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世界名人经典诗词(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12056700000003

第3章 赋、比、兴的生命力(2)

《齐风·汾沮洳》一诗的重复比喻写道:“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作者反复赞叹隐居贤者之美,以说明贵族子弟的才能远不及他。

《诗经》还有一种常见的比喻是一连串形式,称之为连串比喻。它比一般比喻更形象化、更全面。一般句式在两个或两个以上。

《卫风·淇奥》写道:“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作者歌赞卫武公的文采美德,像角牙和玉经过切磋、琢磨后一样光彩美丽,修养完善。说明思想纯正精粹是刻苦磨炼的结果。

《卫风·硕人》是描写美人的名篇。它用细腻而形象的连串比喻,描绘了卫庄姜的美貌,开了后代诗、词、赋中描写美人的先河。诗中写道:“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作者以人们常见的事物作比,细腻、夸张地形容她的美丽。如果只停留在单纯的比喻意义上,说她的手像初生的嫩草,皮肤好像凝结的油脂,脖颈好像蝤蛴虫,牙齿象瓠瓜子,额头像蜂,眉似蚕蛾,是不能给人以美感的。必须透过比喻,抓住其本质特征,从夸张的角度去理解,才能看出她的美丽。她的美主要在于白嫩:手白嫩细腻,皮肤白嫩滑腻,脖颈白嫩柔长,牙齿白嫩方正。这种比喻须通过夸张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巧妙。

《小雅·天保》最后一章,为了突出臣子向君王祝福,用了一连串的比喻,表示虔诚与祝福。诗中道:“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鸾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臣子祝愿君王如日月之初升,寿比南山,永不崩塌。又进一步说君王如松柏一样茂盛,枝叶青春永不衰败。

《小雅·小旻》为了突出周幽王不听良计,惑于邪谋,在最后一章中用了著名的连串比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个比喻把那些强权之下的臣民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大雅·常武》赞美王师之威武雄壮,也用了连串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中写道:“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意为国王的军队声势浩大,行动神速,像江汉一样浩荡,像山一样坚不可摧,像水一样势不可当,真切自然。

《诗经》中的修辞比喻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影响很大。屈原“依诗制骚,讽兼比兴”。他以鸾凤、香草比喻忠贞;以恶兽臭物比喻奸佞;以饮食芳洁比拟品质高尚;以车马迷途比喻惆怅失意,成功在运用了比喻这一手法,并将它与象征、寄托等其他手法巧妙地融为一体,充分表达出自己强烈的善恶、爱憎情感,构筑了一个色彩绚丽的艺术世界。

汉乐府中的修辞比喻也很多。如“孤儿泪下如雨”(《孤儿行》);“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白头吟》);“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中有:“泣涕零如雨”(《迢迢牵牛星》)的比喻等。魏晋南北朝乐府有“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子夜四时歌》)“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西洲曲)等。这些诗歌由于来自民间,因此比喻格外通俗易懂。

曹操在名诗《短歌行》中,给后人留下著名的比喻:“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诗人感情既充沛,又悲凉。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干,在闺情诗《室思》中,用“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的比喻,表现了家中妇女对远方爱人的思念。曹植诗《杂诗》中,以佳人自喻:“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左思《娇女诗》运用了不少比喻,描摹了女儿的天真形象,如“双耳似连璧”、“娇语若连锁”、“面目粲如画”等。

唐代以后的古典诗人用比喻写下不少万古流芳的诗句,如“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北风行》),以席喻雪花,夸张比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形象、出色地描绘了琵琶声音的美感。“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出诗人的贫困生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朋友间的真挚友情,成千古绝句。“大漠沙如雨,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其五),出色地描写了我国西北地区的沙和月,一幅优美的风景图。

宋诗中也有不少人用比喻来写诗。欧阳修在《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一诗中,中肯地评论诗友苏舜钦的诗是“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意为诗风雄奇如千里马,一发不可收。他评论诗友梅尧臣的诗是“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意为诗的佳妙之处不易立即领会。他用比喻将诗论形象化,开风气之先。苏舜钦有诗句“一生肝胆如星斗,嗟尔顽铜岂见明”,表明自己的胸襟光明磊落。苏轼《百步洪》诗第一首,描写为石所阻激河水冲泻的迅急:“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全诗二十四句,就用了八句比喻、比拟,为空前之举。陆游诗《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诗句:“阶前白刃明如霜,门外长戟森相向”,诗人在梦中想到自己兵多将广,兵器林立,流露出自己立功万里的雄心壮志。

明代诗人顾炎武的《精卫》一诗,以精卫填海为喻,写他抗清复明的决心。诗中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清代诗人袁枚《到石梁观瀑布》一诗,形容瀑布“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非笙匏。银可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这一连串形容瀑布的比喻句,可与李白《望庐山瀑布》诗相媲美。

“比”这一始于《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运用得最多。用具体的事物比喻或表达抽象思想感情,是艺术、文学,尤其是诗要求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的实际需要。它为诗的表现力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所谓“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种解释的意思是,在写诗时,诗人浮想联翩,于是借别的事物发端,引出诗人要记叙的人物事件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兴作为发端,一般常用在开头,所以又称为起兴。“兴”的用法和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况。首先,协调音律以发端。这种起兴与所咏的内容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但有协调音律的作用,以便有个和谐动听的开端,引起读者的兴趣。如《诗经》中《郑风·箨兮》:箨兮箨兮!风其吹女。

叔兮伯兮!倡,予和女。箨兮箨兮!风其漂女。

叔兮伯兮!倡,予要女。这是一首描写男女唱和之乐的诗。女子要求她所爱的男子和他一起唱歌。而诗的每章开头都以风吹枯叶起兴。这种起兴和诗的内容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并没有什么意义上或逻辑上的联系。这类起兴在《诗经》中还有不少。

其次,借物生情以发端。这种起兴与所要吟咏的内容有某种意义上或逻辑上的联系。它制造了一种意境、一种氛围,能引起读者对诗中所咏的事物和所要表达的感情产生某种联系。如《诗经》之首,《周南·关雎》第一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全诗以河洲中鸣叫着的雎鸠起兴,然后写一个君子对所追求的姑娘的深切爱慕之情。表现手法委婉含蓄。

又如《陈风·月出》第一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第一句以描写升起的月亮洁白明亮起兴,第二、第三句是作者对月怀人,觉得心爱的女子格外俊俏、窈窕,第四句写作者心动不能平复。全诗重点写作者对心上人怀念的心理。再如:《秦风·蒹葭》的开头部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在秋天的清晨,天濛濛、水茫茫,白露在细长的芦苇上铺上了厚厚的一层霜,一派苍茫缥缈的意境。美人隔着清冷的秋水,在那一方,为表现诗人对美人的相思、追求而终不得的怅惘心情作好铺垫。诗情画意,情景交融,令人神往。

这种借物生情的起兴在后世的诗歌创作中屡见不鲜,但相对“比”而言,在后代的文人诗中用得甚少,在民歌中有一些,也远没有“比”用得多。如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的开头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初看与诗人所要描述的爱情悲剧无联系。可是当读完全诗再回味这个起兴的内涵,就发现它是托物兴词,其中蕴含着无限的情意。这种起兴虽不是当时所见,但却象征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它不仅可以引出下文,而且由于开篇就表现出一种徘徊顾恋、难分难舍的意境,强化了全诗悲怆凄凉的悲剧气氛。

诗歌开头的起兴,往往两句的居多,但也有例外,如《诗经》中《周南·汉广》是八句起兴。

再次,比、兴兼用以发端。比、兴在实际运用中,是很难区分的。比、兴常常联体使用,或兴中有比,或比又兼兴。因此,在欣赏诗歌时往往把比兴归为《诗经》以后许多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当然这种手法在《诗经》运用得最为普遍。例如:《周南·桃夭》开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整诗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桃树花枝招展,生机盎然,红红的桃花光彩照人。接着引入正文,“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新嫁娘容光焕发,家庭生活美满。这首祝贺婚姻幸福的诗,以桃花起兴,象征新娘的艳丽,使人联想到青春年华和旺盛的精力,在兴中又兼有比,全诗洋溢着欢乐的情绪。

再如《小雅·青蝇》以青蝇嗡嗡的声音起兴,并比喻为谗言,警告人们不要上当受骗。开篇写道:“营营青蝇,止于樊。恺弟君子,无信谗言”。诗以嗡嗡叫的苍蝇飞落在篱笆上起兴,以引出所要表达的思想,善良的人不要轻信谣言。形象逼真,比兴兼而有之。

始自《诗经》的这种比兴联体的表现手法,在古典诗歌的创作中比单一的起兴,运用得要普遍得多。如:汉乐府《艳歌行》开篇,“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以前两句写翩翩飞翔的燕子冬去夏来尚能见到起兴,引出兄弟之间由于流落他乡而难以相见的乡愁。以燕子四季变换地点,比喻兄弟漂泊异地。另一首汉乐府诗《白头吟》开篇也以“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起兴,表达了女主人公“闻君有两意,故来相诀绝”的决心。用雪皑皑、月皎洁,来比喻爱情应该光明磊落、纯洁无瑕。

民歌多用比兴联体的表现手法自不必说,文人诗歌创作中也多有运用。如曹植的《赠徐干》一诗,开篇以“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园景光未满,众星粲以繁”起兴,引出正文,“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起兴句中,用“园景”(月亮)比喻“志士”,用“众星”比喻“小人”,由景抒情,爱憎分明。再如南北朝诗人谢脁的《王孙游》一诗:“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诗的前两句是起兴,写春天的景色,引出对离家未归丈夫的嗔怪、埋怨,如果再不归来,春天就过去了,暗喻美人的青春已过。起兴句中之比在于,以春天红花配绿叶的美景,来比喻夫妇二人不分离的美满幸福。

赋、比、兴作为源于《诗经》的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为后世的诗歌创作不断运用。其中比、兴的运用更是新颖巧妙,丰富多彩。欣赏、学习、借鉴这些艺术表现手法,既使我们得到美的享受,也丰富了诗歌百花苑的瑰丽色彩,使人牢记诗歌带来的美感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