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认识海洋系列丛书)
12060900000103

第103章 杀人的水母刺胞

1987年8月12日,一位23岁的男青年,在北戴河海水浴场浅水中正玩得开心,突然双腿被海蜇(水母)缠住。他当时并未在意,10分钟后上岸,感到下肢痛痒难忍,被蜇处出现鞭痕状的红斑,以后病势渐重,全身发冷,心悸气短,口唇青紫,呼吸困难,口吐泡沫,抢救2小时无效身亡。

2000年8月13日,天津市一名13岁小男孩,在海边游泳时,被海蜇缠住腿,并被蜇伤,造成急性肺水肿、急性心衰竭、急性肾衰竭,抢救无效于当晚身亡。

太平洋海刺水母

这杀人的凶手就是看起来似弱不禁风的腔肠动物之一的水母,杀人的凶器却是小得人眼看不见的刺胞。

腔肠动物种类甚多,有上万种。它们体表都有一种特殊的细胞叫刺细胞。刺细胞里除细胞核等结构外,还有一种小小的囊状结构,叫刺胞。刺胞的形状有圆的、椭圆的,或长如棒、如香蕉等。一般长只有5~50微米,和人的红细胞大小差不多,最大的也只有12毫米长。囊里包着毒素,当中有一刺丝,盘绕在囊内,犹如一根绷紧的弹簧。刺细胞向外的一端都有一根刺柄,犹如捕鱼叉的扳机,一受到触动,立即击发,将刺丝突然从囊内射出来,直刺受害者。虽然刺丝很细,穿刺力却很大,其冲力能达30千帕斯卡,所以能穿入人的真皮。刺丝实际上是一条空心的管,当它刺入受害者时也将刺胞内的毒素注入进去。刺丝虽细,其上还往往生有倒钩或毛刺,而且刺丝形态有20~30种之多。

刺胞可以从刺细胞里游离出来,漂游在海水中,或沉入海底泥沙里,或黏附在礁石、船底、网具、贝壳等表面,仍然保持着伤人的能力。所以一滴海水可以使人的眼睛红肿,人接触海底的泥沙或其他物体也会莫名其妙地引起蜇伤,多半是这小小的刺胞在作怪。有的水母触腕长达几十米,断下的残体漂浮水中,仍然是暗含杀机的危险品。

并非所有有刺胞的动物都能伤人,也并非所有长有刺胞的动物都有毒,能伤人的约有196种,主要集中在那漂柔如纱的水母类、骨硬如石的珊瑚类、分枝如羽的水螅类等三类动物中的部分成员。白色霞水母、沙蛰、长须霞水母、灯水母、方水母、僧帽水母等都能蜇人。如沙蛰直径有1米,重200多千克,触手1米多长,漂游海面。游人常好奇地去抓去捧去抱,不幸被蜇伤。伤者剧痛如灼,出现红斑、发烧、呼吸困难,重者致死。方水母的触手上有几十亿个刺胞,足可以使20个成年人在2~3分钟丧生,有的幸存者描述被刺时的感觉像是一盆火倒在皮肤上,使人剧痛。

珊瑚中的鹿角珊瑚、纵条矶海葵、等指海葵等也有毒,尤以海葵为甚,其软如花瓣的触手上,布满刺细胞,刺伤后亦有灼痛感,以后出现疱疹,夜间奇痒难忍。

水螅的种类很多,有2800多种。能蜇人的主要是羽螅类,如佳美羽螅。它们栖息于沿岸浅水域水流湍急处的礁石上,成群而栖,分枝如羽,状如小草,高7~20厘米。它们身上的刺细胞很多,一个长5厘米的小分枝上就有3万个刺细胞。被刺后也会有刺痛、灼痛或刺痒感,然后出现红斑等。

这些有刺胞的动物的毒素主要是用以捕捉食物,所以对甲壳动物特别有作用。1微克的巨疣海葵毒素就足以使蟹和长臂海虾麻痹。它们的毒性和引起的症状因种类而异,具有心脏毒、肌肉毒和神经毒的成分,引起死亡的主要是心脏毒。若不慎被蜇,应尽快用酒精、10%福尔马林、稀释的氨水溶液或用糖、盐、橄榄油或干沙敷在受伤处的表面,或用干布用力擦拭干净,防止刺胞继续伤人,或在45℃热水中浸泡30~90分钟,切忌用清水或湿沙擦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