自己。他靠自己顽强的毅力,读完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并只身到省城昆明闯天下,拜丽江纳西族著名书法家周善甫先生为师,他的国学功底和书法艺术有了明显的进展。1987年,他的第一幅书法作品在《春城晚报》发表,便受到了书法界广泛好评。1989年,他开始担任昆明葛兰素济世之家书法教官。当年11月3日,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观看了和志刚的口书书法表演,并给他题词:“不要失去勇气和信心,勇于面对人生,我们会成功的。”和志刚信心更足了。

1993年,和志刚的口书书法作品入选中国国际书画博览会,并受到书画界高度评价。同年,参展作品又在日本举行的残疾人书画展中获得了金奖。1994年,他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出席伦敦国际残疾人艺术技能论坛,并受到英国王子查尔斯的亲切接见,期间VC电台还报道了他的事迹。1995年6月,中国书法家协会云南分会吸收他为协会会员。

和志刚在表演口书

志刚口书,玉龙一绝

和志刚的书法,深得颜筋柳骨书法之精髓,笔力雄健,用笔浑厚自然,布局法度谨严,能在细微之处见精神。其独具风格的书法,被世人称道为“口书和体”。国内外不少书法名家对和志刚书法艺术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亲切的鼓励,新加坡书法家廖宝强给他的题词是“绝世奇才”;《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姬乃甫的题词是“志刚口书,玉龙一绝”;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炳森送给他的条幅是:“与志刚弟共勉,志当存高远”。和志刚的口书书法作品深得李瑞环、李岚清、叶选平、宋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厚爱,全国各地及60多个国家的上万名书法爱好者收藏有他的作品。

和志刚在体育运动方面也是一个强者,还在读中学时,他曾夺得全校登山活动的第一名,令全校1000多四肢健全的同学刮目相看,并为之而汗颜。1984~1994年,他先后在全国、全省及昆明市残疾人运动会比赛中夺得26枚金牌。

用眼睛喷水写字的人

书法奇人茹安听说,他不但能用鼻子喝水,还能将鼻子喝的水从眼睛里喷出来。记者看到,茹安听先是用鼻吸水,然后用手摄住鼻孔,猛一鼓气,两股水线即从眼角喷出,喷出的水线在红纸上写下“福如东海”四个字。

茹安听用眼睛喷水写字

据介绍,茹安听1952年出生于河南宜阳城关乡东店村,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小时候在河里面游泳时喜欢“扎猛子”,稍不注意就会被水呛了,一次茹先生无意中发现,被水呛着时有水从眼睛里射出来,自己当时都觉得奇怪。

1970年初中毕业后,茹安听被招工进入河南洛阳氮肥厂当了一名工人。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营企业洛阳氮肥厂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茹安听失业了。

茹安听于是开始练习眼睛喷水的绝技,经过三年多的摸索,他已经能随心所欲将水从眼里喷出,现在已能喷射出3米远距离。

茹安听对记者说,2002年参加了全国绝技绝活大赛拿了一等奖,从此走了演艺的道路。2004年12月,他的眼睛喷水的绝活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颁发的证书,还作为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的特邀演员参加了央视的演出。

一毛不拔而生活的人

受印度“圣雄”甘地影响,英国一名叫马克·博伊尔的男子在一年时间里分文不花,安然生活。他在自己博客中称,这是他生命中最快乐的日子,他打算将这种生活方式继续下去。

马克·博伊尔,现年30岁,是“免费经济运动”倡导者。“免费经济运动”崇尚不花一分钱和以物易物的生活模式。

“一毛不拔”的马克·博伊尔

过去的一年里,他一直居住在巴斯市附近小镇蒂姆斯伯瑞一辆破旧的宿营拖车里。

在这里,博伊尔利用太阳能板洗澡并为手机及笔记本电脑供电;以自己种植的土豆和从超市垃圾箱捡到的快过期食品为食;靠打零工换取免费无线上网时间;出门徒步或骑自行车;手机只接听不打出;衣服来自废物箱或免费回收网站;烧火靠捡拾柴禾;牙膏则用清洗过的乌贼骨和野茴香籽制成……在“死亡谷”生活的人撒哈拉沙漠中心地带,长年晴空万里,滴雨不下,一片荒芜,人称“死亡谷”。但图布族人却世代在“死亡谷”定居、繁衍,而且族人身体健康长寿,儿童死亡率也很低。

图布族人的一日三餐非常简单。早晨喝一种草浸液,中午吃一把浸有棕榈油的黍子和几粒枣子,晚餐则以甘薯果腹。他们的新陈代谢极缓慢,汗液、粪便等相当少。地面温度常达70℃,可煮熟鸡蛋,但图布族人能若无其事地赤足行走,快步行走40千米后,脉搏仍与平时一样。图布族人没有肉食,食量也很少。

创“世界纪录”的怪人

库卡尔尼是印度人,个子瘦小,穿着灰色的牛仔服,他脚蹬拖鞋,行动诡秘,每到一处,他便从兜里取出相册,一张张地给别人看,使人毛骨悚然。相册上边都是他自己的照片,有的咧着大口同时抽48支香烟;有的歪着头嘴嚼灯管;有的咬苏打水瓶的颈,鲜血从咬瓶颈的嘴边流出;有的手捧长篇巨著正在撕咬。动机是什么呢?成千上万的目击者费解地向他询问,库卡尔尼只是微笑不答,可能是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然而有一点对他来说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打破已有的常规,一鸣惊人,创造“世界纪录”。

1976年在印度总理生日之际,他在4小时里一口气喝了194杯茶;1977年他在24小时里跑了180千米;1980年他一口吞下65片安眠药,并喝了一杯加糖的牛奶,然后去赶乘特别快车,结果有“有惊无险”。

荣誉开始降临到他的面前了,1981年他单脚站地35小时,获得了天才证书,这是他第一次获得的“光荣称号”。6个月后,他逆向跑步65千米,这次“世界纪录”一直保持至今。1982年他又创单足跳10小时零10分钟,不停地说话15小时两项“世界纪录”。

然而,库卡尔尼并不以此为满足,他决定参加冒大险的玩命竞争。1983年2月10日,他向一位吃玻璃的英国人挑战,吃了25千克不同形状的玻璃,他获得了“较量”的全面胜利。1987年10月,他又突破了自己的“世界纪录”,吃了26千克碎玻璃。

后来,库卡尔尼又选择了一个足以震惊世界的玩命目标——独闯尼加拉大瀑布。当有记者告诉他几百个人都尝试过了,但都被瀑布卷走、丧命的时候,他自信地答道:“我不会受阻,因为我是唯一迎接挑战的印度人。”双眼皆盲的“海豚儿童”

双眼皆盲的萨缪尔依靠舌头在人流如织的大街上行走自如,而不会撞上其他行人或电线杆,他也因此被人们称作是“海豚儿童”。

萨缪尔·奥德里奇是英国多塞特郡普尔市的一名儿童,当萨缪尔只有3岁时,他43岁的医生母亲杰奎就发现儿子的视力出了问题。杰奎回忆说:“当时我和萨缪尔在读一本书,我发现他要将书放到距眼睛很近的地方才能看清楚。他的视力越来越糟糕,于是我们带他去医院检查。结果核磁共振扫描显示,萨缪尔的右眼后面有个高尔夫球大小的肿瘤!我们被告知,这是一个良性肿瘤,可以通过化疗让它消失。然而此时,萨谬尔的右眼视力已经完全丧失,他的左眼也只拥有微弱的视力。”

“海豚儿童”萨缪尔

一周后,萨缪尔在伦敦大奥蒙德街医院接受了紧急化疗手术,几个月后萨缪尔再次接受了测试,结果显示虽然他的大脑肿瘤被消除了,但他的左眼视力也已完全消失,年幼的萨缪尔成了一个看不见任何东西的盲童。

尽管萨缪尔失去了视力,但他并没有特别惊慌,而是仍然和10岁的哥哥尼克一起在家中奔跑玩耍。

没多久,杰奎和萨缪尔就通过一家慈善机构认识了41岁的美国盲人丹·基什,基什创造了一种神奇的“回声定位法”,他能够像蝙蝠或海豚一样通过回声来辨别物体。“回声定位法”通常是海豚或蝙蝠在寻找食物时使用的方法,它们可以在每秒钟内发出数百下“喀哒”声,然后通过声音撞上物体后的回声来辨别猎物的位置。基什在孩提时代就因患癌症而失明,他是在偶然中发现了人类也可以通过“回声定位法”来“辨别物体”的。

萨缪尔和基什共同生活了好几天,基什教萨缪尔如何通过舌头发出响亮的“喀哒”声,并且如何辨别声音撞上前方物体后返回的“回声”,然后如何在大脑中建立一幅虚拟的景物画面。

在基什的帮助下,萨缪尔很快就学会了“回声定位法”,他能够轻易识别自己走过道路上的所有物体。双眼皆盲的萨缪尔即使在人流如织的大街上也能自如行走。母亲杰奎说:“我惊讶地看到萨缪尔能够自如地走进一家购物中心,他仿佛又拥有了一双眼睛。通过掌握‘回声定位法’,萨缪尔现在能够到门口的邮箱中帮我们取邮件,能够在超市走廊中自由穿行,他甚至还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游泳或练跆拳道。如果他在学校的操场上迷失了方向,他只需用嘴巴发出几下‘喀哒’声,马上就能轻易地返回教室。

我们真的为他感到骄傲。”

据悉,由于萨缪尔在走路时嘴巴中经常会发出响亮的“喀哒”声,许多路人都会感到相当困惑。不过,当人们知道萨缪尔是个盲童,但却能轻而易举地绕过停泊的汽车或灯柱在街上行走时,他们几乎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乘木桶横渡大西洋的人

葡萄牙里斯本有位冒险家,独自一人乘木桶三次横渡大西洋,创下世界纪录。冒险家格林威用来横渡大西洋的工具是一只18米的木桶,1996年他第一次乘这只木桶横渡大西洋,结果用了64天完成计划。

1997年他再次乘木桶横渡大西洋,结果因天气恶劣,只航行了12天就被迫放弃。1998年,他第三次乘木桶横渡大西洋,结果只用了59天就行完全程。

1998年5月1日,48岁的格林威从美国科德角出发。他随身携带了一些容易保存的风干食品以备旅途充饥,还有充足的蒸馏水,他还带了一台无线电收发报机,以便在遇到危难时能及时与外界联系。格林威说:“这次横渡大西洋,天气帮了我的大忙。一路上风和日丽,出发之前,有人提出为安全起见,应该让一条船跟着我,但被我拒绝了。我想,我有发报机,这就足够了。当我行完一半旅程时,一艘运输船为我送来了补给,包括食物、饮用水以及电池。除此之外,整个旅程中我再没与其他人联络过。”

6月28日,当格林威胜利抵达里斯本北部海滨时,数以千计的市民前往迎接他。欧洲报纸争相报道格林威创下的奇迹。格林威希望休整几个月后再次尝试横渡大西洋。他说:“说实在的,在一只狭小的木桶里生活近两个月,滋味并不好受。但每次旅行归来,成功的喜悦总是难以形容。”

空手杀死52头公牛的人

大山倍达于1927年出生在韩国,随后移民日本,在那里学习空手道。他经常现场向公众表演,他能空手杀死一头凶猛的公牛。

大山倍达总共杀死过52头公牛,其中3头是被他一击致命的,另外49头公牛的牛角都被他掰断,由此,他获得了“上帝之手”的绰号。不要据此认为他的技术只适合动物,他曾经做过测试:连续对抗不同的对手,打赢一个后才能继续下一个。在三天之内,他放倒了300多人。据说唯一没有达到400人的原因是因为,对手们脸上开始出现疲惫神情。根据他的传奇经历制作过三部电影,分别是《死亡竞赛》、《空手道熊斗士》以及《终生空手道》。之所以以“熊斗士”命名,很可能是因为他曾经与巨熊搏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