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胃肠病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12060700000008

第8章 十大胃肠病的防治(4)

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的表现无特异性,常有上腹部饱胀、不适:食后常嗳气;上腹隐痛、胀痛、疼痛与进食无关系,疼痛常无规律性;患者因胃酸分泌较多,出现反酸现象,如胃酸分泌低,则表现为食欲缺乏;伴有胃黏膜糜烂者可出现呕血或黑粪。以上这些现象可以间歇出现,或长期存在。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的色泽、黏液多少、蠕动情况、有无出血、糜烂等,并可作胃黏膜活组织病理检查来确定是哪一种类型的胃炎及其炎症的严重程度,所以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确切、可靠的方法。

慢性浅表性胃炎以上腹部疼痛为最常见症状,也有一些患者可无任何症状,现将其临床表现分述如下:①上腹痛:上腹疼痛多不规律,与饮食无关,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极少数患者可出现明显的上腹部绞痛并向背部放射,甚至可误诊为心绞痛。②嗳气:由于唾液不断被吞入胃内,另有空气吞入,以及胃酸缺乏,胃内发酵产气等因素使胃内气体积存,导致嗳气发生。③腹胀:腹胀发生于食物滞留、排空延迟、消化不良,尤其是在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后,约50%以上患者出现腹胀。④食欲缺乏:慢性浅表性胃炎多有食欲缺乏或食欲时好时坏。⑤恶心与呕吐:炎性胃黏膜受到理化因素、生物因素的刺激,以及胃动力学障碍、胃逆蠕动发生等,常引起恶心、呕吐。⑥便秘与腹泻:大多数患者有便秘症状,腹泻相对较少。⑦出血:

较严重病例可出现黑粪,但呕血较少见。⑧幽门梗阻表现:如果是胃窦部胃炎,则易造成黏膜脱垂而致幽门狭窄,进一步出现腹痛加重、恶心、呕吐等症状。

各种慢性胃炎有哪些不同的表现特点

1.浅表性胃炎食欲减退,饭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有压迫感,嗳气后自觉舒服,或时有恶心、呕吐、反酸或疼痛等。

2.萎缩性胃炎食欲减退,饭后饱胀,上腹部钝痛,此外尚有消瘦、贫血及腹泻等。

3.肥厚性胃炎上腹部痛类似溃疡病,亦可因进食或服碱性药物而疼痛暂时缓解,常有消化不良,有些患者可并发胃出血。

慢性胃炎的检查与诊断

1.胃镜检查胃镜检查对慢性胃炎的诊断分型具有较高价值,它不但能够确定病变的性质,还能确定病变的类型、范围及严重程度。在胃镜直视下取黏膜活检并结合病理报告,则诊断更为准确。纤维胃镜镜身柔软,便于操作,患者检查时痛苦少,危险性小,没有盲区,对胃部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是当今检查胃部疾病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2.X线钡剂检查单纯钡剂造影检查对浅表性胃炎的诊断无价值。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法的应用使得胃黏膜浅表性炎症的X线诊断也成为可能。在正常新鲜胃黏膜表面,可见到无数纵横交错的细沟,称胃小沟,小沟之间的黏膜显示轻度平坦隆起,称胃小区。慢性浅表性胃炎X线钡剂下表现为胃黏膜纹理增粗、纡曲,可呈锯齿状,胃窦部出现激惹征。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中,胃小区的显示与否,对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有一定的意义。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在无胃小区显示的人群中,包括了部分正常胃黏膜,其余则为轻、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黏膜病变不严重。但应注意到,当胃黏膜有急性炎症、黏膜水肿时,胃小区也不显示,因此对无胃小区显示者,有时一次检查不能明确诊断,应进行随访。对于胃窦部显示胃小区者,其病理检查均有慢性炎症存在。因此,胃窦部胃小区的出现,是X线诊断慢性浅表性胃寞炎的可靠依据。消化道X线检查,对胃病的连续性观察非常有利,而且痛苦小,与胃镜检查互为补充。

3.胃液检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胃酸分泌功能常有障碍,表现为低酸或缺酸。

4.诊断及鉴别诊断本病常无典型的症状与体征,X线钡剂检查帮助不大,确诊主要根据胃镜检查及黏膜活检,本病需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肠神经官能症和胆道疾病等加以鉴别。

5.慢性浅袁性胃炎的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高峰年龄为31~50岁。本病是一种慢性胃黏膜的浅表性炎症。其常见症状如下:①上腹部疼痛:占85%,多为隐痛,半数以上与饮食有关,空腹时比较舒适,饭后不适。常因进冷、硬或辛辣食物引起症状或使症状加重。少数患者与天气寒冷有关。②腹胀:占70%。患者进少量食物,尤其进不易消化食物及易发酵产气食物(如豆类、牛奶制品以及高蛋白食物)感觉上腹部饱胀。③嗳气:50%左右患者出现嗳气。患者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嗳出大量气体,可使上腹饱胀暂时缓解。④其他:有恶心、呕吐、反酸、烧心、食欲下降、出血、乏力等。有些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在不同医院的诊断结果却经常不一致,这需从胃炎的分类谈起。慢性浅表性胃炎按病因分类,如药物性胃炎、乙醇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按病变形态分类,如糜烂性胃炎、流状胃炎;有按病变部位分类的,如胃窦部胃炎、胃体部胃炎等。目前临床上把慢性浅表性胃炎分为单纯型、糜烂型及出血型3种比较多见。

6.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因在临床上无特征性表现,故诊断时需结合临床表现及一系列的辅助检查,特别是具有诊断价值的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组织检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依据是:①症状与体征:有上腹部隐痛不适,食欲下降、饱胀、体重减轻、全身乏力等,且伴有贫血、萎缩性舌炎、反甲等。②胃液分析:胃酸明显降低或缺如。③X线检查:常规钡剂造影无任何诊断价值,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可以显示胃黏膜的细微结构,有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④免疫学诊断:内因子抗体、壁细胞抗体、胃泌素分泌细胞抗体、血清胃泌素等项检测,可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分型的辅助诊断。⑤胃镜和胃黏膜活组织检查:胃黏膜组织活检可见固有腺萎缩、腺体数量减少,它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最主要的方法。

慢性胃炎的预防

预防慢性胃炎要从多方面着手,首先从调节饮食开始。平时不能贪食过度,暴饮暴食,超越了胃的承受能力,势必影响消化功能。三餐分配要合理,一般应“早餐精好,中餐略饱,晚餐宜少”,而且要选择易消化的食物,特别是老年人更应如此。食物应荤素搭配,以素为主,并应与季节、地区、环境配合,如冬天要多吃羊肉、鸡、葱、姜等温热性食物;夏天应多吃黄瓜、番茄、西瓜、扁豆等食物;秋天应多吃水果,如苹果、香蕉等;春天应加祛湿食物。总之,应结合日常生活习惯及因人而异的原则。其次,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劳逸要结合,房事要节制,慎防风寒湿热,切勿贪凉,随气候着衣。还应愉悦自得,排除忧思、恼怒。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慢性胃炎的治疗措施

防治慢性胃炎应祛除各种可能的致病因素,如彻底治疗急性胃炎及口腔、咽喉部的慢性感染灶,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及药物,戒烟酒等。本病无特效的治疗性药物,对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可不必用药。

治疗措施有以下几种:

1.消化性胃溃疡用药对有消化不良等症状者一般可按消化性胃溃疡用药,可用各种制酸药,对缓解疼痛等症状常有帮助。在理论上采用保护或提高黏膜屏障作用的药物,如硫糖铝、前列腺素等制剂,似更为合理,服用方法同消化性溃疡。

2.胆汁反流性胃炎用药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可使用甲氧氯普胺和考来烯胺。甲氧氯普胺有抑制胃和十二指肠蠕动、减少胆汁反流的作用,剂量为10~20毫克,每日3次(餐前服用)。胆酰胺可与胃内胆盐结合,加速胆盐的排出,剂量为3~4克,每日4次,长期服用应注意营养吸收问题。胆汁反流严重者可考虑胆总管空肠吻合术。

3.糖类皮质激素糖类皮质激素仅适用于血清壁细胞抗体阳性的萎缩性胃炎而同时有恶性贫血者,皮质激素对逆转黏膜病变可能有一些效果,一般采取短程疗法。长程疗法不必要且多有不良反应。

4.铁剂或B族维生素对贫血的患者根据病情可肌注铁剂或B族维生素,有时需口服叶酸。

5.其他对萎缩性胃炎而有胃酸低下时,使用链霉素等抗生素药物的治疗价值值得怀疑。由于缺乏胃酸和胃蛋白酶并不影响食糜在肠道中的消化和吸收,使用多酶片等酶的制剂的作用尚不肯定。对萎缩性胃炎缺乏胃酸的病例是否投予稀盐酸和胃蛋白酶合剂也有争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如何治疗

目前慢性浅表性胃炎尚无特异性药物治疗,一般主张无症状者无须治疗,有症状者可根据有关病因、病理及临床症状给予合理用药。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病因治疗祛除致病因素是治疗和预防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上策。故应避免精神紧张,戒烟,适量限制饮酒,尽量不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积极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副鼻窦炎、龋齿及咽喉部感染。

2.饮食疗法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饮食宜清淡,无刺激性,含低膳食纤维,易于消化,具有足够营养的饮食。少食多餐,进餐时要放松,保持心情愉快。有规律、定时定量,避免过酸、过辣、生冷及粗糙食物。

3.药物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药物治疗大体可分为两类,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及消除损害胃黏膜因素的药物。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慢性浅表性胃炎若症状持续、渐重,应及时胃镜检查,以免漏诊恶性疾病。

慢性浅表性胃炎怎样调养

总的原则是无刺激性,含低膳食纤维,易于消化,具有足够营养的饮食;少食多餐;进餐时要放松,保持心情愉快。

1.消除病因彻底治疗急性胃炎;戒烟戒酒;避免有刺激性的食品和药物;治疗口腔慢性感染,饮食规律等。

2.多吃软食食用易于消化的食品,尽量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细嚼慢咽;牙齿把食物完全磨碎使食物能与胃液充分混合;忌生冷、酸辣和硬质食品;少食多餐,粗粮细做。胃病患者可每日安排5餐,示范举例如下:

早餐:大米粥50克,花卷50克,煮鸡蛋1个,酱豆腐1块。

加餐一:牛奶300克加糖10克,饼干15克。

午餐:大米软饭100克,熘鱼片100克,菠菜鸡蛋汤。

加餐二:豆浆300克加白糖10克,蛋糕25克。

晚餐:大米粥50克,发糕50克,肉末炒土豆泥150克。

3.多食蛋类、蔬菜、肝肾如有营养不良或贫血,应多食蛋类、多食新鲜蔬菜和动物肝脏、肾脏等。

4.胃酸过多饮食胃酸过多者,应禁用浓缩肉汤及酸性食品,以免引起胃酸分泌更多,可用牛奶、菜泥、淀粉、面包等,味要清淡、少盐。

5.胃酸过少饮食胃酸过少者可给浓肉汤、肉汁,以刺激胃酸的分泌,帮助消化,促进食欲。

浅表性胃炎不必长期服药

某患者常感到上腹饱胀不适、嗳气,经多所医院及多次胃镜检查均诊断为浅表性胃炎,长期服用多种中西药并无显著疗效,医药费却花了不少。类似的患者并不少见。其实在这类患者中有50%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其中有不少人伴有失眠、焦虑、疑病等精神症状,有些患者总是疑虑自己患有胃癌而到处求医,反复要求做胃镜检查。

在胃镜检查时,只要见到胃黏膜有充血水肿而不伴有溃疡、糜烂、出血、肿瘤等实质性病变,一般的都可报告为“浅表性胃炎”。因为胃在大多数时间里都处于工作状态,负荷较重,黏膜难免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所以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症状分别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或“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方面应在建议患者戒烟酒、避免刺激性食物及暴饮暴食的同时,更要着重精神的安抚疗法,增加体力劳动和锻炼,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等非药物治疗,适当应用情绪安定剂和胃动力药等对症处理,让患者能理解和接受你的治疗方案,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而完全无须耗费巨资长期服药及频繁胃镜检查,增加无谓的痛苦。个别患者若症状持续、渐重,应及时复查胃镜,以免漏诊恶性疾病。

怎样防治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引起此病的主要原因是十二指肠内的胆汁反流进入胃内。胆汁一般多反流到距幽门口(幽门口是胃与十二指肠相连接食物通过的地方)最近的胃窦部,使该处黏膜受损,故又称胆汁反流性胃窦炎。

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主要症状为上腹部饱胀感或不适,有隐痛或剧痛,常呈周期性发作,可伴腹胀、嗳气(打饱嗝)、反酸、烧心、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和消瘦等;少数还可有胃出血(系胆汁蚀破黏膜血管所致),表现为呕血或排黑粪(柏油样便)以及大便隐血试验呈阳性等。反流轻者也可无症状。

患者作胃镜检查,可见胆汁不断由幽门口(或胃肠连接处)涌入胃内,胃黏膜(特别是胃窦部黏膜)有明显水肿、充血、粗糙、脆弱,触之易出血,表面较污浊,附有黄绿色胆汁,黏液湖(左侧卧位时,胃内黏液集中在胃近端的大弯处,此处称黏液湖)内含大量胆汁,即可确诊。

胆汁为什么会发生反流呢?正常情况下,幽门口是收缩关闭的,当胃内食物经胃蠕动排入十二指肠时,幽门口舒张开放,食物排空后,幽门口又收缩关闭,从而可防止胆汁反流入胃。但当出现下述情况时,诸如胃部分切除术后,施行过迷走神经切断和幽门成形术、胃肠吻合术后,进行过胆囊摘除术,先天性幽门口关闭不全和中老年人脏器发生了生理性退行性病变等,可破坏幽门口的“把关”作用,于是就可发生胆汁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