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要记住,现在大多数人都喜欢“言出必行”的人,却很少有人会用宽宏的尺度去谅解你不能履行某一件事的原因。我们常常听见某甲埋怨某乙,说:“某乙分明答允了我……但……”事实上,某乙虽然可能答应过某甲,但那不过是某乙怕难为情不好意思拒绝而已,往后他仔细一想,便觉得这事根本不可能办到了,甚至某甲自己也知道这事实在强人所难的。但是某甲真的会自责而不责人吗?恐怕不会的,而在旁人看来,也总是觉得某乙不对,因为到了那个田地,已经没有谁注意当初的一切了。
拿破仑说:“我从不轻易承诺,因为承诺会变成不可自拔的错误。”
有人会发此疑问:当我们在朋友面前,被迫得“非答应不可”,而实际上明知这事不该答应时又怎样?
人际关系学家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在聆听别人陈述和请求完毕之后,轻轻摇摇头,而态度并不强烈。”
轻轻摇头,代表了否定,别人一看见你摇头,知道你已拒绝,接着你可以从容说出拒绝的理由,使别人易于接受。
自然,拒绝的理由必须充分。一个充分的理由,使人谅解你不能“遵办”的苦衷,就不会对你记恨在心。
有许多事情常是这样看,看来应该做,但一做起来就有麻烦,比如你有一位好友做了人寿保险经纪人,他来向你说了一大堆买人寿保险的好处,于是,他请你买1万元保险。你也明知此举真有益处,但是,后来当你细心一想,如果照他的要求,你每月要付出的保险费,等于你收入的1/3,而目前你的收入,也不过是仅可敷衍日常生活所需。而你一定明白这事很难办到,你就不妨“轻轻地摇头”,然后说出上述的理由。
有些人喜欢拖,或要人跑几次来听我的最后答复,这都不是好的应酬之道,我们不是常常听见这样的怨言:“他不答应,早该对我说呀!”这样一来,你在别人眼里就成了一个言而无信的伪君子。
有时,出于难为情,对于别人提出的请求没法一口回绝。在这种情况下,许愿就要掌握分寸,应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许愿方式和方法。这里有四种方法可资借鉴:
1.对有把握的事可采取定性的许愿
如果你对情况很了解,估计许下的愿有把握实现,那么就干脆把话说“死”。这种许愿能给人不容置疑的印象,给对方先吃一颗“定心丸”。
2.对把握性不大的事可采取弹性的许愿
如果你对情况把握不很大,就应把话说灵活一点,使之有伸缩的余地。例如,使用“尽力而为”、“尽最大努力”、“尽可能”等有较大灵活性的字眼。这种许愿能给自己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但一般会给对方留下疑虑,取得对方的信任的效果要差一些。
3.对时间跨度较大的事可采取延缓性的许愿
有些事情,当时的情况认准了,可是由于时间长了,情况会发生变化。这时,你在许愿中可采用延缓时间的办法,即把实现许愿结果的时间说长一点,给自己留下为实现许愿创造条件的余地。比如,有人要求老板给自己加薪,老板就可以这样说:“要是年终结算,厂里经济效益好,我可以给你晋升一级工资。”用“年终结算”一语表示实现许愿时间的延缓,显得既留有余地,又人情人理。
4.对非自己所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应采取隐舍前提条件的许愿
这即是说,如果你所作的承诺,不能自己单独完成,还要谋求别人的帮助,那么你在许愿中可带一定的限制词语。
比如,你许诺帮助朋友办理家属落户的问题,这涉及到公安部门和国家有关政策,你不妨这样说更恰当一点:“如果以后公安部门办理农转非户口,而且你的条件又符合有关政策,我一定帮忙。”这里就用“公安部门办理”和“符合有关政策”对你许愿的内容作了必要的限制,既有诚意,又有分寸,还向对方暗示了自己的难处(也要求人)。真是一石三鸟!
为人处事,应当讲究言而有信,行而有果。因此,许愿不可随意为之,信口开河。明智者事先会充分地估计客观条件,尽可能不做那些没有把握的许愿。
须知,许了的愿,就应努力做到。千万不可因一时事急,乱开“空头支票”,愚弄对方。一旦自食其言,对方一定会特别恼火。
万一因情况有变而实现不了自己的许愿,也应向对方如实说明原因,并诚恳地道歉,以求得对方的原谅和理解。
对于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办到或不想办的事情,最好及时地回绝。拒绝并不是简单地说一句:“那不行”,而是要讲究艺术:既拒绝了对方的不适宜要求,又不致伤害对方的自尊,也不损害彼此的关系。
拒绝人的时候,应努力以一种平静而庄重的神情讲话。对于一个客气的拒绝,人们是不会有非议的。
如果您想避免生硬的拒绝,还可以提出一个相反的建议,但要符合情理。
假如您的一位同事想把本应该由他自己完成的任务转嫁到您的肩上,也许您会出自本能地答道:“哎呀,你的事我可干不来。”
为了慎重对待,或许您应该这样对他说:“我很愿意帮您的忙,但实在不凑巧,我手头上的那份工作还没干完。依我看,就您的能力和素质,您是完全可以胜任的,您不妨先干起来。或许我能帮您干点别的什么?”
这样,既有拒绝,又有一个相反的建议,对方还能有什么好说的呢!
我们有时也会要求别人帮忙,也很可能遭到对方的拒绝。这时,不妨自己把话打断,干脆表示没有关系,反过来还要安慰对方几句,请他不必介意。拒绝您的人在不好意思的情况下,说不定下一次有机会时还真的可以帮您的忙呢!
微笑的镜子效应5
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这样的体验:当你站在镜子跟着,你笑,镜中人亦对你笑;你皱眉头,镜中人也冲你皱眉。不管你是否意识到,在人际交往中,同样存在着这种“镜子效应”。
有一条心理学规律表明,人们之间的言行总是以善报善、以恶报恶的,这一点儿也不神秘。如果你事先就认为某人难以打交道,那你在与他交往时,多少会被一种敌视的情绪所支配。当你这样做时,你便和他摆下了擂台,他也不会示弱,会与你对抗。这时,你也许会暗自思忖:“这家伙果真不好对付!”但你却没有想到,他之所以摆开架式与你干一仗,都是你的过错引起的。
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时常发觉,我们加之于对方身上的言行,又被对方转加到我们的头上了,这情形就同你站在镜子跟前一样。
某研究机构用电话来测试发布指示或命令时的最佳声音强度。说话者说些简单的问题,每个问题用不同的语气,回答总是以相应的语气,问得柔和,回答也柔和;问得生硬,回答也就生硬。这个事例具有普遍性。如果你现在与人交往,你也会利用这一规律来避免使他人生气了。
不过,我们还需要搞清一个事实:人们是因为生气而用高腔,还是因自己用了高腔而使对方生了气?这一问题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两者都可能发生。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你愈用高腔,你的气就愈大。心理学已证实,如果你保持自己声音的平静,你是不会生气的。“和言细语驱怒气”,心理学家证实了这句《圣经》名言的科学性。
理解了这一点,你便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他人的情绪。当你发现自己身处一种爆炸性场合,对峙各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时刻,如果你恰到好处地缓和嗓音,尽量使自己的语气显得平静柔和,那么对方的语气也会软下来,只要你以平静的语气说话,他便不会怒气冲冲了。
你想要他人支持你的观点、欣赏你的作品、接受你的建议吗?那么请记住:只有你对他人友善,他人才会对你友善;只有你给他人以同情和理解,他人才会给你同情和理解。
热情的感染比麻疹的传染还快,冷漠的感染也是如此。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你走进某个商店,抬头瞧见了服务员那张懒惰冷漠的面孔,当你问他什么问题时,他总是那样冷冷地回答:“不知道!”好像他什么都不在乎似的,结果你将会空手走出商店,且心里不是滋味。为什么?因为服务员把冷漠传给了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店中有你感兴趣的东西,你也不会买的。你会说:“你这个态度,不值得我去花这几个钱。”
当我们看魔术表演时,会被催眠术师左右他人的神秘力量而吸引,并深感钦佩。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这种本领。虽然我们没有催眠师的魔力,但生活中我们已经在反复演练着影响他人言行及其态度的本领了。
如果说,有时你受到了冷遇,遭到了怠慢,他人对你无礼,那其中有95%的情形是你自找的,因为你控制着他人的行为,实际上是你要他人对你无礼的。
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说过:“一个人的微笑,值百万美元。”这位政治家的成功,不仅是因为他有高尚的人格和出众的才华,经常微笑也是原因之一,他那颇具魅力的微笑,是造就他高尚人格的重要因素。
行动胜过语言。微笑可以表示——“我很喜欢你,见到你心里高兴”。可是,没有诚意的笑容,不但不能打动对方的心,反而使人生厌。笔者所说的笑容是由心底深处所发出的笑,足以温暖对方的心,使冰雪为之融化。
纽约一家百货公司的经理也说过,在录用女店员时,小学未毕业却经常微笑的女子,比大学毕业而满面冰霜的女子机会大得多。
和别人交往,要使对方快乐,首先要使自己觉得快乐。
纽约场外股票经纪人斯坦因·哈特说:“我结婚18年来,从清晨起床到上班的这段时间里,从未对太太笑过,两个人所说的话,也不会超过20句。严格地说,我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人。后来老师建议我进行一星期的微笑活动,我下定决心,试试看。吃早饭的时候,我微笑着对太太说:‘早安!’正如老师说的,太太大吃一惊比我想像中的反应还要强烈。等她恢复平静后,我对她说,从今以后,我要永远这样。自从我改变态度,不再吝啬笑容后的两个月,我家的情况也有显著的变化。我体验到以前从未有过的幸福。现在,我每天出门上班都以微笑和电梯管理员、大厦管理员打招呼,坐地铁时,也与售票员点头微笑。在办公室里也是一样,我向从未见过我笑的人咧嘴微笑。开始对方觉得奇怪。不久,大家也用微笑回报我。如果有人与我争辩或蛮不讲理,我就用开朗的态度对待他们,在听他们口出怨言的时候,也不忘记露出笑容。这样,再棘手的难题也迎刃而解了。而且,我懂得微笑后,财源也滚滚而来。”
一位学者说:离开家门时,注意,先收紧下腭、抬头、挺胸,用力做一个深呼吸。走在路上,遇到熟识的友人时!别忘了展颜微笑。和他人握手,要诚心诚意,不要担心会被别人误解,也不要顾忌他人是你事业上的竞争对手。总而言之,人应该保持平稳的精神状态,亦即要有开朗、坦诚的心境。只有精神状态正常的人才具有创造力,而一切事情都是由愿望产生的。当你下定决心发挥创造力时,方能实现夙愿。所以,收紧你的下腭,抬头挺胸,勇敢地向前走吧!
半瓶水晃荡响6
郊外的小河,可以听到潺潺的水声,而湛蓝的大海,却反而听不见动静。
潺流的小河中,只有小鱼,而默不作声的大海里,却隐藏着大鱼。
小河中的鱼,只要稍有动静,就会惊跳跃起。可是,深海里的鱼,却依然悠闲自在地游着。
一旦河水上涨,小鱼就有被冲走之忧,而深海里的大鱼仅仅摆动鳞片,却毫发无伤。
譬如陀螺,转动得愈快愈稳定,犹如静止一般。可是,末了要停止时,却会摇摆不定。
认真工作的人,就像陀螺一般“动静如一”,看起来宁静祥和。不认真工作的人,反而摇摆不定,呱噪不休。
有智慧的人,不会为了小事情而显得慌乱,面临重大问题时,也能果断地下判断,轻易地渡过难关。相反的,愚蠢的人往往只顾眼前,一旦面临抉择,就会不知所措起来。
有一位先生,每当大家聚在一起讨论或聊天时,往往喜欢打断别人的谈话,破坏气氛。他的表现欲很强,当他提出的意见未被采纳时,就会愤愤不平,无理取闹,常弄得大家不欢而散。
要成人之美的确不易,但要落井下石却易如反掌。像这种人,是永远无法成为政治家、企业家或一些组织里的调解人的。
给两个等量的工作,耐心的人会坚持到底,暴躁的人就会半途而废。或者,一人悠闲地完成工作,另一个人却因负荷过重,而口出怨言。同样是人,却各不相同。
因此,才气的大小,往往决定在一个人的工作上,而才气的大小则因人而异。
虽然工作分量很重,但是,只要才气相当,就能轻易地完成。对于才气不足的人,反而会觉得不胜负荷,而把事情搞砸了。
所以,过量的工作不能交给才气小的人,工作失败并不是才气小的人的错,是错在分配的不当。
同样的,一个人的价值也不可全凭美丑和年纪来判断,而应该视才气而定。因此,一个人究竟是大人物或小人物,只要看他的才气就知道了。大气之才,即使工作繁重,也毫无怨言,不会拘泥在小事上。该做的事一定全力以赴,对于没有价值的事也不会耿耿于怀。该说话时,就抒发己见,不该说话时,就保持沉默,能适时地进退。
这种人,将来成功是可以预知的,因为,他已具备了领导的才华。
中气之才,平时虽如大器者般态度大方,可是一旦面临抉择,就会动摇心志,偶尔发出不平之鸣。
小气之才,对事物多以自我为中心,率性而为,遇事不满就牢骚满腹,谴责他人,不肯听从他人的忠告,缺乏接受他人的雅量。
像这种人,不但无法把持自己,即使获得别人的指导和关心,也不懂得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