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不可不知的中外历史(奇妙的大千世界)
12067600000017

第17章 “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是指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领域所出现的许多学派。这些学派的创始人或有名的后继者以及他们的代表著作,统称诸子,儒家创始人孔子因其学说名家很多,故泛称百家。将诸子中的各个学派,按其学说主张的不同,分成为许多家,这是从汉代司马谈开始的。他在其《论六家要旨》一文中,提出了阴阳、儒、墨、名、法、道等六家,并一一辨其优劣短长。在他以后,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群书时,著有《七略》,把诸子分成十家。班固编撰《汉书》时,就据《七略》而成《艺文志》,其所列诸子十家。除司马谈已列举的六家之外,增入的有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作者在叙言中说:“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可见习称的百家,真正见诸史书不过数十家,其中著名仅只数家而已。各家学派之间,互相驳难,称己之长,揭彼之短,于是就出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呢?这是由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所形成的。春秋战国之际,是我国由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社会的重大历史转变时期。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腐朽的奴隶主贵族日趋没落,新生的封建地主阶级逐渐兴起,其他阶级和阶层也在不断分化,重新组合。这种复杂的阶级关系反映到上层建筑的思想领域,于是就出现了诸子百家。他们各自代表着一定阶级或阶层的利益,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学说主张,于是就出现了百家争鸣。当时,各诸侯国在兼并战争中,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欢迎各个学派的人去为自己出谋划策,以致主政掌权。正如李斯所说的“诸侯并争,厚招游学”。各学派的游说之士不仅可以自由争鸣,而且还可以通过这个途径在社会上建立自己的声誉,甚至取得高官厚禄。既然有这种名利双收的好处,又何乐而不为呢!可见在当时不仅允许百家争鸣,而且鼓励百家争鸣。这就回答了为什么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一个学术文化繁荣昌盛的局面的主要原因之所在。

诸子百家的学说,代表着各个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利益,因而其观点和主张往往是针锋相对,彼此好像水火不相容。但是它们既产生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华大地,它们彼此之间又互相影响,前后吸收,共同促进。就拿儒家来说,在孔子创立该派时,其政治思想是主张复周礼,带有较多的保守性质。后来儒家分为八派,其中以荀子为代表的一派,主张礼治与法治并重。到他的学生韩非,专主法治,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而法家中关于术治的主张,实际是从道家的南面术发展来的。可见法家是吸取了儒、道二家之长,而成为新兴地主阶级专制集权的政治理论基础。

百家争鸣的局面,随着秦始皇的统一六国,建立了封建的中央专制集权国家而结束。但由百家争鸣带来的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繁荣,仍在我国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