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受益一生的北大哲理课
12044200000029

第29章 信义——通行天下的准则,终生受用的财富(2)

弄虚作假历来为北大人所唾弃。北大教授季羡林老先生在《谦虚与虚伪》一文中这样写道:“真诚是第一标准。虚怀若谷,如果是真诚的话,它会促你永远学习,永远进步。有的人永远‘自我感觉良好’,这种人往往不能进步。康有为是一个著名的例子。他自称年届而立,天下学问无不掌握。结果说康有为是一个革新家则可,说他是一个学问家则不可。较之乾嘉诸大师,甚至清末民初诸大师,包括他的弟子梁启超在内,他在学术上是没有建树的。”一个大师级人物,对于学术上的虚伪是丝毫不能容忍的。同样,北大的学者们最为痛恨的就是考试作弊和论文抄袭。他们对这种虚伪的行为简直到了深恶痛绝的程度。一个北大教授这样说:“容忍了考试作弊和论文抄袭,就是容忍了贼人横行。既然大家痛恨贼人如过街之鼠,那么对待考试作弊和论文抄袭,也当如对过街之鼠那样,毫不留情。”

做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做一个虚伪的人,是北大的优良传统。这种真实不仅体现在做学问上,也体现在做人做事上,他们用自己的真实给虚伪以当头一棒,在北大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许多令人称道的佳话。

明清史专家孟森教授,讲课时从来都是面部沉闷,毫无表情,从来不会因为要给学生留个好印象而失之于严肃。他讲课总是出奇地沉闷,几乎沉闷得快要让人窒息了。但他对待自己的每一节课,都准备得极为认真,就是身体再不舒服,也要把讲义编得完美无瑕。不仅自己手里有能够经得起论证和推敲的讲义,还提前把讲义印制出来,发给学生,使学生人手一编。每次上课,必把拇指插在讲义中间,不苟言笑地走上讲台。他讲课,从来不向台下看,照本宣读,与讲义一字不差。下课时,讲义合上,拇指依然插于讲义中间,转身走去,依然不向台下看。下一课,仍旧如此。孟森教授讲课严肃认真,对学生考试要求更加严格,绝不允许有人抄袭他人答卷,考试时间一到仍不交卷,则严厉批评。他说:“容忍了抄袭,就等于容忍了学生的不良习性,那是讲师的失职,我绝不能当一个失职的讲师。”

虚伪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考试抄袭是虚伪,见人说假话也是虚伪,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是虚伪,不真实做人也是虚伪。而虚伪的人总是爱把自己打扮成诚信的人,因为虚伪的人也知道,只有诚信的人才会受欢迎,才能得到人们的相信,也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所以虚伪的人总要把自己说成是最诚信的的人。而越是宣扬自己诚信的人却往往就是最缺乏诚信的人。北大有一教授就曾用一个喜鹊的寓言来讽刺这样的人。

有一只花喜鹊走到哪都大言不惭地说:“我是最直性的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心思,心里想什么说会说什么,一点也不会装假,心直口快,爱讲真话,从来不怕得罪人。”

喜鹊确实有这样的特点,它遇到不顺眼的,就爱唧唧喳喳说一通,指责一气。比如,见了麻雀,他要斥责:“不知道自己打食只知道偷粮食的家伙。”见了猫,它要嘲讽:“尾巴卷上就知道讨好人的虚伪者。”见了牛,它要戏谑:“蠢货,拉个犁杖还要假装费劲。”见了柳叶眉,它要讥笑:“小不点儿,别把人吵死。”……

有一次,乌鸦总管大人下来检查山林。喜鹊一听到这个消息,赶忙飞向前,笑脸相迎,喋喋不休地恭维乌鸦:“总管大人,您到这里来真是我们的荣幸。我们太想见到您了。见到了您,我们就感到莫大的幸福。总管大人,您的羽毛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羽毛,您也是天下最漂亮的鸟。总管大人,您唱的歌儿特别动听,那次演唱会上你唱的歌好像现在还响在我耳边呢,您的歌声真是百听不厌,您真是鸟王国的最有实力歌星。”

乌鸦总管走后,一群鸟民就围拢上来,七嘴八舌质问喜鹊:

“爱讲真话的先生,今天怎么不讲真话了?”

“乌鸦是最美的鸟吗?”

“乌鸦是最有实力的歌星吗?”

喜鹊窘态百出,吱吱唔唔,答不出一句话来。公正的猫头鹰出来替喜鹊作了回答。“喜鹊先生,恕我直言。你的所谓心直口快,爱讲真话,也是有选择的,在与自己没有利害关系者的面前,你什么都敢说,也什么都能说,而一旦到了关乎自己利害的对象面前,你就变成了最虚伪的家伙。”

古语云:“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诚信”有“虚伪”来证明它的价值。意思是说在黑暗的屋子里寻找东西,只有火把最有用处,一下子就能照亮东西所处的位置;在当今的社会里寻找做人的道理,唯有诚信最受欢迎。诚信与虚伪比较起来,就会发现诚信的可贵。印度最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说:“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因为虚伪给人带来的是表面虚假的东西,它掩盖的是事实的真相,使人们受到蒙蔽,产生错觉。沿着虚伪者提供的信息走下去,最后就会上当受骗,遭受损失。

北大从来就不容忍虚伪。因为北大人清楚地知道,虚伪的学术是害人的,也是害世的,经不起客观世界的检验。同样,虚伪的人也只能昙花一现,经不起诚信的考验。容忍了虚伪的存在,就是对北大精神的亵渎,就是对社会的欺骗,最终也是对自己的欺骗。因此,北大在教授学业的同时,也把诚信做人的哲理教给了学生,使北大诚信、严谨、科学的教学精神得以发扬光大。

善良的前提是诚信

诚信的人都是善良的人,有人说诚信是一枚古老的种子,她播撒在每颗善良淳朴的心灵里,她植根于每一个踏实真诚的足迹里。是的,善良的人才会以诚信为本,善良的人才会拥有一颗充满了爱意的心,用一颗爱心包容世界。北大教授说:“善良的前提是诚信。缺乏诚信的人到处行欺瞒之术,把别人的感情玩弄于股掌之中,根本就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做出来的尽是伤害别人感情的事,这样的人哪里还谈得上善良呢?”做一个善良的人,首先需要做的是一个诚信的人。

善良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善良的人表现在处世上,总是能够考虑别人的感受,是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典型。而这也正是诚信之人的特征。善良的人总是以欺骗他人为一种耻辱,内心会时时受到良心的谴责。同样,诚信的人是不屑于做欺骗之事的,认为那是一种见不得人的行为。一个北大学生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做一个善良的人,首先要做一个诚信的人,用诚信去塑造高尚、善良的人格。像林肯那样,用诚信和善良面对这个世界。特别是一个大学生,不仅要做掌握科学知识的先锋,更要做引导社会诚信和善良的先锋。”

曾任美国总统的林肯小时候家里很穷,甚至经常吃不上饭,穿不上鞋子,也没有机会读书,不得不每天跟着父亲去赚钱糊口。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到外地去赚钱,他不怕吃苦,什么活都肯干,先后当过店员、乡村邮递员、伐木工人等,但不管做什么,他都非常认真,非常坦诚,总能处处受到人们的称赞。

1836年,经过长期自学后,林肯通过了律师考试,并逐渐成了一名颇有才气的大律师。由于他人品好,待人和气善良,很快就远近闻名。很多人慕名而来,请他帮助打官司。但林肯替人打官司有个条件:必须当事人是正义的一方。否则,就算给再多的钱,他也不干。

一次,有一个富翁请林肯作辩护人。林肯了解了案子过程后,发现那富翁绝不是善良之辈,在案件中也是强词夺理。于是,林肯就告诉他说:“很抱歉,我不能接受你的案子,因为你的行为不是正当的。”

富翁有些不甘心,就想用提高酬金打动林肯。林肯严肃地说:“说实话,你的案子,只要我使用一点点技巧,你就可能胜诉。但那是不公平的。让我撒谎,那不是我的做人风格。谎话只有在丢掉诚实和良心时,才能够说得出口。但我林肯永远也不会丢掉自己的诚实和良心,因为那样做,我就会与你一样是罪恶的人。”

最后,那个富翁不得不离开了林肯的办公室。

诚信是一种美德,谎言与欺骗是堕落的开始。海涅说过:“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同样,善良也不可能在欺骗中绽开美丽的笑脸。只有善良的人,才会像林肯先生那样,不为金钱所动,心里始终装着别人,把最真诚的爱献给所关心的人,充分展现一颗善良的心。

原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一直遵循诚信做人原则。

有一天,宋庆龄要去一个幼儿园看望那里的儿童。听说宋奶奶要来看望大家,孩子都高兴地跳了起来。幼儿园的老师也做好了一切准备,只等宋奶奶光临。可是,天突然刮起了大风,霎时间飞沙走石,有的大树被连根拔起,也有的被吹弯了腰,电线吱吱作响,人走在路上也难以睁开眼晴。大家都以为宋奶奶不会来了。正在这时,门外却传来了汽车喇叭声,原来宋奶奶顶着大风,冒着漫天沙尘来了,她的脸上带着爱意微笑着走到孩子们中间。一位老师不安地说:“这么大风沙,您就改日再来嘛!”她摇摇头,认真地说:“孩子们都在期待我,我不能失信于孩子,再说我也想早点看看孩子们啊!”一句话,让幼儿园的老师和孩子们深受感动。

善良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优良品质。一个善良的人应该时时刻刻保持诚信做人的原则。美国伟大的政治家、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曾对一个青年人说:“你要切记,善良的人首先是一个诚信的人,缺乏善良的人也肯定是一个缺少诚信的人,缺少诚信将使一个人名誉扫地,缺乏善良同样会使一个人臭名远扬。”

北大教给了学生们诚信做人的人生哲理,也教给学生们要学会善良做人。善良与诚信是不可分割的。诚信是最大善良,一个缺少了诚信的人就没有善良可言。犹如大诗人罗素所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信守诺言

温暖是春天的诺言,潮汛是大海的诺言,明亮是阳光的诺言,成熟是秋天的诺言。世界因为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诺言,才变得美丽而多姿多彩。大自然信守诺言是自然规律使然,春夏秋冬的交替永远也不会改变,这种诚信给人类带来了美丽和期盼。北大教授说:“大自然为我们人类信守诺言做出了最好的榜样。”信守诺言是人的一种美德。“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个人如果不信守自己的承诺,不仅仅是失信于人的问题,更是一个人品德低下的象征。而一个品德低下的人是没有人愿意与他打交道的,其人生必然会处处碰壁。

韩非说:“巧诈不如拙诚。小信诚则大信立。”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不渴望被别人理解和信任。能得到别人信任,就会从内心感到幸福和快乐。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原因就在于他们对答应别人的事情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履行诺言,最后丧失了别人的信任与理解。

一个有分量的诺言,犹如一座有高度的大山,信守一份诺言,比登上一座高山更难。许多人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诺言,一时被困在履行诺言的山前,就永远失去了登上山顶的机会,因为一时的失信,就失掉了所有的信任。

北大教授曾讲述了《郁离子》中记载的一个商人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突遇风浪袭击,船要沉了。他死死抓住一根桅杆高喊“救命”。正好有个在河边有一个以打鱼为生的人听到呼喊声,就急忙奔了过来。商人一看自己有救了,高兴地说:“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如果救了我,我答应给你100两黄金。”渔夫想自己一辈子恐怕也赚不来这么多钱,而且自己已经来了,就救救他吧。于是,渔夫就把商人拉上了自己的小船。商人看自己这么容易就被救了上来,觉得自己答应的钱太多了,就翻脸不认账了。他只拿出10两金子给了渔夫。渔夫责怪他不守信誉,出尔反尔。富翁却说:“你就是一个打鱼的,一辈子能赚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嫌少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可是没过多久,那富翁又一次在先前落水的地方翻船了。这一次他又喊出100两黄金的价码。有人欲救他,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被淹死了。

商人两次在同一地点翻船而遇上同一个渔夫是偶然的,但商人不守诺言的结局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就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正如日本学者山本有三所说:“说谎就如同向天空吐唾沫,最终要落在自己的脸上。”假话一旦被戳穿,假象一旦被识破,遭殃的还是作假者本人。大家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狼来了》中,说谎孩子最终不是成了狼的美味大餐了吗?

诺言之所以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力量,是因为信用具有无上的价值。社会秩序建立在人与人之间彼此信守承诺的基础之上,是否信守了诺言,是衡量人类精神是否高尚的准则。如果把诺言都不当回事,轻易许诺,轻易违背诺言,人与人之间就将没有信任可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成相互防备、相互猜疑、相互敌视的关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深受其害。诺言是神圣的,承诺是金,每一个人都应该信守自己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