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12051000000031

第31章 护法品

本品记叙了武则天、唐中宗派遣内侍薛简拟请六祖惠能大师至宫中供养,大师以老疾上表托辞的事由。其后,应薛简的请求,大师予以开示,为他辨析了北宗所一味强调的坐禅之弊病,认为“道由心悟,岂在坐也”,指明诸法空寂、无生无灭,获得佛法的真正途径还在于自性体悟,进而指出“烦恼即菩提”,表明即世间求解脱、不离生死证涅槃的思想主旨。昭示世人立足当下,肯定人生。这对后来近代人间佛教具有很深远的内在指导意义。最后交代了薛简表奏、朝廷奖谕的事宜。

原文

神龙元年上元日①,则天中宗诏云②:朕请安秀二师③,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④。二师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授忍大师衣法,传佛心印,可请彼问。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

师上表辞疾,愿终林麓。

注释

①神龙元年上元日:神龙为唐中宗年号,正月十五日为上元。

②则天中宗:指太后武则天和唐中宗李显。

③安秀二师:“安”指慧安国师,是弘忍的弟子,曾受到武则天和唐中宗的重视。因常住嵩山,故又称嵩山慧安。《景德传灯录》卷四有传。“秀”指北宗神秀大师。

④一乘:印指佛乘,又作一佛乘、一乘教、一乘究竟教、一乘法、一道等。乘为“交通工具”之意,此处指成佛之教法。佛教教义乃唯一之真理,以其能教化众生悉皆成佛,故称为一乘。

译文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正月十五日,太后武则天和唐中宗下诏说:“我迎请嵩山慧安和荆南玉泉寺的神秀两位大师到宫里来,诚心供养。于日理万机之中,每有空暇,就向两位大师请教,研究佛法。两位大师十分谦让,都推举惠能大师。说:‘南方有位惠能大师从五祖弘忍大师那里秘密得受了衣钵和教法,得传了佛法的心印,可以迎请他来宫中向他请教。’现在我派遣内侍薛简传达诏书来迎请大师,望大师慈悲为怀,立即赶赴京城。”

惠能大师上呈了表章,以身体有疾病为理由推辞了延请,并表示自己愿意永远生活于山林之中,直到终老。

原文

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如何?

师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①;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

简曰:弟子回京,主上必问。愿师慈悲,指示心要,传奏两宫,及京城学道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明无尽。

师云: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相待立名。故净名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简曰:明喻智慧,暗喻烦恼。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

师曰: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等机②;上智大根,悉不如是。

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

师曰:明与无明③,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简曰: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

师曰: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不灭,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归阙,表奏师语。

注释

①如来清净禅:“如来禅”的简称,《楞伽经》所说四种禅之一。由如来直传之禅或如来所得之禅定,即入于如来地,证得圣智三种乐,为利益众生而示现不思议之广大妙用者。另也是五种禅(五味禅)之一。宗密将禅分为五种,其中“最上乘禅”称为如来清净禅(略称如来禅),又称一行三昧、真如三昧。此禅之旨趣,系顿悟自心本来清净无有烦恼,具足无漏之智性,且此种清净心与佛无异,此心即佛。

②二乘见解,羊鹿等机:二乘即指声闻乘与缘觉乘。羊、鹿指羊车和鹿车。这里指二乘发心度化的众生较少。详见第七品“三车”注。

③明与无明:明,是智慧、学识。因此,“无明”的语意就是无智。无明是烦恼之别称,即不如实知见,暗昧事物之意。

译文

薛简说:“京城里的禅师大德都说:‘想要领会佛道,必须要坐禅习定;如果不凭藉修禅习定而能够得到解脱,这样的人还没出现过。’不知道大师您所讲说的教法是什么样子的?”

惠能大师说:“得成佛道要靠自心开悟,怎么会是在于长期打坐呢?佛经上说:‘如果说佛似乎在坐或似乎在卧,那么就是在修行邪道。’这是什么原因呢?既没有所来之处,也没要去的地方,没有生成也没有毁灭,这是佛的清净禅;一切事物现象虚幻空寂,这是佛的清净坐。最终的究竟解脱是没有办法印证的,更何况长期打坐。”

薛简说:“弟子我回到京城,太后皇上必然问起大师的教法心要,希望大师慈悲为怀,给我指点开示要旨心得,我好表奏太后皇上两宫,以及京城参学佛道的人士。这好比一盏灯点燃千百万盏灯,晦暗都得到光明。灯灯光明没有穷尽。”

惠能大师说:“佛道没有光明黑暗的区分,光明和黑暗的意义是相互代谢,互为依存。说光明处处没有尽头,其实也终究是有尽头的。光明和黑暗二者是互为对立、互为条件一对概念范畴。所以《净名经》说:‘佛法没有事物可与比拟,没有事物可以与之相对应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薛简说:“光明比喻智慧,黑暗比喻烦恼。修行佛道的人如果不用智慧观照破斥烦恼,无始以来的生死靠什么来超离呢?”

惠能大师说:“烦恼就是菩提,不是两种东西,它们本质相同,没有分别。如果要用智慧观照破斥烦恼,那这就是声闻和缘觉二乘的见解,是《法华经》上说的乘坐羊车和鹿车的人的见解;有上智和大根器的人,都不是这样理解的。”

薛简说:“什么是大乘的见解呢?”

惠能大师说:“光明智慧和愚迷黑暗,凡夫俗子看到的是两种东西的不同性质;智慧了达的人则明白他们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这种没有区别、平等一致的本性就是真实佛性。真实佛性,处于凡俗愚迷境地时不会减少,处于贤明圣达的境地时不会增加;处于烦恼中而不散乱,处于禅定中而不寂灭。没有断绝没有永恒,没有来处没有去处,也不停留在中间状态,也不存在于内部和外部。没有生成和毁灭,本性和相状真实如一,永恒存在没有变化,叫做佛道。”

薛简说:“大师所说的没有生成和毁灭,与外道有什么不同之处?”

惠能大师说:“外道所讲的没有生成毁灭,是用毁灭来止断生成,用生成来显示毁灭,这种毁灭等于没有毁灭,生成也可以说没有生成。我说的没有生成没有毁灭,是本来就没有生成,现在也不存在毁灭,所以是与外道不同的。你如果想要知道心得要旨,只要一切善和恶都不去思维度量它,自然而然悟入清净本心,湛然明净,永恒静寂,其妙用之多,犹如恒河之沙。”

薛简受到了指点教化,豁然开悟。礼敬辞别惠能大师而回归宫中,上表报奏了惠能大师的教说。

原文

其年九月三日,有诏奖谕师曰:师辞老疾,为朕修道,国之福田。师若净名,托疾毗耶①,阐扬大乘,传诸佛心,谈不二法。薛简传师指授如来知见,朕积善余庆,宿种善根,值师出世,顿悟上乘,感荷师恩,顶戴无已。并奉磨衲袈裟②,及水晶钵,敕韶州刺史修饰寺宇,赐师旧居为国恩寺。

注释

①毗耶:即是毗耶离城,乃维摩居士之居处。

②磨衲袈裟:袈裟之一种。相传乃高丽所产,以极精致之织物制成。磨,即指紫磨,属于绫罗类。

译文

这一年的九月三日,朝廷下诏褒奖赞誉惠能大师,说:“大师以年老多病辞去召请,一心修行佛道,这是国家的福报啊。大师就如同维摩诘居士一样,推脱有病而居住于毗耶离城中,从而大力弘扬大乘佛法,传授一切佛的心印,宣讲佛性平等无二的教法。薛简已经上表奏明了大师所传授的佛智见解,往昔积累的善行使我有了今天的福报,是前世种下的善根,正逢大师出世行化,令我立刻顿悟佛法上乘。承受大师的恩泽,十分感激,致礼不已。同时奉送磨衲袈裟和水晶钵,命令韶州刺史维修整饰寺庙殿宇,赐名大师的旧居为国恩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