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国民间环保组织(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12048900000015

第15章 绿驼铃

绿驼铃,全称“甘肃省绿驼铃环境发展中心”,是甘肃地区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成立于2004年11月4日。

绿驼铃标志

在中国西部,环境恶化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全国有一半的生态脆弱县和60%左右的贫困县在西部,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7%,而且草原正严重退化,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每年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亿元,占当地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而“绿驼铃”的宗旨是致力于西部环境保护事业。

“绿驼铃”自成立以来主要开展的工作包括:促进甘肃的环境保护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甘肃环境问题,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促进甘肃高校环境类社团发展,出版发行了《绿驼铃通讯》和《甘肃省大学生绿色营文集》等环保交流材料,组织环保志愿者培训和能力建设项目等。为甘肃的生态环境保护、环保宣传教育及本地环保组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绘制绿色生活地图

2006年初兰州“绿驼铃”向美国纽约绿地图总部申请获得GREENMAPSYSTEM(绿地图)在兰州的唯一授权(也是中国内地的第三家授权单位),开始制作兰州地区第一份绿地图。目的希望带动很多人来画自己的绿色生活地图,透过画地图进一步地观察、关心、尊重、保护所居住的环境。在轻松的画图过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绿色概念,把爱惜地球的种子洒下去并发芽开花。知识链接

“绿地图”就是用一套世界通用的图示在地图上清楚地标示出环境中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与文化景点。它帮助人们发现所熟悉的地方可能被忽略的绿色资源,换一个角度重新认识自己的居住环境,让人们在喧嚣拥挤的都市,选择用一种更健康更环保的方式生活。自从1992年第一份“绿地图”——纽约市绿色生活地图(GreenAppleMap)诞生以来,绿地图的概念已经在世界各大洲扎根落户,到目前,世界各地已经成立了400多个“绿地图”小组,公开出版了超过300份“绿地图”。“绿驼铃”选定了兰州市内黄河沿岸的“水车博览园”“体育主题公园”黄河湿地区域作为“试验田”。经过志愿者招集和专业培训,共有来自兰州商学院、兰州大学、兰州工专等校十几名志愿者参与绿地图的绘制活动。经过3个月的努力,2006年6月绿驼铃完成了两张兰州市黄河中立桥附近的绿地图。每张绿地图长约2米、宽15米,其中详细标明了中立桥东西两侧的绿地、花园、观鸟点,也有特色建筑,社区活动中心,儿童游乐场,自行车道等。

此后,志愿者和小学生们绘制完成的绿地图分别在西北师范大学和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展览。随后的几年,绿地图活动同样继续与环境教育相结合,在绿驼铃开展环境教育的过程中组织学生们绘制美丽的校园和家乡。

兰州市动物园宣讲

2006年4月,“绿驼铃”组织兰州各高校志愿者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兰州市动物园大学生志愿者宣讲培训班”。培训班邀请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立勋老师,兰州市动物园饲养队张旭队长,甘肃省野生动植物管理局动管科张贵林科长向志愿者分别传授兰州动物园内各种动物的习性和特征,兰州市动物园介绍、特色、趣闻,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理论培训结束后,兰州市动物园张育林和甘肃中国旅行社贺莉经理在动物园内又为志愿者进行动物习性知识、导游讲解基础知识的理论培训和如何在动物园内进行宣讲的实践培训。共有来自兰州9所高校的51名志愿者参加了培训,经过实习、考核其中的26名大学生志愿者正式成为兰州市动物园义务宣讲员。“五一”期间,这些兰州市动物园义务宣讲员利用节假日前往动物园向游客进行义务宣讲,受到了游客的一致好评和动物园的欢迎。

在兰州市动物园大学生志愿者宣讲活动的基础上,2006年10月,“绿驼铃”启动了“兰州市动物园青少年宣讲”项目。在为期一个月的宣讲活动中,共有来自兰州市东岗西路二校的50余名青少年志愿者来到动物园向游人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知识,劝阻不文明游览行为;来自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甘肃联合大学的10多位大学生志愿者辅助青少年志愿者进行宣讲。绿驼铃印制了8000张甘肃珍稀野生动物书签,由志愿者向游人宣传、发放。

兰州动物园宣讲项目不仅是绿驼铃组织的一系列面向公众的环保宣传活动,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志愿者,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并通过他们的服务影响着他们周围的人。受兰州市动物园的邀请,绿驼铃继续多次组织志愿者在“五一”和“十一”期间前往兰州市动物园进行义务宣讲。

为使野生动物保护更深入更有效地开展,绿驼铃与兰州市动物园、动物保护学者、专家等共同制作完成了一本面向少年儿童的科普读物《兰州市动物园珍稀动物图谱》。书中除了行动指南、动物知识解析、动物园趣闻等关于兰州动物园的介绍之外,也在书中提出了保护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倡议书,将爱护动物的环保理念进一步推广。这本书的义卖款项全部用于支持公益事业,支持绿驼铃开展环境保护活动。

参与5·29兰石化爆炸事件处理

2006年5月29日下午15时32分,兰州石化公司已经停产检修的有机厂苯胺装置废酸单元发生火灾。事故发生后,兰州石化公司及时现场抢救,立即采取了消防水围堰等措施封堵排污口,所幸并未造成水污染。经环保部门监测显示,排污口附近水域水质主要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甘肃省政府办公室30日凌晨通过省政府网站、各通信工具公布了事故处置和水质监测情况,并向沿黄省区作了通报。而另一方面,从事发当天晚上起,兰州及兰州下游城市许多居民收到黄河水质污染的消息,开始蓄水。市民对事件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恐慌的局面。

2006年5月30日中午,“绿驼铃”就此事件召开了紧急策划会议。经过讨论,首先将此次事件定义为突发性环境公共危机。结合环境NGO的优势所在,确定了从信息传递、社会调查、公众参与监督等三个层面介入此次事件。绿驼铃同政府权威部门和相关单位联系,收集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并在网站、大学校园和社区中进行宣传,让民众了解事实真相,减少谣言带来的恐慌。同时,根据时效性和紧迫性,结合“绿驼铃”的自身能力,进行了资料收集、宣传讲座等行动。

“绿驼铃”通过媒体、网络和文献资料收集了有关事件的新闻报道、事件评论、相关后续措施、新闻发布会以及相关法规文件、事故现场照片、污染物特性及对环境的影响、突发性水环境灾害定义及举例等资料,并发布在绿驼铃网站和《绿驼铃电子通讯》上。同时,绿驼铃也设计了宣传海报,海报内容包括引言、突发性水环境灾害的对策、兰州水源地背景等资料。由于此事件最终证明并非一起污染事件,群众中的恐慌情绪也很快得到平息,原计划通过展板、海报进行公众宣传部分并未实施。

在此次事件中,“绿驼铃”参与意义大于行动本身。是绿驼铃迈出的非常重要的一步。“绿驼铃”也及时将此事件的全过程和绿驼铃的应对方案同其他组织分享,作为环境NGO应付类似环境突发事件时的参考资料。

甘肃水环境项目

在太平洋环境组织资助下,由“绿驼铃”于2006年7月启动了为期两年的甘肃水环境项目。旨在通过这一项目,提高甘肃黄河沿岸公众对黄河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节约利用的意识,并且通过一些实际的行动影响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产意识,促进环保型和谐社会在黄河流域全面推广。

在社区和学校建立环境教育基地,传播绿色环保理念,是“绿驼铃”水环境项目的一项内容之一。2007年,“绿驼铃”对水污染不达标企业进行调查,在农村和城市社区中开展宣传教育,并通过“绿色消费”理念的推动,引导消费者拒绝使用水污染企业的产品。同时,志愿者也在“绿驼铃”环境教育基地进行关于水的环境教育,以参与式的方法调动了学生参与节水行动的热情。

2008年3月22日,在第16个世界水日当天,由新华网甘肃频道、橡树网、绿驼铃环保组织等共同发起的“沿黄九省区‘共饮黄河水·保护母亲河’大型公益活动”在兰州举行。兰州市的400多名志愿者及网友通过拣拾垃圾、检测水质、宣讲污染危害等多种形式加入到保护黄河的行动中来。

由于上游调节蓄水、气温相比往年偏高、上游降水稀少等原因,2007年3月黄河兰州段水位降至全年最低。2007年3月19日,绿驼铃成员对黄河兰州段的排污口进行了考察。观察中绿驼铃发现随着黄河水位的下降,许多潜在水下的排污口露出水面,就是这些排污口成为污染黄河的“隐形杀手”。为了记录情况并方便以后的工作,绿驼铃成员拍摄了这些排污口及垃圾的图片。

保留兰州电车

2006年7月22日《兰州日报》R1版刊登了一篇题为《近日部分公交线路调整》的新闻,内容称兰州市准备于2006年7月26日正式撤销32路电车,并将于10月26日撤销34路电车。对于无轨电车是否环保,一般有两种声音:一部分人认识无轨电车由于其“零排放”等优点,是一种环保型交通工具;但另一些也提出不同的观点,认为无轨电车由于易停电、脱鞭等因素,常造成交通堵塞,受阻后其他车辆排放出大量废气,电车“环保”功能名不符实,并且兰州公交汽车大多数已更换成天然气,而天然气也属于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

针对这一情况,“绿驼铃”向一些组织和个人寻求无轨电车环境效益权威科学资料。希望以此事为契机,开展一项绿色交通的项目,引发公众思考,选择更加绿色和环保的出行方式。通过多方资料查证表明电车从生命周期、环境保护、城市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发展、提高公众生活质量等综合效益考虑是优于柴油(天然气)公交车的。

2006年10月,“绿驼铃”同兰州门户网站兰州信息港共同开展了“您对兰州取消部分无轨电车线路的看法”在线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共有874人次参与了调查,其中66%的调查人群(460人次)明确支持发展电车,仅17%的人表示反对电车。2006年10月12日,绿驼铃志愿者前往兰州公交集团公司递交“关于保留并发展兰州无轨电车的倡议书”以及网友们对是否保留无轨电车的投票结果。兰州公交集团公司答复是否撤销34路无轨电车仍在研究。

2006年10月26日,兰州公交集团公司原定取消34路电车的日子,34路电车仍在正常运行。兰州公交集团公司答复自公布10月26日撤销34路电车的消息以来,收到了许多市民希望保留34路电车的呼声,媒体多次报道,市长热线也多次收到了保留电车的反映,因此暂不取消34路电车。但是由于34路的载客量仍没有增加,效益仍没有提高,兰州公交公司仅公告为暂不取消,34路电车未来的命运仍不容乐观。2006年12月,绿驼铃在网络上征集34路电车运行线路方案。希望通过优化34路电车运行线路,提高载客量,保住并大力发展34路电车。方案征集活动得到了兰州、西安、南京等各地朋友的大力支持,提出了许多非常有建设性的方案。

2006年12月28日,“绿驼铃”志愿者再次前往兰州公交集团公司递交“关于保留并发展兰州无轨电车的第二封倡议书”。第二封倡议书中详细列出了更多关于无轨环保效益、经济效益的数据和资料,并且根据网友们的意见提出了34路电车四套优化方案。兰州公交集团公司答复是否撤销34路无轨电车他们也很为难,一方面面临严重亏损,另一方面受到社会各界舆论压力和废弃电车而空置电缆造成的另一种巨大浪费。兰州公交集团公司希望绿驼铃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都来支持“大公交”建设,引导公众切实树立“公交优先”的观念,以减少私车过快增长对城市交通带来的压力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还兰州市民一片蓝天白云。

2007年1月,“绿驼铃”志愿者前往兰州市建委和兰州市政府分别递交“关于保留并发展兰州无轨电车的第二封倡议书”和“环境净化呼唤电车复兴——绿驼铃环保组织关于保留并发展兰州无轨电车的建议函”。2007年1月23日,绿驼铃同兰州市政协委员周迎平共同向兰州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出“建议保留并发展兰州无轨电车”议案。兰州晚报、兰州晨报、西部商报等多家媒体单位对“保留兰州电车”进行报道。虽然兰州最终于2008年5月6日撤销了全部的无轨电车,但是绿驼铃的倡导保留无轨电车活动,加深了公众对环保的理解,进一步使绿色出行理念融入于日常生活之中,对其他城市保留电车也具有借鉴的意义。

这一事件促使“绿驼铃”启动了“绿色出行”项目,旨在提高公众对优良的环境空气质量是健康的保证的关注度,提高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人人有责的自觉性,提高企业承担环保公共责任的主动性;促进公众和企业参与,促进环境政策法规的完善、促进机动车辆及燃料环保技术性能的提高、促进绿色出行环境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