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飞向蓝天的历程(趣味科学馆丛书)
12057200000011

第11章 民用飞机一览(4)

公务机一般为9吨以下的小型飞机,可乘4~10人;但有的地方把总统、国王、皇室成员专用的要人专机也列入通用航空范围,这时波音747这样的大型飞机也可以列入公务机行列了。

公务机大都有两台发动机以提高飞行安全性。高级公务机多采用涡轮风扇发动机,一般装在机身尾部和两侧的短舱内,以降低机舱的噪音。豪华的公务机机舱内有现代通讯设备,供乘用人员办公用,飞行性能与航线飞机差不多。

据最新统计,全世界1991年共有29280架公务机,按营业额统计,世界上最大的10家公务机生产厂家中,美国4家,加拿大两家,法、英、以、意各1家。知识点双翼机有上下并列配置的两副机翼的飞机,被称为双翼机。两副机翼前后配置的飞机称串翼机。双翼机的上下机翼用支柱和张线连成一个承力的整体,组成一个空间桁架结构。双翼机是旧式飞机。在飞机发展初期,发动机功率低、重量大,建造机体的材料大多是木材和蒙布。为解决升空问题,需要较大面积的机翼,以便在低速条件下产生足够的升力。双翼机有两个翼面,机翼总面积较大。

在现代的飞机中,除对载重量和低速性能有特殊要求的小型飞机外,双翼机已不多见。新中国的航空事业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初,别说是飞机制造业,基本上所有的重型装备制造业都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但是,很快,随着“一五”、“二五”计划的实施,新中国终于逐步实现了自己制造飞机的梦想。在跨入21世纪以后,中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技术能力也有了空前提高,中国成为航空大国、航空强国的步伐越来越快。

初教-5教练机,是我国第一种自行制造的初级教练机,原型为苏联雅克-18教练机。雅克-18是由前苏联雅克福列夫设计局于1946年设计生产的双座初级教练机。1951年,中共中央批准国有航空工业争取在3~5年内,从修理起步,逐步过渡到仿制苏联教练机和歼击机。

1951年4月23日,国家航空局决定在南昌建立飞机制造厂。5月13日第一批建设者到达南昌,在国民党政府与意大利1934年合建的“国民党第二飞机制造厂和航空研究院”的旧址上开始了工作。当时只有一条1500米的碎石跑道,1座厂房,7座旧机棚,30多台旧机床。经过第一代建设者的奋斗,建厂仅仅148天就开始修理从朝鲜战场上转下来的飞机。当年年底,南昌飞机制造厂已修理雅克-18型飞机38架。

1954年4月1日国家航空工业局批准南昌飞机制造厂提前成批生产雅克-18。1954年7月,南昌厂仿制成功首架雅克-18教练机,命名为初教-5。1954年7月3日下午5时15分,初教-5首飞成功。与之配套的株洲航空发动机制造厂也正式成立。尽管现在看来初教-5老得掉牙,但它却是我国批量制造飞机和航空发动机的开端,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初教-5飞机在当年就生产了10架,次年交付部队60架,到1958年共生产了379架。

该机机身由合金钢管焊接成骨架,呈构架式机身骨架。机身前段及发动机整流罩为铝合金蒙皮。机身后半段由布质蒙皮覆盖。机翼由梯形外翼和矩形中翼组成。中翼为全金属结构,由两根大梁、八根翼肋等组成,中翼中装有两个容量75升的油箱。中翼与机身框架连接。外翼与尾翼的前缘、梁、翼肋等用铝合金制作;布质蒙皮。发动机选用工作可靠、使用方便的M-11FP5缸气冷式活塞发动机。后三点式起落架,主轮半埋状收入中翼,尾轮固定不可收。纵列式密封座舱具有良好的视野。机上装有无线电收报机和机内通话设备。

国产Y-5(运5)原型机AN-2轻型多

用途单发双翼运输机中国1990年用于通用航空的飞机总共才约400架,主要机种是运5型飞机。而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航空大国之一,拥有强大的航空运输机群。随着我国大飞机项目的实现,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制造的大型客机一定会翱翔在全球五洲四海的蓝天之上。

新中国早期的机种,以苏制飞机为主,小型机以运5、运5起飞的瞬间中型支线客机以伊尔12和伊尔14为主,20世纪中后期,则以安26等为主。在这一时期,我国借鉴进口飞机,在进口飞机基础上,根据我国航空飞行的特点,研制出了运7、运8、运10、运11以及运12等一些客机,为我国发展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型飞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通过与外国飞机制造厂商的合作,生产制造了很多波音系列、空客系列飞机的部件,如我国参与了MD-82、波音、空客飞机等许多客机合作生产项目,这些产品以优良的品质保障了飞机的安全飞行,为中国的航空制造业赢得了荣誉。保存在上海航空中心的伊尔-14M支线客机在中国航空史上,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两个翅膀”的小型多用途飞机运—5了,这种以苏制安-2型飞机为原型生产制造的小型飞机,可以担任短途客机、运输机、农业飞机、伞兵空降训练机和医疗救护机等,以其优良的安全性、对机场场地的适应性和良好的飞行操纵性能受到了普遍的赞赏。曾经是中国洲际飞行主力机种的伊尔-18型客机苏制伊尔-12和伊尔-14曾经是我国国内航线的主力机种。现在,这些当年的“空中雄鹰”基本上都静静地待在航空博物馆等里面,接待游客的参观。

在20世纪60~70年代,我国民航的大型主力机种之一是苏制的四发动机的伊尔-18型客机,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就是乘坐这种飞机出国访问的。现在,伊尔-18型客机也早已退出了航空历史舞台,成为人们回顾航空发展史的标本。在北京昌平的航空博物馆里,就保存着伊尔-18型客机,经常吸引一些曾经在电影上面看见过它空中英姿的人的目光。

运7飞机

运10——中国的第一架喷气式客机

运10飞机的研制始于1970年8月,1980年9月26日首飞成功。运10飞机的客舱按混合级布置为124座,头等舱16座,排距1.05米,旅行舱108座,排距0.88米。全经济级布置149座,排距0.88米;按高密度布置(排距0.7366米)可达179座。

运10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110吨,最大商载25吨;最大巡航速度974千米/小时;最大商载航程3150千米,5吨商载航程可达8300千米;最大加油量51吨;实用升限12000米。运10飞机共研制2架,其中01架用于静力试验,02架用于飞行试验。静力试验结果表明运10的静强度完全符合设计要求。飞行试验结果充分说明该机具有良好的飞行品质。运10从1980年9月首飞成功到1984年共飞行了130多个起落、170多个飞行小时。先后飞抵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郑州、合肥、广州、昆明以及成都等国内主要城市,并7次沿“死亡航线”飞抵拉萨,成为首架飞抵拉萨的国产飞机。

运10创造的中国飞机第一纪录

运10飞机是第一架国产喷气式旅客机;

运10飞机最大起飞重量高达110吨,是20世纪最大的国产飞机;运10飞机最大航程长达8300千米,是20世纪飞得最远的国产飞机;运10飞机最大时速(真速)达974千米,是20世纪飞得最快的国产运输机;运10飞机的实用升限高达12000米,是20世纪飞得最高的国产运输机;运10是20世纪第一架按英美适航条例(CAM4b和后来的FAR25部)设计的国产飞机;运10飞机是20世纪第一架飞抵拉萨的国产运输机。

运10总体数据

速度

(1)最大巡航速度(100吨,8000米):974千米/小时(真速)(2)经济巡航速度(100吨,11000米):917千米/小时(真速)最大巡航高度12000米(39370ft)航程(1)15吨商载、M=0.82、巡航高度11000米:6400千米(2)5吨商载、M=0.82、巡航高度11000米:8300千米机组/乘员机组:5人驾驶制、4个服务员乘员:混合级124人:头等舱16座、排距1.05米/41.34英寸(1英寸约为2.54厘米);经济舱108座、排距0.88米/34.65英寸;全经济级149人、排距0.88米/34.65英寸;最大起飞重量110000千克(242500lb)。

我国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线飞机ARJ21-7002007年12月21日,我国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线飞机ARJ21-700,在上海飞机制造厂总装下线。

由中国一航自行研制生产的中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支线客机ARJ21-700飞机总装下线仪式于2007年12月21日在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上海集团上海飞机制造厂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市委书记俞正声出席了隆重的总装下线仪式。

ARJ21支线客机,是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整合其民用飞机研发资源,2002年由国务院正式批准立项研制的,从批准立项到总装下线仅用了五年的时间。据了解,本次总装下线的ARJ21-700型支线客机,采用了每排五座机身,下单翼,尾吊两台先进的发动机为动力的短涵道分流动力装置,高平尾、前三点式可收放起落架布局。该机拥有支线客机中最宽敞的客舱,为乘客提供了更多的行李空间和舒适的乘坐环境。ARJ21-700新支线飞机是我国支线客机系列化发展的基本型,同时还将发展加长型、货运型和公务型等多种系列机型。

据了解,ARJ21-700支线客机适合中国和世界上多数支线航线使用,也符合像中国西部高温高原机场起降和复杂航路。所以该机从研制起就得到了国内和国外客户的青睐,截至目前,订单总数已达171架,另有2架来自海外的意向订单。

ARJ21-700支线飞机的驾驶舱中国一航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协同工作手段和并行工程管理办法,将研制信息和过程加以整合,并在研发、制造伙伴和国外系统供应商之间进行合作。ARJ21-700支线客机经过竞标,择优选择了国际上在航空工业居于领先地位的供应商,其中有通用电器、柯林斯、霍尼韦尔以及欧洲利勃海尔等19家一流供应商成为支线飞机项目的风险合作伙伴。

ARJ21-700总装下线,是中国一航实施大集团战略的胜利。该机由中国一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设计,2003年12月20日在中国一航上海集团上海飞机制造厂、中国一航沈阳飞机工业公司、中国一航西安飞机工业公司和中国一航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同时实现零件开工;2005年12月31日,中国一航第一飞机研究院完成了全部飞机结构图纸的发放。随后,ARJ21-700的机身、机头、机翼、机尾等重要部件相继完成研制,于2007年3月31日在上海飞机制造厂开始总装,并于12月21日成功总装下线。ARJ21-700支线飞机于2008年上半年首飞,2009年第三季度交付用户,国人从此乘上有中国人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客机,实现了国人“中国人乘坐国产飞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