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受益一生的北大哲理课
12044200000018

第18章 心态——直面自我的风范,无欲则刚的境界(4)

刘书的经历是低姿态的经历,她从低姿态中学到了走向社会获取成功的资本。可想而知,如果她抱着好为人师的姿态走进社会,放不下北大罩在身上的光环,即使她有惊世之伟才,恐怕也难以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放低身份做人,是许多成功者的自觉行为。放低姿态做人,可以使他们的本领通过不说的方式用超人的业绩展现出来,获得社会的认可。

北大学者告诫学生,北大的四年只是漫长人生路的一个瞬间,再好的大学也不可能使学生掌握到可以成就一生的知识和本领,未来的路上仍需要时时当小学生。如果认为已经学懂学透走向社会的本领,那么就很容易犯眼高手低的错误,结果不仅做不来大事,连小事也做不好。低姿态做人,不图虚荣,沉静、稳重地行事,是一种促人进步的力量,是一种成功爆发前的磨砺,是一种利人利己的智慧,又是一种超凡脱俗、淡泊宁静的境界。低姿态做人,不是妄自菲薄,不求进取,而是坦诚而平淡地看待自己。无人把你看成卑怯、懦弱、无能。这正如炮火纷飞的战场上,一味高姿态地向前冲,很快就会倒在枪弹下。适时匍匐前进,反而更容易接近目标。

曲高必和寡,心高必气傲。气傲的人只能当个孤家寡人,因为谁都不会亲近高傲的人。只有放低姿态,才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才更容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做人的快乐。诗人鲁藜说得好:“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强手如林更需放低心态

放低心态做人是北大教给学生的一条重要的人生哲学。在北大校园里,聚集着全国甚至于全世界最有才学的多种门类的顶尖大师,他们大都学贯中西,德倾全球。然而,他们几乎无不保持低调做人的风格,不张扬,不炫耀,不声张,不造作,朴素得就像一张洁净的大白纸,透明得就像一潭纯净的湖水,让人仰之弥高,敬之弥深,他们以低调赢得了人们的真诚尊敬。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这是《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里的名言,它其实也道破了让朋友欣赏你的不二法门。北大的学者们就是用忖度他人之心,约束自身而不自高自大的做人方式,用行动诠释了低调做人的伟大。

吴增定于1999年在北大哲学系取得博士学位,随即留校任教至今,是当代西方思想史、政治哲学学界新秀之一,主攻西方政治思想和德国哲学,以研究胡塞尔和尼采起家,前溯及柏拉图、霍布斯哲学,于中西思想史经典原著研读上有独特心得和深厚功力。

吴增定回忆自己求学北大的经历时说,当时自己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考研的,并体会到“无法预知未来结局,但不努力就不能得救”的“存在主义的情绪”。在后来专心精读了一些经典著作后,越发感到了自己的浅薄和无知,低调求进的情绪油然而生并越来越浓,他逐步体会到“求知的快乐”,发现“书中有些问题在牵引着自己”,从而产生了投身学术研究的兴趣。此时,名利功禄似乎全都远离了他,在他的头脑中已完全淡忘了世间还有名利享乐,“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的他完全沉浸在哲学思考的世界里。

吴增定认为,进步最快的求学方法就是低调,低调可以使人排除干扰,专心致志地投身于学习中。“最笨的功夫就是最好的功夫。”这样的低调让他的学业突飞猛进,获得了惊人的成功。

放低心态做人,是一种姿态、一种品格、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一种智慧、一种胸襟、一种谋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态。欲成事者必要宽容于人,进而为人们所悦纳、所赞赏、所钦佩,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既固,才有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便难免枝衰叶弱,不禁风雨。而放低心态做人就是在社会上加固立世之根的绝好姿态。放低心态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们和谐相处,也可以让自己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

季羡林教授是山东省清平县(今临清市)人。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他在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等学术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他被称作国宝级的学术大师。然而,他却是一个极其低调的人。

有一次,有一位大学新生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进了校门,因为他是带了许多东西,不知道该去怎么处理它们。正在这时,他看见一位年纪有点大的老人,因此就向他求助,他让老人帮他看行李,他去办理入学手续。就这样,一个小时的时间过去了,那个大学新生终于回来了,他看见那个老人正在尽心尽责地帮他看行李,连声道谢。

第二天召开开学典礼,那个大学新生惊讶地发现,在主席台坐着的那个北大副校长正是昨天替他看管行李的老人。

2007年8月6日,是季羡林教授96岁生日,且不说是大师,就是任何一个常人,有几个能过上90岁的生日。

低调的季羡林教授的96岁生日只是二十余位医生、护士穿着整齐的新式军装,团团围坐在他身边,点燃生日蜡烛,轻声唱着生日歌,为他送上诚挚的生日祝福。季羡林教授的低调是令人敬仰的,是低调成就了他学贯中西的大家风范,他的低调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北大学子,使他们能够在北大这个中国最响当当的学府里,不浮躁,不夸张,不觉得自己高人一头。而且无数的北大学子即使走上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后,仍能保持自己的低调,不炫耀自己的学历和学识,从基层岗位上做起,一步步地成就自己的事业,这是北大教给学生的最为宝贵的人生哲学之一。

学会放低心态做人,就要不喧闹、不矫揉、不造作、不故作呻吟、不假惺惺、不卷进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嫉,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才华,能力比别人强,也要学会藏拙。而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那只是肤浅的行为。

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的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她作为万物的地位……

人生在世,我们常常产生想解释点什么的想法。然而,一旦解释起来,却发现任何人的解释都是那样的苍白无力,甚至还会越抹越黑。因此,做人不需要解释,便成为智者的选择。在当今社会,与人相处,学会低调同样重要。

放低心态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修炼到此种境界,为人便能善始善终,既可以让人在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也可以让人在显赫时盈若亏、不娇不狂。

放低心态,为人低调并非是妥协、退让、懦弱,而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对人的尊重。

成于谦虚,败于骄狂

北大人从来不以自己是中国学府的“大哥大”而自骄自大。恰恰相反,他们认为自己有幸成为北大中的一员,不是靠骄狂取得的,而是靠谦虚的学习态度,不断进取心的拼搏劲头取得的。如果在北大放弃了这种谦虚好学的优良品德,最终也会一事无成。北大学者们教育学生,一个人无论身处何方,都必须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因为总有让你学习的东西,也总有值得你学习的人物,甚至市场里普通卖菜人的身上也有值得学习的优点。而骄狂的人是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的,在骄狂人的眼里,只会看到自己全身上下都美仑美奂,而总是看别人一无是处。人生只会因为谦虚而成功,因为骄狂而失败,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谦虚不是意味着自己的无知,而是让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谦虚不仅是尊重别人的一种方式,是一种道德,也是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一条捷径。如果一个人缺少了谦虚的做人态度,就会排斥一切有益的知识,一切有助于自己提高的师长,就会陷入自以为是、老大自居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唯有谦虚的人,才不会招致这种后患。因为谦虚就意味着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就需要拜他人为师,向他人学习。北大学者们教导学生说,每个能够考进北大的学生,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都值得每个人甚至包括我们授课老师的学习和思考。正是这种谦虚育人的风尚,使北大始终是推崇互相学习,取别人之所长,补自己之所短,获得普遍提高的治学之所。

曾是北大教授的鲁迅先生曾讲过这样一段话,大意是:他是不写自传也不主张别人为他作传的。因为自己的一生太过平凡。如果像他这样平凡的人都可以写自传,那么,四亿人(当时中国的人口总数)的传记,“直将塞破图书馆矣”。鲁迅先生的这番表述很令人感动。这样谦虚做人的态度,不仅没有降低和矮化自己,反而更加使人感觉他人格的高尚和超拔。

赵鹏在198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大法律专业。进入北大后,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跳进了书的海洋,这里有他读不完的书,越读他就越感觉自己知识的贫乏,越读也越感到自己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太多了。在这样的读书中,他深刻理解了谦虚这个词的意义,如果不是读到这么多的书,他还觉得自己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了。在读到这么多的书后,他才感到,自己所读的那些书仅仅连大海里的一滴水都不如。在谦虚的求学中,1993年他毕业了,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赵鹏开始到团中央工作,他如鱼得水,工作得心应手,于1994年任职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2005年,他进入智联招聘,任副总裁,主管市场公关。智联里的智慧及谋略让赵鹏颇为感叹,赵鹏开始了新的学习实践征程。他又一次感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个人不论毕业于哪里,永远也没有学尽的时候,谦虚地学习,永远不会有止境。

当今社会,错综复杂,变幻莫测。因此,在人生的漫长跋涉中,我们必须学会谦虚。但学会谦虚并非自贬自卑。学会谦虚则意味着进步和成功。

当有人提出为北大的著名教授汪曾祺先生立传的时候,汪曾祺先生立即明确表态拒绝。他说:“我没写过几篇好文章,不配也不值得立传,这样就立传会让人笑掉大牙的。”有不少评论文章盛赞他的作品,他读到这些评论时,就总是坐卧不安,甚至为此失眠。后来他就自己撰文评价自己,说自己没有别人想象的那么深刻和有思想,也只是一个写字匠而已。他说:“我从小就生长在水边,过惯了平常随和的生活。我已是一把年纪了,对于高山,只好仰止,更安于竹篱茅舍、柳絮飘散的日子了。以惯写小桥流水之笔而写高大雄奇之山,殆矣。”甚至对自己的书画,他也谦虚地说:“我所作字画与画家相比,是不足观的。”但有意思的是,汪老虽然把自己的文章和书画作品说得一无是处,人们喜欢他的作品的程度却有增无减。对于有求于他字画的人,汪老不管怎样劳累,轻易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

做人做事的智慧之一就是能不能始终保持谦虚的做人态度,而不是骄狂地自以为很了不起。著作等身的鲁迅先生尚且觉得自己不够资格写传,何况我们一介平民布衣。只有那些骄狂之人,总认为自己技艺高超,反而常常成为受攻击的对象,不仅不受人尊敬,反而因其骄狂傲慢,而沦落为失败者。

北大学者们的修为告诉我们,一个人不管有多么丰富的知识,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或者有了何等显赫的地位,都不能抛弃谦虚谨慎的做人原则,不能自视过高,更不能把自己看作一朵美丽的花,而把别人看作一堆“豆腐渣”,必须保持谦虚的做人品格,博采众长,不断提高和丰富自己。谦虚使人敦实,骄狂致人遭殃。

低成才能高就

热粥是要一口一口喝下去的,雄伟的宫殿也是一砖一瓦建成的,不经历低处的起步与磨炼,就想获得一步登天的成功,除非是绝对的幸运而中得彩票,否则世上没有这样的美事。做什么事都要从基础开始,从最底层开始,一点点地日积月累,由浅到深,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由小的成就积累成大的成功。北大学者们常常这样强调,种子不可能摇身一变而成参天大树,溪流不可能摇身一变而成汪洋大海。每个考入北大的学生也都是经历了寒窗之苦而最终登上了大雅之堂。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如此,只有低成,才能高就。

从低处做起,把低处的工作做好,把低处的工作做得绝对出色,然后顺理成章地追求更高的境界,是北大人教导学生的做人做事准则。正是这样的教导,让北大人在做人做事中,没有了好高骛远、贪大求洋的投机心理,而养成了踏踏实实做人做事的习惯。和其他院校的毕业生相比,北大的学生敢于从最底层的甚至是被人蔑视的工作做起,他们不在意别人的蔑视的眼光和恶意的嘲讽,追求的脚步更加务实和进取,因而获取成功的基石也更加坚实有力。

前面说的陕西省长安区的陆步轩从北大毕业后,由于所学专业不被看好,在大城市迟迟没能找到工作,“无法在大城市立足,在小地方谋个一官半职也好”。他抱着求职心切的想法回到了老家长安,千辛万苦地奔跑了很长一段时间,可是仍然没有单位愿意接纳这位北大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