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痛风病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12060200000013

第13章 痛风的中医疗法(8)

【功效】健脾和胃,理气化湿,清热解表。

【主治】暴泄便秘、热病无汗、肢肿体重、手足清冷。

昆仑

【定位】正坐垂足位,在外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刺灸法】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功效】舒筋活络,清利头目。

【主治】头昏头痛、项背强直、肩背拘急、腰骶酸痛、足跟疼痛等。

悬钟

【定位】正坐垂足位,于外踝尖上3寸,腓骨后缘处。

【刺灸法】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功效】疏肝理气,祛风止痛,通经活络。

【主治】颈项强痛、胁肋疼痛、腰腿痛、半身不遂等。

冲阳

【定位】正坐垂足,于足背最高点,解溪穴下15寸,当第2、3跖骨与楔状骨之间凹陷中是穴。

【刺灸法】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功效】理气和胃,宁神通络。

【主治】头痛、牙痛、胃痛、足痿无力、足跗肿痛。

陷谷

【定位】在足背第2、3跖趾关节后方,第2、3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功效】疏经通络,疏风利水。

【主治】腹痛、腹胀、足背肿痛、足趾伸屈不利等。

太溪

【定位】在足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刺灸法】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功效】滋阴补肾,通调冲任。

【主治】咽干齿痛、咳嗽、腰脊痛、内踝肿痛。

然谷

【定位】在足内踝前,舟骨粗隆下缘凹陷中。

【刺灸法】直刺08~12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功效】滋阴补肾,清热利湿。

【主治】月经不调、咽喉干痛、下肢痿痹、足跗肿痛等。

申脉

【定位】正坐垂足位,在外踝正下方凹陷中。

【刺灸法】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功效】疏经活络,宁心安神。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项背强痛、腰腿酸软、下肢乏力、麻木等。

太冲

【定位】在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在足大趾关节后2寸。

【刺灸法】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功效】通经活络,疏肝利胆,熄风宁神。

【主治】头痛失眠、腹胀、中风先兆、下肢痿痹等。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针刺处方有哪些

痛风性关节炎用针刺治疗,尤其在痛风发作前治疗,能收到很好的疗效,能阻止急性痛风发作。

(1)操作方法:选择上肢或下肢的3~5个穴位,常规针刺治疗。针刺阿是穴,应在病灶外缘2厘米处。如有破溃点,应在破溃点外缘4厘米处针刺。

(2)针刺常用处方

①上肢。阿是穴、鱼际、合谷、太渊、列缺、外关、肩髃等穴;或阿是穴、二间、三间、阳溪、内关、手三里、曲池等穴。

②下肢。阿是穴、内庭、陷谷、冲阳、解溪、足三里、阴市等穴;或阿是穴、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血海等穴;或阿是穴、然谷、照海、水泉、太溪、风市、环跳等穴。

痛风性关节炎怎样用艾灸治疗

艾灸能温经通络,祛寒散邪,行气活血,散瘀消肿,升提中气,引气下行。艾灸疗法对气滞血瘀、风寒湿痹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施艾灸一般以虚证、寒证和阴证为主,而阴虚阳亢,邪热内炽,阴虚发热者一般不用灸法。

适用于少年痛风性关节炎,青年女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初期,体质虚弱、畏寒等类风湿患者。

(1)操作方法

①艾炷灸。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拇、食、中三指搓捏成圆锥状,根据治疗的需要,小者如米粒大,中者如半个枣核大,大者如半个橄榄大,备用。

●直接灸。将艾炷直接放在腧穴上,称直接灸。根据灸后有无起疱、化脓,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

●无瘢痕灸。先在选好的穴位上涂以少量凡士林或温水,以增加黏附作用,再放上艾炷点燃,当患者感到烧灼痛时,即更换艾炷再灸。一般灸3~5壮,以局部皮肤充血红晕为度。本疗法不化脓,不留瘢痕,患者容易接受。

●瘢痕灸。先在选好的穴位上涂敷少许蒜汁,以增加黏附和刺激作用,然后放好艾炷施灸。每个艾炷需燃尽自熄后除去艾灰,方可另加艾炷点燃施灸。一般灸5~10壮,在施治过程中为了减轻疼痛,术者或他人可用手在施治部位的周围轻轻拍打、抚摸,以缓解灼痛。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5~6周自行愈合,结痂脱落,留下瘢痕。本法治疗较痛苦,术后留有瘢痕,一般应用较少。

●间接灸。间接灸是艾炷不直接放在皮肤上,而用不同物体隔开,由于所用的物体不同而名称也不相同,如用精盐填于脐部,上置艾炷施灸,称为隔盐灸。将新鲜蒜瓣切成薄片,中间用针刺数孔,置于需要治疗的穴位上,上面再放艾炷灸治,称为隔蒜灸。将鲜生姜切成薄片,中间用针刺数个小孔,把姜片置于需要治疗的穴位上,姜片上放艾炷再灸,一般灸5~7壮,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称为隔姜灸。将附子研碎成粉,用酒调匀,捏成5分钱硬币大的附子饼,越薄越好,中间用针刺数孔,置于需要治疗的穴位上,上面再放艾炷灸治,称为隔附子饼灸。

②艾条灸。艾条是用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桑皮纸上,将其卷成圆柱形,越紧越好,封口即成。艾条灸在临床治疗中,又可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温针灸。

●温和灸。把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治疗穴位,间距05~1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一般每穴灸5~10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雀啄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治的穴位,但二者之间距离不固定,动作像是鸟啄米一样,一上一下地灸治。

●温针灸。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治疗的一种方法,热力通过针身传入体内。适用于既需要留针,又需施灸的疾病。操作方法是针刺得气后,将针体固定在穴位适当深度后,用艾绒捏在针柄上点燃,直至燃烧尽为止,也可以在针柄上穿置一段艾条,长1~2厘米施治。

(2)灸治处方:以病变关节为准,配合循经取穴。

①颞颌关节。上关、下关、颊车、听官、阿是穴等。

②肩关节。肩三针、肩髃、巨骨、阿是穴等。

③肘关节。曲池、外关、合谷、手三里、阿是穴等。

④腕关节。阳池、合谷、中渚、腕骨、阿是穴等。

⑤髋关节。肾俞、环跳、风市、血海、阿是穴等。

⑥膝关节。膝眼(双侧)、血海、梁丘、阳陵泉、阴陵泉、鹤顶、足三里、阿是穴等。

⑦踝关节。阴陵泉、悬钟、昆仑、解溪、商丘、阿是穴等。

⑧脊柱。大椎、身柱、命门、腰俞、肾俞、腰阳关、大肠俞、夹脊、腰眼、阿是穴等。

以上为艾灸时首选主要穴位,每次治疗选患处局部3~5个穴位,必加阿是穴。每次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5分钟,每日治疗1次,各穴位交替进行,1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7日,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3)注意事项

①灸治的顺序一般是先灸上部、背部,后灸下部、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如不讲灸治顺序,先灸下部,后灸头部,患者容易出现面红、咽干、口燥等症状。

②灸治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燃烧的艾绒或燃灰脱落,造成皮肤或衣物灼伤,甚至引起火灾等。

③孕妇的下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颜面五官和大血管部不宜施瘢痕灸法。

④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无须处理,很快可自行消失。若出现水疱,小者可自行吸收;大者可用消毒针刺破,放出水液,再涂以獾油、龙胆紫等,并以消毒纱布包敷。瘢痕灸后,可在局部盖以消毒敷料,以防感染,保护痂皮。若并发感染者,施灸部有黄绿色脓液或有渗血现象,可用消炎药或玉红膏涂后,再用无菌敷料包扎。

痛风性关节炎如何用电针治疗

(1)操作方法

①仰卧在治疗床上,取舒适体位。

②按体针的注意事项并选好穴位,针刺有针感后,即将电针仪输出线分别接在针柄上,如需多穴位治疗,可接数条输出导线。事先检查电针仪各输出旋钮是否在零位,将波型开关扭至所需波段,调整频率,接通电源,然后缓慢调节输出电位器,至所需电流强度。

治疗结束时先将输出电位器缓慢退至零位,关闭电源开关,取下导线,拔针。

③据根病情选用适当波型与频率,电针镇静、镇痛、消炎,可选用较高频率的密波、疏密波;兴奋神经及加强肌张力可选用较慢的疏波、断续波、锯齿波。

④电流强度一般由小到大,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治疗中,还可以适当加大电流强度。

⑤治疗时间一般20~30分钟,每日1次,10~15次为1个疗程。

(2)注意事项

①严格遵守仪器操作规程,以免因突然强电流刺激,引起断针及其他事故。

②治疗中如电流输出量时大时小,时断时续,常因导线接触不良,应暂停待修。

③若治疗时出现晕针或其他意外时,应暂停治疗。

痛风牲关节炎怎样用拔罐治疗

拔罐疗法是根据经络理论,以罐(瓶)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病变部位,产生温热或药物对组织的刺激,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改善营养状况,促使组织愈合。

(1)操作方法:拔罐的方式有投火法、闪火法、抽气法、药罐法、推罐法、留针拔罐法和刺络拔罐法等。这些方法要因病、因人、因部位而异。拔罐后,留罐10~20分钟即可取罐。取罐时不可硬拔,以免拉伤皮肤。可用一手指在罐边缘处往下压,使罐口与皮肤露出一小缝,空气进入,罐子便自然脱落。

①闪火法。用镊子夹着燃烧棉球,在罐子内壁划一圈,随即抽出棉球,迅速将罐口扣在疼痛部位上即可。

②投火法。用酒精棉球(纸片)燃烧后投入罐内,随即将罐子扣在病变部位上即可。

③抽气法。用市场购买的特制两端真空罐,放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再用注射器从橡皮塞内抽出罐内空气,即可吸紧。

④药罐法。在特制的两端真空罐内装入配制的药液半罐。紧扣在疼痛部位,再用注射器从橡皮塞内抽出空气,即可使罐口吸紧。

⑤推罐法。先在治疗的部位涂上一层润滑油(凡士林或食用油),将罐吸住后,操作者双手扶住罐上下推动6~10次,至皮肤出现青紫色即可。

⑥留针拔罐法。将毫针柄裹酒精棉球,刺入穴位留针,棉球点燃后,将火罐罩紧,产生负压,即可吸紧。

⑦刺络拔罐法。在病变的部位用酒精消毒,等酒精挥发后,用梅花针叩击,待皮肤渐红即可拔罐。

(2)治疗部位:依病在上肢或下肢的关节周围或肌肉丰满的部位每次拔3~5个罐,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

(3)注意事项

①使用酒精闪火时,棉球只能少蘸酒精,防止吸力太大,或造成烫伤。

②拔罐的禁忌证有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性、过敏性紫癜,心力衰竭,严重的全身性皮肤病,恶病质患者及妊娠4个月以上孕妇等。

③第二次拔罐时,要选择未拔过或皮肤无破损的部位。

④拔罐前检查局部有无外伤、破溃、骨折,如有则不宜用拔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