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走近太空之子(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12066600000009

第9章 群星闪耀:在太空留下足迹的美国人(6)

作为航空航天局的几朝元老之一,和那些踌躇满志而又条件优秀的新人们竞争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众所周知,只有3个人有机会进行这次太空旅行,大家个个都是铆足了劲地训练,谁也没有对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手下留情。

苏美宇航员实现历史性握手最后,斯雷顿凭借出色的技术和身体条件毫无争议地赢得了一个名额,入选“阿波罗-联盟号”的机组成员。1975年,飞船进入航天倒计时状态,而斯雷顿也已年满51岁。从披上宇航服起,他等待这一天,等了16年之久。当年知晓此情的美国公民,纷纷写信或打电话给斯雷顿,向这位不屈的太空斗士表达他们的崇敬之情。

1975年7月15日,“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和“联盟19号”在各自的国家发射升空,两者间隔了7个半小时,它们于7月17日在太空实现了历史性的对接。3小时后,两艘飞船上的指令长美国的斯塔福德和苏联的列昂诺夫在“联盟号”的舱门处进行了不同国家的航天员在太空的第一次握手。两国的航天器共连接了44小时,其间包括斯雷顿在内的3位美国航天员和两位苏联航天员交换了国旗和礼物(包括后来被栽种的树种),并互相交换了签名,参观对方的航天器,合作进行科学实验,一起进餐以及使用对方的语言。7月17日,斯雷顿一行3人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航天使命后平安返回地球。

让记者头疼的采访对象

与斯雷顿打过交道的人几乎都有这样的感受,他宽以待人,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他甚至一度被奉为美国男人的偶像,被认为身上集中了美国男人的所有优点。对于这样一位历经16年的奋斗终于梦想成真的宇航元老来说,身上的新闻点自然不少。飞天归来以后,斯雷顿一直是新闻记者们的重点“关照”对象。不过让记者们十分头疼的是,斯雷顿的身上似乎没有什么新闻可挖。

通常记者采访航天员时,都会要求他们回答一些诸如宇宙之行对精神、心理有什么特别感受之类的话题,包括神灵、人类、宇宙、生死、意识等颇具哲学意味的问题。对大多被采访的航天员们来说,他们也都愿意敞开心扉,用自己的方式回答这些千篇一律的问题。然而生性木讷、严肃的斯雷顿可说是个“异类”。对于此类问题,他总是答非所问,闪烁其词,要不就是顾左右而言他,让那些资深记者都十分无奈。

《迪克·斯雷顿自传》的封面不过要是据此认为斯雷顿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如果你掉转话锋,向他提及那些与宇宙飞行相关的话题时,他就会滔滔不绝地侃侃而谈,甚至连你插话的空都没有。而当你认为他打开了话匣子,将话题再次引入到那些颇敏感的内心感受时,他便立刻警觉地支支吾吾,甚至缄口无言。或许,要想探究斯雷顿内心世界的人们只能从他的那本书《迪克·斯雷顿自传》(Deke!:AnAutobiography)中去寻找答案了。

完成自己的飞天梦想后,斯雷顿又重新回到美国航空航天局航天员部长的位置上,并一直干到他58岁退休为止。退休后,他成为位于休斯敦的太空服务有限公司的总裁,潜心研制小型商业火箭。他还参与了“Conestoga”火箭的设计和生产,并于1982年9月9日成功发射。除此之外,他还对竞技飞行产生了兴趣。

1988年,斯雷顿与前航天员谢泼德合作写了《月球之旅:美国去月球的内部故事》(MoonShot:TheInsideStoryofAmericasRacetotheMoon)。这本书于1994年被搬上荧幕,可惜斯雷顿最终没能看到这部电影。他于1993年6月13日因脑瘤去世于得克萨斯州的里格城。

知识点太空对接

太空对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在太空飞行时连接起来,形成更大的航天器复合体,去完成特定任务。它主要由航天器控制系统和对接机构完成。两个航天器要实现对接不是一件易事,它要求精确地控制航天器运行轨道和对航天器定向操纵,并涉及到制导、跟踪和修正航线等复杂技术。在这些技术方面美国先走了一步。为完成载人登月计划,他们先在“双子星座号”飞船上进行对接试验。1966年3月发射的“双子星座8号”飞船与另一艘预先发射的无人航天器对接成功。此后又陆续发射了双子星座9、10、11和12号4艘飞船,它们分别与无人航天器进行对接成功。前苏联于1967年开始用联盟号飞船进行太空对接试验。它先发射“联盟2号”无人飞船作为靶船,然后把“联盟3号”飞船送入太空与其对接。

约翰·扬:6次飞上太空的人

约翰·扬是第一个完成6次太空飞行的人,共在太空度过了835个小时,被誉为“太空英雄中的英雄”。

创造多个飞行记录

约翰·扬约翰·扬(JohnYoung),1930年9月24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市,童年在奥兰多度过。从小就喜欢体育运动的扬身体素质十分出众,中学时就是校足球队的后卫,而对航模的特殊兴趣则为他的航天员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52年,22岁的扬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佐治亚理工学院,获航天科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海军服役。由于向往在蓝天翱翔,扬一直积极申请去飞行学校学习飞行。1955年,他终于获准前往海军航空基地103飞行中心任试飞员,一待就是7年。在自己的飞行员生涯中,扬创造了不少令人惊叹的飞行记录,仅在1962年短短的头4个月中,他就创造了3项飞行记录:在34524秒内上升3000米;在23014秒内上升7620米;驾驶战斗机在试飞中创下25千米的飞行高度世界纪录。

6次太空飞行

1962年4月,美国的双子星座计划和阿波罗计划招收航天员,约翰·扬在200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9名佼佼者之一。1962年9月,扬正式进入休斯敦载人航天中心,成为美国第二批航天员。

1965年3月23日,约翰·扬和另一航天员乘“双子星3号”飞船开始执行首次航天飞行任务。这次太空之行仅有4小时52分钟。这是美国第二代载人飞船的首次飞行。两位航天员驾驶“双子星3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了3圈,进行了上升、下降、前进、后退和左右转动等操纵试验,取得成功。

1966年7月18日,约翰·扬和柯林斯结伴,乘“双子星10号”飞船第2次飞上太空。他们在太空停留了两昼夜又22小时47分钟。这次约翰·扬和同伴驾驶飞船绕地球飞行43圈,在太空与“阿金纳”末级火箭成功地会合对接,并取回一个收集微流星的箱子。他们飞行的最重要成果是与末级火箭对接获得成功,这为两艘飞船今后在太空对接飞行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扬和“双子星10号”另一名成员柯林斯约翰·扬第3次上天是1969年5月18日,他担任指令舱驾驶员,与航天员托马斯·斯塔福德(ThomasStafford)和尤金·塞尔南(EugeneCernan)一起乘“阿波罗10号”飞船,进行载人登月前的最后一次演习飞行,历时8昼夜零3分钟。他们进入月球轨道后,约翰·扬驾驶指令舱飞行,与登月舱逐步拉开一段距离,保证斯塔福德和塞尔南驾驶登月舱飞到离月面14千米的地方考察登月着陆点,然后与返回月球轨道的登月舱会合。演习飞行完成后,他们离开月球轨道返航,5月26日安全溅落在南太平洋上。

1972年4月16日,约翰·扬担任指令长,同航天员肯·马丁利(KenMattingly)和查尔斯·杜克(CharlesDuke)一起乘“阿波罗16号”飞船第4次进入太空,完成又一次登月飞行。这次共飞行11昼夜1小时51分钟。在这次飞行中,约翰·扬和杜克驾驶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的笛卡尔高地附近着陆,停留71小时零2分钟,其中在舱外活动20小时14分钟,3次使用月球车对月球表面高地进行科学考察,采集了90千克月球岩石土壤样品。最后于4月27日安全返回地球。

扬乘坐“阿波罗16号”登月后在月面行走1981年4月12日,约翰·扬和罗伯特·克里彭(RobertCrippen)参加了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的第一次飞行。此时,约翰·扬已年届50。在这次航天飞机的首航中,扬和克里彭试验了航天飞机各个系统的性能,总共飞行两昼夜6小时20分钟。

约翰·扬最后一次参加航天飞行,是1983年11月28日。他又一次担任“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指令长,和另外5名航天员一道进入太空,经历了10天零7小时远航,在第一次运载上天的欧洲空间实验室内进行了73项科学实验,取得了丰硕的实验成果。12月8日,约翰·扬一行人结束了这次飞行,返回了地面。

在这6次太空飞行中,约翰·扬共度过了835个小时。

将“三明治”带上飞船

在美国航天员中,约翰·扬以遇事冷静和技术娴熟著称,但他有时候的“不拘小节”却让地面控制人员惊出一身冷汗。在执行双子星计划第一次载人任务时,约翰·扬创下了美国航天史上的另一个“第一”: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将一块碎牛肉三明治悄悄带上了飞船。

在太空船进入轨道之后,这位老兄居然在地面控制人员上千双眼睛的注视下,掏出这块三明治有滋有味地吃起来。这一场景把地面控制人员吓出一身冷汗,因为三明治的碎粒随时有可能令精密的仪器崩溃。当然,约翰·扬也因此举受到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严厉批评。

“阿波罗17号”上天时,他原本可以顶替在踢足球时受伤的塞尔南再登月球,但却因“三明治事件”与“留在月球上的最后足迹”擦肩而过。

从不向权威屈服

约翰·扬一向坦率直言,很受同伴的喜欢。在“阿波罗10号”飞行任务中担任指令长的斯塔福德这样评价约翰·扬:“他是那种知道哪种技术可行并且一直坚持己见的人。他从来不会向所谓的权威屈服。”

然而这种爽朗直率的性格也曾给他带来很大麻烦。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之后,一向心直口快的约翰·扬对当局提出了很多尖锐的批评意见,此举惹恼了不少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高层。于是在1987年5月约翰·扬突然被调换了职务。再有就是他原本可以第7次上天修复哈勃太空望远镜,后来也或多或少因此事中止。但航空航天局否认约翰·扬被调离航天员岗位与他对高层的评论有关。

此后直到1996年,约翰·扬一直在休斯敦的约翰逊太空中心担任特别助理,其工作主要是负责航天飞机计划的安全和工程事务。在1996年之后,他的工作转为负责监察约翰逊太空中心的技术和安全事务。

在此期间,约翰·扬并没有放弃上天的梦想,仍然保持着较佳的身体状况。从理论上说,他的条件仍然足以在任何航天飞机飞行任务中担任指令长。能做到这一地步,可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为和他同时代,甚至后来与他一起执行过任务的那些年轻航天员,都已经离开航空航天局到其他领域发展去了,只有约翰·扬一直坚守着。

当不承担飞行任务,也不再接受飞行训练之后,他转而帮助和保护年轻一代的航天员。在这种培训工作中,约翰·扬对于年轻航天员关于安全的问题有问必答,从而获得了“备忘录记录者”的称誉。

始终心系太空事业

2004年12月7日,74岁的扬结束了自己42年的航天员生涯,宣布退休。同年12月31日正式退休。退休前一天,他还参加了航天飞机的例行早会。

对于退休之后的生活,约翰·扬表示,他仍然着迷于那些枯燥的安全规程工作,特别是让航天飞机重新升上太空。即使离开航空航天局之后,他也会继续关注这项工作。

约翰·扬说:“我不会离开这项工作。但是我年纪太大了,很难继续坚守在这里,每天干上12个小时的活。而在这些太空计划中,往往每天工作上12个小时都会让人觉得时间不够用。”

知识点休斯敦航天中心

休斯敦航天中心坐落于美国休斯敦市东南哈里斯境内的克利尔湖西畔,是直属美国航宇局的十大基地中心之一,在美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一直是美国实施载人航天飞行计划的大本营,为美国乃至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世界为数不多的几个具有最先进高科技设施的著名的航天员选训中心和飞控中心。该中心任务是训练航天员、操纵和设计宇宙飞船、试验航天设备、控制飞行的空间计划和探测太空奥妙。航天中心由研究中心、指挥控制中心、航天员训练中心以及大型展览馆四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