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破解日食与月食(趣味科学馆丛书)
12058100000003

第3章 太阳月亮的传说(3)

其实,月亮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它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而显得明亮。月面上的最显著特征是月海和环形山,在没有发明望远镜的时候,这些较暗的月海和较亮的山被人们想象成一些画面,而且月球和地球是同步自转,它几乎总是以同一面面向地球,因而,这些画面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和丰富的想象,月里嫦娥的神话故事就是人们根据月面的明暗形象而想象出来的。

知识点历史中的嫦娥

嫦娥不仅仅是神话中的人物,历史中确有其人。嫦娥,本作姮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而改称嫦娥,又作常娥,是中国神话人物、后羿之妻。嫦娥之嫦,字从女从常,为“不死女”之义。“娥”字从女从我,意为“我族女子”、“贵族女子”、“王族女子”。本义为“王后”、“帝妃”。嫦娥拥有“娥”的头衔,是她夫君后羿曾取代夏朝政权的结果。后来后羿被家臣寒浞所杀并谋朝篡位,按当时习俗,寒浞可以接收后羿的妻妾,于是嫦娥奔月,入住“广寒宫”,这就是“寒舍”,即“寒浞之舍”之来由。

吴刚伐桂

月朗星稀的夜晚,当我们抬头仰望那轮明月时,似乎能看见月宫里有一棵茂盛的桂花树,有人正在不知疲倦地砍伐着它。这时,老人们就会对充满好奇的小孩子讲起吴刚伐桂树的故事。

据说吴刚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天赋极高。可惜的是他自恃聪明,目中无人,而且做事缺乏耐心,有头无尾。

起初,吴刚见农民地里的庄稼绿油油的,鲜嫩好看,不禁对种庄稼产生了兴趣,就央求老农教他种地。

没几天工夫,他就把地种得像模像样了。这时,他就觉得种地太简单了,像自己这么聪明的人,不应该总是和土地打交道,不然会降低自己的格调。

于是吴刚决心离开家乡,到大都市去学真本事。他先后拜木匠、泥瓦匠、铁匠为师,虽然学习的内容不同,但结果却是一样的:当他学到差不多的时候,就甩手不干了。

吴刚这样为自己的半途而废找理由:“人间的事情呀,做来做去都是一个样,单调乏味,毫无趣味可言。看来,像我这么聪明的人,只有去做神仙,才会使生活充满乐趣。”

于是,他又离开大都市,跑到深山中寻访神仙去了。

“人间的生活太没劲了,我想做神仙,您教我做神仙吧。”吴刚向一位神仙请求道。

神仙听了他的请求,哈哈一笑,说:“做神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这需要有坚强的毅力。不过,既然你想试试,我可以教你。从明天起,我先教你医术。这是做神仙的基础,你用心学吧!”

吴刚兴奋极了,心想现在终于可以学到一件有意义的事了。此后,他每天跟着神仙翻山越岭,采集草药,学习药理。

但是,没过半个月,吴刚就厌烦了每日四处奔波的生活和枯燥无味的医术。他央求神仙道:“我看医术这玩意儿也没有您说得那么深奥,您还是教我点别的吧!”

神仙迟疑了片刻,勉为其难地说:“好吧,明天我就教你下围棋。这里面有高深的学问,可以培养你的悟性和耐心,帮助你练成气定神闲的功夫,助你早日成仙。”

吴刚十分聪明,没几日,围棋就下得有板有眼,大有超过神仙之势。但他觉得围棋就只有黑、白两色棋子,单调至极,便又缠着神仙说:“我看下棋这东西太简单,简直是侮辱我的智商。您还是教我些难懂的吧!”

神仙无奈地长叹一声,面无表情地说:“那你去读天书吧!你什么时候读懂天书,我们什么时候再相见吧!”

吴刚见神仙如此绝情,便下定决心要读懂天书。他把自己关在一个石洞里,没日没夜地想了又想,脑海中突然闪过月亮的影子:晚上的月亮洁白如玉,想必上面一定有好玩的。于是他兴冲冲地说:“人间没有什么意思,我们还是到月亮上去走走吧!”

“这简单。”神仙微笑着说,“你闭上眼睛,跟着我就是了。”

吴刚听话地闭上眼睛,只觉得自己突然轻飘飘地飞了起来,就像一片羽毛般在空中飘荡着。不一会儿工夫,只听神仙说:“好了,你睁开眼睛吧。月宫到了!”

吴刚举目四望,目光所及之处皆冷冷清清,萧索荒凉,只有一棵大桂树,长得根深叶茂、郁郁葱葱、耸入云霄。

“唉,早知如此,还不如在人间玩玩呢!”吴刚失望极了,转而请求神仙带他再回人间。

神仙摸着胡子,面带微笑,若有所思地看着吴刚,说:“你没有耐性,这样是成不了仙的。看到这棵桂树了吗?它号称三百斧头,也就是说,有耐性的人砍它三百斧头,就可以把它砍倒。而没有耐性的人即使砍上它三千斧头,它仍会边砍边长,丝毫不动摇。如果有一天你能把它砍倒,就证明你有了神仙的定性,那我就来接你回去,并请求玉帝恩准你成为神仙;要是你砍不倒它,那你就生生世世在这里砍桂树吧!”

吴刚伐桂树神仙说完,便化作一缕轻烟,消失在无边无垠的天际了。

吴刚悔恨不已,直打自己耳光,骂自己“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见回人间无望,他只得拼命地砍那棵桂树,希望有朝一日能将它砍倒,成为神仙。可惜他恶习不改,总是缺乏耐性,虽历经千万年,时至今日依然在月亮上东一斧头、西一斧头,无精打采地砍着那棵桂树……

知识点月海

所谓的月海,是指月球表面上比较低洼的平原,用肉眼遥望月球有些黑暗的斑块,这些大面积的阴暗区就叫做月海。月海是月球表面的主要地理单元,总面积上约占全月面的25%。迄今已知的月海有22个,绝大多数月海分布在面向地球月球的正面,正面月海约占半球面积的一半;月球背面只有东海、莫斯科海和智海共3个,而且面积很小,占半球面积的2.5%。月海虽叫做“海”,但徒有虚名,实际上它滴水不含,只不过是较平坦的比周围低洼的大平原,它的表层覆盖类似地球玄武岩那样的岩石,即月海玄武岩。

月食驱敌

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哥伦布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能够准确地预报月食。凭借这一点,他曾化险为夷。

1451年哥伦布出生在热那亚的一个工人家庭,是信奉基督教的犹太人后裔。长大后当上了舰长,是一名技术娴熟的航海家。他确信西起大西洋是可以找到一条通往东亚的切实可行的航海路线的。他坚决要把这种设想变成现实。他终于说服了伊莎贝拉一世女王,女王为他的探险航行提供了经费。

哥伦布年轻时就是地圆说的信奉者,他十分推崇曾在热那亚坐过监狱的马可·波罗,立志要做一个航海家。

哥伦布自幼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向往印度和中国。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但都遭拒绝。一方面,地圆说的理论尚不十分完备,许多人不相信,把哥伦布看成江湖骗子。

哥伦布一次,在西班牙关于哥伦布计划的专门的审查委员会上,一位委员问哥伦布:即使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回到出发港,那么有一段航行必然是从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上来呢?对此问题,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哥伦布也只有语塞。

另一方面,当时,西方国家对东方物质财富需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和茶叶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黄金。其中香料是欧洲人起居生活和饮食烹调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产。当时,这些商品主要经传统的海、陆联运商路运输。经营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极力反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计划。哥伦布为实现自己的计划,到处游说了十几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后慧眼识英雄,她说服了国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资助哥伦布,使哥伦布的计划才得以实施。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70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以为到达了印度。后来知道,哥伦布登上的这块土地,属于现在中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他当时为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回到西班牙。此后他又3次重复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

1504年哥伦布再次远航西行,来到南美洲的牙买加地区,这是他十多年前发现的“新大陆”之一。这次他是旧地重游,心情特别高兴。

哪知登岸后,他的水手船员与当地的居民发生争执,后来矛盾急剧恶化。傲慢的白人激怒了加勒比人,他们仗着人多,把哥伦布一行团团围困起来,要将这些傲慢的白人活活饿死。哥伦布等人毫无办法,只有坐以待毙。

傍晚,一轮明月冉冉从东方升起,哥伦布望着月亮在思考着。突然想起今天晚上将发生月全食,于是计上心来,他大声向围困者宣布,如果你们不马上送上食品和饮用水,我马上不给你们月光!

迷信的加勒比人听到哥伦布的警告,半信半疑,不知如何是好,送给他们食品又怕上当,不送食品又怕真的没有月光。他们惴惴不安地望着明月发呆,不一会儿,月亮果然渐渐被一团黑影吞没,最后变成一个稀依可辨的古铜色园盘,任凭他们大叫大喊也无济于事。

加勒比人害怕了,认为哥伦布是神,统统跪拜在哥伦布面前,祈求神通广大的哥伦布宽宥他们。就这样,哥伦布化险为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