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学(历代经典文丛)
12056300000028

第28章 金口才之演讲篇(5)

一样,真是脆弱而又可怜。我们不要伟大的预言,我们只要强大的实力,我们不要做睡狮,只要我们觉醒着,前进着,就比做睡着的什么都强。人家的预言曾是我们骄傲的资本,但仔细分析起来,为一个过去的预言而陶醉或昏睡,于实际又有何益处呢?这里演讲者鲜明地提出“我们不愿做睡狮”的观点,犹如当头棒喝,既促人清醒,又激人奋发。

由此及彼

事物是辩证的,问题总有多面,但由于我们认识上的局限性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的影响,我们在表达某一观点时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只讲其一,不讲其二。当然,坚持和强调“这一方面”是应该的,因为它也是正确的公认的观点,但如果我们顾此而失“彼”,就会妨碍认识的深入和工作的改进,因为随着事物的发展,坚持和强调“另一方面”的意义也非常重要。如果演讲者能由此及彼,即在不否认现有观点的前提下,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另一方面”,并适当加以强调,就能达到演讲观点深、新并举的目的。

如一家高科技公司总裁在演讲中曾提出一个重要的新观点“要提倡思想上的艰苦奋斗”,他说:生活上、工作上的艰苦奋斗,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思想上的艰苦奋斗,看不见,摸不着,难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正因为如此,有些人就越来越淡化了思想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其突出表现就是身勤脑懒,整天东跑西颠,显得忙忙碌碌,可一旦遇到费脑筋的事,却不肯或不善于下一番工夫去深入思索,因而这些人,跑得再勤,也跑不出多大所以然来。唐代韩愈有句名言“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是很有哲理的,所以我们要提倡思想上的艰苦奋斗,本质的要求就是要在思想上吃得起苦,深入进行理论思维。

以往我们对艰苦奋斗的理解普遍停留在能吃苦、不怕累、出大力、流大汗的层次上,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生活和工作方面。提倡这一点无疑是应该的,但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高科技企业的竞争当中,光讲生活上和工作上的艰苦奋斗是不够的,还应该突出强调思想上的艰苦奋斗,演讲者提出的这一新观点,对市场竞争中的高科技企业来说,其深意和新意是不言而喻的。

由浅入深

有时关于某一问题已形成结论,并被人们当做“定论”广为接受,似乎再也没有思考下去的必要了。但实际情形远非如此,只要我们再往前走一步,就会发现“风景那边更好”。

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井深大曾出版过一本极为畅销的书《始于幼儿园为时过晚》。当时人们普遍认定的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在中学,中学教育的基础在小学,而井深大则把问题再深入挖掘一层,认为还要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最后的结论是:幼儿园教育已经太迟。从大脑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刚生下的婴儿具有100亿以上的脑细胞,同没有“接线”的计算机一样,在这样的头脑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是否给予刺激,将决定“接线”即组成头脑的形状的好坏,所谓“接线”,即在四岁时要完成60%,八九岁时要完成95%,17岁时要全部完成。所以,在幼儿时,如果缺乏良好的刺激是不行的。这虽然不是一个演讲实例,但从思维的角度来说,对演讲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让结尾回味无穷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演讲要获得全面成功,一定要精心设计好结尾。如果说好的演讲开头犹如“凤头”,那么好的演讲结尾就像“豹尾”。豹尾者,色彩斑斓而又强劲有力。演讲结尾是对整个演讲的总结,它承担着收拢全篇的任务,因此,其意义非常重大。演讲的结尾既要有文采又要坚定有力,既概括全篇又耐人寻味充满情趣,才能使全篇演讲得以升华,收到良好的效果。而“豹尾”之说正是形象地说明结尾要雄健有力,言止意长,回味无穷。

明代学者谢榛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局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明代学者黄政枢也说:“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可见结尾和开头一样重要。如果演讲的开头和高潮很精彩,结尾又出人意料,耐人寻味,则是锦上添花,给人以美的享受。怎样设计和安排演讲的结尾呢?常见的类型和方法有以下几种。

总结呼应式结尾

这种结尾,扼要地总结演讲内容,能起到提醒、强调的作用,给听众留下完整的总体印象。即使在只有五分钟的简短谈话中,一般的演说者也会不知不觉地使谈话范围涵盖得很广泛,以至于结束时,听众对于他的主要论点究竟在何处仍感到有点儿困惑。不过,只有很少数的演说者会注意到这种情况。演说者往往有种错误的想法,认为这些观点在他们自己的脑海中如同水晶那般清楚,因此听众也应该对这些观点同样清楚才对,事实并不尽然。演说者对自己的观点已经思考过相当时候了,但他的观点对听众来说却是全新的。它们就好像一把丢向听众的弹珠。有的可能落在听众身上,但绝大部分则零乱地掉在地上。听众只能会“记住一大堆事情,但没有一样能够记得很清楚”。所以,在结尾时进行总结,是很有必要的。

芝加哥的一名交通经理演说时,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各位,简而言之,根据我们在自己后院操作这套信号系统的经验,根据我们在东部、西部、北部使用这套机器的经验,它操作简单,效果很好,再加上在一年之内它阻止撞车事件发生而节省下的金钱,使我以最急切及最坦荡的心情建议:

立即在我们的南方分公司采用这套机器。”

再比如,演讲(世界也有我们的一半》是这样结尾的:“我相信,女性是伟大的!我也相信,男性是伟大的!我更希望我们都相信,伟大的男性和伟大的女性,加起来才是伟大的人民!他们的自信、自尊、自爱焕发出来的巨大搏力才是伟大的文明!”

这个结尾恳切、热情、概括,点化主旨,给听众留下了清晰、完整而又深刻的印象。

感召式结尾

这种结尾多是提希望、发号召、表决心、立誓言、祝喜庆、贺成就,以激起听众感情的波涛,给人以心志的激励。例如,古希腊著名演说家德摩西尼发表的《斥腓力演说》这样结尾:“敌人正在对我们铺罗设网,四面合围,而我们却还呆坐着不求应付。同胞们,我们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采取行动?

当雅典的航船尚未覆灭之时,船上的人无论大小都应该动手救亡。一旦巨浪翻上船舷,那一切就都会同归于尽……即使所有民族同意忍受奴役,就在那个时候我们也要为自己而战斗。辞令的灵魂就是行动!行动!再行动!”

这个结尾慷慨陈词,号召人们拔剑奋起,反抗马其顿王腓力二世的入侵。

又如,中国羽毛球队的韩健所作的《在失败面前挺起胸膛》的结尾:

“此时、此刻,祖国需要我,我怎么能在功成名就之际捧着桂冠品味人生。我深知,我将来可能败得更惨,但我不怕,因为怕失败的人永远不会成功!”

这样结尾,情真意切,字字千钧,充分表现了演讲者为祖国的荣誉敢于战胜失败,赢得成功的决心。在讲演中说最后几句话时,要求行动的时间已经来到,时机已经成熟。因此就要开口要求,要求大众去参加捐助、选举、写信、购买、抵制或任何你想要他们去做的事。但是,要遵从以下原则:

1.要求他们做明确的事。别说请帮助红十字会,这样太笼统。要说:

“今晚就寄出入会费一元,给本市史密斯街125号的美国红十字会。”

2.要求听众作能力之内的反应。别说让我们投票反对“酒鬼”,这是办不到的事,眼下我们并未对“酒鬼”进行投票。不过,却可以请求他们参加戒酒会,或捐助某一为禁酒奋斗的组织。

抒情式结尾

这种结尾常常是演讲者在叙述典型事例和生动事理后,油然而生的激情。

以抒情方式结尾,言尽而意未尽,留有余韵,给人启迪。例如,郭沫若的《科学的春天>;的结尾:“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这样结尾,热情奔放,以诗一般的抒情语言激励人们向科学进军,拥抱科学的春天,具有很强的鼓动力。

警言式结尾

即通过引用谚语、成语、格言、警句、诗词等方式结尾。这种结尾言简意赅,多有韵律,使内容显得充实丰满,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例如,李燕杰的《国家、民族与正气》的演讲,其结尾是:“青年朋友们,爱我们的国家吧,爱我们的民族吧,同心协力,把我们民族的正气,把我们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爱国主义精神极大地发扬起来!最后,用几句名人名言作为结束语:

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他就不属于人类!

爱国主义的力量多么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了什么呢?

我无论做什么,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我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

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表现在漂亮的话上,而应表现在为祖国谋福利,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上。”

李燕杰的这篇报告寓理于事,攫取力强,最后采用名人名言结尾,恳切热情,紧扣演讲题旨,升华主题,宇字句句掷地有声。

有一次卡耐基在惜别会上为一位朋友送行,有十几位演说者分别上台讲话,称颂他们这位即将离开的朋友,祝福他在将来新的工作上获得成功,但是只有一个人以令人难忘的方式结束他的演说,他的结尾也是引用一首短诗。这位演说者转身面向那位就要离开的贵宾,以充满感情的声音对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