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博大精深的文化(奇妙的大千世界)
12067500000147

第147章 金文书法

金文,也称钟鼎文、铜器铭文等,指古代铸(少数是刻)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在青铜器上铸铭文,始于商代,盛行于两周。商代铭文的字体跟甲骨文很相近,且字数不多,罕见有几十字的记言记事的长铭。周代金文开初承袭商代,后来不但铭文的字数显多(最长的铭文达四五百字),而且字体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一种独具风格的新书体。周代金文,从总体上说,是较之商代的甲骨文进一步稳定、规范、简化和符号化(即“依类象形”的笔意减少)了,但与后来的小篆相比,则结构仍未完全定型,一部分字笔画的增减、偏旁部首安放的位置,仍然还有一定的随意性。特别是周初金文中那些因袭商代的所谓族徽文字,甚至还保留着比甲骨文更原始、图画性更强的形态。金文的形体结构有疏有密,比甲骨文要方正整齐,笔画的分布也更讲究均匀对称,在用笔上,笔道一般比甲骨文粗,因此使字的体势显得比甲骨文雍容厚重。

商末周初的金文盛行波捺,笔画粗肥出锋,西周后期,波捺减少或消失,多用粗细等均、首尾不露锋芒的线和。至于金文的章法,式样很多,最常见的是有竖行而无横行,字的大小、长短、宽窄错落有致,首尾均衡,韵调一贯,颇像后世行书常用的章法。也有横竖成行,甚至打上方格写的,字的大小相差不太悬殊,显得疏朗整齐。金文的体貌风格,因时代和书家的不同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就周代金文鼎盛时期而言,有凝练厚重、雄奇挺拔的,如《大保簋》、《大盂鼎》等;有圆润工整、柔和健美的,如《静簋》、《墙盘》等;有质朴端庄,遒健舒展的,如《大克鼎》、《毛公鼎》等。风格的多样化,反映了当时文化人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和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