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大拐点:站在中国大牛市的新起点上
12038600000032

第32章 一个反复向上的长周牛市(3)

在众多预测模型中,国家统计局核算司司长许宪春的预测模型也许是最为中性,也较为合理。在对中国和美国等5个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历史资料、经济增长因素等方面情况的分析和未来情况的判断的基础上,他试图对中国经济何时赶上并超过美国等5个发达国家的问题做出个人预测。

1、经济总量对比。目前,世界银行计量世界各国CDP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图集法(AtlasMethodology,为便于理解,以下简称汇率法),根据各国连续三年的汇率和本国与美、日、德、英、法5国的通货膨胀指数折算而来;二是购买力平价法(PPP法)。

按汇率法计算的经济规模对比。2000年,世界GDP达到31.5万亿美元。其中,高收入的发达国家GDP达24.9万亿美元,占79.2%;中等收入国家5.5万亿美元,占17.5%;低收入国家仅1.0万亿美元,占3.3%。

分国别(地区)看,美国以98828亿美元居第一,占世界GDP总额的31.2%;日本第二,为46771亿美元,占15.4%;德国第三,为18701亿美元,占6.0%;英国第四,为14134亿美元,占4.5%;法国第五,为12863亿美元,占4.1%;中国第六,为10800亿美元,占3.4%,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六位(参见表8.2)。若加上港澳台地区,达15592亿美元,占5.0%。表5.1列示了按汇率法计算的位于世界前十位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及有关的比重情况,居第七到第十五位的分别是意大利、加拿大、巴西、墨西哥、西班牙、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荷兰,俄罗斯2511亿美元,居第十七位。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经济规模对比及对发展中国家的高估。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世界GDP高达44.9万亿美元,比汇率法的GDP高出42.6%。但是,购买力平价法的估算极不平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规模被大大高估,而发达国家的相对规模大大降低。根据购买力平价法,低收入国家的GDP为4.9万亿美元,是汇率法的4.7倍,相应地,低收入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达到了11%,提高了7.7个百分点;中等收入国家提高到了15.5万亿美元,是汇率法的2.8倍,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到了34.5%,比汇率法提高了17个百分点;但发达国家的GDP下降到2.5万亿美元,减少了0.5%,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下降到55.2%,减少了24百分点。

分国别(地区)看,美国达96127亿美元,仍居第一,但比汇率法减少了2.3%,占世界GDP总额的21.4%,降低了10个百分点;中国高达50194亿美元,跃居第二,比汇率法提高了4.6倍,占世界GDP总额的11.2%,提高了7.8个百分点;日本降为33944亿美元,居第三,比汇率法下降了30%,占世界GDP总额的7.6%,降低了7.8个百分点;印度提高到23954亿美元,跃居第四,是汇率法的5.2倍,占世界GDP总额的5.3%,提高了4个百分点;居第五到第十位的依次是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巴西和俄罗斯,其中俄罗斯达12194亿美元,是汇率法的4.9倍,从第十七位跃居第十位。

2、主要经济大国人均国民收入对比

按汇率法计算的人均国民收入对比。2000年世界人均国民收入(GNI)5170美元。其中,高收入的发达国家人均国民收入达27680美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4倍;中等收入国家为1970美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8%;低收入国家仅为410美元,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9%,仅为发达国家的1.5%。

分国别(地区)看,卢森堡以人均国民收入42060美元居第一,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1倍;列支敦士登第二;瑞士第三,为38140美元;百慕大第四;日本第五,为35620美元;美国第七,为34100美元;德国第十七,为25120美元;俄罗斯第114位,为1660美元;中国第141位,为840美元,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2%;印度第159位,仅为450美元。

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人均国民收入对比。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即使是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GDP数额,但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相对较多,人均水平仍然不高。2000年,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世界人均国民收入为7410美元,高于汇率法43.3%。其中,高收入的发达国家人均国民收入为27770美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7倍,比汇率法减少了1.7倍;中等收入国家为5680美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76.7%;低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收入为1980美元,是汇率法的4.8倍,与发达国家相比,比重从1.5%上升到7.1%,提高了5.6个百分点。

分国别(地区)看,卢森堡以人均国民收入45470美元仍居第一;列支敦士登第二;美国第三,为34100美元;日本降到第12位,下降了7位,为27080美元;德国居第20位,为24920美元;俄罗斯居第79位,提高了35位,达8010美元;中国居第124位,提高了17位,为3920美元;印度居第153位,仅提高了6位,为2340美元。

3、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及发展前景预测

按汇率法计算的经济差距及发展预测。根据常用的汇率法,2000年中国GDP为世界GDP总额的3.4%,分别为美国的11%、日本的22.3%、德国的57.7%、英国的76.3%、法国的83.4%。21世纪后30年或20年来看,这美国、日本和德国3个国家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的差距并不显着,都在2.5%左右。预计到2020年,如果中国GDP平均保持7%的增长速度,上述发达国家平均保持2.5%的增长速度,中国的GDP将上升到美国的25.9%、日本的52.7%、德国的1.4倍、英国的1.8倍、法国的2倍,从而超过德、英、法而居世界第三位;到2050年,如果中国经济平均保持6.5%的增长速度,发达国家平均保持2.5%的增长速度,则中国的GDP规模将上升到美国的74.4%、日本的1.5倍、德国的3.9倍,从而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高速增长,1978-2000年,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52%。这一增长率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年平均增长率大致相同。从表8.2可以看出,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高速增长期都持续了20年左右,并且高速增长期内的年平均增长率也都比较接近,即都在9%左右。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期之后,都出现了减速的过程,这是一个普遍规律,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都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过程。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在经历一定时期的高速增长之后,也必然会出现减速的情况。事实上,最近10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表现出了这种趋势。

从表8.3还可以看出,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出现了不同的情况。日本经济表现为长期的低速增长,1973-2000年,年平均增长率只有2.81%,与高速增长时期的9.22%的年平均增长率形成极大的反差。这一时期情况最好的年度也只有6%左右的增长率,并且出现了两个年度的负增长,1990-2000年年平均增长率仅略高于1%。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省则仍然保持了7%、5%和6%以上的较高年平均增长率。只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才表现较低的增长率或出现负增长。香港经济增长率位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笔者认为中国经济能够避免像日本经济那样,在经历高速增长之后长期陷于低速增长区间,因为同样经历高速增长的亚洲四小龙都没有陷入这样严重的困境。’同时,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不同,中国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城市化水平低;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技术上的差距较大;200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6美元,仅相当于同年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6828美元)的2.3%,新加坡(23063美元)的3.7%,韩国(9728美元)的8.8%,中国香港(23323美元)的3.7%。这些方面既是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同时,中国具有潜在的广阔市场。这些因素都说明中国经济具有较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因此,笔者认为,除非发生极为特殊的历史性事件,中国经济在经历一定时期的高速增长之后,会经历一个逐步减速的过程,但不会陡然减速。而且,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样比例的经济增长率所代表的经济数量和质量是上升的,因此经济增长率的逐步降低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量和生活质量上升幅度的逐步减少。

根据以上判断和近些年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做出如下假定:本世纪第一个10年,即2001-2010年,年均增长7.5%,以后每十年减少1个百分点,即2011-2020年,年均增长6.5%;2021-2030年,年均增长5.5%;2031-2040年,年均增长4.5%;2041-2050年,年均增长3.5%。2050年以后,年均增长3.0%。

在价格和汇率不变的假定条件下,世界银行公布的按美元表示的中国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和上述经济增长率的假定,中国未来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值如表5.4所示:

从表8.4可以看出,按2000年价格和1998、1999、200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3年平均汇率计算,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260亿美元,是2000年2.1倍;2020年达到41783亿美元,是2000年的3.9倍;2030年达到71372亿美元,是2000年的6.6倍;2040年达到110839亿美元,是2000年的10.3倍;2050年达到156349亿美元,是2000年的14.5倍;2060年达到210120亿美元,是2000年的近20倍;2100年达到685420亿美元,是2000年的63.5倍。中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得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2005年将达到15505亿美元,超过法国(14554亿美元);在2006年将达到16668亿美元,超过英国(16391亿美元);在2012年将达到25248亿美元,超过德国(25150亿美元);在2056年将达到186689亿美元,超过日本(186429亿美元)。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许宪春在《经济研究》上以实际汇率变化发现,1960-2000年,世界一些主要货币日元、新元、韩元、港币和台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都分别上升了213%、13%、30%、109%和47%,平均上升了82%。1960-1996年,日元、新元、韩元、港币和台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也都是上升的,分别上升了240%、51%、87%、140%和77%,5个国家和地区平均上升119%。1960-1996年上述5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汇率之所以普遍高于1960-2000年,是因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实际上都发生了贬值情况。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同处于亚洲,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着这些国家和地区曾经经历过的经济增长过程。根据这些国家和地区上个世纪后半叶实际汇率的变化情况,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50年左右,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将是上升的,并且上升的比率不会低于50%。根据上面的分析和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势,许宪春做出以下两种假定,第一种假定是,2001-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维持在1998、1999和2000年三年平均汇率水平,2011-2050年提高100%,并且每年增长幅度相同;第二种假定是,2001-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与第一种假定相同,2011-2050年上升200%,并且每年增长幅度也相同。第二种假定的实际汇率增长幅度接近于日本20世纪后40年的水平。第一种假定的结果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每10年提高18.92%;第二种假定的结果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每10年提高31.61%。在任何两种假设中,中国经济于2005年超过法国、2006年超过英国、2012年超过德国都是没有问题。但相对于美国和日本来说,在第一种假定条件下,中国经济将于2030年达到100935亿美元,超过日本经济(98105亿美元),在21世纪中国经济赶不上美国经济;在第二种假定条件下,中国经济将于2026年达到89405亿美元,超过日本经济(88879亿美元),将于2048年达到414459亿美元,超过美国经济(408382亿美元)(参见表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