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乙肝病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12047800000038

第38章 冬季乙肝的治疗与保健(9)

【出处】黄彪龙消胀万应汤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水38例新中医,1995,(10):5

【按语】消胀万应汤在调理肝脾基础上重在行气导滞,散结利水。用益母草,意为活血化瘀,达到气、水、血兼治的目的。加用白术,取其益气健脾,通利水道;香橼、厚朴、砂仁行气导滞;大腹皮、蝼蛄散结利水;鸡内金、神曲、莱菔子消积运脾。诸药合用,共奏气、水、血分消之效,祛邪而不伤正,故可连续服用。

黄芪泽泻汤

【主治】肝硬化腹腔积液。

【组成】黄芪30~60克,泽泻20克,猪苓20克,防己20克,茯苓30克,白术30克,山药30克,薏苡仁30克,苍术15克,鸡内金15克,神曲15克,泽兰12克。

【加减用药】有明显黄疸者,去黄芪加茵陈30克;合并细菌性腹膜炎(或腹水常规中白细胞数明显升高)者,加败酱草30克,蒲公英20克。

【用法】每天1剂,加水800毫升,煎取250毫升,分2次餐前温服。连用15天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西医对症治疗。

【疗效】此方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腔积液16例,总有效率为813%。

【出处】潘向荣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16例四川中医,2000,18(8):29

【按语】方中白术、苍术、山药、神曲、鸡内金健脾和胃,增强食欲,使摄入营养增加,提高血浆白蛋白;黄芪、防己升阳利水,合用猪苓、茯苓、薏苡仁、泽泻使利水渗湿作用增强;泽兰通肝脾之血脉,活血不伤正,养血而不滋腻。再配合西医对症治疗,加速腹水的吸收和消散,明显缩短疗程。

益气化瘀汤

【主治】慢性肝硬化腹腔积液。

【组成】白术30克,黄芪30克,太子参30克,茯苓30克,车前子30克,炙鳖甲30克,丹参30克,郁金15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枳实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桃仁9克。

【加减用药】阴虚者,加枸杞子、麦冬、南沙参、北沙参;湿盛者,加苍术、薏苡仁、厚朴;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木香。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4周为1个疗程,连服2~3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肝硬化腹腔积液54例,显效44例,有效8例,无效2例。

【出处】王永来,徐谦德自拟益气化瘀汤治疗慢性肝硬化腹腔积液54例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12(2):81

【按语】重用白术、黄芪、太子参益气健脾,白术苦温而不燥,为补脾要药;炙鳖甲、丹参、赤芍、郁金、桃仁活血化瘀,养阴散结;茯苓、泽泻、车前子、青皮、陈皮、枳实健脾利水。诸药合用,可起益气化瘀利水之功用。

猪苓汤

【主治】晚期肝硬化腹腔积液。

【组成】猪苓20克,阿胶(烊兑)20克,茯苓25克,泽泻15克,车前子(包煎)15克。

【加减用药】气虚者,加白参(另煎)50克,黄芪30克,白术12克,大枣10枚;血虚者,加白芍、当归各15克;阴虚者,加炙龟甲、炙鳖甲各15克,枸杞子20克;阳虚者,加肉桂(后下)6克,干姜12克;血瘀者,加丹参30克,郁金15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4次温服。

【疗效】此方治疗晚期肝硬化腹水32例,痊愈24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

【出处】龙青锋猪苓汤治疗晚期肝硬化腹水32例报告湖南中医杂志,1996,12(5):16

【按语】猪苓、泽泻、车前子淡渗利水而不伤正气;丹参、郁金入肝经,活血化瘀而生新;阿胶入肝、脾、肾,育阴补血而致生化无穷。因滑石属寒凉之品易伤胃,凡脾虚气弱者必去之。诸药配合,能使正气振,水邪除。

冬季自我预防及护理

冬季防治乙肝

进入冬季,随着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下降,聚会和就餐次数的明显增多,感染上肝炎的几率大大增加。据悉,目前在全球各类传染病中,发病数字与死亡数字排首位的均为肝炎,这表明肝炎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在肝炎疾病中,乙肝患者占大多数。

冬季确实是乙肝传播的高峰期,预防乙肝的关键在于传染源的控制,日常生活中应多加注意,例如看病、注射、针灸、拔牙及手术等医疗行为,应该到正规医院。接受文身、文眉、穿耳孔、做双眼皮等具有损伤性的美容行为时,要注意所使用的器械是否经过严格消毒。

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关键。乙肝病毒的感染者大部分是从幼儿时期开始的,主要途径是母婴传播,这种感染途径对于治疗是一个极其不利的因素,也是乙肝在传播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幼儿感染上乙肝后会有发展成为各种肝病的可能,大部分会发展成慢性肝炎,其中还会有将近一半的患者会发展成肝硬化。而对于成年的感染者而言,只有5%左右的人会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的患者也只占两成左右,可见幼儿感染乙肝病毒是比较难治的。所以预防幼儿感染是乙肝防治环节的关键。

易感者是体内没有乙肝保护性抗体的人,这些人群应该尤为注意,可以采取接种乙肝疫苗的办法来加以保护。

由于大多数人对乙肝病毒的病理和传播途径不是很了解,所以在很多方面对乙肝都有误区和错误的认识。乙肝病毒不会在空气中传播,工作、交谈、一起进餐不会被传染,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可能含有病毒,应采用公筷、分食。

乙肝患者可以与别人接触,只要日常生活用品与他人分开,就不会把乙肝传染给别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可以正常上学、工作,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可以结婚的,但婚前一定要检测血中的乙肝抗原抗体系统,性生活一定要有节制,避免饮酒和过度疲劳。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必须注射乙肝疫苗。

成年人也要接种疫苗,处于乙肝病毒感染高度危险状态的易感乙肝者均应接种乙肝疫苗。主要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医务人员、与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密切接触者等。

冬季乙肝患者谨防戊肝感染

秋冬季是戊型肝炎的高发期,目前门诊急性戊型肝炎患者明显增多,主要是老年患者,就诊时症状较重,有些黄疸明显,少数原患有乙肝、肝硬化的患者感染了戊肝后,病情加重。戊肝病毒主要经口感染,发病年龄偏大,表现为黄疸很高,持续时间长,不易消退。如果原患有慢性乙肝,或肝硬化的肝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预防再感染戊肝病毒,合并感染后容易使原肝病加重而危及生命,如果发现以上症状,应及时早期就诊,多数肝病患者都能康复。

冬季精神调摄

所谓情志,即指喜、怒、忧、思、悲、惊、恐七种情绪。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两重性,既能有利于人,也能有害于人。同样,人的情绪、情感的变化,亦有利有弊。正如《养性延命录》所说:“喜怒无常,过之为害。”《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则将喜、怒、忧、思、悲、恐、惊正式列为致病内因。但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不会致病。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情志活动属于人类正常生理现象,是对外界刺激和体内刺激的保护性反应,有益于身心健康。

人的心理活动,中医学将其统称为情志或情绪,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人体本能的综合反映。合理的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人生中有重要价值,自古以来就被人类所注目。早在春秋战国乃至更早以前,诸子百家就有较精辟的论述。其中《管子》中的《内业》篇,可说是最早论述心理卫生的专篇。内,就是心;业,就是术。内业者,养心之术也。《管子》将善心、定心、全心、大心等作为最理想的心理状态,以这些作为内心修养的标准。具体地说是三点:一是正静,即形体要正,心神要静,如能这样,就有益于身心;二是平正,也就是和平中正的意思,平正的对立面,就是“喜怒忧患”;三是守一,就是说要专心致志,不受万事万物干扰则能心身安乐。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黄帝内经》,其心理保健思想要比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文集》丰富得多,成熟得多。综观《内经》,无论是对身心疾病的社会心理致病因素、发病机制的认识,还是对身心疾病的诊断和防治,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并已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如在形神关系方面,《内经》已认识到,形生神而寓神,神能驾驭形体,形神统一,才能身心健康,尽享天年,要求人们做到自我控制精神,抵制或摆脱社会不良风气的干扰。此外,对于心理与生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对于个性心理特征的种种分类,对于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地位,对于心理治疗的意义,对于调神摄生的心理卫生等,《内经》均做了原则性的总结,提出了很多颇有价值的见解,是我们研究情志保健的宝贵资料。

汉代名医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序中畅言健康的重要性,同时责怪和痛斥时医、时人无视,是“举世昏迷”,“不惜其命”,只知“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唯名利是务”,实在是“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劝导世人要重生命,固根本,可谓“晓之以理,动之以理”。可见,关于情志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仲景当时已比《内经》作者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国时名医华佗,不畏杀身之祸,以激怒疗法治愈太守笃病的事迹,见于《后汉书》的记载而广为人知。他还“晓养性之术”,重视心理卫生。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所著《千金要方》中,专有“养性”之论,不仅整理了唐以前有关调神养心方面的论述,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如在“道林”中的十二少、十二多,皆是对情志保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认为七情的刺激是三大类致病因素中的一大类,非常突出地强调了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