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
不但是美国极为杰出的发明家,也是全世界公认的发明大王。一生总共有一千多项的发明,举凡留声机、电灯、电影、四重电报法、镍铁蓄电器等等,都是他的发明,成就惊人,造福世人无数。爱迪生享年八十四岁,一生都很努力,直到七十多岁高龄还坚持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所谓天才,就是一分的灵感再加上九十九分的努力。”虽是爱迪生的自谦之词,但他自己努力的程度也为这句话作了最好的例证。爱迪生逝世于1931年10月21日。当天晚上6点59分,为了感念爱迪生的贡献,全美家家户户特别一起将电灯关闭一分钟。在这一分钟的黑暗中,大家恍若又回到过去靠煤油灯和煤气灯来照明的时代。如果没有爱迪生,没有人知道这样的时代还会持续多久;是爱迪生结束了这样的时代,而开创了另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接受吉利兰德夫人邀请的时候,二十岁的米娜并不知道她的“阴谋”。
那天下午,米娜陪着两个小侄子在公园玩耍,忽然听到有人热情地直呼她的名字。
“米娜?米娜!是你啊!”
米娜回过头来一瞧:“噢,原来是吉利兰德夫人啊!”
语音刚落,吉利兰德夫人已快步走到米娜的面前,笑容灿烂地注视着她:“什么时候回来的呀?”
“刚回来,所以还没来得及去拜访您呢!”
“没关系,我们现在不是已经碰面了吗?真巧啊!”说着,吉利兰德夫人就主动在米娜所坐的长凳上也坐了下来。
的确很巧。前阵子米娜刚从欧洲旅行回来,刚回来的时候天气很不好,再加上旅途颇为疲惫,所以米娜一直都待在家中。今天难得太阳好大,是春天以来最暖的一天,米娜突然有一种很想出去走走的冲动,于是自告奋勇陪两个活泼好动的小侄子到公园里玩。
巧遇吉利兰德夫人,米娜也很高兴。吉利兰德夫人热情豪爽,米娜一向很喜欢她。
米娜放下手边正在看的书,准备愉快地和吉利兰德夫人闲聊一会儿。
“你去了哪些地方啊?”吉利兰德夫人兴致勃勃地问。
“很多——”
“最喜欢哪里呢?”
“最喜欢啊?嗯——这实在很难说——维也纳、巴黎……好多地方我都很喜欢。”
“真好!”吉利兰德夫人无限羨慕地说,“我到现在还没出过咱们这一州呢!更别说要离开美国啦!”
“一定会有机会的。”
“算了,我也不怎么指望啦!”吉利兰德夫人笑着轻轻拍了拍米娜的手背,十分充满感情地说。
“这一定是——”吉利兰德夫人望着米娜那两个正在附近草地上跑来跑去的小侄子,脑海里拼命搜寻他们的名字。
“汤姆和艾瑞克。”米娜帮忙接口道。
“对对对,汤姆和艾瑞克!时间真是过得好快啊,一转眼这两个小鬼居然都已经这么大了。”
吉利兰德夫人忽然转过头来,专注地盯着米娜猛瞧,瞧得米娜都不好意思起来。
“吉利兰德夫人,您干吗一直这样看我呀?”
“我在看——你也是一样啊!米娜,不久以前你还只是一个小丫头,怎么一下子就出落得这么漂亮啦?”
“哪里,您过奖了。”米娜害羞地低下头去。过了半晌,米娜一抬头,发现吉利兰德夫人还在看她,而且,那种眼神似乎不纯粹只是欣赏,似乎还有一点研究的味道。米娜感到有些茫然,她不懂吉利兰德夫人为什么要用这种眼神来看她。
吉利兰德夫人显然也猛然发觉自己注视米娜的样子有点儿突兀,赶紧再拍拍她,并且问道:“对了,米娜,你们家装电灯了吧?”
这是1885年的春天,电灯是在1883年问市的。
“装了。”
“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对不对?”
“是呀,现在晚上的时间也很好用了,真的好了不起!”米娜由衷地赞美着。
“你想不想认识发明电灯的人?”
米娜吃惊地看着吉利兰德夫人:“您是说——”
“没错,就是托马斯·爱迪生。”
“您认识他?”
“他和埃兹拉可是好朋友呢。”埃兹拉就是吉利兰德先生。
“哎呀,我怎么从来都不知道呀!”米娜惊喜地叫起来,“我当然想认识他呀!我一直好想知道这个天才到底是长得什么样子。”
“他的头很大,脑门光光的,眉毛和眼眶的距离有点儿近,鼻子很挺,下巴浑圆,总是抿紧了嘴巴,看起来挺严肃,那是因为他总是在想事情。他想事情的时候,总喜欢用右手支着脑袋,左手横在椅背上……”
听到吉利兰德夫人如此滔滔不绝的形容,米娜不禁笑了。
“吉利兰德夫人,您何必形容得这么详细啊?”
“说得也是,”吉利兰德夫人也笑,“反正我们约个时间一起吃饭,你就可以看到他了。不过我可以先告诉你,他绝对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绅士。”
“这个我相信,”米娜甜甜地笑着说,“发明了那么多东西,造福了那么多人的天才,怎么会是坏人呢?”
所以,几天之后,当米娜接到吉利兰德夫人之邀,要到她家去吃晚餐时,她是抱着一种“看偶像”的心情去的。
米娜不知道,这是热心的吉利兰德夫人大半年来精心为爱迪生所安排的餐会之一。因为就在去年(1884年)的夏天,爱迪生的妻子玛丽·斯蒂尔韦尔因罹患了伤寒而不幸去世了。
爱迪生一向只专注在他的发明工作上,过去家里大大小小的琐事全都依靠玛丽在处理;如今,玛丽走了,爱迪生顿失依靠,日子过得十分混乱。
吉利兰德夫妇在一次联袂探访爱迪生时,见识到一个不善自理生活细节的鳏夫可以把日子过得多么的邋遢和糟糕之后,吉利兰德夫人作出了一个结论。
“托马斯啊,”吉利兰德夫人对爱迪生说,“毫无疑问,你需要一个妻子。”
自此以后,吉利兰德夫人不但经常请爱迪生来家中做客,还经常刻意安排一个又一个漂亮、能干的女性与爱迪生认识。
而爱迪生呢,当然是十分感谢吉利兰德夫人的好意。
他倒不是想尽快找个人来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这方面只要多请一个女仆,多半就可以处理,但丧妻之后心理上的孤寂却绝不是女仆所能解决的。
这个“孤寂”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爱迪生曾经试图想把这两个字好好地想想清楚。他真不懂,他平均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自成年之后,平均每两周就申报一次发明专利;为了工作,有时甚至一连几天都睡在实验室里……像他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还会感到“孤寂”?然而,他确实有这样的感觉。
那天的晚餐非常愉快。尽管爱迪生迟到了一个小时,后来还是埃兹拉·吉利兰德先生跑到实验室去把他给抓来的——爱迪生早就忙忘了。
一赶到吉利兰德夫妇的家,爱迪生首先问候了女主人之后,立即十分诚恳地对着年轻的米娜频频致歉:“你一定就是米娜·米勒小姐了?请原谅我!”
面对这样一个在当时已经相当成功的天才发明家,米娜自然很愿意也很容易就原谅了他。
鼎鼎大名的爱迪生,实际的模样比她想象的要年轻得多(她知道,他其实已经老大不小了),而且的确一看就是一个正派的好人。
那天晚上,不仅米娜,爱迪生也觉得非常愉快。不完全由于米娜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年轻漂亮的姑娘他也见过不少了,可是米娜除了美貌之外,还有一种生动、聪慧和伶俐的气质,而且难得的是,她对发明工作似乎颇有了解的兴趣。
比方说,米娜问了不少关于留声机的事。留声机是爱迪生在1877年的发明,就是贝尔发明了电话之后的第二年。
“爱迪生先生,您还记得您在实验成功的那一刻所录下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吗?”米娜好奇地问。
“第一句话?嗯,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让我想一想……”
说完,爱迪生就紧抿着双唇,眉头皱在一起,认真地想了起来。
米娜在旁边静静地等着,带着有些崇拜的心情趁他在专注思考的时候,悄悄地打量着他。
“我想起来了!”爱迪生的眉头终于松开,米娜看了也觉得终于松了一口气。
“是什么?”
“玛丽有一头小羊。”
“真的?好可爱!”米娜这时还不知道“玛丽”就是爱迪生已故妻子的名字。
“你知道吗?当时我完全没有用到电的组件,只靠一根针的机械振动,就可以记录和重现声音。‘玛丽有一头小羊’说出来之后,这句被录下来的声音,就在蜡质圆筒上,刻出一道沟槽……”
爱迪生兴致勃勃地讲了好一会儿,忽然主动停了下来。
“对不起,米娜小姐,我讲这些恐怕太无聊了吧?”
“无聊?怎么会!我觉得好神奇啊!”米娜是真心地这么想。
“那就好。”爱迪生看着她,微微笑了。
始终在不远处十分技巧地观察他们俩交谈的吉利兰德夫人,脸上也浮现出欣慰的笑容:这个令人操心的托马斯·爱迪生,终于又遇到一个他想要交往的女孩啦!
然而,爱迪生与米娜的交往却遭到米娜的父亲路易斯·米勒先生的反对。尤其是爱迪生来米勒家做过客之后,米勒先生反对得更是厉害:“他太老了!至少有四十了吧!”
“三十八。”
“三十八也太老了!米娜,你才二十啊!”
“可是爸爸,我不觉得他老。”
“他也很狂妄,根本无视宗教的存在,我不喜欢他。”米勒先生是一个忠实虔诚的教徒。
“那是因为他相信科学,爸爸,我喜欢他!”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你会喜欢这么一个邋里邋遢、总是心不在焉的老小子?小约翰有什么不好?对了,他还有一个女儿,对不对?米娜啊,你自己也没多大,还像个大孩子似的,怎么能做一个小孩的妈妈呢?”
“我可以的,我学得很快,爸爸,我一定要跟他在一起!”
尽管米勒先生属意挚友的儿子小约翰,但是看米娜那么坚决,米勒先生知道恐怕再怎么反对也没有用了。不过,他仍然忍不住要教训一下女儿:
“哼,在一起?大姑娘家别讲得那么肉麻,人家还没跟你求婚呢!”
结果,这一天很快就来了。
不久,米娜好不容易得到父亲的首肯,得以和吉利兰德夫妇、爱迪生和他的女儿玛丽安一起到新罕布什尔去玩。
旅途的第一天,一到下榻的旅馆,米娜就偷偷拉着吉利兰德夫人说:“我有一个好消息想告诉你。”
“是什么?”吉利兰德夫人看米娜的模样那么娇羞,口气又那么兴奋,已经猜出了大半,“是跟托马斯有关吧?”
“嗯,”米娜点点头,“他跟我求婚了!”
“太好了!”吉利兰德夫人快乐地拥抱着米娜。
“谢谢你,今天他问我的时候,我也好意外呢,我没想到会这么快……”
“慢点,你说今天?托马斯是今天跟你求婚的?”
“是啊!”
“可是——”吉利兰德夫人万分不解,“今天他哪有机会跟你求婚?我们不都一直在一起吗?不都一直在车上吗?”
“是啊,”米娜神秘地一笑,“就是在车厢里,你们也都在的时候,他问我愿不愿意做他的妻子……”
吉利兰德夫人听得一头雾水:“你可以告诉我,他是如何办到的吗?”
“简单,用摩斯电码啊!”米娜调皮地笑起来,“早在我们刚认识没多久,他就教会我如何使用摩斯电码了,而且他还直夸我学得很快呢!”
米娜终于如愿嫁给了爱迪生,婚后定居在新泽西州西奧兰治的郊区。米娜从一个年轻的女孩很快就蜕变为一个能干的主妇。由于她全心的支持,爱迪生才得以心无旁骛地投入永无休止的研究工作中。