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让青少年学会孝敬的故事(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
12051500000013

第13章 理解父母的苦心与艰辛(5)

“住手!”我忽然站起来,忽然大吼,我喊得那么响,车站里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包括我的女友,他们都呆呆地望着我,傻了一般。

我跳下车,冲过去,推开两个年轻人,搀起那个中年妇女。我站在车站的台阶上,声音不高但是很有力地说:“是的,她只是个乡下妇女,很穷。她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她却培养出一个上了名牌大学的儿子……”说到这里,我眼眶一热,猛地转过身,扑通一声跪在中年妇女面前,泪流满面地、声嘶力竭地、撕心裂肺地,喊了一声:“娘——”

后来,女友在我家住了三天。三天里,我、女友、爹,都没有什么话。娘躲了出去,不愿见我的女友。我知道,尊贵的、城里来的准儿媳第一次上门,却遇上了这种事,娘心里不安。第四天,女友没打招呼,独自一人回城。爹给她的红包,她没有要,放在枕头边。那里是一万元钱,二老让我们毕业后结婚用的。

回到学校后,我没再去找过她,她也没再找过我。偶尔见了面,也只是互看一眼,淡淡的。我想,她是不会原谅我,我也不会。我欺骗了她,也欺骗了自己的良心,我亵渎了我们的感情,也亵渎了自己的娘亲。

可是没想到,毕业后,女友最终还是回到了我身边。我们一直没有再谈那件事,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新婚之夜,我问她为什么可以原谅我,她才平静地说:“只为你在那种场合下能够跪下来,叫她一声娘……”

让儿子自己洗衣服

“你已经七岁了,要学着自己洗衣服,”母亲没有接儿子递过的脏衣服,“你是小男子汉了,要自立!”

“我们班上的小朋友都是他们妈妈洗的衣服,”儿子噘嘴说,“为什么你不给我洗衣服?”

“因为你已经是一个小男子汉了!”母亲依然没有接。“哼!”儿子气愤地把衣服扔在地板上。“我洗吧!”父亲拾起儿子的衣服。“不,”母亲将衣服从父亲手里拿过来,并放在沙发上,“让他自己洗!”

儿子的衣服每脏一件,就让母亲给他洗一次。每次,母亲总拒绝给他洗衣服,也不让父亲给他洗衣服,一次又一次要他自己动手去洗。而他依然气愤地把衣服甩在地板上,这时,母亲总是心平气和地从地板上拾起放在沙发上。

沙发上的脏衣服越来越多,儿子的干净衣服越来越少。直到有一天,儿子将所有的衣服都穿脏了。

“妈妈,给我洗洗衣服吧!”儿子眼巴巴地望着母亲,“好妈妈,给我洗洗吧!”

“孩子,”母亲双手轻轻地摩挲着他圆圆的脑袋,“你已经是一个小男子汉了,要学会自立!懂吗?”

“我洗吧!”父亲将双手伸向沙发上的脏衣服。“不,”母亲阻止了父亲的双手,“让他自己洗!”母亲将一盆清水端到儿子面前,并将一袋洗衣粉放在他面前,满眼柔情地望着他。

儿子撇着嘴将洗衣粉胡乱地倒入脸盆中,又胡乱地搅了几下,然后把衣服放在水中,泪水顺着儿子胖乎乎的小脸滑落下来,一阵手忙脚乱过后,他将衣服从水中捞出。洗过几次后,脸盆中的水依然很黑。这时,母亲从儿子手里接过衣服,挂在衣架上。等儿子洗完衣服后,母亲微笑着在他布满泪痕的脸蛋上轻轻地吻了一下:“儿子长大了!”

第二天早上,儿子发现自己洗的衣服竟然非常干净。母亲笑吟吟地对父亲说:“看咱儿子多乖!看咱儿子洗的衣服多干净!”

从此,儿子所有的衣服都是自己洗,而且一次比一次干净。儿子在学校经常对小伙伴们说:“看,我自己洗的衣服!多么干净!我自立了!”

一天深夜,儿子起来去卫生间。他发现卫生间里的灯亮着,而且有洗衣服的声音传来。他轻轻地走进卫生间:原来母亲在洗衣服!而且洗的正是今天自己刚刚洗过的衣服!

一位父亲的公开信

贴在南京某大学公告栏上的一封父亲给大学儿子的信,引发了社会各界和大学师生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亲爱的儿子: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唯一一个大学生之后,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从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学报到,到挂蚊帐缝被子买饭菜票甚至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甚至感觉你这个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位争气的大学生儿子服务,是一件特沾光特荣耀的事。

的确,你考上大学,你爸妈确实为你骄傲。虽然现今的大学生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但这毕竟是你爸妈几十年的梦想。我们那阵,上大学不是凭本事考的,要看手上的茧子和出身成分,有些人还要用贞操和人格去换。这也就是我们以你为荣的原因。然而,你的骄傲却是不可理喻的。在你读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们收到过你的三封信,加起来比一份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题鲜明,通篇字迹潦草,只一个“钱”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你说你学习很忙,没时间写信,但同院里你高中时代的女同学,却能收到你洋洋洒洒几十页的信,而且每周一封。每次从收发室门口过,我和你妈看着你熟悉的字,却不能认领。那种痛苦是怎样的,你知道吗?

后来,随着你读二年级,这种痛苦煎熬逐渐少了,据你那位高中同学说,是因为你谈恋爱了。其实,她不说我们也知道,从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们能感受到,言辞之急迫、语调之恳切,让人感觉你今后毕业大可以去当个优秀的讨债人。

当时,正值你妈下岗,而你爸微薄的工资,显然不够你出入卡拉OK酒吧餐厅。在这样的状况下,你不仅没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来了一封长信,大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大方。你给我和你妈心上戳了重重一刀,还撒了一把盐。最令我伤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这之前,我在报纸上已看到这种事情。没想你也同时看到这则新闻,一时间相见恨晚,及时娴熟地运用这一招,来对付生你养你爱你疼你的父亲母亲。虽然,得知真相后我并没发作,但从开学到今天,两个月里,我一想到这事就痛苦,就失眠。这已经成为一种心病,病根就是你——亲手抚养大却又倍感陌生的大学生儿子。不知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交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丁点儿善良的心?

一位辛酸的父亲

上了“发条”的母亲

像中国大多数母亲一样,陈玉蓉的个人信息乏善可陈。一家媒体描绘了她的生活:居住在武汉一个堤坝底下的农村,家境普通,丈夫在做杂工;她五十五岁,身材不高,脸上已有了皱纹和生活所赐的忧愁。

在过去的七个月里,这位母亲花上大部分时间用来走路,每天1000米。她希望借此减肥,但并不是为了她的身材,而是为了拯救自己的儿子。三十一岁的儿子正等待她捐出一只肝脏来救治某种先天性的疾病,前提是,捐献人陈玉蓉必须首先治愈自己的脂肪肝。

这是一个寻常的悲苦故事,日日发生在我们周围。在陈玉蓉的故事里,她拒绝了丈夫的捐肝要求,独撑这份责任。她的理由冷静而现实:丈夫需要养家。

在经过了三十一年的照料和疼爱以后,这位五十五岁的母亲能为儿子做的已经没有更多了。于是,从七个月前的一个夜晚开始,她决心走路减肥。支持她的是一个没有太多根据的信念:这样可以对付她的重度脂肪肝。

这并不是一段艰辛的路程,事实上,这段路有点平淡和乏味。据说,有时候是凌晨,天还没亮;有时候是夜晚,需要借助微弱的灯光辨路。见到这一幕的记者描述,她“像上了发条一样”,笔直有力的快速走着。

这七个月时间,世界风云变幻,但在中国南部一条长长的堤坝上,陈玉蓉在一个狭小而单调的世界里坚持,很难引起什么注意。她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来回走同一段路程而已。但也许在一个母亲眼里,这已经算得上全世界最重大的事了。

她瘦了十六斤,并且,医生最近宣布,她的确成功了:那个妨碍她救儿子的可恶的疾病,已经不复存在。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如今,这故事被刊登出来,隐藏在巨大而纷繁的新闻之中。

一个平凡至此的故事,一位母亲为了儿子所能付出的一切,也许,看上去微不足道。但我们为之震撼,为一条历时七个月的漫长路途,为一颗急迫而真切的爱子之心,为一个坚忍的母亲。

我们坚持认为,每个人都应不时将目光投向如同陈玉蓉一样的故事。这样,我们可以在为生活争论或奋斗的时候,经常审视自己内心深处的平和与温暖,并藉此应对生活的种种成功和磨难。

就如同陈玉蓉那样,一位小人物、一位母亲,面对生活,她拥有每个人都值得羡慕和追求的内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