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揭秘西方魔术(走进魔术世界)
12054000000001

第1章 西方魔术轶事(1)

《韦斯特卡》记载

人类越是处于低级阶段,魔术越是显得神秘。最初的魔术称为魔法,曾一度受僧侣的控制和掌管。后来魔术渐渐成为一种娱乐手段,供人们消磨时间,当时称为“世俗魔术”。

法国南部的古代克罗马格农人曾经把画好的动物图像贴到洞窟的壁上,他们企图通过魔法使这些动物变成活的。有人对联邦德国杜塞尔多夫附近的尼安德特人史前山洞的出土文物作了鉴定,发现有一根魔杖。

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古埃及已经出现了正规的魔术表演。有一本写于公元前2000年的莎草纸书,是由一位叫韦斯特卡的小姐捐献给德国年轻的埃及学家勒普西乌斯的。为表示对她的敬意,勒普西乌斯将书命名为《韦斯特卡》。然而这位学者没能解开书中之谜,最后是由另一位埃及学家阿道夫·埃曼破译的。

据《韦斯特卡》记载,古埃及法老切奥普斯听说有个叫德迪的魔幻师会表演奇妙的魔术,于是召他到宫廷来演出。法老问他:“听说你能把割下的脑袋重新装上去,这是真的吗?”德迪回答说:“是的。陛下!”切奥普斯听了大喜,命令侍卫带出一名囚徒。德迪见了,暗自一惊,但马上镇静地说:“陛下,最好不要在人身上表演,还是牵一头牲畜出来吧!”法老听从了他的意见,叫人提来一只鹅。德迪于是把鹅头割下,侍从将鹅头放到宫廷的东首,把身体放到西头。接着,德迪口里念念有词,只见鹅的身体站了起来,摇摇摆摆地向中间走去,同时鹅头也开始向中间靠拢,两者碰到一起时,鹅的身体停住了脚步——突然,它“嘎嘎”地叫了起来,只见鹅头已经安在鹅身上了。然后德迪又让人赶出一只鸭子,做了同样的表演。此时法老尚未尽兴,又命人牵出一头牛,德迪也用咒语把割下的牛头装了上去,牛又重新站立起来。法老十分高兴,下令重赏德迪。切奥普斯和臣民们都相信德迪有一种神奇的本领。因为他在表演时总要念咒语,因而人们以为这咒语就是一种魔力。

庙门自开

古希腊的僧侣总是声称他们的庙门会无人自开。其实说穿了,无非是利用了一个巧妙的机关:庙里的祭坛实际上是一个气密的箱子,箱子里有一根管子通向下面一个盛水的容器。当祭坛生火后,祭坛里的空气就受热膨胀,通过管道将水往下压,使部分水受到排挤而流入吊桶,于是吊桶因增加了水的重量而往下沉,因而带动拉绳,并使吊具动作,庙门即打开。反之,如果祭火熄灭,祭坛的空气变冷,产生负压,整套机械就逆向动作,庙门便自动关上。

欧洲的杂耍魔术师

中世纪时的杂耍魔术师曾饱受生活的创伤和教会的迫害。比如公元13世纪初,有个叫阿诺尔德的伯爵举行婚礼,消息在几个月前就传开了,有很多小丑、耍蛇者、歌手、乞丐、乐师和杂耍艺人闻讯赶来。婚礼这天,有一个变魔术的杂耍艺人和伯爵打赌,如果他把伯爵地窖里的酒全部喝光,伯爵就赏他一匹马。接着,这个艺人就开始施展“魔法”大喝起来,果然在很短时间里把伯爵家里的酒喝了个精光。伯爵想赖账,因而想出一个奸计,他命令手下人用树枝做成一个绞刑架,看上去很像一匹马。结果杂耍魔术师被强拉上这匹刑具马,他那痛苦的挣扎成了伯爵和贵宾的又一“余兴”节目。

杂耍魔术师最初分布在希腊和小亚细亚,那时他们在社会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尊重。在罗马帝国时期,能表演魔术的杂耍艺人是很受欢迎的,他们不仅在市场上和节庆上表演,而且在贵族的家里献艺,再说罗马人的节庆日很多,因此杂耍魔术师的日子也好过。

慢慢地,杂耍魔术师出现在日身曼地区,他们是随罗马军队进驻的。开始的境况还不错,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渐渐失去了以前的地位,甚至被归入占卜者、江湖郎中和骗子之列而不受欢迎。市镇长官制定了严厉的法令,不许这些人进城。因而杂耍魔术师只好在风和日丽的时候,到城门口摆开场子去吸引观众。为生活所迫,他们中间也有一些成为狡猾的冒险者,免不了干一些欺骗、偷盗和拦路抢劫的勾当。

如果客店里发生了杂耍魔术师和其他客人之间的争吵,在法官等人的眼里,杂耍魔术师首先就是肇事者。要是他手里正好有刀,那就不分青红皂白,马上会被定为“行凶杀人犯”。贵族和中产阶级在禁止他们在民间表演的同时,却肆意地把他们招来助兴。演出后,则对他们鞭笞、监禁或者赶出城门,不给分文的报酬。

杂耍魔术师的苦难命运和教会的作祟有关。教会宣称“魔术是妖魔作怪”。宗教裁判所不仅反对占星学、反对中世纪的化学、反对研究古代文字,而且反对所有对宗教有威胁的事物。魔术无疑也是他们所不能理解和容忍的,因而魔术师受到迫害也是必然的。

可笑的是教会偏偏又少不了会变魔术的杂耍艺人,每逢演出耶稣受难剧时,教会居然会不假思索地邀请杂耍魔术师演出,因为剧中有保罗被杀头的场面,必须运用魔术才能做到既真实又不伤人。然而,这并没有改变杂耍魔术师的困境。整个欧洲都是这种状况。法王路易九世甚至以“把法国从变把戏者的祸害中解放出来”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当时有一个名叫雷亚蒂乌斯的杂耍魔术师受到宗教法庭的审判,起先他拒绝解释魔术的秘诀,最后在重刑之下被迫供出了秘密。宗教法庭总算明白了他不是在“弄鬼”,例外地将他释放了。

在无情的迫害和荒谬的说教面前,魔术艺人并没有被吓倒。也许是“禁果最可口”吧,希望以魔术作为消遣和娱乐的人也没有被吓倒。正因为如此,魔术才没有绝迹,许多传统节目才一直保留到今天。

“砍头”节目

广场中央一个杂耍艺人在表演,四周围了好几层人。只见表演者从嘴里拉出一只活生生的青蛙;继之,又将一只砍下的小鸡头重新装了上去;突然,这个江湖艺人大吼一声,将一柄尖刀刺进自己的手臂,顿时鲜血淋淋,但当刀子抽出后,伤口却立即愈合……在公元12世纪的欧洲集市上,经常可以看到这些由江湖艺人表演的魔术节目。

人们通常认为,大型魔术节目只有在科学技术发达的近代和现代才能领略到,其实在中世纪的欧洲已经出现了像“砍头”那样惊心动魄的大型魔术节目。

两位脸部经过化装的男子走到表演场上,其中一位是魔术师,另一位是他的助手。助手走到一只长方形的箱子前,愁容满面地趴到箱子上,而魔术师却拿起一把明晃晃的菜刀把助手的脑袋砍了下来,提在手里,鲜血直滴。当他把脑袋放到箱子的另一侧时,脑袋还在摇晃,显出一种痛苦的神情。稍过片刻,魔术师将人头重新装回助手身上,助手随即起身与魔术师一道向观众行礼致意。这就是中世纪欧洲的“砍头”魔术节目。“砍头”的奥秘何在?原来箱子里面还躺着另一位助手(B),他的脸部和前面一位助手(A)化装得一模一样,手里拎着一个蜡制人头,其面孔和两个助手十分相似,人头蘸了牛血。箱子在助手A的头部位置开有一孔,当魔术师走近箱子时(用身子稍微遮一下箱子),助手B便迅速将蜡制人头从孔内递出,紧接着,助手A将头伸进孔里。箱子的另一侧也开有一孔,人头放入此孔后,助手B旋即将自己的头伸出箱子,然后反次序表演,人头便又装回到助手A的身上。今天的“锯人”就是在此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不仅是“锯人”,而且很多现代魔术节目都有源可溯。只是这些节目和以前相比增加了不少细节,表演的方式方法更加巧妙,道具、服装、灯光更为精致,从而使现代魔术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鹅蛋里的医神”

世俗魔术的节目一般都和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人们很想知道自己未来的前途如何,或者想求得一份治病的良药或秘方,魔术师于是施展魔法,迎合求神者的这种愿望。

有一个名叫亚历山大·冯·阿博尼蒂卡的世俗魔术大师常在寺庙里变魔术,他对观众说可以把医神阿斯克勒庇奥斯(希腊神话中阿波罗的儿子,拄着一根绕蛇的拐杖)变出来:先变出一个鹅蛋,敲碎蛋壳,从蛋壳里又变出一条小蛇,然后巧妙地把这条小蛇与一条大蛇调换,观众以为蛇一下子长大了。然后阿博尼蒂卡把蛇放在庙宇的墙边,蛇盘了起来,病人便可以向这条蛇提出问题,它会发出低沉的声音回答。蛇的话代表医神阿斯克勒庇奥斯的意思。其实墙内隐蔽着一只传声筒,放蛇的地方就是传声筒的位置,而在隔壁房间里传声筒的另一端,坐着一个助手,是他在代替医神给予回答。惊险的“割鼻子”

随身背着一个布袋,里面装的是杯子、骰子、纸牌、刀子、钉子、绳子,还有一个简陋的木偶,中世纪变魔术的杂耍艺人就是这样从一个城镇走到另一个城镇。他们不可能花很多时间去搭造舞台,不可能做复杂的准备工作。作为流浪艺人,只要拉开场子,吸引观众围聚拢来后,他们马上就开始演出。

从装道具的布袋里拿出一副纸牌,变上几套初级纸牌魔术,或者把一根绳子割成几段,继而又使它们天衣无缝地接成一根。他们虽然还不会演隐遁魔术,但已能使木偶不翼而飞。他们手中也有一些颇有刺激性的“压轴戏”,比如使一根绳子穿过鼻子或舌头,或将一把刀子戳进大腿等等。

有一个很受欢迎的节目叫“割鼻子”。表演这一节目的道具是一把特殊的刀,在刀子中间靠刀刃的一侧有一个半圆形的缺口。表演时,用手指捏住缺口,不让观众瞥见,然后将刀子靠近鼻子,拿刀的手挨着鼻子做小幅度移动(即不超出缺口范围),表示正在切割,同时把刀慢慢推进去。那时的艺人已经相当重视演出效果,因此有的表演者用另一只手拿着一块海绵在刀和鼻子的接触处将动物血或红色液体挤出来,观众看了信以为真。最后退出刀子,嘴里念着咒语,用一块湿布将鼻子上的“血”擦掉,鼻子的伤口便愈合了。

神奇的自动人魔术

皮埃尔·雅凯·德罗茨是一位前所未有的机关魔术师。他于1721年出生在瑞士小城拉绍德封。身为钟表匠的父亲要儿子学神学,而儿子却决心当钟表匠,并在短期内成了欧洲有名的艺术钟制造者。雅凯·德罗茨的儿子亨利·路易在大学里学过物理和数学,父子俩于是一起着手制造震惊全世界的自动人。

1773年,他们在纳沙泰尔的小工场间首次制造出两个自动人。一个会写字,另一个会画画,轰动了全世界,德罗茨所住的大街成了人们的“朝圣地”。不久又诞生了会奏音乐的第三个自动人。三个自动人都是通过机械原理表演的,它们的复制品今天陈列在瑞士纳沙泰尔州的州立博物馆。

后来,自动人的本领越来越高强了,它们会做今天只有专门的电脑才能完成的事情,至此,自动人的表演才真正成为魔术。自动人单独站在台上,魔术师并没有碰它,然而它不仅会写字、画画、奏音乐,而且还会思想,简直像真人一样精灵。

有一个做得和成人一样高大的土耳其自动人,它被放在一个玻璃座里,可以跟观众玩纸牌、通过摇头和点头回答问题、一张一张地出示字母卡片、把观众讲的单词用字母拼出来,并且还会抽烟。

1927年,有一位魔术师揭露了秘密:在台后面的一架高梯上坐着一位助手,他用望远镜观看自动人前面的桌子,通过一个话筒把指令传给隐蔽在台下的另一个助手,由他控制压缩空气,并沿一条隐蔽的软管进入自动人的底座,使自动人动作。

曼弗雷多变酒

将水变酒的戏法在《新约全书》中已提到过:耶稣在迦南曾将水变成了酒。在魔术史上,从吞火到喷水的水火魔术,由来已久。

17世纪中叶,马耳他人曼弗雷多在欧洲是颇有名气的变酒魔术师。他喝下去大量的水,然后像喷泉一样吐出来红葡萄酒。每表演一次,他都要用热水漱一下口,以证明嘴里没有什么东西。如此重复多次,一会儿将水变成葡萄酒,一会儿将水变成啤酒。他还能从嘴里“生产”出带橘子香味或玫瑰香味的液体来,观众甚至可以尝尝味道。他最精彩的节目是喝下四十杯水,然后从嘴里喷出三股不同的饮料。

就像所有的杂耍魔术师一样,曼弗雷多也碰到了来自教会的麻烦。教会认为他与魔鬼签有契约。为此,曼弗雷多不得不将其节目的秘密公开,总算免受迫害。1650年,曼弗雷多的演出经理披露说:“曼弗雷多将杂耍魔术诀窍和化学反应结合了起来,他吞下一粒榛子大小、用面粉做的药片,药片中含有胆汁。另外,在表演前喝四分之一升色素。这种色素是从一种植物中提取的。他所用的杯子是经过特殊处理的。有几只盛有无色的酒醋,其他酒杯则盛了白兰地、玫瑰汁和橘子汁的浓缩液。”

当曼弗雷多喝下无色的清水后,水便与胃里的色素掺和,于是从胃里喷出来的液体就像红葡萄酒了。同样,当他喝下含有酒醋的水,过后喷出来的就是“啤酒”(当然这啤酒是不让观众尝的)。至于另外两种饮料,它们不是在嘴里变的,而是早就在杯子里盛了这些饮料的浓缩液,因此曼弗雷多会把白兰地酒杯拿给观众品尝。最后,为使表演达到高峰,他偷偷把一根分成三岔的金属小管放到嘴里,这样就能喷出三股酒来。

今天看来,早期的变酒魔术不太雅观,再说从嘴里变出来的白兰地又有谁愿意去尝它。所以,现在的魔术师都是从容器里变出酒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