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演讲素材库
12042800000057

第57章 附录 校长常用管理理念(3)

抓住这一意外的契机,学校借势而上,立即开展“寻找好心人”活动,并在报上刊发了“好心人,你在哪里?”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成都市各大媒体也纷纷卷入这一事件的采访、报道中来。待此番报道热潮开始降温时,棕北中学为掀起第二次高潮而做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按照策划方案设计,学校先后在该同学小学时的母校和其家所在的社区,顺利开展了两次大型募捐活动,其间,成都电视台和四川电视台都应邀作了专题报道,该事件再次引起社会关注和强烈的社会反响,各界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该同学成功地进行截肢手术。为筹集换假肢的费用,学校继续通过《武侯报》、《成都教育周刊》、《华西都市报》等媒体对这一事件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深度报道,在来自四川、重庆等地的好心人的热情帮助下,在2003年春天,该同学终于重新站起来了。

纵观整个事件的策划与运作,棕北中学没有停留在“自己进行爱心捐助”层面上,而是借机力图调动以学校、该同学小学时的母校及其家所在的社区为重心的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在媒体的运用上,学校首先选择以“关注弱势群体”为己任的党报来唤起大家的同情心,再通过电视台和其他报纸推波助澜。此外,巧妙借“大额捐款”意外事件这一“势”,引起媒体连续报道,这一高招,更增加了策划的效果。整个策划及实施过程,达到了策划目标。该同学重新站起来了,学校的形象更高大了,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很大提升。

(三)用术

一般来说,学校在进行策划时可以常用的“术”有:

1.善出奇兵(出奇制胜)

孙武说:“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这是策划一般常用的“术”,也是策划应遵循的基本要求。以下是一个体现善出奇兵的案例(洪玉,2004):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今天晚上”节目中推出了这样一则广告:广告开头的镜头是对准一双形象优美、穿着长筒丝袜的腿,一个柔美的女性声音告诉观众:“下面这个广告将向美国妇女证明美特牌丝袜将使任何形状的腿变得美丽非常。”随着画音,镜头慢慢顺着腿往上移动,观众好奇地看到这个模特穿着灰绿色短裤、棒球队员汗衫,最后发现穿这双丝袜的竟是个男性——著名棒球运动员乔·纳米斯!他笑眯眯地对着大吃一惊的观众说:“我当然不穿长筒女丝袜了,但如果美特牌丝袜能使我的腿变得如此美妙,我想它一定能使你的腿也变得更加漂亮。”纳米斯的这个广告,使美特丝袜产品一夜间便家喻户晓,而他本人也成为了当时最著名的男性模特儿。用乔·纳米斯来做女性长筒丝袜的广告,正是这则广告出其不意的地方,使这种策划有了轰动效应。

“出奇”关键是出人意料,突破常规、常法、常识等定式。神经学家认为:

“当刺激信号没有变化时,脑细胞停止反射活动。只有当这种刺激信号变化时,才能引起反射。这种变化越是出人意料,反射也就越强。”该策略要求策划者打破常规思维模式,运用与众不同的手段,以出人意料的创意、策略、方法取胜。

由于学校发展策划具有个性与创新性特征,在具体的策划中要运用与众不同的手段,以出人意料的创意(策略)与措施达到以奇制胜,以特制胜。

如:现在,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总结、宣传自己的办学特色。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外语教育被提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于是一些学校不遗余力地大造声势,宣传张扬自己的外语教育特色。不但带“外”字号的学校红火起来,而且“外语特色学校”、“外语特色班”犹如雨后春笋,突飞猛进地生长。在这样的教育市场份额中如何才能使新建学校占有一席之地?这是摆在成都市棕北中学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策划,棕北中学大胆提出了外语教育“一条龙”新模式,即上与四川大学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下与小学教育学会联合签订合作研究实验协议。面对这种背景,他们与西南地区影响力最大的媒体《华西都市报》合作,举办一次大规模的有权威性的“英语双重互动教学专家研讨会”。特邀四川大学、四川教育学院从事英语教育的专家、教授,成都市知名教师、教研员,对学校的英语教学模式与教法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研讨与鉴定,并通过《华西都市报》对研讨会的相关内容作详细的系列报道。专家教授的点评,权威机构的鉴定,教育同行的赞赏一一见诸报端,特别是《英语教学着眼未来》等多个长篇通讯,使棕北中学外语教育特色和优势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深入家长,深入市民,深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认同。

学校特色策划就是善出奇兵策略的典型表现。学校在进行特色策划时,其关键点在于寻找不同于别校的优势项目,而寻找学校优势项目要遵循以下法则:①从学校实际出发,不能好高骛远。对本校实际进行客观分析,如本校的基础、条件、传统、生源状况和教师素质等,通过分析,认识本校的优势和劣势,合理选择本校优势项目,构筑学校发展新的突破口。②从公众需求出发。随着各地招生制度的改革和民办学校的兴起,生源竞争日趋激烈,各校纷纷直面并应对眼前的挑战和机遇。创办特色就是创优的过程,创办特色就是给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提供其所需要的新内容和新水平的服务。③从现代教育理念出发。学校领导者要善于从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中寻找学校特色,如从素质教育理念、教育民主化理念、终身教育理念、教育个性化理念等中都能生发出许多特色来。④从分析其他学校特色现状出发,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大),人优我变。选择优势项目不能东施效颦。

寻找到学校优势项目后,就应该制定有关措施,保证该优势项目能成长为学校特色,包括管理措施、激励措施、资源开发措施、教师培养措施等。

善出奇兵指的是在社会公众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感受策划所带来的内心震撼,它让公众能愉快接受,不能违背人们的宗教习惯、民族风俗、社会心理,甚至法律。策划中的出其不意一定要掌握好分寸。有人为了哗众取宠,追求出其不意的效果,不惜违背宗教、法律、社会心理,这种铤而走险的策划往往会造成恶劣影响。如成都市某民办学校推出了拒收单亲家庭子女入学的招生策划,不但给学生心灵造成损伤,也败坏了教育事业和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引起社会公众的不满。最终,这一行为被道德谴责,被上级主管部门和教育执法部门清理。这是一个策划失败的典型案例。

2.项庄舞剑

商家常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策略,声东击西,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麻痹竞争对手,以达到自己的策划目的。学校发展策划也可以借鉴该招,达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境界。如北京市育才中学搬迁老住户的策划就体现了校长的智慧,看似承办分会场,意则搬迁老住户。

成都棕北中学策划的题为“小学生走进中学校园”征文活动,看似征文,意在招生。北京市某中学策划组织学生回小学母校向师生汇报自己在中学的学习与感受的社会实践活动,一箭双雕,其深层目的意在招生宣传。

3.借船出海

在市场经济社会,学校领导要善于整合教育资源,特别是要善于“借”,要研究借什么(借政策、借脑、借人、借钱、借品牌等)、向谁借、如何借、何时借、何地借等问题,借的得当,可以推动学校发展。

如借政策方面。学校领导要善于借政策,为我所有。如北京市大兴礼贤中心小学李洪祥校长借民族教育政策,打民族教育特色牌,争取到一笔可观的教育资金,重新修建了校园。再如安徽省亳州市牛集中学借省政府出台的将在每一个地区改造一所寄宿制农村中学的政策之机,提出创建寄宿制学校,赢得政策倾斜,争取到160万元的财政拨款,从而改造了学校。

再如借品牌方面。牛顿曾经说,我之所以成功,不过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一般学校或新建学校要迅速发展,亦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助品牌学校的光环,壮大自己的名望和实力。这也是企业界常用的策略。很多企业在发展初期或薄弱时期都曾经借用别的品牌,特别是借行业内的领袖性品牌,以此达到塑造自身品牌的目的。今日名扬天下的联想,当初也曾借康柏和惠普之光,当时的联想,不过是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通过做康柏等世界知名IT业的经销商,不仅使自己的实力迅速壮大,而且建立了“世界顶级企业经销商”的声望,其后,羽翼渐丰的联想开始生产自己的产品,最后成为国内IT界领袖。

作为一般学校或新建学校要在短期内迅速发展,借名学校的品牌不失为便捷的高招。如北京市几乎各区都有学校借北京师范大学的品牌,成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也有不少一般学校借著名中小学品牌成为该校的分校的;而房地产项目通过借著名中小学校的品牌建配套学校来增强卖点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武器,如北京天秀花园与北京市中关村一小合作建立中关村一小天秀分校等。

4.借局布势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借其他局面布成对自己有利的阵势,虽然兵力小,却给人造成阵容强大的感觉。“借局布势”也是商家常用的策略。在美国流传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出版商为销售滞销书,把“借局布势,力小势大”

策略运用得炉火纯青。他先想方设法向总统赠送一本书,然后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百忙之中的总统不厌其烦,只好客气地敷衍一下:“这本书不错。”该出版商如获至宝,马上以“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的广告词大登广告,该滞销书被迅速抢购一空。不久该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于是他如法炮制,又向总统征求意见。总统不想再被人利用,便不客气地说:“这本书糟透了。”出版商听说后很沮丧,但他灵机一动,又利用总统大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人们出于猎奇心理纷纷购买,书很快又销售一空。后来,该出版商又碰到滞销书,他又故伎重演。而总统接受前两次的教训,对出版商送来的书不做任何评价。该出版商却依旧大登广告:“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出售。”书很快又抢购一空,总统哭笑不得,出版商却心花怒放。

当然,教育界不能只图经济利益,但学校在进行策划时,也可以借局布势,为学校发展谋求良好的氛围。如北京市某校借一次影响较大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之机,策划并实施了一次艺术节,给世界各国学者及国内学者、中小学校长、教师留下极其美好印象,赢得极大的赞誉。

5.攻心为上

学校发展策划的目的往往是通过打动公众的心,赢得公众的赞许来实现的,也只有这样的策划既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又能够提高学校的美誉度,更容易达到策划的直接目的。如山西省晋东南师专附中1996年的招生策划——办“希望班”的策划,就运用了该策略。

1996年山西省晋东南师专附中面对一些地方争办贵族学校,普通高中在招生计划之外大量招收自费生的情况,调查了地处晋东南地区上党腹地的长治市13个县(区),发现每年都有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虽然考上了高中却念不起。在高收费、乱收费的不正之风下望“洋”兴叹,痛失再上学深造的机会。在冷静分析本校优劣势、分析先进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机会均等理念)之后,该校提出一个大胆创意:招收农村贫困优秀学生,为上不起学的穷孩子排忧解难,铺路搭桥,并制定一些措施,如,优惠措施: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免交学费、住宿等费用,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还可带粮上灶;生源质量保障措施:采取学生自愿报名,乡、村两级推荐,学校复查、考查、审核的办法挑选生源;生活条件保障措施:学校在经费很困难时,却投入数万元资金修建了学生教室、宿舍、食堂、餐厅等;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增添了电脑、音乐、体育等教学活动器材;选派了具有三十多年班主任经验和其他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为“希望班”任教;除按规定开足开好学科类、活动类课程外,还增加了英语听说练习和微机课以及音、体、美、书法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十几项。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力保障“希望班”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使其身心全面发展。学校策划创办“希望班”的义举,深深打动了社会公众的心,得到当地教育界、新闻界及社会各界高度赞誉和大力支持,带来巨大的社会效应。首先,新闻传媒给予热情的鼓励。先后有《长治日报》、《山西日报》、长治电视台、城郊电视台、长治人民广播电台、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山西教育报》、《长治城区报》、《德育报》、《中国教育报》等10多家新闻媒体相继采访并进行了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学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大幅度提升。其次,一些社会企业和部门、学校周边友好单位,纷纷慷慨解囊,为“希望班”捐款,该策划也带来了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