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博大精深的文化(奇妙的大千世界)
12067500000121

第121章 马致远与《汉宫秋》

《汉宫秋》为马致远的力作。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马致远是元代颇负盛名的杂剧作家,又是著名的散曲作家,现存辑本《东篱乐府》1卷,计收小令104首,套数17套。

杂剧《汉宫秋》是他的代表作,写的是王昭君和亲的故事。《汉书》的《元帝纪》和《匈奴传》,《后汉书·南匈奴传》均有记载。西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以宫人王嫱(昭君)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为阏氏。昭君入匈奴,生二子。呼韩邪死,从成帝敕令,复为后单于阏氏。元帝时,汉强匈奴弱,昭君和亲是民族和睦的一个历史记录。

马致远的《汉宫秋》不拘泥于史实,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予以再创造。故事内容有很大变化,主要有三:第一,把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改为汉弱匈奴强;第二,将毛延寿的身份由画工改为中大夫,索贿未成,将王昭君的画图献给单于,并变节投降;第三,王昭君出塞行至黑河,投水而死。这便赋予了老题材以新主题。其原因是元代蒙古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汉人社会地位很低,马致远借敷衍王昭君的故事,张扬汉家气节,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汉宫秋》以汉元帝为主角,以其钟情为基调,但却成功地塑造了王昭君的形象。王昭君之所以出塞和番,为的是“怕江山有失”;临行时,她留下了汉家衣服;行至汉匈交界处投江而死。这些情节虽着墨不多,却表现了王昭君崇高的气节,使这一悲剧形象光彩照人。《汉宫秋》还借汉元帝之口,斥责了汉王朝昏庸无能的文臣武将,鞭挞了变节行为。表达了作家对软弱、妥协的宋、金臣僚的严厉批判。

《汉宫秋》曲词优美,富于浓郁的抒情意味,历来为人击节赞赏。

马致远的《汉宫秋》对明清时代戏曲作品中王昭君形象的塑造,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