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呼啦圈的健身减肥术(女性生活百宝箱)
12047400000007

第7章 最佳排毒法:用呼啦圈减肥瘦身(4)

3).摇绳的方法向前摇时,大臂靠近身体两侧,肘稍外展,上臂近似水平,用手腕发力作外展内旋运动,使两手在体侧做画圆动作,每摇动一次,绳子从地经身后向上向下,回旋一周,绳子转动的速度和手摇绳的速度成正比,摇动越快,则绳子回旋越快。

4).停绳的方法向前摇时,一脚伸出,前脚掌离地,脚跟着地使绳停在脚掌下;向后摇时,则一脚后出,脚跟离地,脚掌着地,使绳停在脚底。

5、要循序渐进练习

开始练习跳绳时,动作要慢到快,由易到难。先学单人跳绳的各种动作,然后再学较复杂的多人跳或团体跳绳动作。

6、活动时间

跳绳的时间,一般不受任何限制,但要避免引起身体不适,饭前和饭后半小时内不要跳绳。学校学生可利用课间操或下课时间或课外活动时间练习。【BT1】第五章踢毽子入门与技法踢毽子踢毽子,又叫“打鸡”。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民间体育活动之一,是一项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深受青少年儿童的喜爱,尤其是少年女子。简介清代踢毽的技艺已相当高,也为中国古代妇女所喜爱。清初著名词人陈维崧曾赞美女子踢毽,说女子踢毽比踢足球还巧妙,比下棋还有趣味。

20世纪初,欧美近代体育传入中国以后,踢毽子仍为中国青少年喜爱的体育活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河北、湖南、福建、山东等省市都举行过规模较大的踢毽子比赛。1踢毽子935年,旧中国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上,曾把踢毽子列为国术比赛项目。女子盘踢我交踢的冠军是浙江的程月珍,男子盘踢冠军是上海的周克扬(成绩接近5000对),交踢冠军是南京的戴金尧(成绩140对)。程月珍盘踢成绩是1494对,交踢是36次。

自1984年前国家体委发布“毽球竞赛规则”后,踢毽子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具备了规则、竞赛性和可裁判性这些“竞赛三要素”,标志着踢毽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正规的竞技运动。但自1984年以来的26年间,毽球运动的发展相当缓慢,迄今只吸引到中国高达1亿踢毽人口的1%即100万人的参与。绝大多数毽友甚至没有听说过“毽球”这种竞赛活动,原因在于毽球的技术难度过高,而顶级比赛的观赏性又超低,使得这项比赛难以推广。踢毽子最新的踢毽子竞赛方法是于2009年5月发明的“中国竞技毽”。其观赏性、普适性和竞赛性都要明显高于老式的毽球比赛。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踢毽子的最具竞赛性的玩法是“对踢”或叫“对打”,这种踢法是踢毽运动中距奥运精神“更高更快更强”最近的一种动作,因而受到中国年轻人的普遍喜爱。对踢要求对阵双方以距地面较低的高度(中间最高点约为90-120厘米)向对方脚下大力踢毽,高手之间的对踢高度甚至低达20厘米。这种“低平毽”的踢法非常接近足球射门动作,所以被中国竞技毽吸收作为极具观赏性和技术性的比赛样式。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竞技毽是对传统踢毽运动的一项突破性创新,将使踢毽运动令人耳目一新,成为在全球广为流传的运动竞赛形式。羽毛毽的概述在古代,毽子一般用禽类羽毛和金属钱币做成。发展到现在,毽子制作的种类繁多,除延用古代的办法以外,一般的说有四种。其一,用橡胶制作毽座,含毽底和毛筒一次成型,踢毽子在毛筒上套金属片和塑料片,在毛筒中插上鹅毛或其他禽类羽毛制作的现代工业化生产的羽毛毽,大致可分为大毽、中毽、花毽和毽球毽。其二,用金属片为底,以纸剪成各种花色缨的手工制作的纸毽。其三,以各种色布条为缨,以大组扣为底做的手工布毽。其四,以塑料做成的各色装饰性毽子。

羽毛毽由底座加鹅毛或其他禽类羽毛加垫片制成。在一般日常的踢毽活动中所使用的毽子,按照外观尺寸来区分,可以大致分为大毽、中毽、花毽和毽球毽。大毽是供一般初学者和平时娱乐所用。中毽使用范围最广,即可用于娱乐,也可用于比赛。在中国竞技毽的各单项比赛中只使用中毽,而不使用其他尺寸的毽子。花毽的装饰性最强,使用的羽毛品种繁多,包括鹅毛、鸡毛、鸵鸟毛等等。毽球毽飞行速度最快,其羽毛短小、高度很低,一般使用鹅毛制作,只在毽球比赛中使用。

“中国竞技毽”的比赛所使用的“中毽”的详细描述:

中毽由底座(由毛筒和毽底构成)加4支鹅毛再加活动垫片构成。为了使羽毛能够牢固地附着在底座上,可以在羽毛的根部加上粘接剂。为了进一步增加羽毛固定的牢固度,还可以使用不同质踢毽子地的线材或橡皮筋将毛筒的上部扎紧。

中毽的底座由塑料或橡胶制成,其形状是由空心圆柱型的上部和圆台型的底部构成。底座上部的空心圆柱型部分称为“毛筒”,底座的底部称为“毽底”。毛筒和毽底是融为一体、一次成型的,应尽可能结实耐用。毽底的底面有许多距离大致相等的圆柱形凸起。中毽底座的尺寸见图4-3。

中毽的4支鹅毛的根部插于毛筒中,鹅毛尖端向外,并由胶水或其他粘接剂固定在毛筒中。在附图的俯视图中,对立的两支鹅毛的角度成180度,即置于一条直线上;相邻两支鹅毛的角度各为90度。4支鹅毛均为白色。

中毽的垫片在中毽底座的毛筒外侧套有12片圆形中间带孔的垫片,其中9片为直径比毽底直径稍大的金属垫片,2片为直径比毽底直径稍大的很薄的塑料垫片,最上面一片是橡胶、塑料或硬纸板做的垫片,并可印有或贴有生产商或销售商的简单广告。垫片自下而上的排列顺序是:塑料薄片、5片金属垫片、塑料薄片、4片金属垫片、橡胶垫片。垫片的内孔比毛筒的外直径稍大,使垫片可以套在毛筒外面之后自由地上下运动。出于环保目的,金属垫片可以由废旧金属罐头盒的空壳剪制而成。

中毽的尺寸和重量:中毽的高度为14-15厘米,其对立两支鹅毛羽尖外缘的标准宽度为14-15厘米。中毽底座的高度包括毽底底面的凸起在内为2.6厘米。毽底的凸起的直径和高度各为0.1厘米。毽底的厚度为0.3厘米,直径为3.50厘米。毛筒的外径为1.1厘米,内径为1厘米,高度为2.2厘米(不包括毽底的厚度在内)。金属垫片的外沿直径为3.80厘米,中心孔的直径为1.80厘米,金属垫片的厚度为0.02厘米。塑料垫片的外沿直径为4.80厘米,中心孔的直径为1.80厘米,塑料垫片的厚度为0.01厘米。

中毽的标准重量为14-15克,不得少于或多于此重量范围。场地传统踢毽子对场地要求不高,只需一小块比较平坦的空地,五六平方米,三四平方米均可,越是技艺高的对场地要求越宽。在室内、室外均可进行。场地面不受限制,只要平坦即可,主要根据参加人数和水平而定。例如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境地盛产桐油和油茶,踢毽水平高的人,站在枯饼上进行比赛或表演。中国竞技毽的比赛场地中国竞技毽“对抗毽赛”比赛场区的详细解释第1款对抗毽赛比赛场区的主场区、底线与边线如图1所示,对抗毽赛比赛场区的主场区外沿是一个长11.88米、宽5.18米的长方形,线宽4厘米的标示线包括在内。此场区的宽度与标准羽毛球单打场区的外沿相同,长度与羽毛球双打场区的后发球线的长度相同。长方形的两条短边称为端线,在不同的单项比赛中也称为11米线或双踢底线。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称为边线。图1中国竞技毽“对抗毽赛”场区示意图第2款中线、中线中心线以及其他线段的中心线在两条边线的中间位置有一条连接线将两条边线连接起来,称为中线。中线的中心线是一条为叙述方便而仅在理论上存在的、距两边端线距离完全相等的线段。在以下的叙述中,为避免标示线的4厘米线宽造成的叙述困难,将使用各条标示线线宽的中心距两边各2厘米处的中心线作为该线段的代名词。如无特别解释,则任意两条平行的线段之间的距离就是指该两条线段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第3款5米线和10米线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中线的两侧距离中线2.50米处各有一条与中线平行的线段连接两条边线,这两条线段之间的距离为5米,所以称为“5米线”。在两条5米线与端线之间、距5米线2.50米处又各有一条与5米线平行的线段连接两条边线,这两条线段之间的距离为10米,所以称为“10米线”,也可称为“单踢底线”。

第4款11米线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中线两侧距中线5.92米处各有一条端线。在对抗毽赛中,这条端线又称为“11米线”或“双踢底线”。两条11米线的外沿之间相距11.88米。

第5款发毽限制线与发毽区将两条边线的两端各以虚线延长1米,这4条虚线称为“发毽限制线”。每条发毽限制线各是由5段10厘米长的线段间隔10厘米构成。在边线的端点,发毽限制线的虚线应以空白、而不是以实线开始,以使裁判员便于判断在对抗毽比赛中落在边线端点处的落毽是否出界。由端线(也即“11米线”)与相连的两条发毽限制线及其延长线形成的半封闭区域称为“发毽区”。

第6款1区和2区在中线两侧,由中线、5米线和两条边线形成了两个场区,分别称为1区和2区。在对抗毽比赛中,1区和2区分别是对抗双方的“前区”。

第7款3区和4区在中线两侧,由5米线、10米线和两条边线形成了两个新的场区,分别称为3区和4区。

第8款5区和6区在中线两侧,由10米线、端线和两条边线又形成了两个新的场区,分别称为5区和6区。标示尺寸的中国竞技毽全项目场区示意图基本动作不算双脚同时离地的跳跃动作和其他复杂动作,踢毽子的基本动作共有8种,即盘、蹦、拐、磕、抹、背(音“杯”)、勾、踹。由于参与踢毽子的民众广及全国各地,而且踢毽子运动的流传又年代久远,所以对同样的动作形成了各地的多达几百种不同的称谓。下面以中国北方地区的叫法作为参考,列出踢毽子的8种基本动作的传统叫法与现代叫法的不同称谓:

踢法的新旧名称对照和对动作的解释以下名单在新旧名称之后是对动作的解释。排列如下:

新名称/旧名称:对动作的解释和定义。踢毽子1,内踢/盘踢:用脚内侧在身体前方或侧面踢。

2,直踢/蹦踢:用脚面在身体前方或侧面踢。

3,外踢/拐踢:小腿向同侧身体侧后方弯起,用脚外侧或脚后跟在身体侧面或侧后方踢。

4,膝击/磕踢;膝部向前提起弯曲,用大腿的正面或膝部击毽。

5,叉踢/抹子:一只脚不离地,另一只脚从背后绕至前腿外侧用脚内侧或脚心踢。

6,背踢/倒打、背(音“杯”)毽:一只脚不离地,另一只脚向身后弯曲用脚心踢。

7,倒勾/倒勾:背对毽子即将运行的方向,在身体前上方用脚面向身后踢。

8,踹毽/踏毽:在身体前方、侧面或身后用脚心或脚外侧踢。

以下是踢毽子的部分跳跃动作。跳跃动作比一般动作的难度加大。对跳跃动作是指换腿做出对称的跳跃动作,难度就更大。

9,跳直踢/?:一条腿向前提起离地,另一条腿单腿起跳腾空,后离地腿在身体前方用脚面直踢并先落地。

10,对跳直踢/?:在用一条腿完成跳直踢后,当毽子回落后,立即连续用另一条腿完成与第一次动作对称的跳直踢。

11,跳叉踢/单飞燕:一条腿向前弯曲提起,另一条腿单腿起跳腾空,然后用后离地的腿从背后绕至前腿外侧用脚内侧踢。

12,对跳叉踢/双飞燕:在一条腿完成跳叉踢之后,当毽子回落后,立即连续用另一条腿完成与第一次动作对称的跳叉踢。

13,跳跪踢/鸳鸯拐:双腿同时蹬地起跳并向身后弯曲,用一只脚的脚外侧踢。

14,对跳跪踢/双鸳鸯拐:在完成一次跳跪踢后,当毽子回落后,紧接着立即用另一只脚外侧完成与第一次动作对称的跳跪踢。

15,跳背踢/跳倒打、跳背毽:一条腿先向前抬起离地,另一条腿向后蹬地起跳并向后弯曲,然后用后离地腿在空中完成背踢动作。

16,对跳背踢/双跳倒打、双跳背毽:在用一只脚完成跳背踢之后,立即用另一只脚做出第2次跳背踢。

17,转体踢/?:在一个动作完成之后,身体原地旋转360度,然后在毽子不落地的前提下接续下一踢毽动作。

18,头击/?:用头部的任何位置迎击毽子并将毽子送出。

19,胸腹停/卸毽:用胸部或腹部的任何位置将毽子的运动停止并等待毽子自然下落。

20,停毽/卸毽:用身体的任何部位将毽子的运动停止并等待毽子自然下落。但对肩胛骨以下的手臂直至手指尖的停毽动作有特殊规定,即不允许将手臂抬起后接触毽子,否则将被视为“手毽”而等同于毽子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