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
晋朝时候有个韩康伯,小时候家里很穷。冬天,他连棉衣都穿不上。小康伯体谅母亲的难处,从不向母亲要吃要穿,时常说些可笑的话,去排除母亲的忧虑。
又一个冬天到了,老天爷好像故意和穷人做对,天气特别的冷。结冰了,飞雪了,小康伯还是穿着单衣单裤。母亲看着孩子冷得浑身发抖的样子,心里十分难受,求亲告友,东挪西借,凑了一点钱,回家一算,仅够做一件棉袄,棉裤还是没有着落。
怎么办,先把棉袄做了再说吧。母亲赶忙到市上买了块最贱的布,回到家里就忙着给小康伯裁棉袄,边裁边安慰儿子说:“好孩子,等妈给你做好了棉袄,就再厚着脸皮去借点钱,给你做棉裤。”说着说着眼泪便流了出来。
这时小康伯正帮着妈妈拿熨斗熨布料,看着妈妈哭了,心里特别难受,怎么才能去安慰妈妈呢?看着被炭火烘热了的熨斗,他有了主意。他握着熨斗把,好像有重大发现似的说:“妈妈,不必做棉裤了,我穿上棉袄,全身上下都会暖和的。”
母亲停止了哭泣,瞪大了双眼,疑惑不解地问道:“傻孩子,光穿棉袄,不穿棉裤,怎么能全身都暖和呢?”
韩康伯指着熨斗调皮地说:“妈妈,您看,这炭火在熨斗里,连熨斗把都被烘热了。根据这个道理,我穿上棉袄,下身也会变暖和的。”
母亲被小康伯稚气的话逗乐了,知道这是说笑话来安慰自己,哪有光穿棉袄不穿棉裤,下半身也会变暖的道理呢?
有这样的懂事孩子,自己就是再苦、再累、再难也值得。母爱,和对孩子的热切期盼,给了她多么大的生活力量和勇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