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12051000000033

第33章 付嘱品(2)

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抄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盖为汝等信根淳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然据先祖达磨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偈曰: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①;

一华开五叶②,结果自然成。

注释

①迷情:指迷惑之众生(有情)。

②一华开五叶:唐末五代时期,从青原行思一系之下形成了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从南岳怀让一系之下形成沩仰宗和临济宗,这五个宗派被合称为禅宗五家,“五叶”即指这五个宗派。另一说五叶表示五代,指菩提达磨以下的慧可、僧璨、道信、弘忍和惠能五位禅宗祖师。

译文

当时,弟子门人们听完了偈,全都行礼。并且各自体会惠能大师的意思,收拾本心,依照这个法门修行,不再相互争辩了。由于知道了惠能大师停驻人世的时间不多了,法海上座在此礼拜惠能大师,问道:“大师入灭之后,衣钵和教法应该传给谁?”

惠能大师说:“我在大梵寺说法,直到现在,所演说的内容已经被抄录下来并广为流布风行,其名目叫作《法宝坛经》。你们好好守护,次第相互流传指授,去度化人群众生。依照这个说法的就是真正的佛法。我现在为你们说法,不再付嘱袈裟,就是因为你们都已经信根淳熟,正定而没有疑惑,可以堪当弘法的大任了。而且根据祖师达磨大师付嘱所传授的偈子的含义,衣钵袈裟是不应该传下去的。”偈子说: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原文

师复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若欲成就种智①,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②。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

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听吾偈曰: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师说偈已,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

尔时徒众作礼而退。

注释

①种智:为一切种智之略称。即佛了知一切种种法之智慧。唯佛有一切种智,声闻、缘觉等仅有总一切智。

②一相三昧,一行三昧:禅定之名。一相指平等无差别之真如相。三昧即将心定于一处(或一境)的一种安定状态。因此一相三昧指主观上对一切现象没有偏执,不生憎恨或爱意,也没有取舍之心,不念利益成坏等事,而能够安闲恬静,虚融澹泊。一行三昧的,与一相三昧的意义并无大区别,只是前者是从不执著与“相”上讲,后者是从不执著于禅修时的身体姿势上讲。

译文

惠能大师又说:“各位善知识!你们各自清净心念,听我讲说佛法。如果要成就佛的智慧,必须达到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如果在一切境相之中而能不执著于一切境相,对于那些相状不生起憎恶爱欲,也没有取得和舍弃,不考虑利益关系、成功失败等事情,安闲恬静,虚融淡泊,这叫做一相三昧。如果在一切处所,行住坐卧,直了心性,不需要借助外在道场,当下成就真实净土,这叫做一行三昧。如果人具有这两个三昧,就如同大地中含有种子,经过孕含、蓄藏、生长和培养,果实得以成熟。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也是这样。

“我现在说法,好像及时雨,普遍润泽大地。你们的佛性,好像一粒粒的种子,遇到时雨滋润都能发芽生长。继承我的宗旨的人,肯定能证获菩提智慧;依照我的教法修行的人,肯定能证悟佛道妙果。听我的偈吧。”偈说: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

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惠能大师说完偈,说:“佛法不是二法,本心也是如此。佛道本是清净的,没有一切相状。你们千万要慎重,不要执著观静和空寂其心。本心原是本来清净的,没有取舍的,各自回去努力,随顺因缘好好去吧。”

当时弟子门人行礼后都退下了。

原文

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

大众哀留甚坚。

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

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

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①。

又问曰:正法眼藏,传付何人?

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又问:后莫有难否?

师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吾记曰: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②。

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③,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④,昌隆法嗣。

问曰:未知从上佛祖应现已来,传授几代?愿垂开示。

师云:古佛应世,已无数量,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过去庄严劫: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今贤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是为七佛。已上七佛,今以释迦文佛首传。第一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优波毩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驮难提尊者,第九、伏驮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马鸣大士,十三、迦毗摩罗尊者,十四、龙树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罗睺罗多尊者,十七、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鸠摩罗多尊者,二十、阇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摩孥罗尊者,二十三、鹤勒那尊者,二十四、师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二十八、菩提达磨尊者,二十九、慧可大师,三十、僧璨大师,三十一、道信大师,三十二、弘忍大师,惠能是为三十三祖。从上诸祖,各有禀承。汝等向后,递代流传,毋令乖误。

注释

①来时无口:无口,即没有讲什么话,此即无法可说之意。禅宗强调传心法要,是要靠自证自悟的,佛也是以无言传教。这里是指六祖惠能一生都没说过什么法。

②“头上”四句:这是一个禅宗的故事。在开元十年,新罗僧人金大悲想取六祖惠能肉身舍利的头回国供奉,就雇用了一名叫张净满的孝子去偷。张净满为金大悲办此事也是为了糊口和孝养父母。可是张净满不但无法成功盗取六祖的头,反而被官府捉拿归案。当时审问此案的县令名叫杨佩,州刺史名叫柳无忝。这个故事正好符合了这四句谶语。

③二菩萨:即指一出家、一在家的两位菩萨。其实这也是六祖圆寂前的悬记(预言)。但到底这两位菩萨指谁,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说出家的菩萨是指马祖道一禅师,在家菩萨则指庞蕴居士。也有说出家者为黄檗禅师,而在家者指的是裴休。胡适却认为另个悬记是《曹溪大师别传》的作者伪造的。

④伽蓝:全译为僧伽蓝摩,又作僧伽蓝,意译众园;又称僧园、僧院,意译为园。原指可供建设众僧居住之房舍(毗诃罗)的用地,后转为包括土地及建筑物的寺院总称。

译文

七月八日,惠能大师忽然与弟子说:“我要回新州,你们赶快准备船只。”

弟子门人苦苦哀求,坚决挽留。

惠能大师说:“一切佛出现,都会指示涅槃,有来就会有去,道理本应就是这样。我这具躯体形骸,也该回去了。”

弟子们说:“大师从今天走了以后,早晚还会回来吗?”

惠能大师说:“落叶归根,我一生没有讲什么话。”

弟子又问:“佛教正法,大师将传授交付给哪一个?”

惠能大师说:“证悟了佛道的人会得到,无执著心的人会通达领会。”

弟子又问:“以后是不是会有劫难啊?”

惠能大师说:“我去世后五六年,应该会有一个人前来取我的首级。听我的偈记:头上养亲,口里需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

惠能大师又说:“我去世后七十年,有两位菩萨,从东方来,一位是出家僧人,一位是在家居士,他们同时大兴教化,建立宗派;修建寺庙,昌盛兴隆佛法宗门。”

弟子们问:“不知从最初佛祖应身现化以来,已经共计传授了多少代?希望大师给予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