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处事绝学(历代经典文丛)
12049800000002

第2章 《冰鉴》——用一双眼看透一切人(1)

知己,可扬长避短、精益求精;知人,可以让人更好地把握交往的尺度,因人而异地运用交往艺术;知己知人,可以让我们在生话中更从容自信、游刃有余!

【简介】

“知己,可扬长避短、精益求精;知人,可以让人更好地把握交往的尺度,因人而异地运用交往艺术;知己知人,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更从容自信、游刃有余!”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除具备真才实学外,均深谙为人处世之道。可以说,中华五千年的谋略精华、处世绝学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而成功的黄金定律也已被一代又一代人实践和运用并收到了巨大成效。

《冰鉴》这本书是曾国藩总结自己一生经验而写成的观人识鉴专著,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冰鉴,取其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义。曾国藩观人鉴人,目的都是为了选贤任能,为了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书中,曾国藩摒弃了江湖相术中那种重形轻神、重奇轻常、重术轻理的俗习。他重神而兼顾形,重常而辨别奇,重理而指导术,从整体出发,就相论人,就神论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归宿,自成一套独特的观人识鉴理论。百年来,《冰鉴》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推崇。

神骨

【原文】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山骞不崩,唯石为镇”,骨之谓也。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译文】

俗话说:“稻谷的外壳分离出来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米,仍然存在着,它不会因外壳磨损而丢失。”这个精华,犹如人的神,就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俗话又说:“山岳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但山却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山有坚硬的岩石支撑着。”这里所谓的镇山之“石”,就相当于支撑人形体的骨骼。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张面孔上。别家相术相一般人的面时,已经能够谈及人的形骸骨骼,而文人相“文人之相”时则先观察他的“神骨”。所以本书开门见山,将“神骨说”放在第一篇来讲。

【原文】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清浊易辨,邪正难辨。欲辨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才而深思。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于清,不可不辨。

【译文】

文人在研究、观察人的“神”时,一般都把“神”分为清明和愚浊两种类型。神骨的清明和愚浊之间是比较容易区分的,但是“清”中的正与邪即奸邪与忠正则不容易分辨。

如果想要分辨邪与正,应该先观察他处于动和静两种状态下的表现。安静时,目光沉稳又暗含光辉,真情内蕴,宛如两颗晶莹的明珠,含而不露;行动时,目光敏锐犀利,精光闪烁,宛如春天树木抽出的新芽。安静时,目光清明澄澈,不为他物所扰,旁若无人;行动时,目光锐利灿然,宛如瞄准目标,一发中的。以上这两种神态,澄澈清明,清到极点,是“清’中纯正的神态。

安静时,目光像萤火虫一样昏暗不明,闪烁不定;行动时,目光像流水一样无所归附,游移不定。以上两种神情一种是善于掩饰,一种是奸邪之意在内心萌动。安静时,目光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行动时,目光像受惊的小鹿一样惶惶不安。以上这两种目光,一则是有智有能而不循正道的神情,一则是深谋图巧又怕别人窥见他的内心的神情。具有前两种神情者多是品行有瑕疵之辈,具有后两种神情者则是合而不发之人。两种都属于奸邪的神情,可是它们都混杂在清明的神情中,是观察神情时须仔细加以辨别的。

【原文】

凡精神,抖擞处易见,断续处难见。断者出处断,续者闭处续。道家所谓“收拾入门”之说,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小心者,从其做不了处看之,疏节阔目,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慎重周密,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二者实看向内处,稍移外便落情态矣,情态易见。

【译文】

大凡观察识别人的精神状态,那种只是在那里故作振作,还是真的精神抖擞,都是比较容易分辨的,而那种介于假振作和真抖擞之间的神态就比较难于识别了。

精神不足,是由于故作抖擞并表现于外;而精神有余,则是由于自然而生并且蕴含于内。所以道家有“收拾入门”的说法,用于观察神态。

尚未去掉杂念,不能以静待动的时候,要观察他行动的轻慢不拘;已经去掉杂念能够以静待动的时候,要着重看他精细周到的方面。对于小心谨慎的人,要从尚未摒除杂念,不能以静待动的时候去看他。这样就可以发现,他愈是小心谨慎,他的举动就愈是不精细周密,总好像漫不经心的样子。这种精神状态,就是所谓的轻慢不拘;对于性情豪放率直的人,要从已经摒除杂念,能够以静待动的时候去看他,这样就可以发现,他愈是率直,他的举动就愈是周密,他愈是豪爽,他的举动就愈是一丝不苟,这种精神状态,就是所谓的精细周密。

所谓“脱略”和“针线”这两种精神状态,实际上都存在于人们的内心世界,但是只要它们稍微向外一流露,立刻就会变为情态,而情态是比较容易看到的。

【原文】

骨有九起:天庭骨隆起,枕骨强起,项骨平起,佐串骨角起,太阳骨线起,眉骨伏犀起,鼻骨芽起,颧骨若不得而起,顶骨平伏起。在头,以天庭骨、枕骨、太阳骨为主;在面,以眉骨、颧骨为主。五者备,柱石之器也;一则不贫;二则不贱;三则动履稍胜;四则贵矣。

【译文】

九贵骨各有各的形态:天庭骨丰隆饱满;枕骨充实显露;项骨平正而突兀;佐串骨像角一样斜斜而上,直入发际;太阳骨直线上升;眉骨骨棱显而不露,隐隐约约像犀角平伏在那里;鼻骨状如芦笋竹芽,挺拔而起;颧骨有力有势,又不陷不露;顶骨平伏厚实,又约显约露。

看头部的骨相,主要看天庭、枕骨、太阳骨这三处关键部位;看面部的骨相,则主要看眉骨、颧骨这两处关键部位。如果以上五种骨相完美无缺,此人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如果只具备其中的一种,此人便终生不会贫穷;如果能具备其中的两种,此人便终生不会卑贱;如果能具备其中的三种,此人只要有所作为,就会发达起来;如果能具备其中的四种,此人一定会显贵。

【原文】

骨有色,面以青为贵,“少年公卿半青面”是也。紫次之,白斯下矣。骨有质,头以联者为贵。碎次之。总之,头上无恶骨,面佳不如头佳。然大而缺天庭,终是贱品;圆而无串骨,半是孤僧;鼻骨犯眉,堂上不寿。颧骨与眼争,子嗣不立。此中贵贱,有毫厘千里之辨。

【译文】

骨有不同的颜色,而面部颜色,则以青色最为高贵。俗话说:“少年公卿半青面”就是这个意思。黄中透红的紫色比青色略次一等,面如枯骨着粉白色则是最下等的颜色。骨有一定的气势,头部骨骼以相互关联、气势贯通为高贵,互不贯通、支离散乱则略次一等。总之,只要头上没生恶骨,就是面相再好也不如头好。但是,如果头大而天庭骨却不够丰隆,终究是卑贱的品位;如果头圆而佐串骨却隐伏不见,多半要成为孤寂的僧人;如果鼻骨冲犯两眉,父母必不长寿;如果颧骨紧贴眼尾而颧峰凌眼,必绝子孙后代。这里的富贵与贫贱差别,有如毫厘之短与千里之长,是非常大的。

【点评】

神骨为《冰鉴》之开篇,总领全书,当为全书总纲。同时也说明了曾国藩本人品鉴人物以神为主,形神并重。历代文人都重视外在的“神”、内藏的“骨”。观人的“神”“骨”,犹如门外的大山,门既打开,山势自然可见。山势既幽深,必有来龙去脉,既雄伟,必有深根厚基,自此喻人之命运,其优劣高下,不言自明。

首先,这里的“神”并非日常所言的“精神”一词,它有比“精神”内涵广阔得多的内容,它是由人的意志、学识、个性、修养、气质、体能、才干、地位、社会阅历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物,是人的内在精神状态。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而这里所论的“神”,不会因人一时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大的变化,貌有美丑,肤色有黑白,但这些都不会影响“神”的外观,换句话说,“神”有一种穿透力,能越过人的外貌的干扰而表现出来。

“神”并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质东西而空空地存在,它肯定有所依附,这就是说“神”为“形”之表,“形”为“神”之依,“神”是蕴含在“形”之中的。“形”是“神”存在的基础,与“神”的外在表现紧密相关,如果“神”是光,“形”就是太阳和月亮,日月之光放射出来普照万物;但光又是深藏在日月之中的东西,它放射出来才是光。这就说明:“神”藏于“形”之中,放射出来能为人所见,如光一样;“形”是“神”的藏身之处,但又与“神”有着千丝万缕、分割不开的物我关系,“神”必须通过“形”来表现。

这种复杂的关系,说明日常观时,既要由“神”观“形”,又要由“形”观“神”,二者相反相成,相辅相依,不能完全割离开来,单独地看。

容貌

【原文】

容以六尺为期,貌合两仪而论。胸腹手足,实接五行;耳目口鼻,全通四气。相顾相称,则福生;如背如凑,则林林总总,不足论也。

【译文】

凡是观察人的形貌,观姿容以六尺躯体为限度,看面貌则以两只眼睛为主。人的胸腹手足,都与五行相关联,耳目口鼻,皆和四时之气(春夏秋冬)相贯通。人体的各个部位,如果相一照应、匹配,彼此对称、协调,那么这人就有福相,而如果相互背离或彼此拥挤,使相貌显得乱七八糟支离破碎,其命运就可能非常不济了。

【原文】

容贵“整”,“整”非整齐之谓。短不豕蹲,长不茅立,肥不熊餐,瘦不鹊寒,所谓“整”也。背宜圆厚,腹宜平坦,手宜温软,曲若弯弓,足宜丰满,下直藏蛋,所谓“整”也。五短多贵,两大不扬,负重高官,鼠行好利,此为定格。他如手长于身,身过于体,配以佳骨,定主封侯;罗纹满身,胸有秀骨,配以妙神,不拜相即鼎甲矣。

【译文】

人的姿容以“整”为贵,这个“整”并非整齐划一的意思,而是指人整个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要均衡、匀称,使之构成一个有机的完美的整体。

就身材而言,人的个子可以矮,但不要矮得像一头蹲着的猪;个子也可以高,但绝不能高得像一棵孤单的茅草那样耸立着。从体形来看,体态可以胖,但又不能胖得像一头贪吃的熊那样臃肿;体态可以瘦,但又不能瘦得如同一只寒鸦那样单薄。这些就是本节所说的“整”。

再从身体各部位来看,背部要浑圆而厚实,腹部要平坦,手要温润柔软,手掌则要能弯曲如弓,脚背要丰厚饱满,脚心以自然弯曲到能藏下鸡蛋则佳,这也是所谓的“整”。五短身材虽然看起来不怎么样,却大多地位高贵,两腿过长的人往往命运不佳。一个人走起路来如同背负了重物,那么此人日后必定有高官之运。一个人如果走路像老鼠般步子细碎急促,两眼又左顾右盼且目光闪烁不定,那么这个人必是贪财好利之徒。

这些都是固定的判断标格局,屡试不爽。还有其他的格局:如两臂比上身长(手臂最好超过膝盖),上身比下身长,再有着一副上佳之骨,那么这个人日后一定会被封入公侯之列。如果皮肤细腻柔润,就好像绫罗布满全身,胸部骨骼又隐而不现,文秀别致,再配上一副奇佳的神态的话,这个人日后不是拜相就是入鼎甲之列。

【原文】

貌有清、古、奇、秀之别,总之须看科名星与阴骘纹为主。科名星,十三岁至三十九岁随时而见;阴骘纹,十九岁至四十六岁随时而见。二者全,大物也;得一亦贵。

科名星见于印堂眉彩,时隐时见,或为钢针,或为小丸。尝有光气,酒后及发怒时易见。阴骘纹见于眼角,阴雨便见,如三叉样,假寐时最易见。得科名星者早荣,得阴骘纹者迟发。二者全无,前程莫问。阴骘纹见于喉间,又主生贵子;杂路不在此格。

【译文】

人的面貌可分为清秀、古朴、奇伟、秀致这四种,主要从科名星(印堂与眉毛之间)和阴骘纹(眼眶之下卧蚕宫上之纹)上来辨别。科名星在十三岁到三十九岁这段时间随时都可以看到,阴骘纹在十九岁到四十六岁这段时间也可随时看见。如果一个人阴骘纹和科名星这两样都具备的话,将来定会成为非同寻常的人,即便只能得到其中的一样,也会富贵。

科名星显现在印堂和眉彩之间,时隐时现,形状有时像钢针,有时如小球,是一种红光瑞气,在喝酒之后和发怒时最容易看见。阴骘纹常常出现在眼角,遇到阴天或下雨天便能看见:形状像三股叉,人瞌睡时最容易见到。有科名星的人年轻时就会取得功名,发达荣耀。有阴骘纹的人发迹则要晚些。如果两样都没有,那么前程就不用问了。如果阴骘纹出现在咽喉部位,预示着该人将得贵子;如果阴骘纹出现在其他部位,则不属于“生贵子”这个格局。

【原文】

目者面之渊,不深则不清。鼻者面之山,不高则不灵。口阔而方禄千钟,齿多而圆不家食。眼角人鬓,必掌刑名。顶见于面,终司钱谷:此贵征也。舌脱无官,橘皮不显。文人有伤左目,鹰鼻动便食人:此贱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