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受益一生的北大哲理课
12044200000037

第37章 感恩——照耀心灵的太阳,人生幸福的源泉(1)

谋得高位,成为人上人

人生是短暂的,人生又是艰辛的。成功者有成功者的艰难,失败者有失败者的痛苦。成功也好,失败也罢,芸芸众生,万千之人无不在寻求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勿需讳言,我们已进入了不再耻于言名、耻于言利、耻于言官的时代。追求更响亮的名声,实现更丰厚的利益,谋求更高级的职务,正在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追求。而考入北大,无疑某种程度上为得到更响的名、更多的利、更高的官提供了一条捷径。一个北大学生说:“我考入北大,为我的家族带来了荣耀,更为我的未来美好生活铺平了道路。我已经有了创造美好生活的‘敲门砖’,我几乎可以看到我那充满希望的美好明天了。”从这充满自豪感的话语中,我们感受颇深的是,当命运在不经意间创造出成功的基石时,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加关注自己的前程,谋得高位,成为人上人,正是考入北大的人生目标。

古人也好,今人也罢,追求功成名就的人生始终是不曾改变的梦想。为了这样的梦想,特别是在中国这个“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下,一代一代的人无不把考取功名作为跳出农门、出人头地的最佳捷径。而我们的社会也有意或无意地认可了这条捷径。人们无不羡慕北大的学生,人们也由衷地尊重北大的学生。在人们的心目中,北大学生才是真才实学的代表,才是堪称有济世本领的典范。因而,百年来,北大走出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才子,他们也在各自的人生中扮演了令人称道的精彩角色,无论其从政、从商、从文、从史、从医等等,都可谓才华卓著,能力超群,不仅成为事业的成功者,也以自己的才能而过上了人上人的生活。

所谓人上人的生活,未必是统治一方的封疆大吏,未必是呼风有风的国之栋梁,未必是屋垒黄金、地铺白银的富豪,也未必是无所不能、无所不通的交际能人,这样的定义是非常肤浅的,是只看到了人表面的风光和表面的成就。

一个北大教授这样定义人上人,他说:“人来到世上悄无声息,人离开世界也不轰轰烈烈。只有生活在世间的几十年会创造轰轰烈烈的成就。但轰轰烈烈的劲头一过,马上又会归于平静,没有更多的人会记住你的风光。唯有坚持不懈地努力追求的人,即使没有经历轰轰烈烈的场面,但他们会给这个世界留下痕迹,或者有一项伟大的发明流传千古,或者有一部伟大的作品传世千年,当他的发明或作品影响后世的时候,他永远地活在了人们心中。做到这样成就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人上人。司马迁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也从没有尝过富人的生活,但他留下了伟大的《史记》,让后人从他的作品中去发现历史和感知历史,至今被后人所景仰,他就是真正的人上人。鲁迅先生一生也没有那种奢华富足的生活,甚至多次经历过窘迫生活,但他留下了洋洋洒洒的6000多万字的作品,因而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在今天看来,富足的生活只是享乐主义者追求的感官刺激,真正的人上人是不止于此的。”

在北大学习和生活,整日接触杰出的精英人物,无需刻意的学习和模仿,名人的熏陶和感染足以让才智稍逊一筹的学生得到提高,再加上北大响亮的牌子,使北大人总是能够被世人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成就一生的高位,成就人上人的生活。

100多年来,北大培养了近20万名优秀毕业生,其中许多人成为社会各界卓有建树的优秀人才,他们几乎无不在其人生的进程中为这个世界留下了自己的痕迹,用自己的成功为北大的名声增添了厚重而光彩的一笔。当然,他们在成就事业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为自己的人生创造了名利双收的生活。100多年来,各路科学巨匠、文化大师汇聚北大,一大批优秀的学术人才在这里脱颖而出,创造了一大批重要的思想文化科技成果。一大批谋得高位的人上人将因北大而彪炳史册:从毛泽东、李大钊、鲁迅、蔡元培到马寅初、周培源、陈岱孙、冯友兰、朱光潜、张岱年、王力、吕叔湘、孙伏园、傅斯年等等,足以影响千秋万代。

一位北大学生进入北大后才感知到,有钱有权的成功只是一种浮华的成功,它们并不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永恒满足。当钱不断增多的时候,当权力不断上升的时候,欲望也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不可遏制,永远也没有满足感。只有超越了钱财、超越了权力的成功,才会带给人永恒的记忆,让心灵更加干净和满足。研制“两弹”的北大教授和毕业生彭桓武、郭永怀、邓稼先、朱光亚、于敏、周光召等,他们在追求过程中可谓历尽磨难,但获得的成功是奢靡者永远不能达到的。类似于这样的成功在北大简直无以计数,这正是北大的魅力所在。

来自长春的北大研究生王安安毕业于北大影视编导专业,曾被称为北大唱歌唱得最好的“北大女歌手”。她不仅歌唱得好,人也长得漂亮,做事能力特别强。在北大曾有学生建议她考电影学院,这样凭借先天条件,或许可以成为影星。但王安安却认为,鲜花和掌声都只会是短暂的,它们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最终远离那些成功的歌星和影星。只有像北大的那些大师们那样,为这个世界留下自己的作品、自己的痕迹,才会成为真正的人上人。于是,她放弃了也许对她来说更容易出名的唱歌和表演,而坚定于影视剧的创作专业。

希望过上好日子,已不是北大人的追求。北大人的追求显然要更上一个层次。保持心灵的宁静,去除生活中的浮华,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创造永恒的业绩,才是北大人的终极目标。犹如北大无数的先贤至圣那样,钱财再多也会散尽,权力再大也会终结,唯有精神可以不朽,生命的意义可以传承,达到那样的境界,才是北大人应该追求的人生。北大学者说得好,成功的意义不在于赚了多少钱,管了多少人,钱和权都是浮华的化身,不会永恒,而做一个真正的人上人,才能占据不会跌落的高位,那才是真正顶级的东西。

满怀爱心,施爱于人

人不是为了钱而活着,人也不是为了权而活着,人是在为爱而活。因为有爱,我们才能来到温暖的人间;因为有爱,我们才能快乐地成长。人生最重要的是施爱于他人,没有了爱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一样。满怀爱心施爱于人,这是社会的一门大课,有了爱,人间才会充满欢声笑语,有了爱,社会才能健康发展。爱心能使青年人谦虚求学,健康成长,爱心能使中年人事业有成,爱心能使老年人珍惜夕阳。当你施爱于他人时,他人也会把爱传送给你,爱心编织的彩链环环相扣,展示出爱心的纯洁、高尚,光照寰宇。一位北大学生在演讲会上说:“爱是人类的永恒追求,爱是无私的奉献牺牲,爱是人类的最高境界,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

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是的,人类最不能缺少的便是爱。人若缺少了爱,就与动物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一个没有爱的灵魂无论怎样头脑发达,也只能处处碰壁,走投无路。因为爱是联结成功的桥梁,爱的最高境界应是世界上人与人最普遍、最高尚、最单纯的人类之爱。

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自私,但再自私的灵魂如果满怀着爱心,那么他的灵魂也会是伟大的。曾经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泰坦尼克号”沉船前,水手们引导着妇女和儿童上救生艇,最后一只救生艇坐满时,一个女孩在艇上哇哇大哭,原来她的妈妈因为救生艇容不下了而没能上来,留在了大船上。救生艇根本不能再容纳任何一个人了。这时,一位女士站了起来对水手说:“让我回到船上去换那位母亲。”人们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说:“我也是母亲,我能体会作为母亲离开孩子的心情。同时我也是女儿,我也知道女儿失去母亲的痛苦感受。”说完她回到船上换了那位母亲。后来这位不知名的女士也随着“泰坦尼克号”沉入了冰冷的海底。她是勇敢的,也是伟大的。爱的力量使她没有惧怕死神的威胁,毅然决然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亡留给了自己。这就是爱,这就是人类最普通、最高尚、最单纯的爱。

爱是一切生命的原动力,我们用爱来支撑起世界,用爱来引导人生。爱的含义是无穷无尽的,爱的主题是永恒的。因为爱,人才最伟大。

北大是最崇尚爱心教育的大学,博爱是北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大校园里,有许多包含爱意的社团组织,北大志愿者服务队常年活跃在北大校园内外,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着无私的援助。传播爱心,施之于人是人类做得最美的一件事。

英国有一篇广为流传的小说:

在伦敦儿童医院一间小小的病房里,住着6名即将离开人世的白血病小病人,死神在一天天逼近他们的生命,他们活不了多久了。与他们相伴的还有一名叫伊丽莎白的10岁小姑娘,她非常热爱音乐,热爱歌唱,可惜因为耳朵患病,在耳朵后面做了一次特别复杂的手术,再有1个月时间,听力将完全消失,再也不会听见任何声音了。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在11岁生日前能再听一次美妙的音乐。6个患不治之症快要死去的孩子为了庆祝伊丽莎白11岁的生日,抱着同死神决斗的信念,竟然在仅仅三周的时间里,组成了一个优秀的合唱队,终于在三周后伊丽莎白的11岁生日时,成功地举行了一个最令人难忘、最值得纪念的音乐会。虽然伊丽莎白将于1个月后听力永久丧失,但是在她记忆的耳朵里,仍然能够听见那6个童稚的声音,那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予人爱心的声音,它们是她曾经听见的最后也是最美的声音。

这是病友对病友的爱,犹如一叶永不沉没的人生之海上的小舟,漂向我们灵魂的深处。

北大最杰出的诗人徐志摩在他的文章中写过这样一个有关爱的故事: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一个5岁的小姑娘脸上挂着两行眼泪,手上拿着她妈妈的照片,来到花园。她蹲在花园的一块空地上,用稚嫩的小手,使劲扒开地上已经松软的土,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妈妈的照片埋进土里。

小姑娘的妈妈不久前因病去世。思念妈妈的女儿,看见园艺师把花枝剪下插在土里、浇上水,花枝就生根发芽长成新的花树。于是她就认为:只要把妈妈的照片埋进土里,天天给她浇水,妈妈也一定会再回到她身边。

于是,在这个雨夜,在这个大人们都熟睡了的雨夜,小姑娘独自来到花园,用眼泪和雨水栽下了妈妈的照片。

“妈妈,我会天天给您浇水的,您快快回来呀!”小姑娘在雨夜里发出了对妈妈的深情呼喊。

这是女儿对母亲的爱,这种爱不带任何的功利色彩,发于心灵深处,无边地界,有始无终。这种爱足以穿越时空,感天动地。

古代日本有一种风俗:一旦人老了,家里无以负担,就把老人扔到山里,任其死亡。

一天,一个儿子背着母亲往山里走。山高路险,步步艰难。母子沉默无语,艰难地攀行。到了深山林密处,儿子放下了他的母亲,转身想走。其母忽然开口道:儿呀,天就要黑了,这里山高路险,野兽出没,我怕你慌张迷路,你背我来的时候,我折了一路的树枝,你只要沿着折断的树枝走就可以找到家。

这是母亲对儿子的爱,这种爱早已宽广无边,生命因为母爱而多姿多彩。

满怀爱心,施爱于人,就是这样的简单,正因为其简单,所以许多人就会不屑一顾,从而丧失了施爱于人的机会,所以它又显得极其珍贵。

满怀爱心的人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会把爱施予他人:一个会心的眼神,一句小小的祝福,一张温暖的笑靥,一声真诚的问候……都不时地在体现着一颗颗平凡而真实的爱心。

送人玫瑰,自然会“手留余香”,以善良的爱心俯仰天地,那便是生命的朝圣。

北大教授说:“给别人以爱心,自己不但不会有损失,反而会收获更多的爱心。而那种吝啬于爱,对他人缺乏同情、冷漠无情的人,无异使自己陷于孤独无助的境地。”人心总是向善的,也是渴望被别人善待的。满怀爱心地善待别人,别人就会善待我们,甚至一些被人们视为罪犯的恶人,都会被爱心所感化,从而弃恶从善,重新做人。所以说,爱心无敌。

爱人比恨人更快乐

一个人如果心中充满了爱意,那么他的情绪一定是温和的,待人接物总会脸上布满微笑,心情一定是愉悦和轻松的。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心中总是有恨,那么心就会背上恨的沉重负担,看见什么都会产生憎恶情绪,当然就没有快乐可言了。放不下恨意,愤恨就会在心里不断膨胀,直到让自己陷于痛苦的深渊。消除愤恨的最好办法不是报复,而是爱。爱是解决一切矛盾纠纷的良药,唯有爱可以化仇恨为友善,化痛苦为快乐,有了爱,才会有无尽的快乐。北大学者说,恨是痛苦之根,爱是快乐之源。从笔画上看,爱有10画,恨有9画,爱比恨多出1画,爱与恨的结果却是冰火两重天。恨能让人变得愤怒和沉重,爱却让人变得轻松和快乐,把恨转为爱,人生就会布满温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